個人資料
正文

清明過後話清明

(2015-04-07 18:36:48) 下一個

    清明那日,媽媽他們去看外婆,因為這是外婆去世後的第一個清明,按傳統一定要正清明這一天去祭墳。打完電話後一直睡不著,想起外婆,想起父親,想起他們生前的音容笑貌,忍不住流淚。又想到他們應該是看的見我的,他們肯定不希望我流淚,於是又笑對天空,讓他們看到我的笑臉。

    都說人情感起伏時最願意寫點什麽來表達一下,三更半夜更有這需要,於是在朋友圈發了這個。

                       
早春淒淒冷雨天,

                      祭祀添墳又一年;

                      相隔萬裏心同在,

                      願借清風傳思念。

    一覺醒來,有朋友說,韻腳不對,一看,果然是,也管不了那麽多了。給自己找個理由,我不是詩人,要求不要那麽高啦!

    那幾日網上有很多和清明有關的文章,情真意切,我沒時間去一一拜讀。看到陳丹燕發了一張照片,一個孤獨的老頭,坐在妻子的棺石上,臉緊緊靠在有妻子照片的墓碑上,內心一下被感動得不行。把這張照片轉到同學圈,問問他們有何感想?有人說,若兒女對他照顧周到,他不至於如此;也有人說,老頭很傷感,但傷感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也許老頭夫妻感情深厚,也許老頭有什麽事不順心。。。。我寧可相信,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夫妻之間,活著時不僅僅是在一起過日子;一方走了之後,另一方也不僅僅是留在人間過日子。假如他衣食無憂,兒女孝順,就不會思念早走的另一半了嗎?就不會因為見不到另一半而傷感了嗎?就不會在這種特殊的日子想靜靜地和另一半多呆一會兒了嗎?人和人會有精神層麵的交流,會有心靈層麵的交換,而這些,是任何別的人無法取代的。

    記得以前清明去父親墳上掃墓,看到各種各樣的掃墓家庭。有的是一大家子,浩浩蕩蕩,好像去春遊;有的是帶了飯菜,坐在墓地和先人一起吃飯;有的向先人訴說著什麽,而小孩子又象背書一樣向祖宗作著匯報。有一次,看到一對夫婦來到死去的女兒墳前,帶來各種好吃的,還給她放著十幾歲的孩子愛聽的歌曲,走過的人沒有一個不為之傷心。在這種場合,父母看兒女和兒女祭父母,那發自內心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我一直有一個疑慮,無法得到解答,就是一個人娶了現在的妻子,真的能把死去的妻子忘掉嗎?我想是不能的,但我從來不敢問過誰,沒有調查數據支持。說實話,提出這份疑慮,我也不是要得到什麽答案,隻是想到一個似乎和這話題有一絲關聯的一個問題,今年回去,要不要去看看我的大伯。其他長輩,無論是現在在世的還是不在世的,在他們在世時都一一拜訪過,唯獨大伯,因為不太喜歡他,沒去看過他。仔細想想,不喜歡他,可能是我的不對,他沒什麽錯。

    大伯母二十多年前就死了,心肌梗塞,走的非常突然。大伯很快又結婚了,新的大伯母我見過一麵,當我叫她“大姆媽”的時候,我想我的表情是有些做作的,而她笑的似乎也有些不自然。尤其是我坐在邊上暗中注視她,她掉轉頭來和我對視的那一刻,我們都笑得很尷尬。二十年前,父親他們兄弟姐妹難得聚過一次,去爺爺奶奶墳上掃墓,有人提議順便也到故去的大伯母墳上看看,可大伯卻堅持不去。這個小故事在大家庭中傳開,大家對大伯很有些看法,當然包括我在內。現在看來,也許他有苦衷,沒有處於他那個境地,我們又怎能知他的心思?

    今年的清明過去了,對外婆父親的懷念,不會因此而停止。外婆給予我很多精神食糧,一輩子都享用不完。以前寫作文時,會寫到“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那些都是套話,寫的時候僅僅理解起字麵意思,並沒真正感受其含義。現在,是真實體會到了,外婆父親永遠活在我心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