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小鎮故事多 (四)

(2011-05-11 08:54:39) 下一個

小鎮八卦多!八卦哪裏都有,隻是在小鎮上,誰都認識誰,不但認識本人,連家庭成員都認識,有些,則認識上下三代人。所以,一旦出了一件八卦事件,男的是誰,女的是誰,雙方的父母是誰,有沒有前科,這個消息,那個消息,傳得神乎其神。為了表明消息的可靠性,旁證,佐證,掘地三尺的史證,讓聽者不得不相信:這事是真的,這事就像所傳說的那樣的!

寫八卦,我頗有顧慮,因為就八卦事件本身,到底有幾分是真,有幾分是假,我不知道。但有一樣是真的,就是八卦事件對當事人及家屬的心理傷害,是遠遠超出人們所能想象的。就因為這,我選擇了小鎮八卦這個主題。

在我上中學時,一日放學回家,聽得對麵百貨店一女店員在街上破口大罵,仔細聽來,才知是在罵另一個女人,在罵那女人“偷人”的事。沒有任何人回應,所以我不知被罵者是誰。後去公用水龍頭洗東西(那時全鎮已用自來水),見一鄰居女孩,便問她:“**剛才在罵誰啊?”她麵無表情地回答:“罵我媽。”我當時腦袋轟的一下,呆在那裏不知說什麽話好,繼而很想有個地洞鑽下去,再後,趕緊收拾東西逃回家。

自那以後,我知道了那位被罵者,名叫蓉珍的故事。蓉珍作為童養媳來到我街坊家,她未來的丈夫是家中的獨子,這家經營著小店,兒子在學校讀書。這位兒子長大後,沒幫著父母料理店鋪,而是去了上海,在那裏做了中學老師。蓉珍,則一直留在家中和父母一起生活。

兒子在上海喜歡上了另一位女人,想與之結婚。但母親希望他娶家裏的蓉珍,那時的母親,更多的是為家庭著想,為自己著想,而不是為兒子著想。兒子回家,母親讓他和蓉珍住一房,他們就成了事實夫妻,蓉珍懷上了孩子。但那位兒子不知怎麽想的,蓉珍懷上孩子的同時,上海的那位也懷上了孩子,那時已解放,不允許一夫兩妻,兒子隻能和蓉珍離婚,蓉珍就這樣被拋棄了。作為離婚條件,婆婆把公私合營店裏工作的職位讓給了蓉珍,蓉珍有了份工作。

蓉珍生了個女兒,孩子稍大些去了他父親那裏,蓉珍一人留在家裏和婆婆一起生活,此時公公已去世。八卦故事,就是在女兒走後一段時間傳出的。故事中的男角,據說是位幹部,家屬不在鎮上,蓉珍和他展開故事是被迫就範,還是主動追求,還是相互愛慕,兩情相悅,無人知曉。故事傳開後,蓉珍和鎮上人都覺得配不上她的一位男士匆匆結了婚,婚後蓉珍很快有了個女兒,又惹出一幫小市民更多的猜測。

那位幹部調走了,故事的所有後果,都由蓉珍一人承擔。她要和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一起生活一輩子,她要承受旁人的譏笑甚至辱罵,她要被人傳播新的故事,因為她是個有前科的人,她無權為自己辯護,------

我還記得蓉珍母女被另一人破口大罵的情景。那時她女兒已長大,蓉珍阻止她和一男孩戀愛,女兒逃到男方家去了,當然還有更壞的傳說。一個夏日的晚上,天色微暗,一些人已在外麵乘涼,不知為什麽,一位婦女站在街上罵人,罵蓉珍的女兒,也罵蓉珍,拿故事說事。這次蓉珍沒有沉默,也許是罵人者自己就有見不得人的事,也許是為了女兒,總之,蓉珍和她丈夫,勇敢地從家中走出,走向罵人者,------

之所以在這裏用省略號,是因為我沒有看到她們對罵的實景。當我看到蓉珍從家中氣衝衝的走出時,嚇得趕緊逃回了家。我怕看吵架打架的場麵,更怕蓉珍知道我看到了這一幕,以後無法麵對她。

蓉珍,始終是個受害者。她本本分分在家守著做媳婦的婦道,卻沒有做成媳婦;後來,她似乎做錯了什麽,但在那種情形下,又有多少人能逃過那種厄運呢?她,在男人眼裏,不過是個陪著玩的業餘人,一旦影響到他們的正業,男人就立馬走人,毫不猶豫。而蓉珍,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卻毫無退路,隻能卷縮在那裏,任風吹,被雨打。社會,對男人,是如此的寬容,他們犯下了罪孽,可最後的懲罰,都一一落到一個弱女子頭上。

男人,要有擔當,還要有擔當的能力,否則,別去沾花惹草,枯萎了花草,自己也沒變得更雄壯;女人,要會思考,還要有思考的智慧,否則,傷了自己的心和身,還傷了別人的妻和家,遭人唾棄。

還是在我上中學時,有一則轟動全鎮的八卦新聞。男角,是商業部門某位領導,女角,是醫院的一位工人,他們被醫院的領導堵在男角家中。一所醫院的領導,怎麽會去幹這種事?這可能是那個時代才有的事。隨後女角被領導約談,坦白八卦真相。事件本身沒什麽特殊性,倒是事件後的一係列事情,可以講一下。

因為八卦事件,那位商業領導被妻子打的鼻青眼腫,領導拖著一張招牌臉走出家門時,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花邊新聞,也讓更多人鎖定了花邊男角。我就是那次認識了那位叫***的男人,帶著一顆花花的心,攜著一位凶凶的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人,居然會被家人打成那樣。 

花邊女角,丈夫在外地工作。不知是因為家中無男主人,還是生性風騷,坦白出來的花邊新聞有好幾條,而作為執法者的醫院領導卻沒法律意識,很快,民間就知道了花邊男A,花邊男B,和花邊男C

再說花邊男角的妻子,打完丈夫,還不解恨,千方百計要去打花邊女角。她不但自己去守候在花邊女下班的路上,還帶著女兒一起去守,打不著,就罵。無法知道她女兒是自願陪媽媽去的,還是被媽媽逼著去的,我更願意相信,是給逼去的。一個花季少女,誰會願意站在街上,像潑婦一樣地去偷襲別人?不是家中整日不得安寧,她的心中哪來的仇恨之火,以至要去揍另一個女人?

這位妻子,丈夫有了外遇,本該值得同情,可她的所作所為,超過了一個普通人情操的限度。人們不禁要問,她丈夫的外遇,是不是也有她的一份責任?她以這樣比較極端的方式來處理事情,是不是隻能讓事情更糟?她讓子女參與進父母的爭鬥,有沒有為子女的健康成長而考慮?

女人,很容易為一件事而失去理智,成為既可憐又可恨的人。花邊女角,用身體去博得其他男人的關注,讓幾個家庭不得安寧,是可恨的,而她自己,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遭人打罵,被人恥笑,得不到保護,又是可憐的;領導妻子,丈夫出軌,另一個女人,竟然光天化日之下跑進自己的臥室,是可憐的,但事出之後,做出一係列過急的行為,損人又損己,又是可恨的。

那花邊女,自那以後,決心洗麵革新,但她的生存環境已完全變了,小鎮上的人都認識她,都知道她的花邊故事。她調動工作去了她丈夫所在的落後地區,直至退休。等她重新回到這個小鎮,小鎮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是原先認識她的人,也把她的故事淡忘了。

前不久,媽媽在電話中告訴我,她碰到花邊女了,得知她丈夫死了,花邊女哭得像個淚人似的。我想起她以前的故事,想象中,她對丈夫,是懷有愧疚的!好在世上所有的快樂和悲傷,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埋到那青石板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