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ZT:188萬國民黨投誠部隊改造紀實

(2010-08-12 13:42:45) 下一個
188萬國民黨投誠部隊改造紀實 作者:高戈裏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共188萬人起義、投誠及接受和平改編。188萬來自敵對營壘的官兵,全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消化、改造了。中國共產黨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是有“絕招”的。這個“絕招”是摸索出來的,其間,經曆了尖銳、複雜、反複的鬥爭,並付出了流血的代價。

  國民黨軍隊內部實行等級森嚴的階級壓迫製度,兵隨將轉。起義都由上層將領謀劃、決策,絕大多數下層官兵以及部分中層軍官基本上是茫然隨從、被動選擇。

  1945年10月30日起義的高樹勳部,進駐武安地區的最初幾個月,晉冀魯豫軍區雖然對其非常關照,生活待遇超過主力部隊的標準,但由於舊軍隊的作風未變,“紀律壞”,“駐地17個村群眾每天到政府要求高部搬走,並準備到邊區政府請願”。

  國民黨第16兵團1949年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起義後至部隊東調前,“官兵中常發生開槍打殺農民的雞鴨,或化裝土匪夜入民宅搶劫財物、奸汙婦女等違紀行為。官兵關係也極為緊張。”

  幾乎每支國民黨軍隊內部都存在一些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的反動黨團及封建迷信組織。例如,川軍中的袍哥組織門戶繁雜。在第16兵團,兵團副司令、第47軍軍長和3個團長均係袍哥大爺,全兵團有近半人員參加了袍哥組織。範紹增的“國防部挺進軍”幹脆就是一個袍哥武裝。

吃喝嫖賭相當普遍。就說抽大煙,在劉文輝的第24軍,“雙槍兵”(步槍和煙槍)約占1/3。

血債問題也不少。國民黨軍第18兵團副司令官兼大同守備區總指揮於鎮河率部接受我軍和平改編後,受害群眾紛紛向人民政府控告於鎮河等將領的累累血債。於鎮河家鄉賈莊的群眾甚至派出20餘人的代表前往大同城,強烈要求把於鎮河押回家鄉交群眾鬥爭處理。為防止意外,解放軍將於鎮河等將領緊急轉移到察哈爾省軍區所在地張家口。

  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工作,必須首先著眼於有利於擴大政治影響、瓦解敵軍這個大局,所以,當時我黨對起義部隊的組織整編,曾在保持其原建製、保留起義軍官原職權的基礎上,采取了一些非常特殊的策略措施:

  一個是授予“中立”的番號。其中,高樹勳部叫“民主建國軍”,郝鵬舉部叫“華中民主聯軍”,潘朔端部叫“民主同盟軍第1軍”。中共中央當年之所以同意如此命名,主要出於統一戰線的策略考慮。另一項措施是“擴編”“升官”,潘朔端的第184師雖然實有不到半個師的兵力,但還是擴編成一個軍……為了穩定起義部隊,還特別給予起義部隊以遠遠優裕於我軍老部隊的生活待遇。

  在解放戰爭初期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因主客觀條件不成熟,尚未徹底改造的起義部隊一旦遇到強敵大舉進攻,發生大規模的叛變也就在所難免了。幾乎每一支國民黨部隊起義後,都要發生規模或大或小的叛變。郝鵬舉部、董其武部、郭汝瑰部、董宋珩部的叛變分子,甚至還殘殺了我軍派去的政治工作幹部和起義官兵中的積極分子。

  發生叛變的起義部隊中,郝鵬舉部於叛變12天後被全殲;高樹勳部在疑似叛變事件發生後,其“民主建國軍”番號被撤銷,所部經過數月的訴苦運動和肅反審查運動,士兵於同年9月被編入我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而最先發生叛變事件的潘朔端部,剩餘2000多人於1946年年底撤至北滿根據地後,經過徹底改造,從1947年3月起,陸續組建了主要由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起義將領率領的3個支隊,分赴前線,進行對國民黨滇係第60軍和第93軍的作戰、策反任務。

  對來自敵對營壘的官兵,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

  據“民主同盟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徐文烈1947年主持撰寫的《民主同盟軍一年來的改造工作》記載:……起義之初安東整訓期間的政治教育,多是從正麵講國民黨反動派“賣國獨裁”、“發動內戰”等大道理,結果,不但與起義官兵親身體會的剝削、壓迫距離太遠,還常常與起義官兵長期形成的“正統觀念”相抵觸。後來,徐文烈等政治工作幹部做了個“實驗”——“倒過來講”,先從士兵親身感受鄉鎮保長、甲長和惡霸地主的剝削壓迫講起,從士兵所遭受長官的欺壓講起,再來講蔣介石統治集團維護階級壓迫製度的本質。

  果然,一“倒過來講”,幾乎是瞬間,便激發了起義士兵的階級仇恨和政治覺悟。從此,以“控訴舊社會,控訴舊軍隊”為核心內容的政治整訓,就成為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的經典絕活兒。

  在國民黨軍隊,絕大多數士兵和一部分軍官都出身於貧苦農民,都是被抓來、逼來的壯丁,誰沒有一肚子苦水?誰沒有一把辛酸的眼淚?

  國民黨士兵在舊軍隊所受的階級壓迫是駭人聽聞的。經濟上的隨意勒索,人身權利上的打罵,甚至草菅人命,也是司空見慣的事。

  地方軍閥部隊是這樣,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也不例外。以胡宗南第7兵團為例,據該部士兵揭發,一些軍官虐待、殘殺士兵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其430團的副營長陳××當機一連連長時,士兵劉炎春開小差被抓回,陳××將劉炎春吊起來毒打,打死後,屍體扔到野外喂狗,再把死者的雙耳割下來,懸掛在牆上,然後集合全連宣布:“你們看這是什麽東西?以後誰再逃跑,就這樣辦!”

其55師參謀主任朱×,曾命令直屬連連長:“凡是士兵犯了錯誤,一律活埋!”此人曾在一次處罰士兵時,當場挖出士兵的心髒,掛了兩大串。士兵揭發他“常有吃不完的人心”。

……

  據統計,在第144師的2451名士兵中,母親被強奸的有107人,被霸占的有21人,被迫改嫁的有185人;妻子被強奸的有57人,被霸占的有53人,被迫改嫁的有93人;姐妹被強奸、霸占的有159人,嫂嫂被強奸、霸占以及被迫改嫁的有175人;士兵的母親、姐妹、嫂嫂被強奸、霸占以及被迫改嫁的,總計達850人。

  控訴運動開始後,該兵團的士兵一個個哭得撕心裂肺、驚天慟地。控訴會上,有的哭得痛不欲生,有的哭得口吐白沫、死去活來。第472團2營召開訴苦大會,第一次大會就哭昏倒了31人,第二次大會又昏倒了35人。

  控訴大會下來後,起義士兵有的哭得兩三天吃不下去飯,還有的甚至哭得一時精神失常。一位叫何思勤的士兵訴苦後,哭得精神失常,耳朵聽不見了,也不吃飯了,誰勸他,他都不理睬。後來人們發現,何思勤訴苦以後特別敬重毛主席,於是,到吃飯的時候,就給他寫了個條子:“毛主席叫你吃飯!”到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如果大吵大鬧,就再給他寫個條子:“毛主席叫你睡覺。”隻要看到是毛主席叫做的事情,何思勤非常聽話。後來,何思勤在上級批準他參加人民解放軍時,喜出望外,逐漸恢複了正常。

  控訴運動的第一步,是“倒苦水”。接下來,就是“算細賬”,結合駐地附近的土地改革運動,先算“剝削賬”,再算“政治賬”。第三步是“挖苦根”:雲南地主老財剝削人,四川的地主老財剝削人,東北的地主老財也剝削人,為什麽?萬惡的剝削製度是勞動人民的“苦根”!

  開展控訴運動之前,起義官兵在“國民黨消極抗戰”“國民黨反動派必然滅亡”等一係列問題上常常爭論不休,莫衷一是,爭論中甚至有人揚言要殺掉學習積極分子。一經涕泗滂沱的淚血大控訴,從前的爭論戛然而止,幾乎是瞬間,廣大起義官兵與國民黨反動派不共戴天!覺悟了的起義官兵,隻聽共產黨的話,起義部隊除了共產黨,誰都拖不走了!

  據當年集中到東北軍政大學學習的原國民黨第60軍的起義軍官說:開展思想鬥爭最激烈的,是坦白運動,當時叫“思想還家”運動。

  每一位起義學員都要寫一份自傳,交代自己的全部曆史,尤其是要坦白在反共內戰期間做過哪些對不起人民的事情,哪怕是摘了老百姓一個西瓜,都必須一件不落寫上去。不僅如此,對別人的罪惡也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揭發。不管有多大曆史罪惡,隻要自己主動坦白了,就不再追究。

在昔日胡宗南的部隊裏:第27師情報參謀傅××交代:他直接、間接槍斃、刀砍、活埋的中共地下工作人員、解放軍官兵和老百姓共101人,在山東作戰時,還殺了4名農會幹部。
  
運動之初,一些官兵滿不在乎,個別老兵油子講述自己調戲奸汙婦女、嫖宿娼妓的時候,津津有味,參加討論的士兵哄笑一堂。

  壓住這種苗頭的辦法還是訴苦:在舊社會,你的家人,包括你的母親、姐妹是怎麽受苦的?在舊軍隊,你自己又是如何給人民群眾帶來災難的?這不是忘本是什麽?所做的壞事,全推給舊社會、舊軍隊行嗎?自己就一點責任沒有嗎?花街柳巷的那些妓女是真正“自願”嗎?不,那是一群被金錢和權勢摧殘的階級姐妹!果然,經過訴苦、評議,沒人再笑了。有的起義官兵甚至邊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邊嚎啕大哭,當場咬破手指,寫下血書,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起義官兵經曆的“淚血大控訴”,是一次百萬起義官兵於曆史瞬間的靈魂裂變。經過這一係列的教育運動,投誠官兵的思想覺悟提高了,起義部隊由上而下地建立黨的各級組織,黨員隊伍迅速發展壯大,軍隊的各項政治工作也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極大地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用控訴運動改造舊軍隊的經驗,在解放戰爭後期得到了普遍推廣。渡江戰役後,毛澤東主席就起義部隊的改造工作,曾親擬電報指示中共華中局:“按照改造曾澤生、吳化文部的方法加以改造。”

  尤其要提到的是,在百萬國民黨起義部隊中,成建製改編並長期保留下來的野戰軍,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該軍首批出國,先後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渡海攻島等戰役戰鬥,以及朝鮮北部西海岸防禦。在第三次戰役中,其所屬第149師創造了兩個步兵營用爆破筒、炸藥包、手榴彈,全殲英軍第29旅一個坦克營的戰爭奇跡,其所屬第442團1營率先攻占漢城;隨後的第四次戰役,該軍以極為簡陋的武器裝備,在彈藥補給極為困難等惡劣條件下,於漢江南北兩岸頑強堅守50晝夜,勝利完成了掩護我軍主力在中線集結並實施反擊的戰役任務,獲得了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交口讚譽。彭總曾說:“有我彭德懷在,50軍不但不會編散,而且優先換新裝備!”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團以上單位被誌願軍總部批準授予稱號的,隻有“白雲山團”,即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149師447團。
  摘自《中國文化報》 高戈裏/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