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小調 第五號交響曲《命運》此曲完成於1807 年末至1808 年初,是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聲望之高,演出次數之多,可謂交響曲之冠。 貝多芬在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便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 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貝多芬在第三交響曲完成以前便已經有了創作本曲的靈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推敲、醞釀,才得以完成。樂曲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鬥的思想,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一首英雄意誌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恩格斯曾盛讚這部作品為最傑出的音樂作品。整部作品精煉、簡潔,結構完整統一。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 小調,2/4 拍子。奏鳴曲形式。樂章的開始由單簧管與弦樂齊奏出著名的四個音動機,並發展為第一主題,即命運主題,極富男性粗壯的氣息。通過圓號對第一主題的號角式變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題。 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降 A 大調,3/8 拍子,自由變奏曲。第一主題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與之對應的第二主題先由木管奏出,後由銅管樂器奏出豪邁的英雄凱旋進行曲,表現了戰士們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樂章,快板,c 小調,3/4 拍子。詼諧曲形式。在這一樂章中,命運主題的變奏依然凶險逼人,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躍躍欲試的曲調後,樂隊奏出旋風般的舞蹈主題,引出振奮人心的賦格曲段,象征著人民參加到與命運鬥爭的行列中,黑暗必將過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樂器震撼人心的漸強聲中,不間斷地進入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快板,C 大調,4/4 拍子。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題是樂隊以極大的音量全奏出輝煌而壯麗的凱歌 , 如長江大河、浩浩蕩蕩,表現了這一場與命運的鬥爭最終以光明徹底的勝利而告終。 |
路德維希 · 凡 · 貝多芬 (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6 - 1827.3.26 ),出生在德國波昂。他出生於德國波恩的,家族是科隆選侯宮廷,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海頓、莫紮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1782年-1783年 發表變奏進行曲、三首鋼琴奏鳴曲、賦 格曲、兩首鋼琴回旋曲和一首鋼琴協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為小提琴老師。創作三首鋼琴四重奏。
1787年至1789年 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和兩首鋼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創作《騎士芭蕾》(獻給華爾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創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號為三首鋼琴奏鳴曲,作品第19號為鋼琴協奏曲)
1795年 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號)出版。
1796年-1797年創作 《降E大調弦樂五重奏》 (作品第4號)、兩首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第5號)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聽覺漸弱,至1799年,創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愴鋼琴奏鳴曲》),14,20和21號( 《第一交響曲》)。
1800至1801年創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鋼琴協奏曲》), 43,85,51(2),49號等作品。
1802年 創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調浪漫曲),50(即F大調浪漫曲)和36號(即《第二交響曲》)等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創作《第三交響曲》,進入創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來獻給拿破侖的《第三交響曲》為《英雄交響曲》。
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響曲》。
1804年-1805年創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號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創作《第四鋼琴協奏曲 》、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9號)和《田園交響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創作,《命運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第六交響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號等作品。
1809-1810年 創作《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鋼琴奏鳴曲》,75,83和95號等作品。
1811-1812年 創作《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號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寫完《威靈頓的勝利》。
1813-1814年創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號等作品。
1815-1816年創作第98,101,102,112,108號等作品。
1817年 創作《五重奏賦格》(作品第137號)。
1818年 創作《B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第106號)
1819年 開始寫《莊嚴彌撒》。
1821年 創作第110號鋼琴奏鳴曲。
1820年至1822年,貝多芬創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號等作品。
1823年 《莊嚴彌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響曲》完成。創作《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27號)。
1825年 創作最後幾首弦樂四重奏。四月在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首演《第九交響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計劃寫作《第十交響曲》,重病。
此外還有作曲時間大約為1810年的著名鋼琴曲:致愛麗絲(獻給愛麗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