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ectionist No.1

品味中美文化,輕奏中年心曲
個人資料
正文

《談中外藝術歌曲的創作形式》---轉帖

(2016-04-11 07:35:02) 下一個

  藝術歌曲是由詩歌與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藝術表現任務的一種音樂體裁,其名稱因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確立,成為一種獨立類型的歌曲種類。它結合了優美旋律和人聲兩個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樂因素,使藝術歌曲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7/view-4758793.htm
  一、從中外藝術歌曲形態看藝術歌曲的幾種類型: 
  1、用民歌編配,創作的藝術歌曲 
  早期18世紀德、奧抒情“藝術歌曲”介於民歌和抒情性歌曲之間的作品,創作風格受魯克的影響,主張音樂作品必須以音樂為主,詩詞隻能屬於從屬地位,這時期將德、奧藝術歌曲從外來音樂的影響中解放出來拜托了意大,法國樂派的影響,賦予它以鮮明的民族色彩。 
  1)旋律中的民歌主題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對後世中外作家有直接的影響,他的作品不僅與當時德國民族詩人的詩歌緊密聯係在一起,而且與奧地利、德國的民間音樂有著血緣關係。勃拉姆斯自幼受德、奧民間音樂啟迪和影響,音樂語言中有濃鬱的民族民間特色,俄羅斯音樂家格拉卡《別唱,美麗的人兒》是一首充滿了格魯吉亞民歌風情的藝術歌曲。意大利《我的太陽》,蘇格蘭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都成為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精品。 
  我國近現代藝術歌曲的創作,在借鑒西方藝術傳統,繼承我國音樂等方麵已取得很大成就。把民歌音調用於旋律作品中,或主題旋律直接取自民歌進行改編,丁善德《瑪依拉》,黎英海《阿拉木汗》、《在那銀色的月光下》,這些作品在旋律寫作,鋼琴伴奏肢體寫作上,都是根據民歌內容靈活改編。 
  2)織體中的調試色彩 
  浪漫主義藝術歌曲十分注重鋼琴伴奏的織體寫作。在舒伯特的歌曲《菩提樹》,舒曼的《兩個近衛兵》中;作者采用同名大小調式的交替。 
  我國作曲家在創作探索用民族調式自和聲色彩寫作鋼琴織體方麵也做了不懈的努力。趙元任在他的歌曲《海韻》、《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鋼琴織體寫作中,前奏,間奏,尾奏中的純五聲和聲的運用,使作品充滿了中國色彩。我國新疆民歌《在銀色的月光下》旋律織體中運用了增二度和聲,這是新疆少數民族音樂中所特有的調式音程,加上新疆的手鼓舞的節奏貫穿在歌曲織體中,是歌曲的民族地域色彩更將濃鬱。 
  3)結構中的民間形式 
  分節歌源於民間。中外許多民間樂器曲,民間歌曲都是通用這一簡短易於傳唱的形式保留下來的。俄國格拉卡《別唱吧,美人》,舒曼《月夜》,舒伯特《鱒魚》、《菩提樹》都是分節歌形式的藝術精品。在我國近代作品家藝術歌曲中也有不少分節歌作品,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任光《漁光曲》,穀建芳《那就是我》都不同程度地在民間分節歌的結構形式上做了有益的嚐試與創新,為藝術歌曲這一體裁形式成為我國抒情歌曲演唱中的重要品種做出巨大貢獻。一切優秀中、外藝術歌曲,都具有本民族音樂文化元素。 
  2、為浪漫歌詞創作的具有敘事,抒情氣質的藝術歌曲 
  舒伯特喂歌德的詩歌譜寫了72首,席勒的詩譜寫了46首,米勒詩譜寫了44首,我國趙元任的歌曲也是從徐誌摩,劉豐農,劉大白等詩人那裏選擇歌詞。19世紀敘事,抒情藝術歌曲風格即有浪漫時期大、小調性與和聲色彩的處理,又具有浪漫主義明朗,歡快,輕鬆,抒情的自然表現。舒伯特《魔王》不僅在內容上通過不同的人物敘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形式上也是在不重複材料的前提下把樂思貫穿始終,再加上調性,鋼琴織體,力度,歌唱,情緒的轉換,生動又有戲劇衝突地把整個作品完整地體現出來。勒韋是以譜寫敘事詩的歌曲而占有音樂史上重要一席地位的作曲家,他以歌德的敘事詩譜寫的歌曲如《魔王》、《魔術學徒》、《死的舞蹈》也是精品。沃爾夫的《花妖之歌》帶有喜劇性的敘事歌曲。舒曼則更多表現出一種含蓄的抒情特點,更注意用特定的音響手段來發掘人的內在情感,通過音色細膩的變化來表述激情或襯托意境通過和聲手段用鋼琴來抒發內容的深層含義。勃拉姆斯受古典大師巴赫,貝多芬影響,蓄意追求古典樂派的創作風格,他對藝術歌曲最大貢獻是繼貝多芬之後,更深刻的把握音樂和人的精神境界聯係在一起,把藝術歌曲推到表達哲理的高度。 
  除了德、奧藝術歌曲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之外,門德爾鬆、瓦格納、理查.斯特勞斯、布魯赫、馬勒等等。 
  3、把音樂旋律與詩歌聲調融為一體的宣教性藝術歌曲 
  進入浪漫主義後期,受瓦格納音樂創作風格的影響,在音樂表現的手段方麵,特別重視和聲與音色的作用。在原有的大小調功能和聲體係,三度疊置的和弦結構原則與調性和聲基礎的範圍上,再擴展調性範圍和調性關係,模糊或隱藏調性的呈現,增添新的色彩,創造新的手法,使和聲縱向結構更趨複雜,運動進程更多曲析和意外。在藝術歌曲創作領域,其歌曲創作的基本模式是把聲樂旋律與詩歌聲調融為一體具有宣敘性,鋼琴伴奏部分的和聲織體豐富且具有獨立意義。 
  二、藝術歌曲的形式 
  構成藝術歌曲的形式,體裁和風格,是藝術歌曲的外部特色,在分析構成的藝術歌曲形式的諸多元素是詩歌,音樂,伴奏。 
  1、詩歌,作為歌曲中歌詞出現的曆史,歐洲可追期到“荷馬”時期,中國追期到《詩經》的產生。那時的詩歌與音樂就是結合在一起的;詩和歌唱是不可分的,因此,唱是詩的表現形式。 
  詩歌作為具有獨立之品格藝術歌曲的歌詞,則可追溯到歐洲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期。音樂作品強調主觀感受,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追求自然,樸實,能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 
  以舒伯特為首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運用浪漫主義詩人歌德、席勒、繆勒等創作的優秀詩歌,使其與音樂結合,詩歌成為音樂的血脈,音樂賦予詩歌以靈魂,創作出了不同於歌劇詠歎調演唱風格的藝術歌曲作品,實現了從通過音樂刻畫塑造人物形象、性格,到對人物內心情感的揭示和表現。將詩歌與音樂結合得天衣無縫,用音樂去重現或演釋詩歌意蘊和內涵,鋼琴伴奏的加入,更加顯示出藝術歌曲獨特的魅力。   2、音樂 
  藝術歌曲在旋律風格、音樂特點、調式運用、演唱方式及情緒表達等方麵體現出最擅長抒情的兩種藝術形式——詩歌與音樂的意境。 
  藝術歌曲的音樂創作手法嚴謹、細膩,注重人物內心的情感刻畫,所以它比一般的抒情歌曲更能表現人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大致可以分為幾種情況: 
  1)18世紀的詩人大都將他們的作品視為獨立的藝術品,不願作曲家把他們的詩歌當作歌詞,最多用簡單的分節歌演唱,直到18世紀下半葉,音樂才逐漸起了更多的作用。 
  2)藝術歌曲的音樂構思呈交響性思維。 
  3)藝術歌曲的音樂描繪付諸虛幻的抒情意願。 
  4)藝術歌曲的音樂素材具有廣泛的民族性,和聲具有激情和細膩的表現力。經常使用大小調間,主調和上下三度調間轉換對置,不協和和弦或變化音突然出現,造成了音色的細微變化,突出詩句情緒的驟然變化。 
  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保留古詩詞的內涵作進一步的開掘,與聲樂旋律一起完成音樂形象的塑造,兩者密不可分,作曲家在創作音樂時,深入細致的刻畫出詩的意境,做到音樂與歌詞水乳交融、渾然一體;伴奏在音樂的總體結構中居於重要地位,在氣氛渲染、意境烘托的手法下,更深層次地對歌詞的內涵作進一步的研究。 
  在保留古詩詞吟誦韻律的基礎上,既借鑒了西洋和聲手法和音樂結構,又采用了民族五聲調式。 
  三、中外藝術歌曲的發展概況 
  1、中外作曲家多以著名詩人的名篇,作為藝術歌曲的歌詞來譜曲,並產生了一大批優秀藝術歌曲流芳於世,入樂詩歌的音樂性、創新性,詩歌與詩歌的關係,論述作曲家對藝術歌曲歌詞的審美意象,創作現象。 
  2、西方早期美聲作品所處的時代是美聲學派的創立、發展的時期,當今現代美聲學派的審美原則、演唱技巧,技術理論等絕大多數沿襲和發展了那個時期的要求。 
  3、中西音樂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經過引進模仿學習借鑒,吸收融合等多個階段後,形成了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及演唱模式,探索未來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歌曲,進一步發展的新思路。 
  4、中古藝術再生產是指對於中國古代留傳下來的詩歌進行整理,加工或藝術再創作,恢複其音樂特質,使之再度成為詩與樂相結合的可供演唱、可供欣賞的精神產品的藝術生產活動,在曲調方麵,大致有譯譜、配調和作曲三種方式,目前中國古詩詞歌曲創作呈多元化發展姿態,主要顯示出民族化、藝術化、流行化以及厚生化四種風格類型,大多數作品或多或少又都體現著古今中外跨界融合的創作意識。 
  結束語:藝術歌曲是流動的詩篇、美妙的旋律、細膩的情感、完美的音樂形象,它帶領人們趨向美麗、祥和、平靜,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時期經典之作,特別是近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為音樂工作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歌曲創作猶如盛開的花朵正散發著迷人的芳香,有以民歌風格為素材創作的藝術歌曲《七月的草原》、《喀喇昆侖》等,有以古詩詞為素材創作的《長相知》、《楓橋夜泊》等。讓具有深刻社會意義和高尚審美價值的經典音樂作品成為社會音樂,生活中的主流藝術歌曲產生影響和作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是巨大深遠的。讓我們正確全麵理解藝術歌曲的本質、風格及特征,並以此推動我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和發展,使藝術歌曲風格更加多樣化、民族性,更具有藝術性、時代性和欣賞性。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 
  責任編輯 王一亮

轉載請注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7/view-4758793.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