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心靈相通(轉載)
(2010-09-24 21:23:56)
下一個
心靈相通是那樣一種感覺.
目光碰撞,親密的眨眼中感到互解的溫暖和慰貼.表情中無論喜與悲,對那個人露出的定是真感覺.
當然也用語言表達.也許隻是隻言片語,或者隻是一聲長歎,你便知道,她懂.他便會握你得手,盯著你的眼,說出她的回應.或著,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徐徐的對你說幾句話,如風一般拂過你的心頭,你好感動的看他一眼,卻一臉的平靜.
心靈相通的魂是默契.這意味著你‘明明白白她的心\',她對你亦然.因為默契,你說的笑話或玩笑,在她耳中依然是笑話與玩笑,不管你說的多含蓄多轉彎抹角,用了多偏的典故,她都能會意.而同樣的話你向別人說時卻可能被一問再問,直至解釋到最清楚的一層,因而顯得所然無味.默契,是話說到半截你忽然想不起用什麽詞表達,她卻能一口接上;不須說明去哪兒,一動腳卻是兩人走上同一條路;是在琳琅滿目的小玩意中和滿目的書從中取走同一件或同一本;是看一幕或平常或引人注目的場景時相視莞爾一笑或一起做個鬼臉.默契,是無師自通的心靈之約.
心靈相通,是金不換的.沒有這種聯係方式不知生活將會怎樣的乏味與沉悶.有時候人需要獨享某種自處時才有的意趣,有時候卻覓著尋著一個人,盼她有同樣的心情同樣眼光與好惡.能有相通的心靈,是奢侈的相悅與和諧,是不可多得因而的彌足珍貴感情盛宴,是配合默契的雙人舞,是古老的俞伯牙與鍾子其的故事.
即使你有性格缺點,你的心靈伴侶會依然愛你。你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被理解感和被愛的感覺;你的心靈伴侶會和你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和信仰;你強烈地感到你們有相同的目標和理想。仿佛某人在你心靈前放一麵鏡子,結果發現你的心靈伴侶和你驚人地相似。
科學家說,默契是一種感應,是兩個生命互相撞擊時閃爍出的瑰麗火花,是自然界中最神奇、最美妙的現象。
心理學家說,默契是內心深處一種最好的約定,不必用言語傳遞就能夠表達心跡,不需要用心來指引也能夠相互會意。
詩人說,默契本身是一種美麗,自然的默契展示了形式美的無窮無盡,夫妻的默契昭示了人性美的無比絢麗,而朋友的默契卻是人類最美好情感的一個延伸。
摯友則說,默契是一種極大的快樂,真正的默契蘊涵著真正的偉大,特別的默契能產生特別愉快的感覺。
我想,也許默契原本來源於自然。
天與地默契、日與月默契、雲與風默契、山與水默契,這種種默契正反映了自然界最基本的景象。
天與地的默契是所有默契的根本。天為乾,天行健,地為坤,地柔順。有天地的契合才生成了萬物,有天地的演變才推出了新的世紀。
日與月的默契妙在恰到好處。日值陽,月值陰,你來我歸,我現你隱,你知我所期,我明你軌跡,互相關照,相得益彰。
雲與風的默契表現出一種瀟灑變幻。風起雲更湧,風止雲則靜,雲淡風亦輕,雲濃風並生。
山與水的默契合成了靜與動的統一。山體現了它的壯美與威嚴,水流淌出它的細膩和纏綿,水是山之脈,山是水之源。
因此,我認為和諧的自然是默契之根,有了自然的和諧才有了相互的默契。
和諧與默契的關聯性,在自然界是如此,在社會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這也許既是自然規律,又是社會規律。
研究人與人的交往,夫與妻之間、父與子之間,兄弟姊妹、乃至要好朋友之間,盡管他們的關係定位不一樣,但從他們的長期生活和交往中可以看出,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和諧正是人們產生默契的一個前提和關鍵。
如父母與子女,兄弟姊妹,他們之間是以其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和諧相處本來就有其必然性;而情人或夫妻,他們之間則有其種種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的東西維係,使他們纏繞在一起,交織在一起,產生了情與性的雙重和諧;而要好朋友,往往是由於有共同興趣,共同愛好,或共同的價值觀,由互相欣賞,產生互相慰藉,由互相慰藉,感到彼此和諧。這才有了繼續交往的內在要求。
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和諧是相對的,不和諧才是絕對的。大量事實證明,即便是非常密切的好夫妻,好朋友,好兄弟,往往也會出現既和諧,又不和諧的情況。正如“否定之否定”的定理一樣:和諧,不和諧,再和諧,再不和諧,再而再和諧……直至永久,直至不朽。這也是人們密切交往中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也許有的人在與朋友相處中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異,但若離開了這個周而複始的過程,那默契也就不會出現了,深厚的感情或純真的友誼也就有可能被凍結,或者消失了。
如像哲人所說“否定之否定”的結果能產生螺旋式上升一樣,我以為“和諧再和諧”的結果也能創造特別美妙的默契。如果說和諧是交往中的好中之好,那麽默契更是人生中的珍中之珍。特別是好友之間,雖然和諧不是永恒的,但隻要共同追求和諧,就能夠產生默契。也正因為和諧不是永久的,所以一起創造和諧,達到默契,由此長期的擁有和諧與默契,更是朋友們交往中一種莫大的快樂感覺。
應該承認,朋友間共同的興趣愛好與價值趨向,是產生和諧的基礎。若把朋友的概念推而廣之,像文友,棋友,球友,酒友,牌友,網友,或是摯友,諍友,契友等等,朋友之所以能夠成為朋友,往往起始於一個特殊的機緣,起始於一次有特殊感覺的心靈感應,因有共同興趣愛好而樂於切磋,因有相近的價值趨向而互相欣賞。朋友們最容易在其特定的領域裏產生和諧與默契,而後才使其友誼向縱深發展。
試想,一個球迷與一個球盲,注定在“球”的問題上,很難產生和諧,乃至默契;一個無神論者與一個宗教大師也很難產生內在的強烈共鳴。魯迅說:“賈府裏的焦大,不會愛林妹妹的”,因此焦大與林妹妹也肯定不會產生和諧與默契的。
有人說,相悅相愛的人之間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和諧與默契。我覺得異性之間,尤其相戀者之間的和諧與默契,確有其特殊性。
生活中的大量事實證明,戀人之間相悅相愛的程度的確能決定和諧的程度。可相悅相愛是本能的,但卻不是清醒與永久的,所以才有了“圍城”的城外城內之說。君不見,一些年輕人在相戀時好像是鬼使神差似的,別人早就看出了其中的問題,但自己置身其中,偏偏被愛所蒙蔽,在一個時期也產生了完全是互動式的和諧。雙方都感到對方是自己的唯一,甚至是命之所係。但過了這個熱度,其中有不少人突然醒悟,感到對方並非自己的真愛,甚至為自己曾有過的那分和諧而痛悔不已。
因此我想,兩個生物,兩個性別,兩種個性,兩種經曆,絕不是隻靠一個有幸的緣分,一點共同的興趣就能達到永久的和諧與默契的。即便是戀人、是夫妻,那份美妙的情感,那分和諧與默契,也需要與時俱進的,而好友間就更需要為和諧與默契的維係而付出極大努力。
這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朋友之間有沒有真正的理解與悟性。默契的前提是和諧,和諧的前提是理解,和諧與默契的實現都要靠悟性,都要靠心靈的吻接。知心朋友若沒有相互的理解,就沒有最好的溝通,若沒有很高的悟性和必要的付出,也就感受不到那種特有的和諧與默契。
由此可見,默契來源於和諧的自然,更是一種心靈的交匯。自然界的默契依靠其本身的和諧,生活中的默契卻發於人們自身固有的靈性。所有已經或者準備建立良好感情關係的朋友們,不必喋喋不休,也不必過分表露,切不要埋怨不甚和諧,更不要責備不夠默契。隻要你多為朋友想一些,多為朋友做一些,多思考對方大腦中所考慮的事情,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與分析,這本身即是上佳的默契。朋友們隻要有了這份真誠,有了這樣的共識,就會因熟知而生巧,因心明而解趣,都能從一個眼風、一絲笑意、一個手勢或一個信息中,因深知其意而感默契,因感其默契而產生極大愉悅。
雖然說默契的根源與本質出乎於自然,但我以為默契的達成還要靠適當的培養和訓練。
從演藝界雙簧演員的精彩演出,我們可以獲得深刻的啟示。雙簧演員在台上一個用語言表達,一個用形體語言表達。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滴水不漏,除了靠每個演員都要有高超的演技外,更多的來自於他們日常反複的配合練習。
在體育界,不管是排球、足球還是籃球,所有保持勝利的球隊,無一不是來自於隊員們相互間的默契配合。可隊員們能夠達成默契的方法,也主要靠在教練指導下,進行刻苦的訓練和比賽。
同樣,生活中卿卿我我的甜蜜情人和相互依戀的美滿夫妻,他們的默契,也絕不是與生而來和一成不變的。所有的默契都需要有雙方的主動適應與磨合,需要共同的精心培育和習慣養成。
如果把朋友交往中的最大默契理解為心照不宣的話,那麽真正達到心照不宣,就需要靠朋友雙方都付出更大的心血。因此,要想作別人的好友,就必須經常地告誡自己,要堅信自己的認同,堅信偉大的情誼。
要相信隻要有共同的心靈感應,有相互間的理解與寬容,有經常的切磋、溝通與磨礪,那朋友間的默契就像“知時節”的“好雨”一樣,總會自然而然的“當春乃發生”,及時的注入美好的心田,取得最佳的快樂效應。
默契是種感應,是心緒和意念無約的投合。百股小溪蜿蜒東流,大海敞開坦蕩的胸懷容納;萬丈瀑布飛瀉直下,山川伸出欣長的雙臂迎接。小草吐於狹窄的石縫,陽光溫暖雨露滋潤;大鵬翱翔在遼遠的天空,白雲烘托清風撫慰。這,是大自然的默契。默契來源於和諧的自然,更是一種心靈的感應。自然界如是,朋友之間亦如是。而生活中的默契卻發於人們自身固有的靈性! 一直覺得自己像個飄零的飛絮,自由而散淡。有些許的喜悅,有淡淡的憂傷,和纏繞不清的情緒…..
默默看著你,什麽也不想說,什麽也無需說。知道你有太多的背負,不願牽住你前行的腳步,不在的時候,依舊深藏在心!給一絲笑意,發一個信息,傳一聲問候,相互間都能因深知其意而立即感到默契,也能因感受其默契而隨即產生一種的極大的愉悅。
就像“知時節”的“好雨”一樣,總會自然而然的“當春乃發生”,注入幹渴的心田!
心靈感應屬於超心理學的範疇,是一種大多數人認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將某些訊息透過普通感官之外的途徑傳到另一人的心中。這種訊息在報導中往往描述為和普通感官接收的訊息相同。又稱心電感應,他心通,犀牛角。
由於此一(某些人聲稱存在的)現象的各種解釋都無法與現今科學銜接,心靈感應目前屬於玄學(也叫“形而上學”)領域,而不能稱為“心靈感應理論”。
但由於人類長久來時常觀察到所謂“奇異的交流”和類似現象,當代人常在研究曆史、虛構作品或信仰時用心靈感應或類似的觀念來作解釋。
有些人往往把心靈感應和預知、透視、共情等幾個類似的玄學現象連在一起。某些宗教概念也認為心靈感應是連接儀式與人的心性(愛、情感等)的重要成分。是兩個人心靈相通。當一個人想起對方的時候,另一個人也可以感覺到。比如拿起電話,突然感覺到有人要打電話給自己,結果很快電話就響了!這就是心靈感應。
可能人的意識是有形的,存在於無形的空間中,當兩個相同的意識重疊的時候,就出現了心靈感應。
一般來講,感情很深的人之間會存在心靈感應。像熱戀中的情侶,一樣。
心靈感應是目前被視為最有希望敗部複活的項目,因為有人發明了嚴謹的整場程序(Ganzfeld procedure),令正統的科這種實驗是這麽做的:請傳送訊息的人看幻燈片,然後設法以心思傳送圖片影像至隔壁房間內的接收者。而接收者在四周寂靜無聲且隻有昏暗燈光的室內躺著,兩眼各罩著半個乒乓球,耳朵也戴上混合噪音耳機,等於阻隔外界噪音與光線的影響。傳送結束後,請接收者看四張幻燈片以決定哪一個才是傳送的訊息。這個實驗是測驗心電感應的正確命中率,如果是用亂猜的話,機率為四分之一(25%)。
整場程序被許多研究者反複使用,目前已有共識出現,就是命中率達38%以上,即可視之為心靈感應的作用。可以這麽說,具有心靈感應的能力比瞎猜巧中的機率僅略「好」一點而已,非傳說中的精準無比。整場程序的唯一缺點,就是四張幻燈片的相關性必須幾乎沒有,以免有混淆接收者心智的作用。當然,接收者必須是誠實的人,保證不亂猜圖片。但他們的腦海中影像究竟清晰到什麽程度?目前關於心靈感應的報導中,以親友間的通訊傳聞最多,但我認為頂多隻有38%的命中率而已,譬如父母親出意外,子女能接收多少心電感應的訊息呢?任何人皆有生病、不舒服、或出車的可能,親友難道都能憑心靈感應接收到訊息嗎?當然不可能。
「巧合」這個字眼當然可以適用於部分所謂心靈感應的例子,尤其是那些沒收到訊息卻穿鑿附會地把手指頭不慎戳到針也算惡兆的例子。至於心神不寧算不算惡兆,實在難以確認,因為我父親出車的前一天晚上,我也曾輾轉難眠。比較保險的說法是,有圖像出現在腦海中且於事後證實的,才是真正的心靈感應,巧合之說隻能列入第二考慮。
女生都同意愛情比性愛更重要。她們都不同意“如果他滿足我所有其他的標準,我會嫁給一個我不愛的人”的說法。然而一半多的人認為她們“會和心靈伴侶形成長期的夥伴關係,即使性生活不完美”。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說,一方麵隨意找一個自願發生性關係的人是很容易的,另一方麵離婚率又高,尋求心靈伴侶意味著內心深處可能是更長久的結合的需求。一個學生認為,“理想的心靈伴侶就是找到了一個能給你帶來穩定情感的人,一個支持你的人,一個使你身心舒適的人。”
有緣的結合似乎比你刻意追求的結合更有吸引力。哲學家托馬斯·莫雷爾寫道:“心靈伴侶之間有內心深處的交流,這種交流好像不是有意的,而是一種超越平凡的雅意。”
滾滾紅塵,漫漫人生,世間男女都渴望美好的愛情。而愛情尤如花草,色彩繽紛,香濃淡雅,搖曳多姿。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於我而言,則衷情於契合心靈之愛。
契合心靈之愛,是知心的愛。所謂知心,自然要心靈相通。正如歌中所唱,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你春風得意時,他會給你善意的提醒;你苦悶憂鬱時,他會設法讓你開心;你失敗沮喪時,他會幫你重新振作,抖摟精神重又搏擊風雨。即使有了暫時的誤解、隔膜,彼此也會盡力去溝通、化解。冰雪消融後,會是更加明媚的春天。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人生若得一知己伴侶,那定然是千年修得的紅塵姻緣吧。
學家也難以挑出毛病。
契合心靈之愛,是和諧的愛。山水相映,琴瑟相和,陰陽共生,雙方既彼此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輝映。你為他默默奉獻,他給你深情關愛;他為你提供舞台,你為他演繹精彩。沒有主次、強弱、高下,有的是平等、尊重、和諧。在這種和諧裏,你無需故意討好對方,也不必強顏歡笑,更不必去做違心的事,你隻要做真實的自己。這是一種真愛的和諧,一種自由的和諧,更達到了美的境界。
契合心靈之愛,是永恒的愛。街巷中,年老的夫婦,相互攙扶,緩緩而行,他們用如霜的白發詮釋著一生的永恒。大海邊,孤獨的漁家女,望穿秋水,身化成石,在潮起潮落的期盼中詮釋著千年的永恒。花叢裏,那一對蝴蝶翩翩飛舞,是梁祝在嬉戲遊玩吧。生不結緣,死亦同伴;身不為居,魂亦為侶。梁祝淒美的愛情傳說,象一首久唱不衰的歌謠,詮釋著人類真愛的永恒。花叢裏成雙成對的彩蝶,已永遠成為人類情感世界裏最令人心動的風景。
茫茫的人海,有多少悲歡離合。
喧囂的世界,又幾經蒼海桑田。
祝福所有真心相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