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前三三 後三三

(2013-06-06 08:01:54) 下一個

說起五台山的佛寺名頭, 那是無人不知吧?

五台山與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四大佛教名山。《華嚴經》說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住處,海拔均在三千公尺左右,“曾無炎暑”,因此又名清涼山。





年紀小時知道五台山的佛寺,卻是因為<<水滸>>裏花和尚魯智深。話說魯提轄關外一時仗義救了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殺了鎮關西,人命在身,東躲西藏無處安身。到底得金翠蓮的孤老趙員外搭線, 無奈上了五台山文殊菩薩院出家做了和尚。可見不一定和尚就一定是看破了世情,很多人出家,是為個出路。雖然魯智深到最後的確是堪破了世情,但當時並沒有。當時隻是為了藏身,所以即使做了僧,落了發,被賜號智深,還是那個兩眼不看佛,雙手不上香, 欺佛祖,喝觀音,不看經卷的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逮個機會就溜下山去,打起62斤水磨禪杖,菩薩院前山門舞動,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山下金鼓遠處號角。。。





五台山是魯智深一生的轉折點, 之前他是大宋提轄魯達, 之後是遊方落草花和尚。。。

說起來五台山的智清長老也是禪意非凡。 <<水滸>>中魯智深跟隨招了安的宋公明再次上山拜見長老師傅,長老一見便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智深默然。隻是這個默然,魯智深終於是魯智深了,不再是花和尚魯智深。

中國的文字就是好, 一片深意,不是一遍兩遍可以看出來的。所以佛和中國文字相交相宜,於是有了禪宗。

說起禪,想起一段記載。 說的是文殊菩薩化一老和尚與無著和尚談南方佛法和北方五台山佛法,看似閑筆,文字禪義上看,繞有意趣。



文殊問: 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無著答: 末法比丘, 少奉戒律

文殊問: 多少眾?

無著答: 或三百, 或五百

於是無著問: 此間如何住持?

文殊雲: 凡聖同居, 龍蛇混雜

無著問: 多少眾?

文殊雲: 前三三, 後三三

單看這對答,文殊菩薩的文字意境果然不同凡響,富於天然妙趣,一句”凡聖同居,龍蛇混雜”, 前一半讓人聯想到清初五台山出家的順治皇帝, 而後一半又不禁失笑地想到那個大鬧道場的花和尚魯智深…

最妙的是文殊回答無著五台山有多少僧人,一句 “前三三, 後三三”真是絕妙好答! 此時的文殊菩薩一改平日莊嚴至尊像,簡直就是個好玩逗樂的老頑童!

把它翻譯成白話也是妙趣橫生。

無著問: 你們這有多少僧人?

文殊說: 哦,我們這有多少和尚啊? 讓我想想, 嗯…廟前麵有那麽一些,廟後也有那麽一些.

這”前三三, 後三三”就是藏在中國文字裏的意境。





中國文字裏的意境無處不有, 它藏在水裏,雲裏,月光裏, 也藏在<<紅樓夢>>林妹妹那雙似嗔非嗔含情目裏.

這種文字裏的意境到了為人處世, 就化作了中國式的含蓄.

含蓄有多種,林林總總都讓我迷戀著.

有一女友, 介紹起心愛的東西給別人, 總愛認真地反複說:這真是不錯的. 其實很多次,

對她介紹的東西一點也不感興趣, 微笑地聽著, 隻是為了聽她講: 這真是不錯的.

現在含蓄不太多了,也不太時興了罷? 所以, 一句:”這真是不錯的” 會讓我開心好多天呢.










by吉小閑@06/06/2013







 

不經吉小閑同意, 請不要擅自轉載本文, 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