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讓愛成為負擔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觀後

(2010-12-20 05:17:31) 下一個

很久沒有這樣一部劇讓人看起來放不下,熬了兩個夜終於看完了36集電視劇《“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14歲的兒子也連夜看這部劇,目前看到28集了,他可是從不看中文電影電視的。以前推薦給他看任何國產劇他最多堅持看到三五集。他這次看了很有感慨,怎麽中國的父母都這樣呀?


這是一部看似輕喜劇但卻很有現實意義的一部戲。它反映了兩代人的矛盾,但也是現代觀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而這種碰撞集中反映在鄧家齊這個人物上。家齊從小在傳統家庭中熏陶出來,對自由充滿渴望,他愛上了一個和他背景完全不同,父母都在國外的白曉鷗。曉鷗優雅浪漫,獨立精幹,自由奔放,追求平等;家齊感情細膩,富有才華,充滿熱情和幻想,他們的相知相愛本來可以成為一段佳話,家齊曉鷗也完全可以過上一種琴瑟和諧,鸞鳳和鳴的幸福生活。可是就因為家齊的典型中國式父母,他們的命運隻能分開。(我們也可能因此失去了一個才華橫溢的編劇,現在知道為什麽中國這麽缺乏有想象力的編劇了。)家齊父母所謂的愛對子女來說是一種負擔。


在中國的父母眼裏,把孩子養大,子女就欠著他們了,覺得子女就該為他們著想,對子女的生活有權幹涉。而西方的父母則認為把孩子養大是樂趣,孩子大了,可以獨立了,自己做父母的責任就完成了,子女成年後的生活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家齊的父母覺得他們不合適最主要原因是家齊要與曉鷗去外地,怕他們自己沒人管。這是典型的中國文化裏養兒防老的概念,這與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沒有養老保障,人與人之間缺乏平等的觀念的必然產物。家齊無法拋開他的父母,這一點曉鷗也無法理解,因為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這也是我兒子總讓我把我父母送回中國,而我說不出做不到的原因。看了這劇,兒子總算有一點明白我的苦衷了。


賀飛兒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她愛上家齊是因為母愛爆棚,對於憂鬱王子般的家齊沒有任何免疫力。在一般情況下家齊是不會為這種女孩動心的。他娶了她是為了報複父母,可善良的家齊覺得自己害了飛兒,對她有著很深的歉意。飛兒對他的體貼和愛憐,也使他不能再無動於衷。他愛上飛兒又不願承認,因為他想證明他的父母為他選的是錯誤的。曉鷗是高傲的,她有獨立的思維,不懂得妥協。但為了家齊她忍受了很多羞辱和不堪,竭力支持他的事業,她也想挽回她們的愛情,當她發現家齊已經愛上飛兒後,她傷心地離開了。因為有了飛兒給他的家的感覺,家齊對婚姻的看法改變了,從小家庭的熏陶使他感到與飛兒的生活是他所習慣的,是最舒服的,這也是很自然的事,畢竟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飛兒是有主見的,也是有自尊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她最終贏得家齊的心。這樣家齊既贏得了愛情,又可以孝敬父母,結局是圓滿的。飛兒能得到家齊是她的幸運,如果不是陰差陽錯,以她內向的性格,她也不會得到讓家齊了解她的機會。應該說家齊也是幸運的,兩個愛他的女人都很傑出,也都很通情達理。這也是本劇不同於其他的三角戀的故事,讓人感到愛情是美好的,無論結果如何。


杜淳演繹的家齊是個嶄新的角色,完全不同於其他紅色偶像。他懦弱,任性,缺乏上進心,逃避現實,內心充滿掙紮,可無法掩飾他善良純潔的本性。他的表演清新自然,細膩貼切,讓人覺得真實可信,特別是家齊是個兩麵派,很多是內心戲,杜淳演得細節很到位,不誇張,與戲中其他角色形成鮮明對比,使整部劇更加精彩有趣。


雖然編劇為迎合大眾而隻能編成這樣的結局,但的確提出了這個觀念碰撞的問題,值得人們思考。到底父母該如何對待子女?生活的道路有很多條,其實“對”的路並不隻有一條,走點彎路未必是件壞事。什麽時候父母子女可以平等地對待對方,尊重對方的選擇,能夠過獨立的,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生活,每個人可能會更充實更快樂。父母如果能讓子女早一點獨力,而不是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子女,把愛強加於子女,這個社會也許會變得更有創造力,更加豐富多彩。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BDA080284151029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