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數十年化緣於不同的組織中,觀閱人事無數。紅衛兵、基督教、香功、中功、北美某某生命科技等等,“入迷”的比比皆是。隻有佛法能夠讓修煉者達到圓滿。
人們出於共同的目的(或利益,或信仰,或愛好),組成各種團體,旨在集合眾人之力,實現這一組人的目的。有了組織,自然有管理組織的人。在組織之初,管理組織的人並不被視為等同共同的目的,隻是為實現共同目的的一積極分子。隨著組織的持久,管理組織人員自身的演變以及管理組織人員對他人的潛移默化,漸漸地共同的目的隱匿在了管理組織人員身後。組織本身被等同於共同目的。於是,組織成立之初的原始目的被遺忘了,組織裏的人們不再追求原有的信仰,他們喪失了自我判斷力,更磨掉了追求原有信仰的興趣,取而代之的是為組織,為管理組織的人鞠躬盡粹,死而後矣。這種情況在依信仰為 基礎的組織中尤其突出。眼前的例子就是都知道的那個“生命科技學會”。
天底下的‘迷’不過兩種:迷信和信迷。前者迷迷呼呼的進去,胡裏胡塗的信著;後者清清楚楚的進去,卻迷迷呼呼的信著。兩者雖來自‘殊途’,卻走到了‘同歸’,結局都是沒有自我判斷力,隨波逐流,追星跟月。
群起的狂熱可以是發展的動力,也可以是破壞的摧力。曆史上的例子不少,從日耳曼民族優等論到紅衛兵的狂熱,現象不一,本質相同。結局的差別是領袖們指點信徒們造就的。這使得對‘英雄創造曆史還是人民創造曆史’哲學命題的爭論迭迭不休,難得定論。
一般說來,如有明師,迷信也好,信迷也好,問題不大,終歸是發展的動力。但如張洪堡、郭林、馮鶴翔、青海無上師、什麽活佛大仙的,如果遇到了,那麽迷信的不可救藥,信迷的難以藥救。前者的不可救在於他們常與愚昧落後為伴,喪失求救的願望,沒有求醒的能力。後者的難救在於能否激發出內力,破自個的迷。這類人有求醒的能力,要調動的是求醒的願望。
為了點醒那個“生命科技學會”的群迷,引導他們走向佛法的圓滿,有心人在新浪網苦心經營了一個“海外拾貝”博客,時時處處小心謹慎,煞費苦心。去年年底,剛剛有起色,就被封殺了。重新注冊了“海外拾貝1”,並貼了一係列的文章。老夫雀躍不止,特地頻頻出手,並替他們將所謂“八十字訣”中的‘度迷’改為‘破迷’,貼在“海外拾貝1”上,就是要擊中問題之要害,使大批迷者終得有打破自個迷性慣力的願望,才能傾聽佛法神韻,群迷清醒,早日皈依佛法。老夫不希罕什麽“高師”的虛名,佛法修煉的圓滿才是老夫所求。
有所求就是不究竟。
不究竟不能得圓滿。
http://www.dutianya.com/m446/1.html
有時間就從頭往後看
沒時間就從後往前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