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 》
- 洪應明 -
1.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 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 【大意】 一個堅守道德規範的人,雖然有時會遭受短暫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權勢 的人,卻會遭受永久的淒涼。大凡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 的精神價值,並且又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 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曆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 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大意】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曆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 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曆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著增加。所 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 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 使人易知。 【大意】 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沒有一點不可 告人之事;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他的才學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絕對不 輕易讓人知道。
4.出汙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 知而不用者為尤高。 【大意】 權利和財勢,以不接近這些的人為清白,接近而不受汙染就更為清白; 權謀術數,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為高明了。
5.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 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大意】 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裏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這 才是敦品勵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 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了。
6.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大意】 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裏的日子裏, 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 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
7.淡中知真味,常裏識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大意】 美酒佳肴和大魚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實真正的美味隻是那些精茶 淡飯;標奇立異,超凡絕俗的人,都不算人間真正的偉人,其實真正的偉人 隻是那些平凡無奇的人。
8.閑時吃緊,忙裏悠閑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 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大意】 恰如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動也不動,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 刻也沒停止。早晨旭日東升,傍晚明月當空,可見日月晝夜都在奔馳,可在 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卻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一個聰明睿智的君子,平日閑暇 時胸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付意想不到的變化,忙碌時也要做到忙裏偷閑, 享受一點生活中的樂趣。
9.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 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大意】 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 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覺得精神十分舒暢,應用自 在之機油然而生;若這種真心能常有該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難以全消,於 是心靈會感覺慚愧不安,到最後才幡然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出現。
10.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 恩裏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大意】 被當政者垂恩重用往往會招來禍患,所以一個人從政時不可過分貪戀權位,應抱有“見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態度;不過有時遭受小小的挫折, 反而使人走上成功之路,因此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千萬不可罷休,不再 繼續奮鬥。
11.澹泊明誌,肥甘喪節 蔾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誌以澹泊明, 而節從肥甘喪也。
【大意】 能夠忍受吃粗茶淡飯的人,他們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純玉一般沌 白;而講求穿華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們大多都甘願作出卑躬屈膝的 奴才麵孔。因為一個人的誌氣要在清心寡欲的狀態下才能表現出來,而一個 人的節操都在貪圖物欲享受中喪失怠盡。
12.眼前放得寬大,死後恩澤悠長 麵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歎;身後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 有不匱之恩。
【大意】 一個人眼前待人處事的態度要放得寬厚些,隻有如此才不致使你身旁的 人對你有不平的牢騷;至於死後留給子孫與後人的恩澤,則要把眼光放得很 遠,才會使子孫萬代永遠懷念。
13.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一極安 樂法。
【大意】 在狹窄的路上行走時,要留一點餘地給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時, 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最安全的方法。
14.脫俗成名,超凡入聖 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滅除得 物累便超聖境。
【大意】 要想成為一個很會作人的人,並不是要懂得什麽高深的大道理,隻要能 擺脫世俗的利欲就可躋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學問,並不需要特殊的秘 訣,隻要能排除幹擾、寧靜心情的雜念就可超凡入聖。
15.義俠交友,純心作人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大意】 跟朋友相處時,必須抱著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而作人處事也要存著一 顆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後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大意】 追求名利時不要搶在他人之前,進修德業時不要落在他人之後;當享受 物質生活時不要超過自己的身份地位;當修養品德時,不要達不到自己所能 達到的標準。
17.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 根基。
【大意】 為人處事以遇事都要讓一步的態度才算是最高明的人,因為讓一步就等 於是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而待人接物以抱寬厚態度的人為最快樂,因 為給人家方便就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18.驕矜無功,懺悔滅罪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過一個悔字。
【大意】 即使有世間最偉大的豐功偉績,也承受不了一個驕矜的“矜”字所起的 抵消作用;即使犯了滔天大罪,隻要能作到一個懊悔的“悔”字,就能贖回 以前的過錯。
19.完名讓人全身遠害, 歸咎於己韜光養德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 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大意】 不論如何完美的名氣和節操,都不要一個人自己獨占,必須分一些給旁 人,隻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來災害,從而保全生命的安全; 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擔幾 分,隻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養。
20.天道忌盈,卦終未濟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 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大意】 不論作任何事都要留有餘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絕,這樣造物的上帝不會 嫉妒我,甚至於最願與人惡作劇的鬼也不會傷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達 到盡善盡美的地步,一切功勞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即使不為此而發生內 亂,也必為此而招致外患。
= = =
《菜根譚》是明代的一部語錄體著作。著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藉貫不詳。根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我們得知他早年熱中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
書名《菜根譚》,取自宋儒汪革語:「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意思是說,一個人隻要就夠堅強地適應清貧的生活,不論做什麽事情,都會有所成就。明於孔兼在為《菜根譚》寫的(題詞)中,進一步闡述道:「『譚』」以『根譚』名,固自清苦曆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裏得,其顛頓風波、備嚐險阻可想矣。」又引用洪應明的話說:「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於氏的解釋,增加了這樣一層含意,即一個人麵對厄運,必須堅定自己的操守,奮發努力,辛勤培植與澆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間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譚序)則說:「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並引月古語「性定菜根香」,說明隻有心性澹怕沉靜的人,纔能領會其中的旨意。
《菜根譚》成書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曆史。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它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清乾隆間編纂《四庫全書》,連「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來,一股《菜根譚》熱風行於海內外,人們將其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一起視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這是出於何種原因呢?對此,本文作一簡略的分析。
洪應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麵走向衰敗,這不僅表現在朝綱廢弛,吏治黑暗上,整個社會、文化也呈現江河日下之勢,這一點從稍前於《菜根譚》問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見一斑。一些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在經曆了仕途的風波挫折之後,紛紛退隱江湖。他們既不願意與當權者同流合汙,也不願意違心迎合鄙瑣的社會風氣,於是,表現隱者高逸超脫情懷的作品大量出現,《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代表。
總的來說,《菜根譚》反映了明代知識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說,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釋家出世思想和道教無為思想,結合自身體驗,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則。
James :
= 修身心以為股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