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裏的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字麵意思很簡單,大家似乎都懂,有人讚成有人反對。
讚成讓梨的人認為孔融懂禮節能為他人著想。反對讓梨的認為這是虛偽的封建禮教,人就要做自己想做的,活出真性情來。兩方說的也都有一定道理。那麽到底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需要克製,需要替別人著想。這些品質不是說人長大後就自然而然地懂了和具備了,得從小從小事上培養。具體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上,就是讓小孩從小養成一種能克服人性中貪婪不知足的缺點,逐漸養成善於自律的品性。從為自己親近的人著想再慢慢擴展到為塵世中素不相識的人著想。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好地體現了儒家提倡的“克己複禮”的處世之道。
一句話總結:克製自己內心的各種不健康、不合理、或者過度的欲望,同時替別人著想,兼顧各方的利益。
倉促之間,隨便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