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詩經

茶話詩經,癡人學佛。
正文

【癡人學佛】之《了凡四訓》一座通往佛的橋梁

(2020-04-27 16:13:18) 下一個

《了凡四訓》一座通往佛的橋梁

 

我是先看了《了凡四訓》然後才知道它是佛經典籍,剛知道這個事實時感到很意外和吃驚。因為通讀《了凡四訓》,基本上看不到有關佛法的字句,它主要是一個用心良苦的老人給後世子孫的規勸和忠告,形式上類似於《菜根譚》,但不象《菜根譚》那麽蕪雜,《菜根譚》很容易讓人迷失而趑趄不前。它的主旨很明確單一,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劉備去世前送給兒子的那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多次翻閱《了凡四訓》後,漸漸明白了它為何會被尊為佛經典籍。《了凡四訓》沒有宣揚佛法的文字,但它在精神上卻是和佛法完全相通的,甚至它的功用可能遠遠超過很多經典的佛經。我相信自《了凡四訓》問世以來,有不計其數的人因為讀了或聽了《了凡四訓》而皈依佛教。

 

每年春節,從南到北,國內的寺廟裏總是人山人海,香火之盛讓人感慨。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但一些人這種赤裸裸的功利心態,實在難以讓人恭維。而且,這種快餐式拜佛求福的功效讓人懷疑。

 

很多的佛經告訴人們,虔心向佛,一心為善,來世能獲幸福,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相反,如果不斷作惡,就會墮入地獄,永不得超脫。科學進步了,很多人不信神鬼這一套了,對大自然失去了應有的敬畏之心。暫且不論鬼神和天堂地獄是否存在,但不少佛經的說教明顯就是威逼利誘,(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願佛能原諒我的妄說佞論,嗬嗬嗬…….)佛說的這些好處和災難對於隻爭朝夕的現代人來說太遙遠了,無異於畫餅充饑。所以佛教的沒落是可想而知的。

 

佛法真的是一些現代人理解的那種虛無縹緲毫無用處的騙人的學說嗎?顯然不是這樣的。佛法無邊,顯然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領會的。現在沒多少人相信來世的因果報應,多數人隻在意今生的得意與否,哪管死後洪水滔天。

 

既然嫌來世太遙遠,那就給你演示一下現世報,讓你心服口服。《了凡四訓》講的基本都是現世報,因此它比其他的佛經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了凡四訓》分為四篇,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立命之學是整本書的精髓,改過之法是骨骼,其餘兩篇是血肉和服飾。

 

佛說因果報應、說宿命、說命運可以改變等等,佛說了很多很多,大概就是因為說得太多了,於是讓人一提到佛就想到無可奈何的宿命。這大概並不是佛想要說的,更不是他希望看到的。袁了凡居士根據自身的經曆,大聲疾呼“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實在是振奮人心!不少的高僧也一直都在宣揚《了凡四訓》,讀過幾遍之後,你會越來越覺得它位列佛經典籍是名至實歸。可能因為《了凡四訓》,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歡了佛,佛大概也會為此會心一笑吧。

 

《了凡四訓》的主旨就是提倡行善積德,這也是佛的旨意。通過不斷的積善積德,人的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生活會越來越美好。關鍵在於從小做起,堅持不懈。正如古語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種一心為善,終會改變命運的說法看似無稽,其實是有科學道理的。其本質就是今天西方人說的network,國人說的人脈。人隻有在融入一個network,給予他人幫助,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才能進入更大更高層次的network,自身的才能才會不斷提高,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現,也才能為世界創造更多的財富。在個人和社會之間形成一種互動的良性循環。《了凡四訓》中記載他作縣吏時,為百姓減糧這一善行抵過了萬條善事,這就是一個非常恰當的例子。這不正是儒家們孜孜以求的“達則兼濟天下”嗎?

 

當然,從動心起念上來講,《了凡四訓》還是落入了小乘,這也難免,因為多數人生來就不是聖人,芸芸眾生總要從最基本的私利雜念開始誘導。像教嬰兒學步一樣,要從頭耐心地培養,在不斷的行善積德過程中,自身的私心雜念會被一點點地抽取和過濾掉,內心會愈來愈純淨,天空會越來越藍,境界會越來越高。也許最終會達到“無所住布施”的金剛不壞之軀。

 

嚴格來說《了凡四訓》不是一本佛經,但它作為佛經當之無愧。如果說逢年過節去寺廟燒香拜佛是一道快餐;潛心向佛,青燈黃卷是通過西天極樂世界的漫漫長路;那麽《了凡四訓》是一座橋梁,一座架通塵世和佛的橋梁。

 

《了凡四訓》鏈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