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小說”,我想除了漢賦這項外,絕大多數人對其餘各項是沒有異議的,當然俺也沒有異議。別人對漢賦是什麽感覺和認識俺不知道,但提到漢賦俺絕對是茫茫然,因為對漢賦了解的太少,幾乎沒讀過幾篇漢賦。統計條件不嚴格的話,曹植的《洛神賦》也算是漢賦之一,這個廣為傳頌,盡人皆知了。它能不能代表漢賦呢?我不知道,因對漢賦所知甚少,就不對漢賦妄發議論了。
唐以詩稱絕於世,但在唐朝初期,即隋唐之際,唐詩還在發展完善中,當時詩還不是孤月獨明,其時古文與詩是並駕齊驅的。後來唐詩不知因為什麽原因高歌猛進,一支獨豔,把古文遠遠拋在後麵了。這才有了後來韓柳號召興複古文的運動,韓愈為此還被後人稱譽為“文起八代之衰”,可見那時古文的處境是多麽淒慘。
大家常說的初唐四傑其實是以詩文稱勝,並非因為他們的詩作而著稱。後人沿襲套用這個稱呼來界定和品評他們的詩作,實是一個誤會,不過誤會久了大家就當真了,沒人追究了,就算有人追究了,大家也不認可了。世事就這麽有趣。
唐初詩文並進,那時的文人文章詩賦同修,並無偏廢。因此湧現了很多詩文大家,初唐四傑不過是個代表而已。一粒沙裏看世界,從他們的文章裏可以感受到當時文人們的心境和學問修為。四傑的排序也一直是個爭論的問題,關於這個排序寫幾十篇學術論文都不成問題。此文無意瞎攪和排序的問題,隻是想提一下,曆史上所謂的排序並非純以學術實力為根據,而是摻雜了很多世俗的因素,不說也罷。
回到正題,唐以詩稱絕,不以駢體文著世。然卻有兩篇唐人駢體文傲然雙峙,稱雄後世,堪稱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觀。
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和駱賓王的《討武檄文》,史稱唐賦雙璧。
《滕王閣序》開創了登高抒懷文章的新格局,其狀物眼界高遠,宇宙渾然一體;其感懷神思飄渺,天人合一。此篇問世後多為後人所模仿,縱使後世亦有登高之千古名作,然就寫景狀物而言莫能出其臼窠。
《討武檄文》則以壯懷激烈、真摯感人的悲憤之情鍛造出了千古第一檄文,成了後世檄文的模板,自唐以後所有的檄文無不以《討武檄文》為圭臬,有些幾乎是整段抄錄,僅改數字而已。由此可見此檄文之神威!
斯人已去,讀此絕世妙文,感慨良久。無知小子,信口雌黃,作文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