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些天遇上的怎麽都是這號中國人?!” zt

(2007-02-02 23:21:43) 下一個
楊靖宇將軍是河南確山人,我是1993年專程去的他的老家的,屈指算來這事兒距今已經十年了。他家破舊的院子裏的那棵矮矮的丁香樹,在夕陽中孤寂地婆娑著,好象在講述著那遙遠而淒涼的過去。那情那景我至今仍然清晰記得,隻是不知道那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丁香樹現在還在不在,真希望它還在。
後來我又到楊靖宇曾經戰鬥過的磐石縣看過,我去的那年,磐石縣剛剛從退去的洪水中浮出,一片狼籍。楊靖宇在磐石縣組織過抗日遊擊隊,留下過抗日的足跡,但現在的磐石人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曆史了。曆史總是很容易被忘記的。

至於將軍的犧牲地蒙江縣,我可就去過不知道有多少回了,留下了很多的照片。甚至為了弄清楊靖宇將軍到底是怎樣犧牲的,我還特意在冬天裏踏著沒膝的大雪,不顧友人的再三勸阻,三次登上將軍犧牲的那個高高的山嶺,為此我的雙腳至今還有凍傷留下的痕跡。將軍當年倚靠的那棵美人鬆還在,隻是更加的粗壯與挺拔了,須仰視才見全貌。今日的山上仍然可見鬼子留下的圓碉堡,以及鬼子沒有拉走的放倒在地上的直徑一兩米粗的紅鬆樹,它們默默地見證著那段曆史。

跟在楊靖宇將軍身邊的最後那個警衛姓王,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在蒯大貌的一所小學裏當工友,負責給師生燒水,大家都管他叫老王頭,好象學校無人知道他的這段曆史,我問了學校的很多人,才找到了他們稱之為燒爐子的老王頭。輕微的中風使他的手有些振顫,但這並沒影響他對往事的回憶。

那是1940年1月的一個寒冷的冬天,銅錢大的雪花鋪天蓋地地下了整整半個多月,下得是溝滿壕平,白茫茫的一片。楊靖宇將軍帶領的那支抗聯隊伍被鬼子徹底地打垮了。楊靖宇將軍帶著兩個警衛在深山老林裏跑了兩天三夜,也餓了兩天三夜。實在是餓得不行了,楊靖宇將軍就讓一個警衛去到附近的居民點去弄點吃的回來,又讓另一個警衛去打探打探鬼子離這還有多遠,去打探鬼子距離的這個警衛就是我見到的這個老王頭。

一天之後兩個警衛都還沒有回來,無奈之下將軍隻好自己在雪地裏尋找可以吃的東西,找著找著,將軍就發現了一個獵戶搭的小棚子,正好還有兩位獵人蹲在裏麵狩獵。將軍與他們聊了聊,就拿出一些法幣,求他們下山去買兩個大餅子吃。兩個獵人拿著錢就下山了。

這兩個獵人,怎麽想怎麽覺得求他倆買大餅子的這個人就是鎮上鬼子告示裏說的那個楊靖宇將軍。倆人商量了半天,覺得如果去報密,這買兩個大餅子的錢就可以留下了,於是就向鎮子裏鬼子通了信。鬼子大喜過望,調動了周圍所有能調動的兵力,手拉手地包圍了將軍所在的那座大山。

為了能抓住將軍,圍追將軍的鬼子晚上就原地不動地點起了篝火,以守代圍,白天再繼續一步一步地縮小包圍圈,還反複查地看雪地裏的腳印。但多少天了也沒發現將的蹤跡,原來將軍繞到了鬼子的身後,踩著鬼子的腳印走,隻是後來傷口化膿了,不停地流血,把雪地都染紅了才被鬼子發現。

一開始鬼子以為是自己人弄的,後來一查發現不是,於是順著血跡終於找到了楊靖宇將軍的蹤影。麵對滿山遍野的鬼子,將軍死也不降,由於身上又有多處中彈,所以他就倚在大鬆樹上射擊,終於打完了所有的子彈。

圍追的鬼子越來越近了,就連呼哧呼哧的喘氣聲都能聽得到。突然有個穿黃大衣的鬼子大聲對將軍說話,說,楊靖宇你還是降了吧。熟悉的中國話突然從鬼子中間傳來,楊靖宇將軍吃驚不小,他馬上發現原來又是個漢奸!氣得渾身直抖,狠狠地說了句:“這些天遇上的怎麽都是這號中國人?!”說完,便如泰山般轟然倒下了,厚厚的積雪被壓得嘎吱嘎吱地直響。

將軍的頭顱現在就在哈爾濱烈士陵園的一個大圓玻璃瓶子裏存放著,麵相瘦瘦的,小眼睛,八字胡,一點也看不出英雄的樣子,但那不可屈服的浩然正氣,卻使每個瞻仰者都心存敬畏,不敢小覷。

將軍倒下的日子是:1940年2月23日。年僅35歲。將軍犧牲地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今天的靖宇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盛產人參。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就是因為英雄需要如泰山般地倒下,但英雄為什麽會倒下?這確是需要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中國是個輩出英雄的民族,但也同時造就了大量的漢奸式的人物,也許正是因為造就了大量的漢奸式的人物才成全了很多本可以不成為英雄的人成了英雄。其實中國這個華夏民族何止是出英雄與漢奸啊,更出烈女與婊子呢!華夏民族的劣根性由此可見一般。

我所知道的楊靖宇最後說的那句話是:“這些天遇上的怎麽都是這號中國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