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ing Me Home · Yo-Yo Ma and Silk Road Ensemble

(2023-09-29 10:19:14) 下一個

家,是絲路的起點,也是思念的終點 ......


1998年,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在美國注冊了非營利性藝術、文化和教育組織項目“絲綢之路項目”。這一項目的靈感來自中國古代跨越亞歐的絲綢之路:在遙遠的過去,各種文化和思想在絲綢之路上匯集交融。

作為“絲綢之路項目”的核心,絲綢之路合奏團應運而生。這支合奏團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室內樂團”的風格束縛,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奏名家,同時也集合了來自各種文化的音樂元素,從中國觀眾熟悉的中國傳統樂器笙、琵琶、嗩呐,到日本傳統樂器尺八,再到西班牙風笛、印度塔布拉鼓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樂器在舞台上共同發聲,用多彩音色描繪著不同文化的壯麗圖景。

馬友友介紹到:“絲綢之路合奏團是一個音樂模範,需要所有成員都具備好奇心、合作精神以及全心全意的熱忱。我們所演奏的音樂並不屬於某一種文化,甚至也不局限於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文化。合奏團成員所表現出的高超技藝和寬廣的包容性將我們緊密聯係到一起”。

從絲綢之路合奏團成立至今,這支名家雲集的室內樂團已經與馬友友合作推出6張專輯,並委托創作和表演過世界各地作曲家近百部經典作品。今年4月,樂團發行的全新專輯《Sing Me Home》,質樸而傳統的音樂別具一格。在這張專輯中,絲綢之路合奏團中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藝術家,挑選全球各地的原創與傳統歌謠加以改編,詮釋了不斷變化著的“故鄉之意義”。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故鄉的記憶隱匿而獨特。一種味道、一幅畫麵、一句鄉音都能喚起人們對於家鄉的回憶。馬友友與絲綢之路合奏團的演奏家們正是試圖通過音樂把觀眾帶回故鄉,通過音樂旋律把每個人的故鄉連接成整個世界。

《Sing Me Home》中十三首風格各異的音樂,在錄製前便刻意讓專輯中的各個曲目的題材與主題相對鬆散,以此讓各地的音樂家更為自由地發揮和融入自身地域的音樂元素和文化特色。

在這約72分鍾的交流中,絲路樂團成員們結合了絲路上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從各種不同色彩的樂器,到流傳於絲路打的上各種傳唱久遠的旋律,在各國不同的傳統樂器之間彼此對話,透過即興創作與交流,創造出融合世界的新音樂。

例如第一首樂曲《Green》是絲路樂團之中來自中國的琵琶演奏家吳蠻為四歲兒子創作的樂曲,作為整張專輯的序曲,它展現了絲路樂團的整體力量以及吳蠻非凡的琵琶技巧。

第三首樂曲《Little Birdie》是女歌手莎拉·賈洛絲改編的民謠作品。該首樂曲是致敬美國民歌歌手皮特·西格爾。在這首歌曲的錄製中,中國音樂家吳彤使用了他自己非常擅長的笙。

第九首樂曲《Going Home》的旋律取材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Op. 95)》第二樂章,阿比蓋爾·沃什伯恩與吳彤以中英雙語二重唱的形式呈現,輔以各自手中的民族樂器,將這段“思鄉”的旋律演繹的非常生動。

此外,新銳藝術家萊安諾·吉登斯,以美豔動人的歌喉把羅馬音樂融進了美國民歌《St James Infirmary》裏,聽眾可以從其中聽到扣人心弦的節奏。另一首《If You Shall Return...》則是由知名吉他演奏家比爾·弗萊塞即興演奏,與日本尺八竹笛和印度塔布拉手鼓融合,幻化出迷人而織體豐富的旋律。

還有,在《O'Neill's Cavalry March》中,聽眾可以聆聽到富有感染力的愛爾蘭進行曲;在《Wedding》中,聽眾可以聆聽到敘利亞村子裏一場婚禮的場景;在流行歌曲《Heart and Soul》中,聽眾可以聆聽到細膩優美的爵士風。

在《Sing Me Home》中,我們不僅可以聽到來自中國、印度、日本、愛爾蘭、敘利亞、伊朗等在內的多國的傳統音樂元素,還感覺到古典、爵士、民謠、鄉村、民族等多元的跨界風格。而在這種跨界的音樂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文化碰撞與融合。

它不僅是馬友友“音樂通融世界”的音樂夢想啟程,更是眾多音樂家的“心靈落點”,是藝術家分享“鄉愁”、傳遞全球同為“家”的新概念的起點。


(以上內容摘自互聯網)



∗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