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裔家長們,趕快讓你們的孩子去紐約彈鋼琴

(2010-06-28 17:39:11) 下一個
紐約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出城市交響樂:出租車的鳴笛聲、建築工人的施工聲以及人們匆匆的腳步聲混雜成一首獨特的樂曲。如今這首曲子中要加入真正的音符,因為紐約日前開放了多架免費的公共鋼琴,供往來的市民和遊客彈奏。

  提要

  60架鋼琴添藝術魅力

  在遊客如織的紐約時報廣場交通樞紐和著名地標自由女神像附近,共有60架鋼琴從每天早上9點開放到晚上10點。人們把這些鋼琴圍得水泄不通,有人是專業的鋼琴手,有的隻是好奇地玩一玩,不過不管誰彈奏,都能得到圍觀人群熱烈的掌聲。

  這些鋼琴讓馬不停蹄的紐約客們停下了腳步。這個好主意,讓紐約更具藝術魅力。

  故事一

  生命需要更多音樂

  退休音樂老師納斯曼在炮台公園的彈奏區域內獻上了一曲。他彈奏的是艾爾頓·約翰的《火箭人》。他白色的球鞋輕快地踩著踏板,周圍的聽眾如癡如醉。也有從未彈過鋼琴的勇敢者坐了下來,比如52歲的醫護人員莫裏斯,她說:“我想要在這裏試一試”。

  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把鋼琴圍得水泄不通。他們細嫩的手指在鋼琴上滑動出愉快的音符。在這裏,你可以聽到巴赫的《小步舞曲》或是披頭士的成名作。正如職業演奏者喬治所說:人們的生命中需要更多的音樂。

  來自弗吉尼亞州的20歲遊客妮娜觀光的時候,一身休閑裝扮的她走在時報廣場上,被擺在那裏的鋼琴所吸引,她於是放棄馬上去下一個景點的想法,輕鬆地坐下來為眾人獻上一曲。曾是作曲家的62歲男子斯蒂文·列曼,也在哈德森河邊熟練地演奏一支維克多·揚的愛情歌曲《一廂情願》。

  故事二

  男孩圓了鋼琴夢

  紐約13歲男孩德裏克·克萊維爾和他的母親非常喜歡古典音樂。他們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光,就是一起收聽收音機裏播放的音樂節目。因為買不起鋼琴,所以小德裏克隻好學習電子琴,可是他很希望有一天,能親手彈奏真正的鋼琴。

  那天早上,德裏克正在家裏聽收音機播放的音樂,突然聽到一陣鋼琴聲,而且就在附近。他馬上跑到街角一看,那裏果然有一架立式鋼琴。琴上還寫著:“演奏我,娛樂你。”德裏克意識到這是一架供公眾使用的鋼琴,他立刻高興地在琴凳上坐下,快樂地彈奏起來。此後的幾天裏,他和母親每天迫不及待地來到這架位於紐約37路和78街交會處的鋼琴前,等候管理人員來開鎖,然後彈奏他最喜歡的莫紮特和肖邦的樂曲。黑白琴鍵在他靈巧的手指下,變得鮮活美妙,稚氣未脫的樂曲聲裏,充滿了一個小男孩的夢想和憧憬。

  一位年長的行人路過,駐足聆聽德裏克的演奏,鼓勵他說:“你彈得真不錯,有專業水平。”





  故事三

  鋼琴當紅娘

  公共鋼琴旁,人們因音樂演奏而相遇、相識,也有人因此改變了人生。在悉尼街頭的鋼琴還當過“紅娘”呢,一對男女在那裏一起彈奏後墜入愛河,並且在最近喜結連理。這些公共鋼琴,全都經過藝術裝潢,每一架都與所在地點的環境相匹配,既醒目又典雅。在鋼琴上,還配有壓製了透明塑料膜密封的曲譜板,不受風雨等天氣影響,而且各種程度的曲目都有,給大家提供參考。

  紐約因為這些鋼琴而進入了音樂的節日。一位高中學生凱利·威興奮地表示,他要走遍紐約,從時報廣場到自由女神像,把所有60架鋼琴都彈個遍。

  追蹤 誰出了這個絕妙主意

  人們所使用的鋼琴,是由英國藝術家魯克·傑拉姆所主持的國際藝術項目提供的。傑拉姆從2008年開始,已經在世界上8個城市舉辦這個活動,包括倫敦、悉尼和聖保羅等,紐約是他的第9站。他在這些城市的街道裏、廣場上和景點前,共安放過167架向公眾開放的鋼琴,並且在琴上寫下:“演奏我,娛樂你”的字樣,邀請所有有興趣的人們,可以試試身手。

  紐約要求所有在街頭演奏的人,都必須有執照。在傑拉姆不懈地努力下,紐約政府部門終於被感動,接受了他的要求,向傑拉姆頒發了批準證書。 溫玉順

  點評

  都市特質

  講究“有型”

  60架鋼琴擺在紐約街頭,擁擠、冰冷的大都市由此生出輕快、親切的韻味,匆匆過客可以在這裏片刻休息,陌生人也可以在這裏成為朋友,這就是紐約最想打造的城市氣質。

  走在世界各大城市的街頭,最吸引眼球的,往往並不是高級的商場、炫目的寫字樓,總是在一些不經意的街頭元素裏,人們才找到了對這個城市的個人化定義。倫敦街頭精致悠閑的小咖啡館、日本澀穀街頭時尚男女極有想像力的裝扮,都在講述著這個城市的氣質與品位。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在街頭看到的,是這個城市最生動的特質。

  城市特質需要城市管理者用銳利的眼睛來發現,國際大都市在硬件上已是越來越相似,唯有靠人文氣質才能得以區分。氣質的體現,可以是城市建築、藝術雕塑、街頭綠化等外現,但更多的也是人們生活方式、思維心態的內現。北京正致力於打造世界城市,真的很希望,在現代的同時,能保留並挖掘出真正的城市特質。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