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額騰額《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試評

(2010-07-26 09:35:18) 下一個

 
作者:趙殿坤

葉赫納蘭氏,為清代滿族“八大姓’這一,原係明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葉赫部的王族。

葉赫一名,有人說是蒙古語,意為“宏大”;有人說是滿語,意為“帽筒”或“水鴨子”。究屬何意,本文不做考證。其地,早在遼聖宗時即為女真居地,時稱“耶悔”①。金元之際稱“益海”②、“益改”或“伊改”③明清之際稱“夜黑”、“野黑”、“也合”或“葉赫”④。納蘭,亦稱納喇或那拉,為滿語,其意為“太陽”⑤。金初即有此姓,《金史》卷103《納蘭胡魯喇傳》:“納蘭胡魯喇,大名路,怕魯歡猛安人。”《金史》卷121《納蘭綽赤傳》:“納蘭綽赤,鹹平路伊改河猛安人”。降至明末,納蘭一姓成為海西女真扈倫四部的望族。有烏拉納喇氏、輝發納喇氏、哈達納喇氏和葉赫納喇氏,其中支繁戶眾者尤數葉赫。近年隨著國內外關於“滿族入關前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葉赫部史的研究,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筆者根據額騰額《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就其相關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之處請方家斧正。

《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輯於清道光三年四月,為葉赫納蘭氏第14代玄孫額騰額編纂。譜首為額騰額所作譜序,次為世係表,尾記道光初年葉赫納蘭氏後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達喇漢至額騰額族侄銘敦,共輯15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葉赫東城貝勒金台石之孫南褚,凡6代,其人名、官職、支派、世係等多與明人馮瑗《開原圖說》卷下《海西夷北關支派圖說》所記相符。自南褚之後,凡7代,所記人名、官職、支派、世係及旗屬等多與《清史稿》諸臣封爵世表和欽定《八旗通誌》旗分誌滿洲八旗佐領世係相符,故可謂信史,是治葉赫部史的珍貴史料。

尤為重要的是,《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剛正了諸多文獻之誤和史家錯筆。

其一,褚孔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長;次曰哲鏘額;季曰哲赫納。褚孔革之父為“的兒哈你”、“劉爾哈尼”⑥“齊爾哈納”或“速長加”⑦,為塔魯木衛都指揮使,明正德初年因犯邊被明廷捕殺,“集斬開原市”⑧。的兒哈你死,諸孔革繼其父為塔魯木衛指揮僉事,後升為都督僉事。嘉靖三年(1524年)二月,明廷因褚孔革升職久,“賞金帶大帽各一”,這是明朝對女真頭入的最高賞賜。褚孔革有子3人:長曰太杵,亦稱太楚或台出;次曰台坦柱;季曰尼雅尼雅喀,亦稱捍尼哈或捏哈。

褚孔革二弟哲鏘額有子6人:長曰尼雅漢,次曰巴爾班(無嗣);三曰烏筠都都(其曾孫剛阿達為努爾哈赤滅葉赫時,用炸藥穴城,破葉赫東城內城鐵門之人);四曰巴爾喜;五曰哈爾鬆阿(其曾孫哈雅爾圖任理藩院尚書、議政大臣)六曰烏爾瑚德伊。

褚孔革三弟哲赫納有子3人:長曰巴薩喀(其曾孫花子任副都統。花子之孫常妥、字履坦,康熙朝舉人、乾隆朝官至浙江巡撫。有《受宜堂集》12卷,《二十二史文抄》36卷、《班餘剪燭集》14卷、《受宜堂駐淮集》12卷等著作傳於世);次曰巴爾泰;季曰巴爾遜。

褚孔革兄弟3人,有子侄12人,為世入所知者隻有褚孔革和其長子太杆2人,究其原固,主要是葉赫部自己沒有留下文獻資料。關於這一時期的葉赫史料隻能從《明實錄》、《三朝遼事實錄》、《遼夷略》、《萬曆武功錄》、《開原圖說》、《遼東誌》、《全遼備考》和《滿文老檔》、《滿洲秘檔》、《清實錄》、《開國方略》及朝鮮《李朝實錄》等明末清初官方文獻中間接地查尋,但又很不全麵,故諸多史實細節無從考證。《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自齊爾哈納後,將褚孔革3兄弟的後裔,按“大父房”、“二父房”、“老三房”三支分別記述。脈絡清晰,人事俱細,可補諸史之不足。

其二,太杆非“二奴”之父。《清史稿》卷22《楊吉砮傳》謂:“褚孔革子太杵。太杵子二:長清佳砮;次即楊吉砮。能撫諸部。依險築二城,相距可數裏,清佳砮居西城,楊吉砮居東城,皆稱貝勒。明人以譯音,謂之‘二奴’。”此說係抄自《清太祖父高皇帝實錄》。有清一代,幾乎所有關於葉赫部王族世係的文獻,都從此說。唯有《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與其不同。族譜記褚孔革有子3人:長曰太杵;次曰台坦柱;季曰尼雅尼雅喀。太檸有子6人:長曰鄂岱(其五世孫桑格任內閣學士兼劄部侍郎);次曰碩色(無嗣);三曰薩布祿(無嗣);四曰圖禮;五曰圖美;六曰額普特伊。太杆二弟台坦柱有子3人:長曰齊納赫;次曰清佳砮,為葉赫西城貝勒;三曰楊吉砮,為葉赫東城貝勒(其小女適努爾哈赤為孝慈高皇後,稱“孟古姐姐”,係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雅喀有子4人:長曰廷柱,亦稱煙州(其第五子扈什布與堂兄三丹同為葉赫烏蘇城主,歸降努爾哈赤後任滿洲鑲藍旗都統);次曰阿爾卜(其長子拜三之女適努爾哈赤為側妃,係孝慈高皇後孟古姐姐的堂妹,生努爾哈赤第八女聰古圖公主,下嫁蒙古喀爾喀部台吉古爾布什為妻。阿爾卜之孫“蘇納尚努爾哈赤第六女為額駙”⑨。蘇納長子蘇克薩哈,順治朝任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大保,順治十八年授輔政大臣);三曰雅林布(其長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倫額駙,“天才命十一年八月,太宗文皇帝禦極,設八大臣,以固三泰為鑲藍旗固山額真,內理國政,外治戎兵” ⑩。雅林布第四子阿納布之女適太宗皇太極為側妃,“天聰二年生皇五子承澤裕親王碩塞”⑾);四曰雅巴蘭(其第七子阿什達爾漢,任理藩院尚書.於聰六年太宗文皇帝賜號“伏雅奇國舅”⑿)。

綜上述,如《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所記不誤,則太杵應是清佳碧和楊吉砮兄弟之伯父,太杵之二弟台坦柱為“二奴”之父。文獻之所以出現誤記,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因太杵與其二弟台坦柱的名字譯音相近,誤將台坦柱記為台杵;二是台坦柱可能早逝,沒有什麽顯赫政績,故不被世人所知;三是按女真人“嫡長襲爵”,即傳位於長門(長子、長孫)之慣例,錯將“二奴”記為褚孔革長子太杵之後。《大金國誌》卷35謂:“若襲封之人亡,及因他故而去官者,許令長男繼之。如長男已亡,或篤廢疾者,長孫繼之。長子與長孫俱亡,次子繼之。本枝絕,兄弟繼之,兄弟無,近親繼之。”葉赫部首長齊爾哈納,原為塔魯木衛都指揮使,明正德初年,“數盜邊,梟斬開原市”。其長子褚孔革繼父為塔魯木衛都指揮僉事,明嘉靖三十年被哈達部酋長王忠捕殺,“並奪其貢敕七百道及所屬十三寨”⒀。褚孔革死後,其長子太杵繼父為塔魯木衛都督。為報父仇,糾兵犯邊。於明嘉靖三十七年五月在柴河堡被哈達部酋長王忠之侄王台捕殺,獻首於開原。葉赫部酋長自齊爾哈納至太杵凡3代,都是父死子繼,傳位於嫡長子。太杵死後,按慣例應由太杵的長子鄂岱繼其父職為葉赫部酋長。但鄂岱及碩色、薩布祿、圖禮、圖美、額普特伊等諸弟,皆因孺弱而不得繼。太杵二弟台坦柱之子清佳砮和楊吉砮兄弟二人,能騎善射,狡黠強悍,能撫諸部,繼其伯父為葉赫部酋長。兄弟二人在葉赫河畔依險築二城,“清佳砮居西城,楊吉砮居東城,皆稱貝勒”,明人以譯音稱其為“二奴”。為報世仇,“二奴”西結蒙古土蠻小黃台吉,東聯建州酋長王皋之子阿台和阿海。連年與哈達部酋長王台長子虎爾罕“日以爭敕構兵”,並時常率部眾侵擾開原、鐵嶺一帶。正如馮瑗《開原圖說》卷下海西夷北關枝派圖說所記:“逞家奴、仰家奴結婚北虜,兵鋒益張。開原東鄙,無日不戰,林木池魚,禍及於內地矣。”明萬曆十一年(1583爾)十二月,清佳砮、楊吉砮二人和其子侄及隨從等311人,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巡撫李鬆、開原戌將宿振武、備禦霍久皋等人設“市圈計”,誘殺在開原城南關王廟(俗稱老爺廟)即漢壽亭侯關羽廟內。是日李成梁又率兵圍殲“二奴’屯駐鎮北關外杜喀寨附近步騎1252人,在這場血腥的誘殺慘案中,葉赫部共喪生1563入。這種駭人聽聞的事件,-時代氣息傳遍明廷和諸夷、故世人隻知葉赫有褚孔革、太杵和“二奴”祖孫3輩,但不知其3輩世係詳情,所以誤將“二奴”記為太杵之子。《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所記褚孔革及太杵諸子譜係,可正清史之誤。

其三,台坦柱子孫行次和軼事。台坦柱有子3人,長曰齊納赫;次曰清佳砮;季曰楊吉砮。齊納赫有子二人;長曰蒙古祿(其第三子烏達哈,為葉赫阿濟城主,即阿奇蘭城主。明萬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清太詛努爾哈赤率兵滅葉赫時,烏達哈受其堂兄布揚古即布揚武之命率兵固守葉赫西城東門,見其東城八角明樓上起火,知大勢已去,攜妻子開城門出降);次曰三丹,亦稱山坦或山談,為葉赫兀蘇城主。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九月,努爾哈赤統兵4萬征葉赫,“因逋卒泄師期,葉赫收漳、吉當阿二路民堡。太祖圍兀蘇城(是時城內有痘疫,故軍民未撤),城長山談、扈石木降”。扈石木亦稱瑚什布,為三丹堂弟,即三丹叔祖尼雅尼雅喀之孫,降清後官至滿洲鑲藍旗都統。

清佳砮有子4人:長曰布寨,亦稱卜寨或布齋,繼其父為葉赫西城貝勒(明萬曆二十一年九月,與其叔兄弟納林布祿即那林孛羅,糾集哈達貝勒蒙格布祿即孟古孛羅、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輝發貝勒拜音達裏4部;長白山朱舍裏、鈉殷2部;豪古科爾沁、席北即錫伯和卦爾察3部,共9部之師合兵3萬,分3路征建州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在蘇克蘇滸河的古勒山寨外,布寨率先突陣,馬觸木障踣倒,被努爾哈赤部卒吳琰殺死。葉赫討其屍,努爾哈赤令部下“剖其半而歸之”。布寨死,其長子布揚古繼為葉赫西城貝勤);次曰兀遜孛羅,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與其父清佳砮同時在開原關王廟內遇難(其長子兀金泰於明萬曆四十七年六月十六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破開原時,曾率葉赫兵2000人增援開原,不意途中遇皇太極仗兵而陣亡);三曰阿巴亥,亦稱阿巴海;四曰阿拜(其次子諾穆圖為多羅額駙,其第三子國思海任兵部尚書)。

楊吉砮有子7人:長曰喀爾喀瑪,亦稱哈爾哈麻(明萬曆十一年十二月與其父楊吉砮同時在開原關王廟內遇難);次曰納林布祿、亦稱那林孛羅,繼其父為葉赫東城貝勒(明萬曆三十六年,在葉赫病故,無嗣);三曰金台石,繼其兄納林布祿為葉赫東城貝勒。明萬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率四大貝勒八大臣,傾全國之兵,自寅訖午,分兵攻陷葉赫東、西二城。金台石見其石城鐵門被敵攻破,攜妻子率近臣固守八角明樓,寧死不降。他說:“吾非明兵可比也”,“吾祖輩受土於斯,吾生於斯,長於斯,而死於斯可也”。!⒁當其妻攜幼子沙渾下樓乞降後,金台石縱火自焚未死,被努爾哈赤令其部下絞殺(其長子德爾格爾,亦稱德爾革或德爾格勒。“明萬曆四十五年九月,德爾格爾率部眾襲擊被努爾哈赤侵占的輝發部一座城寨,斬首八十四級,俘獲四百七十人。明廷賜以白金二千丙,彩緞表裏二十。”⒂明萬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率兵攻破葉赫東城時負傷被俘,隸滿洲正黃旗,授三等副將世職.其長子南褚,亦稱南漢(指漢入)襲父職為三等副將。明崇禎八年(清楚太宗天聰九年)蒙古嘎哈爾部林丹汗西走大漠,在青海患痘疫病死.其子額哲繼父為汗,其母蘇不他是葉赫德爾格爾長女,南褚之姐,時稱蘇泰太後。皇太極遣達雅奇國舅阿什達爾漢和三等副將南褚赴大滇招降蘇泰太後和額哲.“南格至其帳,呼其人出,語之曰。爾福金蘇泰太後之弟南褚至矣!其人入告,蘇泰大後大驚,使故葉赫部來媵者(即陪嫁奴)視之,信。蘇泰太後號而出,與南褚相抱持,遂使其子額哲出降並獻曆代傳國璽。”⒃南褚長子穆占任都統佩征南將軍印。南褚次子烏丹任副都統,後晉升為建威將軍,二子軍功政績顯赫,《清史稿》有傳。

金台石次子尼雅哈任佐領(其第三子明珠為康熙朝權相,任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博。明珠長子性德為一等侍衛,是清代著名滿族詞人,有《通誌堂集》20卷、《飲水詩集》2卷、《飲水詞集》3卷、《淥水堂集》4卷、《納蘭詞》5卷傳於世。明珠次子揆敘任都察院左都禦史,有《宜戒堂文鈔》2卷、《宜戒堂詩集》8卷傳於世。明珠第三子揆芳,尚康親王傑書第八女,封和碩額駙。另有金台石六世孫(納蘭性德之孫)占岱任乾隆朝甘肅總督)。

楊吉砮第四子薩必圖,亦稱賽必圖或賽碧吐;第五子阿裏瑪早逝無嗣;第六子圖莫吐,亦稱土木免;第七子阿三,明萬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率兵滅葉赫時,命自葉赫歸降的剛阿達以炸藥穴城,破葉赫東城以巨石和大青磚砌築的內城城垣及鐵門,阿三隨其兄金台石固守八角明樓。當金台石之妻烏雲珠攜幼子沙渾下樓乞降時,阿三拉住嫂子的衣袖,逼其自殺。金台石妻烏雲珠生氣地說:“吾子沙渾在,安得死?汝欲何為也?”⒄這時努爾哈赤的部卒從四麵圍上來,阿三匆匆投火自焚身亡。至此,“二奴”子侄 14人。其中兀遜孛羅和喀爾喀瑪被明遼東總兵孿成梁等人設“市圈計”誘殺在開原城南關王廟內;布寨聯合九部之師征伐建州在古勒山戰死;納林布祿在古勒山兵敗後精神恍愧,“‘終日哭泣,不思茶飯”,病死在葉赫東城;三丹在兀蘇城率眾歸降努爾哈赤;金台石和阿三自焚在八角明樓;阿裏瑪早逝無嗣。尚有蒙古祿、阿巴海、阿拜、薩必圖和圖莫吐5人身世不詳。然其後裔人材輩出,政績顯赫者,尤數金台石一支。

其四,輯譜人額騰額係褚孔革嫡裔。額騰額為葉赫納蘭氏第十四代玄孫,為褚孔革第十一世孫。額騰額父曰國興阿;國興阿父曰那敏;那敏父曰那滇泰;那滇泰父曰扁圖;扁圖父曰武勒巴;武勒巴父曰西達禮;西達禮父曰阿什達爾漢;阿什達爾漢父曰雅巴蘭;雅巴蘭父曰尼雅尼雅喀,為褚孔革第三子。由於輯譜人是褚孔革之嫡裔,故對“大父房’即褚孔革支派後裔記述頗詳。對“二父房”和“老三房”的後裔記述簡略。《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對其遠門旁支後裔亦有不詳之處。如該譜後附鏗烏都督一支,額騰額在譜角上注曰:“後有鏗烏都督一支,不曉係哪位太爺之嗣。但八旗通譜內載,本旗老譜亦另書此派,故遵照舊製入於後。”可見葉赫納蘭氏至道光初年,已支繁丁眾,一譜難以全括,況有不居京師和因罪籍沒者,故不得其詳。不過,額騰額在編纂《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時曾查閱了“本旗老譜”和《滿洲八旗氏族通譜》,故譜中所記人名、官職、支派、世係及旗屬翔實可信,可佐清史和葉赫部史的研究。


其五.從譜中人名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葉赫納蘭氏的後裔隨清帝人主中原後的漢化過程。我們僅以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之孫瑚沙拉和其第八弟愛敏兩人的後裔為例:瑚沙拉後裔。瑚沙拉有子3人:長曰色貴:次曰薩瑪哈;季曰沙輝。色貴有子3入:長曰色味;次曰色黑,季曰黃柞。色味有子4人:長曰來住;次曰邁圖;三曰庫裏;四曰石頭(應是乳名)。庫裏有子8人:長曰楊愛;次曰楊阿布;三曰桑阿穆(三阿布);四曰伊香阿(四香阿);五曰烏香阿(五香阿);六曰陸達於(六達子);七曰齊爾格特伊(七爾格待伊);八曰巴爾瑚達(八爾瑚達)。楊阿布一子曰鬆齡。鬆齡有子3人:長曰那昌阿;次曰那清阿;季曰那興阿。那清阿有子2人:長曰全恕;次曰全慶。全恕一子曰佳祥、全慶一子曰麟祥。麟祥有子2人,長曰延年,次曰延緒。延緒有子3入,長曰奎柏,次曰奎楷。

愛敏後裔。愛敏有子3人:長曰齊納爾圖;次曰齊達木;季曰齊署渾。齊納爾圖一子曰阿琳察。阿琳察一子曰阿琳保。阿琳保一子曰英保。英保有子2人:長曰德成;次曰德明。德成有子3人:長曰納木善;次曰納祿善;季曰納明善。德明有子2人:長曰納托善;次曰納禮善。德成有孫4入:貴琳,成琳,慶琳,勝琳。曾孫8人:文勒,文敬,文動,文治,文行,文通,文瑞,文惠。玄孫3入:喜昌,吉昌,恒昌。

從瑚沙拉印愛敏兄弟2人的後裔名字看,都是自第十代起循漢製,即按輩排,字以別。瑚沙拉一支曰那昌阿、那興阿兄弟一代至其玄孫奎柏、奎楷一代同輩入諱字相同。兩支自第十代人之前則依滿製,不按輩排字,且多以乳名稱之。如“達子”(蒙古人)、“倭子”(日本人)、“南朝”(漢人)、“索羅貨”(朝鮮人)、“偏頭”、“石頭”、“老哥”等,還有父子字音相近,兄弟字音相近和兄弟依序命名者。如愛敏孫阿琳察和阿琳察之子阿琳保;瑚沙拉長子色貴和色貴之子色味、色黑,父子3人所諱字音皆相近。瑚沙拉玄孫桑阿布行三,伊得阿行四,烏香阿行五,陸達子行六,齊爾格特伊行七,巴爾瑚達行八,則是依齒序命名。從上述人名變化情況看,第十代人是葉赫納蘭氏漢化之始。第十代人出生在康熙初年,恰是滿清貴族入主中原全麵按受漢文化之時。習漢字,著漢衣,娶漢妻,小兒命名依漢製,是“隨龍入關”的滿族入不可阻擋的新潮流,葉赫納蘭氏自當不能例外。

其六,部分葉赫納蘭氏名人未人此譜的原因。《清史稿》》卷230《鄂莫克圖傳》:“鄂莫克圖,納喇氏,自葉赫歸太租.隸滿洲正藍旗”;《安達立傳》:“安達立,納喇氏,自葉赫歸太祖,隸滿洲正紅旗”。《八旗通誌》卷210《滿都禮傳》:“滿都禮,滿洲正藍旗入,世居葉赫東城。葉赫未亡時,即先眾來歸。太祖高皇帝遣往葉赫國十二次,盡招其親族歸降,論功授備禦世職”;《喀山傳》:“喀山,納喇氏,世居蘇完。當葉赫未亡時,攜家歸太祖,隸滿洲鑲藍旗。”《巴奇蘭傳》;“巴奇蘭,納喇氏,世居伊巴丹。旗製定,隸滿洲鑲紅旗”。《圖魯石傳》:“圖魯石,滿洲鑲黃旗人,姓納蘭氏,世居葉赫吉當阿地方。”《路什巴圖魯傳》:“路什,滿洲鑲黃旗人,姓納蘭氏,世居漳地方,崇德八年,從奉命大將軍貝勒阿巴泰征明至山東,以雲梯攻入兗州府,路什繼賴達哈以第三人登城克之,賜號巴圖魯。”這些《清史稿》和《八旗通誌》有傳的葉赫納蘭氏,有世居葉赫東城者,有世居蘇完、伊巴丹、漳城、吉當阿城等葉赫部所屬城堡村寨者,多係自“葉赫未亡時,先眾歸太祖”。降清後,是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八方征戰、屢立戰功、官居高位、權傾一時的葉赫納蘭氏名人,卻未入《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其原因何在,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這些葉赫納蘭氏名人與褚孔革支派不是親族,而是其遠門,因年湮日久,支派繁複,輯譜人已“不曉係哪位太爺之嗣”,故未能入譜;二是這些葉赫納蘭氏名人與褚孔革支派根本就不是同族,隻是籍在葉赫,姓納蘭罷了(如本文第三部分介紹的那桐支派),所以未能入譜。或許這些未能人譜的葉赫納蘭氏名人之中,能有真正的葉赫納蘭氏,即葉赫納蘭氏的正宗。所謂正宗,應是原居忽拉溫水的明塔魯本衛指揮打葉的後裔。目前,我們雖然沒有查到有關打葉後裔的譜係,但從《明實錄》中有關海西女真塔魯木衛指揮、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等官職的承襲晉升記載,可以認定明正統年間的弗刺出和其弟捏列哥,景泰初年的捍列哥子撒哈達和成化初年的察龍哈,成化十四年的撒哈達子童哈等人,應是打葉的後人。而葉赫始祖星根達喇漢原係蒙古人,姓土默特氏。“明水樂年問帶兵入贅,遂有其地,因取姓曰納蘭氏。”⒅星根達喇漢生席爾克明噶吐,席爾克明噶吐生齊爾哈納,即的爾哈尼,為明塔魯木衛指揮。此派自此才占居塔魯木衛的最高官職。齊爾哈納的父祖兩輩很可能隻是千百戶之類的小官或稱“小頭目”。降至齊爾哈納時才充任明塔魯木衛都指揮使。從《明實錄·憲宗實錄》:“成化十四年八月癸卯,塔魯木等衛故都指揮僉事等官撒哈達子童哈等二十四人乞襲職……俱許之”和“成化十九年十二月庚辰,海西塔魯木等衛野入女真指揮的兒哈你等,各來朝貢馬及方物,賜宴並衣服、彩緞等物有差”兩條記載,可以推定童哈和的兒哈你是同代人,但一個是海西女真頭人打葉的後裔,一個是帶兵到扈倫國入贅的蒙古土默特莊星根達喇漢的後裔,二者不是同族.當然不能同入一譜。

本文介紹的額騰娜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現藏北京圖書館白石橋線裝本書庫,筆者在北京大學考古係就讀時有幸拜讀,今介紹給同仁,並略加評說.旨在引起學術界的注視。

注釋:
[1]《金史》卷l《世紀》。
[2]《金史》卷72《婁室傳》。
[3]《金史》卷91《溫迪罕移室怠傳》。
[4]《全遼備考》卷上。
[5][17]徐乾學:(葉赫國貝勒家乘)第1頁;第16頁。
[6][13][14]《清史稿》卷223《楊吉砮傳》
[7]《明實錄·憲宗實錄》
[8]《山中聞見錄》卷10
[9]《清史稿》卷166《公主表》》。
[10]《八旗通誌》初集卷168《固三泰傳》
[11]《清皇室四譜》卷2。
[12]孟森:《八旗製度考實》。
[15]《明實錄·神宗實錄》
[16]《清史稿》卷230《阿什達爾漢恃》。
[18]額騰額;《葉赫納蘭氏八旗族譜序》。 


來源:納蘭性德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