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憑欄隔望性德君—納蘭詩詞與愛情之愁

(2010-07-23 09:35:26) 下一個


憑欄隔望性德君——納蘭詩詞與愛情之愁(看李雷《納蘭性德》摘錄、整合與感想)

公元1654年,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個兒子、未來的康熙大帝玄燁誕生了。而也正是這一年的臘月十二,另一個小生命被寒氣裹挾著,姍姍來臨。那就是納蘭成德。(後避東宮太子名諱,改名為性德。)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於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麵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

一生著作頗豐,而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詞。

納蘭容若的詞,可以毫不誇張他說是詞苑裏一枝奪目的奇葩,與他同時的和後世的詞家對他的評價都非常之高,陳其年將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李後主)相提並論,聶晉人稱他的詞是:“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王國維先生更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第一人,而且是宋代以後的第一人。


納蘭容若的詞中,“愁”字用得最多,幾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個“愁”字。可是他每一句中的愁字,都有一種新鮮的意境,隨手拈幾句來說,如:“是一般心事,兩樣愁情。”“幾為愁多翻自笑。”“倚欄無緒不能愁。”“唱罷秋墳愁未歇。”“一種煙波各自愁。”“天將愁味釀多情。”“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或寫遠方的懷念,或寫幽冥的哀悼,或以景入情,或因愁寄意,都是各各不同,而且有新鮮的聯想。

納蘭一生衣食無憂,康熙皇帝對他也很重視,可是他為什麽愁呢?是因為詩人天生的憂鬱?還是因為他的父親?納蘭容若的父親名叫納蘭明珠,官至太傅(相當於宰相),可說是位極人臣。但此人庸俗卑鄙,而且貪財,和納蘭容若那種清高絕俗的性格,正是極端相反。也許又正是因此,使他在貴族的血管裏流著“叛逆”的血液,他本質上是一個有正義感的讀書人,他父親的所作所為,都令他聽不慣,看不慣,可是在封建的壓力下,他又不能公開地反抗父親,因此精神上就感到鬱悶,正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在封建壓力下,不能求得精神的解脫,於是在詞章上就化為悲苦之聲。
 
       納蘭容若的情感非常豐富,他說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而是天上的“癡情種”,這一點也很和《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相同。無怪有些“紅學家”,甚至認為《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即是納蘭容若的化身,大觀園之事,即是納蘭相府之事,做起詳細的“索引”來。這種說法,當然是幾近附會,但兩人的性格,卻擁有共通之處。
       納蘭容若自稱是“癡情種”

其實納蘭的愁更多的來自情,來自於愛情。來自於那一個個離他而去的可人兒。那麽容若的愛情究竟是什麽樣子的?


初戀之謎

明珠府中的花園裏響起一串銀鈴般的歡笑。笑聲是從灌木叢後那大片的草坪傳來的。一個美麗的姑娘站在草坪中一架蕩起的秋千上,正對著地上幫她推秋千的少年歡快地笑著,那雙晶瑩的大眼睛笑得變成一對好看的月牙兒。。。

關於納蘭的初戀一直是一個謎,但是很多清人的筆記中都有提到了納蘭的表妹。姑姑家的表妹是納蘭性德少年最好的夥伴兒。每每表妹到來,一向沉靜、納言少語的他就變得格外活躍,話也顯得特別多。他能想出各種別出心裁的遊戲讓表妹開心,會給表妹講各種書中看到的神奇有趣的故事。每到這時表妹會睜著那雙晶瑩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他。表妹從來都大大方方,可也不失小姑娘的文靜。她不僅讀書寫字,而且也喜歡吟詩誦詞、撫琴彈曲。兩家的大人也用欣喜的目光注視著這一對一天天長大的孩子。卻不想,一股意外襲來的風暴使它夭折了。表妹被選秀入宮。一對少男少女的夢想永遠破碎了。納蘭第一次體會到得愛情的痛,愛情的愁。後來一年適逢國喪,納蘭賄賂了一個要進宮誦經的喇嘛,混入了皇宮。納蘭見到了她那如花似玉的表妹,可是表妹的臉上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天真靈透之氣,成了無血無肉的畫兒。此刻的納蘭心如刀絞,他多想呼喚一聲表妹,無奈宮禁森嚴,咫尺天涯。納蘭性德嚐到了相望不能相認、相見不能相親的滋味,他悵然而歸。

正是轆轤金鏡,滿砌落花紅冷。募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如夢令》

年輕、多情的貴公子的愛情故事裏有了一種固定的情節,愛情的男女總是在幽靜美麗的地點和氛圍中相遇:轆轤金井畔,滿地落紅出,秋雨霏霏,斜陽殘照……幽美確實幽美,但卻總帶著無法示人的淒清,它暗示著一種淒婉的結局。相逢總是驀地,回廊一瞥全是偶然,但這偶然中卻必然引出一見鍾情,一片相思,一段佳話。然而,這愛情注定沒有結果。



片時春夢歸逝水

納蘭十九歲那年因為寒疾,錯過了三年一次的殿試,明珠大人和夫人看著心愛的兒子被寒疾折磨的瘦弱不堪,最後想起了民間人們常用的方法:衝喜。女方盧氏年芳十八,父親是兩廣總督兼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禦使,可謂門當戶對。納蘭是個孝子,不願讓父親傷心,答應了這門親事,但他並不積極,也確實精力不支。然而當納蘭性德揭開新人的紅頭蓋時,卻驚呆了,在灼灼紅燭耀眼和一身鮮紅的軟緞旗袍襯托下,他的新娘清麗嫵媚地像一朵剛剛出水的芙蓉。納蘭怔怔地望著她,竟以為是天仙降到了人間。

盧氏婉麗端莊又柔情似水。她深情地愛著自己的丈夫,用全部心力照顧納蘭。表妹美麗溫柔,但是表妹不屬於自己,妻子美麗溫柔且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她懂得自己的心。紅藥欄邊、淥水亭畔常常留下他們攜手並肩漫步徜徉的身影;曲廊深處、花間草坪便時常傳來他們輕輕地笑聲。書房裏,妻子鋪紙研磨,丈夫秉筆揮毫…… 年輕地夫妻沉浸在甜蜜的愛河裏,納蘭性德有一種覓到知己的幸福感。

“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芯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

與他大部分愛情詞的淒婉哀豔相比,這幾首小令、絕句則是少有的明朗歡快。它們把納蘭婚後的那份癡情、那份滿足、那份幸福感和盤托出。

而此時納蘭已經有了第一本詩集《側冒》

“側冒”:北魏年間,一貫族美男子獨孤信,因其美貌常被時人作為模仿對象。一次獨孤信去打獵,不覺天色已暮,為趕在關城門前進城,他策馬急馳,結果進城時,帽子微側。不想第二天,城中戴帽的男人因羨慕獨孤信,都側冒而行。這個典故後來便用以形容風流自賞。北宋詞人晏幾道有《浣溪沙》雲:“側冒風前花滿路”,盡寫承平公子側冒瀟灑、風流自賞之意態。納蘭素喜小山詞,用其義題集名,而“側冒風流”也是納蘭當時的風采神韻。這時他的詞還多些情思、閨怨、傷春、惜別、詠柳、提花一類,但那清新、雋秀、空靈、飄逸的風格已經形成。

可是幸福的日子太短暫了,短得像一場春夢。一個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氣,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突然撒手人寰,因難產棄他而去。晴天霹靂,納蘭性德被這飛來橫禍打蒙了。他好久失去了反應,不會哭、不會說、不會吃飯、不會睡覺。妻子隻有二十一歲呀。年輕地納蘭性德無論如何無法接受這冷酷的事實,一個刻骨銘心愛的人,一個時時都眷念依戀的人,一個已經與你生命緊緊相連無法分開的人,永遠從你的生活消失了。

忽然有一天,他不可遏止地想寫點什麽。當痛到極點,那痛就沉潛到心底,而詩的精靈便開始萌孕、成熟、飛升起來。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這時納蘭的第一首悼念詞。

再也找不到原來那般舒緩的節奏了。這急促的短節拍,似哽噎抽泣著麵對妻子秉燭夜談,傾訴衷腸。恍然記得妻子在燭光下陪自己夜讀,又明知如今隻有自己讀伴梨花影、盡意淒涼,卻又空幻倩魂回歸……從這時起,性德一顆破碎的心便飄忽遊離於現實、夢幻、天地之間,沒了著落,無法安頓。而我最喜歡的則是他的《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開篇“西風”便已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詞人明知已是“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後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而“涼”字描寫的絕不隻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麵對蕭蕭黃葉,又生無限感傷,“傷心人” 哪堪重負?納蘭或許隻有一閉 “疏窗”,設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內心短時的平靜。“西風 ”、“黃葉”、“疏窗”、“殘陽”、“沉思往事”的詞人,到這裏,詞所列出的意向 仿佛推出了一個定格鏡頭,長久地鍥入我們的腦海,讓我們為之深深感動。幾百年後, 我們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納蘭孑立的身影,衣袂飄飄,“殘陽”下,陷入無限的哀思。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下闕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這是格式較為工整的對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滿是生活的情趣 ,而睡意正濃時最緊要的是無人打擾。“莫驚”二字正寫出了盧氏不驚擾他的睡眠,對 他體貼入微、關愛備至。而這樣一位溫柔可人的妻子不僅是納蘭生活上的伴侶,更是他 文學上的紅顏知己。出句寫平常生活,對句更進一層。詞人在此借用了趙明誠、李清照 夫婦“賭書潑茶”的典故。

秋風瑟瑟,黃葉蕭蕭,如此肅殺的情景總能不觸發容若心中的感傷,我們似乎可以想見殘陽下陷入無限哀思的容若孑立的身影,衣袂飄飄,想當初酒醉濃睡,有你體貼入微,關愛備至,曾幾何烹茶共讀,也有你情投意合,憐愛綿綿,如今想來這些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原來是那麽美好,而要去珍惜的時候,隻剩下空空感傷了

雖然納蘭在友誼的慰藉下,漸漸走出了傷痛,但這時的納蘭也不時原來的納蘭了。士官之途的鬱悶,羈旅行役之苦,喪離之痛,品嚐到人生憂患的納蘭此刻麵對知己一吐情懷。詞的表現題材也擴大了,情感的容量更深更廣了。真摯自然、獨抒性靈,納蘭詞的風格愈加鮮明和成熟了。摯友顧貞觀、吳天章替納蘭編輯出新的詞集。這是得詩集自然不能再叫《側冒集》了,納蘭知道自己不會再有側冒風流的那份灑脫。經曆了人生種種,納蘭感慨人生酸甜苦辣真好比“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不就是自己此刻的心境嗎?於是《飲水詞》便誕生了。《飲水詞》在內容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別、男女情思、與友人贈答酬唱等幾個方麵。


落花如夢淒迷

納蘭後來又結了婚,夫人官氏也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她很愛納蘭性德,對丈夫體貼入微,殷勤備至。納蘭常常感激地望著他,希望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轉到這第二次婚姻中來,可是沒辦法。他怎麽也無法忘記盧氏,忘記那份情,那份痛。直到另一個女子的出現——沈宛,吳興遠近聞名的才女。這位江南女子既有表妹的靈秀嫵媚又有盧氏的婉麗端莊,還有一種隻屬於她自己的飄逸的、如詩如夢的韻致。性德暗自感歎“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書香門第出身的沈宛也深深傾慕愛戀上這位憂鬱而癡情的納蘭公子。納蘭那顆因為寂寞而疲憊衰老的心一下又年輕起來。秋天的狂野上又出現了納蘭性德騎馬奔馳的風姿。矯健有力,似一隻束縛多時終得放飛的雄鷹。萬木霜天下,他朗聲長吟:“……人生須行樂,君知否?”這段時間納蘭寫了不少《夢江南》。此刻納蘭詩中的《夢江南》裏是美好與快樂。

納蘭提出要迎娶沈宛,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為自己的生命作出的決定。然後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一位漢家民女,門不當戶不對,不成體統。可是平日孝順的納蘭這一次卻怎麽也不願妥協。他娶了沈宛,並把她安置在京城一座幽雅僻靜的小院,白天,納蘭性德仍然要去宮中入職,忙於公務;晚上還要先回府中,照例給父母請安,關照妻兒,然後才能回到小院與沈宛相會。聚少離多,樂少苦多。納蘭性德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這樣奔波很快消瘦下去。而慧心人沈宛告別了山明水秀的故鄉,告別了父母雙親,等著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公子,也漸漸憔悴下去,內心的不安、淒苦也與日俱增。她太苦了,終於提出回家。雖然舍不得丈夫,可是隻有自己離開才能緩解他與父親的矛盾,才能使他恢複曾經正常的生活狀態。納蘭的心碎了,徹徹底底地碎了。所有的希望與快樂隨著沈宛的離去而消失了,所有幸福的希冀與憧憬也似一場春夢煙消雲散了。這時的《夢江南》中的江南是怎麽樣的?是愁,是苦,是死。

精疲力竭,他終於病倒了。

公園1685年7月1日,納蘭無聲地躺在床上,他已經發了七天七夜的高燒,躺在那裏的隻剩下軀殼,詩人的靈魂已經乘著五彩的雲輕輕揚揚飛向廣闊的天際。嗬,天空真藍、真大、真美啊!


納蘭性德吧:蘭若伊的晴天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