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回憶樊伯伯

(2010-07-16 13:56:26) 下一個

        前天,往國內打電話,媽媽告訴我:“樊伯伯去世了。”
        當時我驚的電話都要從手裏掉下來,脫口而出:“這麽年輕,怎麽會去世呢?”
        媽媽說:“不年輕了,也已經78歲了。”
        放下電話,我怔怔的坐了半天,大腦仿佛已停滯了。

        樊伯伯與我家可說是世交,從未斷過來往。樊伯伯是山東省某縣文化局局長,一生致力於中國民間文學的收集整理工作。他白天主持工作,晚上及周日就到各地找老鄉收集資料,讓他們講故事給他聽。有些老人不識字,全憑記憶將傳說講出來,如果遇到講方言的,就更困難了。起初條件差,沒有錄音機之類的,全憑他的一雙手來記,回家後再整理。整理後再去核實、勘誤。各城鎮、各村莊,隻要他能跑到的,都去遍了。

        我見到他時,是在我家裏,那時我還在上小學。他陪爸爸的表弟到北京看病,爸爸的表弟當時也在文化局上班,是他的屬下。當時的他和爸爸一起盡心盡力的找醫生的場景現在想來還曆曆在目。

        期間,我與爸爸也幾次回去看爺爺,每次必到樊伯伯家裏,翻他家書櫃的書來看。

        初中時,他家小泊哥哥考上了協和醫科大學,本碩連讀,需時8年。樊伯伯來送,住在我家,帶來了他花費大部分精力完成的、已出版發行的五卷巨著:《中國民間故事選》。

        故事選讓我愛不釋手,有空就拿來讀,前後花了3-4個月,方才讀完。書的內容涵蓋豐富,時間軸也很長,從盤古開天到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雖時日不短,但直至今日,裏麵的故事有的我還有印象。

        他家小泊哥哥繼承了樊伯伯的優點,說話不急不慢,很有修養。曾是我小時崇拜的偶像。因放假和休息便到我家來,所以接觸頗多,哥哥人很勤快,每次吃完飯必搶著涮碗,和磨蹭著不想去幹的我形成了鮮明對比。記得當時曾嘲笑他寫的字如同小雞在沙地上留下的腳印。看到小泊哥戴著北京大學的校徽(第一年在北大學生物等基礎課),很是羨慕。也曾為了要與小泊哥哥同校而拚命讀書,但因資質平平而放棄,想做中國林巧稚的夢終沒能圓。
 
        小泊哥哥畢業後留在協和做婦科醫生,反而比上學時更忙,雖同在北京,但見麵機會並不太多。隻是我們有朋友要去協和看病,但又掛不到專家號時,必會想到哥哥,從沒考慮到是否給他添了麻煩。而小泊哥哥,隻要過節,必來家裏,實在不行,也會打個電話。去年中秋,人沒來,但卻寄了月餅給我父母。

        今年春節,哥哥與小泊哥哥駕車回山東,去看生病的樊伯伯,說伯伯即使在病床上,還在整理《中國古塔》圖片,這項工作已耗費十幾年的光陰,包括退休後的生活。

        樊伯伯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從不會考慮個人得失,不然也不會去做這耗時又無利可圖的事情。出版的書,雖有學術價值,但卻不可能暢銷,投入的與得到的並沒有成正比。但我尊敬樊伯伯,其中也有人格的敬仰。
       
       我腦海裏伯伯的模樣一直停留在50多歲:微胖的身軀、禿禿的腦袋,笑咪咪的樣子。一說話就有很濃厚的山東定陶口音。

        我是碌碌無為的人,受俗世的影響較深,從沒有靜下心來好好做件事,就這樣虛度了光陰。有時我在想:怎樣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無疑,樊伯伯的生活也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寫此短文,紀念逝去的樊伯伯。

      納蘭紅豆
     201007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納蘭紅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梅蘭鬆竹的評論:
梅蘭說的沒錯,童年的偶像足以記一輩子,影響著以後的人生觀,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梅蘭鬆竹 回複 悄悄話 童年時候的偶像,印象總是那麽深刻,祝樊伯伯一路走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