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位於西城區什刹海旁柳蔭街,是北京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親王府第。前身為乾隆時大學士和珅的邸宅。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敗亡,此宅賜予慶郡王永璘居住。鹹豐初年,府邸被改賜予恭親王奕?,始稱恭王府。解放後此府收歸國有,其花園部分1984年開始對外開放。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築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範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
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後牆共開88扇窗戶,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後罩樓後麵是王府的花園。
漢白玉石拱門,為花園正門,座落在中軸線上,形製仿圓明園中大法海園門所建,具有西洋建築風格。據說用的是和圓明園內建築所用一樣的漢白玉。
一進花園的獨樂峰。
北京恭王府花園有“萬福之園”的美譽,這個蝠池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了。因形似蝙蝠而得名,有祈福的寓意。池四周種植榆樹,每年春末,榆錢紛落蝠池。“福”和“財”共佑主人吉祥富貴。
窗上的蝙蝠裝飾,滿族人認為蝙蝠代表吉祥好運。
這是一個太湖石疊成的寶嵦,東西各有一條通向假山頂的曲徑小道,小道頂端各臥有一帶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內,夏、秋高溫潮濕,石壁間便生出翠綠的苔蘚,石黃苔綠,黃綠相間,蒼翠欲滴,故名“滴翠岩”。岩下有一時洞,內有“福”字碑為康熙禦筆之寶,隱於密雲洞中,謂之“洞天福地”。
此福與民間稱作“衣祿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間包括了數個漢字(如下圖)。右上角的筆畫像個“多”字,下邊為“田”,而左偏旁極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個“壽”字,故整個“福”字又可分解為“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巧妙的構成了福字的含義,極富藝術性,且意味深長,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孝莊太後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其為“五福之本、萬福之源”。
園中路的最後一座建築。因其形狀像展翅飛翔的蝙蝠,故名“蝠廳”,也是出於祈福的用意。由於此建築構成一個蝠形平麵,因此有人說“此廳自早至暮皆有日照”,被譽為“北京古建築隻此一例”。
詩畫舫。以陸為舟,仿古人畫舫之意而建湖心亭。碧水之上,賞荷垂釣、吟詩作畫,頗有江南山水之意境。這裏曾是王府成員夏季乘涼賞魚的地方。
天然石筍。
龍王廟。
什刹海和鼓樓。
注釋:部分文字來自網上有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