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必太認真

見過你,是因為人與人有太多似曾相識,就好象見過你一樣。你是你,我是我,沒有標準,沒有對錯,喜歡就好,一切隨緣。
正文

東方時事2011年5月27日

(2011-05-30 18:47:40) 下一個
東方時事評論2011年5月27日

    姆拉迪奇被捕 塞總統認為歐盟大門應對塞國敞開
 

    【貝爾格萊德消息】據媒體報道,姆拉迪奇被捕並被證實身份之後,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姆拉迪奇的被捕使巴爾幹半島的人民有了和解可能,塞爾維亞卸掉了一個沉重的曆史負擔,他並且希望歐盟的大門現在對塞爾維亞完全敞開。
 

    據塞爾維亞最大報紙"Blic"報道,姆拉迪奇是在離貝爾格萊德100公裏的北部城市斯倫加尼(Zrenjanin)被發現的,15年來他一直生活在一個叫做拉紮勒沃(Lazarevo)村子的親戚家裏。情報人員和警方在26日晨逮捕了一名自稱科馬迪奇的人,發現這人和姆拉迪奇非常相似,在進行DNA測試之後方才證實其真實身份。
 

    姆拉迪奇曾經是前波黑塞族軍隊最高指揮官,也是已被判刑的前波黑塞族總統卡拉季奇的親信。姆拉迪奇作為國際戰犯被聯合國通緝,罪名為在 1992年到1995年的波斯尼亞戰爭中犯下了種族屠殺、戰爭罪以及反人類罪,對斯雷布雷尼察屠殺8000名穆斯林事件負有直接責任。
 

    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姆拉迪奇歸案。國際法庭曾多次批評貝爾格萊德當局對捉拿姆拉迪奇和其他戰犯不力,最近幾年該國政府開始做出努力,2010年懸賞1000萬歐元獎勵那些提供姆拉迪奇藏匿線索的人。
 

    在海牙國際法庭提出引渡要求之後,姆拉迪奇將被帶往荷蘭接受國際法庭的拘留審查及審判。前波黑塞族總統卡拉季奇也曾在這裏接受審判。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據塞爾維亞最大報紙"Blic"報道,姆拉迪奇是在離貝爾格萊德100公裏的北部城市斯倫加尼 (Zrenjanin)被發現的,15年來他一直生活在一個叫做拉紮勒沃(Lazarevo)村子的親戚家裏。情報人員和警方在26日晨逮捕了一名自稱科馬迪奇的人,發現這人和姆拉迪奇非常相似,在進行DNA測試之後方才證實其真實身份。
 

    ●“姆拉迪奇被捕”其實與“拉登之死”非常類似
 

    其實,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姆拉迪奇被捕”其實與“拉登之死”非常類似,一個在“某些勢力”需要他死的時候就“及時地被擊斃”了,一個則是“某些勢力”需要他被捕的時候也就“突然被發現”了。
 

    至於“為何突然發現、就地(巴基斯坦)打死、且立刻海葬本.拉登”?大家隻要看看這段時間裏巴基斯坦、或者南亞方向發生的那些事就知道了;
 

    至於“為何突然發現、立刻逮捕、且準備引渡姆拉迪奇”?大家隻要看看這段時間裏利比亞、或者地中海方向發生的那些事就不難明白。
 

    為了更好地展開討論,我們先來閱讀兩則剛剛收到的消息。
 

    美國國務聊希拉裏、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聯訣突訪巴基斯坦
 

    【伊斯蘭堡消息】據媒體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27日突訪巴基斯坦。
 

    據報道,多數分析認為,美方有意消除雙方疑慮、修補最近出現裂痕的美巴關係,同時評估巴方的反恐合作承諾。
 

    希拉裏27日從法國首都巴黎飛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
 

    據報道,因擔心遭暗殺或恐怖襲擊,希拉裏之行事先沒有對外宣布。當天,在嚴密的安全措施保護下,希拉裏和馬倫首先會晤了巴基斯坦總統阿西夫·阿裏·紮爾達裏和總理優素福·拉紮·吉拉尼,隨後會商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什法克·基亞尼和三軍情報局局長艾哈邁德·舒亞·帕夏。
 

    朝鮮決定釋放扣留的韓裔美國公民
 

    【平壤消息】據朝中社報道,朝鮮決定釋放扣留的韓裔美國公民全勇洙(音譯)。
 

    朝中社27日說,正在訪問朝鮮的美國朝鮮人權事務特使羅伯特·金代表美國政府就此事表示了遺憾,並承諾將為防止出現類似事件盡一切努力。此前,美國前總統卡特和葛福臨牧師也一再向朝鮮當局要求釋放全勇洙。因此,朝鮮決定從人道主義的角度釋放他。
 

    美國加州一家韓人教會信徒全勇洙在朝鮮展開傳教活動中,去年11月被朝鮮當局扣留。朝鮮於4月14日通過朝鮮中央通訊社證實了該事件。
 

    據悉,全勇洙是美國公民,擁有朝鮮簽證,其間在美國和朝鮮展開了經貿活動和傳教活動。
 

    全勇洙與此前被朝扣留的美國人戈麥斯不同,未經裁判獲得釋放。
 

    2009 年3月,2名美國女記者被朝鮮扣押,被判12年的勞動教化刑。去年1月,未經許可進入朝鮮境內的美國人戈麥斯,則被判8年的勞動教化刑和7千萬朝幣的罰款 (約合70萬美元)。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卡特訪問朝鮮後,他們分別獲得了釋放。此外,2009年底未經許可進入朝鮮境內的羅伯特·樸也未經裁判程序獲得了釋放。
 

    【時事點評】東方評論員注意到,針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馬倫27日突訪巴基斯坦,許多分析人士是這樣認為的,即:美方有意消除雙方疑慮、修補最近出現裂痕的美巴關係,同時評估巴方的反恐合作承諾。
 

    ●希拉裏與馬倫此次“聯訣突訪”的“心態”可謂極其複雜
 

    而在我們看來,華盛頓“想修補美巴關係”當然是一個原因、且是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希拉裏與馬倫此次“聯訣突訪”的“心態”可謂極其複雜。
 

    ●繼“埃及之亂”“脫稿運行”多日之後,“拉登之死”的“後續發展”也出現“脫稿”苗頭
 

    在我們看來,這兩個分別負責美國外交與軍事係統日常運作的男、女高官之所以在“這個時間點”突然聯訣訪巴,真正的原因在於美國決策層已經麵臨這樣一種局麵,即:繼準備將“埃及之亂”導向“歐亞海上運輸線之亂”、特別是針對中國的“中國海上運輸線之亂”、從而自另一個方向進行南亞破局的“即定方案”已經“脫稿運行”多日之後,作為“補救措施”而言,準備“將其導入正軌”的“拉登之死”,其“後續發展”也出現“脫稿”苗頭。
 

    ●再談任何將“拉登之死”誇大為“美國全球戰略在做實質性調整”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給出兩組觀點,即:
 

    第一組:
 

    在觀察“美國就地(巴基斯坦)擊斃、並立刻宣布本.拉登被打死”的問題時,有三點特別值得強調:
 

    首先,任何簡單認為“美國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是一件偶爾、孤立事件、或者是“僅為反恐層麵重大事件”的觀點,都是極其幼稚地!
 

    其次,任何簡單認為“美國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是一件“‘巴基斯坦方麵(請注意我們的用詞)’完全不知情的行動”的觀點,都是值得商榷的!
 

    最後,任何簡單認為“本.拉登之死”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調整”毫無關係的觀點,都是有必要反省的,但與此同時,任何將其誇大為“實質性調整”的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組:
 

    我們認為,華盛頓決策層經過“再三權衡”才終於決定“申領”“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這張“精心保留”了多年的“成績單”,顯然有這樣幾層意圖:
 

    其一,意圖將“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置於“極其困難的困境”之中。而為達此目的,通過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再到“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接著是 “驗明正身”、迅速將其拋入大海、銷屍滅跡等,這一“一氣哈成”的精密計劃,不過是將“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置於“極其困難困境”之中的第一步。
 

    其二,意圖向中國、特別是巴基斯坦軍方“高調展示”其“在巴基斯坦境內特種作戰”的“特種能力”,刻意、“公開”演示“美國具有隨時奪取巴基斯坦核武庫”的“特殊能力”,及對“巴基斯坦軍方指揮係統(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的“斬首能力”;
 

    顯然,這是一種“政治、特別是軍事上的特殊能力”。
 

    其三,美國刻意、“公開”演示該“特殊能力”的一個重大意圖就是想讓“印度軍事力量”相信:在關鍵時刻,隻要“美印”通力合作,印度也就相當於獲得了這種“斬首能力”、從而根本不必擔心來自“巴基斯坦核武庫”的“核威懾”。
 

    其四,在我們看來,以“本.拉登之死”為標誌,仍然由“美國資本”代言的“西方資本”,利用美國“二次寬鬆”即將到期、美國國債上限就要觸及“天花板”這兩大“當然隱憂”,利用“美元本位製”與“西方即是國際金融遊戲規則製定者,又是遊戲參與者”的雙重身份,以“裁判員兼運動員”之“遊戲便利”,引導、並促使“天量美元套利資金平倉”這一“遊戲方式”,立刻操縱了一場國際石油、貴金屬(黃金、白銀)、及其它大宗商品暴跌,從而讓“方方麵麵” 親眼目睹了國際投機市場的神奇“倒V字反轉”,並以此向“方方麵麵”、特別是印度展示了“西方資本”操控國際商品市場的“特殊能力”,一種“經濟、特別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
 

    第三組:
 

    第一,我們認為,美國通過這次所謂“秘密行動”而“刻意展現”的這種“特殊能力(軍事與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本質上講,是在給“恐懼印度之亂”的印度“指一條生路”,但“逃生的條件”顯然是“印度必須實質性配合美國的南亞破局”。
 

    第二,我們認為,美國通過這次行動“刻意釋放”的“敏感安全信息”,不僅僅是軍事安全層麵的“敏感安全信息”,還有經濟、特別是金融安全層麵的“敏感安全信息”,在全球層麵上講,它是一次“廣播”,因為,它期望所有參與“排列與組合”的大國與小國、“北方”與“南方”中的“非美勢力”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特殊能力”、並承認這一點、以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在南亞層麵上,則更地是一次“定向播放”,很像一場為印度專門製作並播放的“專場電影”。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拉登之死”之“後續發展”的關鍵環節,華盛頓決策層“非常渴望”印度能接收、並確認這些個“敏感安全信息”。
 

    第三,而從印度在”拉登之死“的“第一時間”就一改之前那種“主動與巴基斯坦緩和關係”的明智態度,迫不及待地給巴基斯坦貼上“恐怖分子天堂”的標簽、印度軍方甚至揚言必要時也可以“學習美國”、進入巴基斯坦進行“突襲”的情況來看,印度“起碼在表麵”層次已經“表現得”對該“戰敏感安全信息”予以了接收、並確認。
 

    ●我們之所以強調這一層意思,在於兩點
 

    第四,在“第三”的基礎上,我們之所以強調“印度.....起碼在表麵......已經表現得......予以了接收、並確認.........”這一層意思,在於兩點:
 

    其一,恐懼“西方資本”的攻擊、且一旦受到攻擊也的確極有可能“亂起來”的印度,在“西方資本”演示了“經濟、特別是金融特殊能力”之後,似乎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第一次“實質性”地成了印度的“戰略待選項”
 

    其二,較巴基斯坦常規軍力強大許多,但又恐懼巴基斯坦核打擊力量的印度,在美國演示了“軍事層麵的特殊能力”之後,也的確受到了一種誘惑,那就是:既然美國以實際行動演示了“突然接管”巴基斯坦核武庫、“斬首”巴基斯坦軍事指揮係統之“方案”的“可行性”,那麽,為了避免受到“西方資本”的攻擊,沿著美國資本指出的那條生路,合著美國決策層附加的“逃生條件”,向“美國南亞政策”提供其急需的“實質性配合”,也就第一次“實質性”地成了印度的“戰略待選項”。
 

    顯然,為了強調印度“正在認真”地考慮“這種選擇項”,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壓力遽然升級,甚至什麽“印度也準備、且有能力效仿美軍隨時進入巴基斯坦境內”的“狂妄”也拋了出來。
 

    ●這種情況與印度決策層在“孟買恐怖襲擊後”的態度有本質不同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情況與印度決策層在“孟買恐怖襲擊後”的態度有本質不同。
 

    我們知道,在“孟買恐怖襲擊後”,印度決策層“雖然”拿“恐怖分子曾在巴基斯坦國內受訓”這一點去“擠壓”巴基斯坦、“但”實際上,印度一則因顧忌中國對巴基斯坦堅定的安全承諾,二則也的確懼怕巴基斯坦的核打擊力量,因此,總體上始終保持著“足夠的清醒”,在克什米爾問題上始終沒有如“西方”所願地訴諸武力,其“擠壓”當時更多是以“悲情”去“撈取足夠的利益”、並轉移印度社會對當局的壓力。
 

    顯然,印度社會也知道,即便恐怖分子被證實的確曾在巴基斯坦國內受訓,但這並不代表“孟買恐怖襲擊”是巴基斯坦的政府行為,且“孟買恐怖襲擊”的真相原本就撲朔迷離,因為,俄羅斯就有“有情報支持的觀點”公開暗示:與西方有關!因此,印度無法、特別是也沒有能力拿巴基斯坦怎麽樣!從而始終保持種一種理智!
 

    ●印度的“這種姿態”本質上卻停留在“極端實用”的層麵
 

    而在“美國就地(巴基斯坦)擊斃拉登、並立刻宣布”、從而展示了“兩種特殊能力”、並為印度指出一條生路之後,在“美國特殊軍事能力”的 “真實誘惑”下,特別是、在“美國資本金融特殊能力”的“巨大威脅”下,印度“起碼已經在表麵層次”上擺出了這樣一種姿態,即:我已開始“合著”美國決策層附加的“逃生條件”,向“美國南亞政策”提供其急需的“實質性配合”,並第一次“實質性”將此作為印度的“戰略待選項”。
 

    ●印度決策者在這個問題上承受的巨大壓力
 

    不過,根據我們的觀察,印度的“這種姿態”本質上卻停留在“極端實用”的層麵,即:以“正式響應”美國特殊軍事能力、“側麵威脅”北京的南亞政策為“手段”,期望同時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以此“盡可能地延緩”美國資本代言的“西方資本”就此發動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印度、著手製造“印度之亂”的時間;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曾經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察結論”,其實就非常能說明印度決策者在這個問題上承受的巨大壓力,即:
 

    ...............................................
 

    我們再次強調,不論是“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所達成的“協議”,還是“中美新型軍事關係(或者修訂版G2)”,都不過是“排列與組合”層麵的東西,圍繞它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在美國“實質性解禁對華開輸出高科技”、且接納中國“決策國際金融”,不反對東亞一體化,從而“不阻礙”中國的“南下與北上戰略”之前,就如一網絡流行語所描繪的一般:神馬都是浮雲!
 

    在我們看來,在“大國們”拚命製造“浮雲”、利用“浮雲”的背後,是“大國們”試圖在錯綜複雜、且已“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嚴峻形勢下,於“緊張”中被迫“緩和”,於“緩和”之間尋找“殺機”。
 

    在我們看來,在“大國們”拚命製造“浮雲”、利用“浮雲”的背後,是“大國們”試圖在錯綜複雜、且已“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嚴峻形勢下,於“緊張”中被迫“緩和”,於“緩和”之中尋找“殺機”。
 

    對美國決策層而言,如果不能通過與中國的這輪“緊張”與“緩和”、通過“威、逼、利、誘”、最終取得“歐盟利益”的實質性配合,將“埃及之亂”弄成專門針對中國的”中國海上運輸線之亂“,從而向中國發起全麵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那麽,在美國金融危機因製度上的原因已經無解,新一輪債務危機隨時要來的情況下,伺機策動印度之亂,基本上就是其實現“南亞破局”、或逼迫中國接受“原版G2”、合“G2”之力迅速解決歐盟(歐元)問題,或直接順勢徹底搞垮中國經濟、搞亂中國社會,徹底從債務危機中出逃的計劃的“最後希望”了。
 

    而印度政府承諾將提供5億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的情況來看,印度決策者應該也“確認”了這一危險,因而開始“實質性策應”美國“南亞政策”、以爭取回旋空間。
 

    ..............................................
 

    ●在大國中“發生內亂的條件居第一位”的印度,眼下所能做隻能是......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對印度而言,由於身係著“.....一旦....則是美國的最後希望”這一“危險榮譽”,麵對著美國指出的那一條 “附加了苛刻條件”的所謂“生路”,目睹美國資本借“拉登之死”所展示的“金融特殊能力”,在大國中“發生內亂的條件居第一位”的印度,眼下所能做隻能是 “...盡可能拖延美國資本的攻擊時間....以進一步觀望局勢發展.....”。
 

    ●印度也知道,一旦印度立刻如美國之願,或直接挑動克什米爾戰爭.......
 

    因為,印度也知道,一旦印度立刻如美國之願,或直接挑動克什米爾戰爭,為“美國南亞政策”拚湊旨在製衡中國、並將中國的“中東影響力”遮斷在克什米爾的“三獨架構”充當急先鋒,從而“助美國拉攏歐洲”實現“南亞破局”,那麽,一旦巴基斯坦、甚至中國動用包括軍事手段在內多種手段進行強力反擊,則“印度之亂” 到來的時間,甚至較“西方資本”發動直接攻擊還要來得更早,“印度之亂”的程度較之還要來得更加徹底:因為印度嚴重依賴外資的經濟、特別是金融體係在戰爭中,特別是一場“印度必輸無疑、且極可能慘敗(如果印度不及時認輸的話)”的“軍事戰爭”中將迅速崩潰,而“歐美資本”也極可能將在“你可選擇全麵收購印度、以緩解歐美債務危機;而如果你選擇支持印度、就是‘命係有西方金融體係安危’的中東格局也會被徹底打破,‘印度之亂’的‘後續發展’將全麵覆蓋歐洲、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從而形成‘歐美社會全麵動蕩’、甚至‘天下大亂’”之“選擇項”中,伺機以出賣印度為條件,與巴基斯坦與中國在一係列問題上達成妥協,以盡可能維持“即有利益”。
 

    ●這種“天下大亂”是建立的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武器在全球範圍內全麵擴散的可能性上的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天下大亂”是建立的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武器在全球範圍內全麵擴散的可能性上的,它首先就包括“國際反華勢力”向印度進行“核武器、導彈技術”擴散的可能性。
 

    在這個問題上,有必要補充的是:在本質上講,套用“神馬就都是浮雲”這句網絡流行話,印度所謂的“核戰略打擊力量”根本就是一匹“神馬”,即便“不考慮”中國的“中段反導”,它也“類似”於一片“浮雲”!
 

    ●所謂“印度核戰略打擊力量”,恐怕連一片“浮雲”都算不上!
 

    而鑒於“中段反導”已經具“實用性”,“北鬥導航”已經覆蓋南亞,“殲20”已經“屢次”高調試飛,因此,恐怕“即沒有實現彈頭小型化”,也沒有“合適可靠中、遠程投送工具”、更勿談機動生存能力的(印度核潛艇就是一匹典型的‘神馬’,陸上機動發射更是一片影子都沒有的‘浮雲’),因此,所謂“印度核戰略打擊力量”,恐怕連一片“浮雲”都算不上!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中國於解放軍總參謀長在訪美期間突然公布“PL-12D”先進空空導彈的消息,我們也就不難明白:這是在向“方方麵麵”、特別是已經向“美國南亞政策”進行“實質性策應”的印度進一步宣示:以“殲20”等“打擊平台”為中心、以“北鬥係統”等“信息係統”為支撐、以 “PL-12D”等“打擊工具”為“攻擊手段”的“中國戰術攻防體係”已可“實用”。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再次強調我們的評估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再次強調我們的評估:一旦“有人”在南亞進行“明修棧道式的(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強行破局,特別是,如果印度膽敢為它人的這種“南亞破局”充當急先鋒,從而對巴基斯坦進行“實質性”軍事威脅,繼而挑起克什米爾戰爭,那麽,為了在南亞方向維護、並保障“中國全球戰略” 進行展開“所必須的戰略空間”,已有“PL-12D”可用的“殲20”,極可能是“世界上第二個列裝、卻是第一個用於實戰”的四代戰機。
 

    ●如果戰事真有必要,時刻準備“越境”打擊“藏獨”、即便“誤炸”印度核設施又何須顧慮?
 

    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戰事真有必要,時刻準備“越境”打擊“藏獨”、即便“誤炸”印度核設施又何須顧慮?一句話,戰爭一旦被對方挑起,中國將別無選擇,一切都是確保打贏就行!且在確保打贏的同時,還要以最快的方式結束戰爭,因為,對中國的全球戰略而言,拖延也意味著失敗!
 

    ●有兩個問題可供進一步觀察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必要時,它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率先出口”的四代機。
 

    因此,如果在這種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在“F22因供氧問題無限期休假”的背後,除去“殲20早否提前列裝”這一“即有問題”之外,其實還有個“印度是否公開要求美國提供F22或F35以對抗殲20”的問題,特別是急於“南亞破局”的美國“是否願意向印度提供這一對抗能力”的問題,均可供進一步觀察。
 

    顯然,如果“印度甚至懶得公開提出這一要求”,那麽, 在美國通過“拉登之死”而又一次進行“威、逼、利、誘”之下的印度,其對“美國南亞政策”所提供的所謂“實質性策應”,也就隻停留在“上述”的“極端實用”階段;
 

    ●這意味著“其它戰略方向”的“排列組合結果”令美國確信“隻能”走“暗渡陳倉層麵”或者第三種方式的南亞破局
 

    而如果“印度公開要求美國提供F22以對抗殲20”、而“F22”最終還是因“缺氧”而“無限期休假”的話,或者F35的量產日期仍遙遙無期的話,那麽,這也就意味著“其它戰略方向”的“排列組合結果”已令美國決策者確信“隻能”走“暗渡陳倉層麵(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的南亞破局”,或者第三種方式(通過 “印度之亂”)進行南亞破局。
 

    顯然,在這一基礎上去觀察“印度甚至懶得公開提出這一要求”的話,那麽,由於印度目前仍未 “公開提出這一要求”,也就是說,由於印度在“拉登之死”之後直至目前為止,其對“美國南亞政策”所做出的“策應(比如,印度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5億美元援助一事)”,雖屬於“實質性策應(因為它屬於印度準備參與歐盟、美國先後嚐試的“三獨框架”構建的一個戰略姿態,因此對中國的潛在安全損害極大),但仍然停留“極端實用”的階段,就如上麵所說,它有兩層目的,除了延緩西方資本的攻擊時間之外,印度還要觀望“其它戰略方向”的“排列組合”的“具體結果”,之後,才能最後決定是否兌現。
 

    ●“方方麵麵”共同掀起了“第四波排列與組合”的“高潮”
 

    值得強調的是,從南亞方向以“威、逼、利、誘”的方式拿到印度這一“戰略姿態”的華盛頓,為了進下誘使印度進行戰略冒險,也就立刻順著印度的“觀望”方向,其實也是“方方麵麵”共同觀望的方向,或主動、或被動地,與“中歐俄”一道,外加阿盟及中東國家、非盟及非洲國家、東盟及東南亞國家、日本、韓國等,共同掀起了“第四波排列與組合”的“高潮”。
 

    ●所謂“第四輪排列與組合”已經可以提煉出如下特征
 

    有意思的是,在我們正式引入“第四輪排列與組合”的概念,且將其“始點”追溯至“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失敗”的情況下,直到“今天所謂的高潮”之前,所謂“第四輪排列與組合”已經可以提煉出如下特征:
 

    第一,在經曆以“中美直接交手”為主線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之後,在中國通過歐盟與俄羅斯的策應,手擎徹底扒下“美國軍事技術絕對優勢” 的反衛星武器、新一代核潛艇、中段反導、北鬥導航、殲20、反艦彈道導彈等戰略與戰術武器,以“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隊”這一事件為契機,以強行介入中東的方式,運用“與美國一切都在中東談”的策略,成功地將“大國間戰略利益主要交換平台”從中國重中之重的南亞方向、推至“均”遠離“中歐俄”各自的 “重中之重”,卻積聚了美國核心利益的“中東方向”,並成功構建、且“中俄”已經實際運行了“這一模式”。
 

    第二,在“第一”的層麵上,中國在“歐俄”及其它相關國家的策應下,已經將“美國主導的中東安全格局”推至“不可逆轉的破局進程”。
 

    第三,在“第二”的層麵上,以“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為基礎,歐盟在“參與”構建這一模式、且目睹“中俄”已“實際運行”該模式、並收獲不淺之後, 歐盟也決定以“中東和平進程”為“交易平台”,也玩一把“一切重大問題都與美國在中東談”,借地中海計劃的戰略掩護、全力推進“歐盟全麵整合進程”,也就是以“和平方式”盡快結束“科索沃單方麵宣布獨立後續發展”的“處理進程”。
 

    ●歐盟要玩“這種遊戲”的“切入點”與“切入工具”
 

    顯然,歐盟要玩“這種遊戲”的“切入點”就是“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隊”的“處理進程”,歐盟切入的“具體工具”就是“視美國是否讓步再決定歐盟下一步怎麽做!”
 

    非常清楚,就如我們之前所說,在這個問題上,對歐盟而言,所謂“下一步怎麽做”,其實有兩個可選項:
 

    其一,是正式“實質性”配合美國,以美國製裁方案為主,在聯合國框架之外,對伊朗展開“實質性製裁”、即:全麵的貿易禁運、並切斷與伊朗的金融往來。
 

    對此,我們再次強調,這種“聯合國框架之外實質性製裁伊朗”原本就是針對中國之“暗渡陳倉式(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南亞破局”的一種“即有方案”,其本質上就是在1製裁中國,是對中國正式展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
 

    也正因如此,它為中國所堅決反對,而俄羅斯卻可以在這個問題上持一種相對超然態度、從而像歐盟那樣,可在伊朗、中國、美國“三方”之間“全部通吃”的原因。
 

    ●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以其“親美”之身遭遇“埃及之亂”的關鍵原因
 

    其二,是配合一直想在“中東和平問題”上發揮決策作用的“中俄”,在“中俄”及阿拉伯國家的策應下,利用“歐美”中任何一家“說了就算”的特點,打開“歐美”共同控製下的“埃及口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際社會進出加沙地帶的第二條通道”,從而徹底廢除“美國主導的中東安全框架”,或者以此相威脅!
 

    值得強調的是,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以其“親美”之身,之所以會遭遇“埃及之亂”,一個關鍵原因恰恰在於:在是否打開“埃及口岸”的問題上, “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利益與態度”即取決於“歐美”的共同態度,但也必須重視阿拉伯國家、特別是“中俄”的態度,而“這種關係”投射到“埃及口岸”的問題上,就恰恰反映為這樣兩種情況:
 

    首先,隻要“歐美”一致,那麽,就表現為“歐美”共同控製“該口岸”的“開與關”。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該口岸”的“開與關”與“中俄”及阿拉伯國家的共同利益“無關”。
 

    其次,如果“歐美”不一致,則,“該口岸”的“開與關”與“中俄”及阿拉伯國家的共同利益“有關”。
 

    在“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隊”的那段時間裏,“埃及口岸”被“加沙群眾”強行衝開的那一幕,就是在“歐美”不一致的背景下發生的。
 

    ●這種“歐美共同控製”具體到“開”的層麵,其實就是這樣一種簡單情況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不難看出,由於“關閉第二條通道”是獨自控製著“第一條通道(以色列至加沙)”的美國的“本能態度”,而“打開埃及口岸”卻符合“中俄” 及大多數阿拉伯的共同利益,因此,這種“歐美共同控製”具體到“開”的層麵,其實就是這樣一種簡單情況,即:盡管“歐美”分別決策一半,但它隻需“歐美” 中的一家也就是“歐盟說了就算”。
 

    如果弄清楚這一點,再結合我們之前的一個觀點,即:歐盟在“利比亞由亂至穩”的問題上有多艱難,那麽,它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力度就會有多大,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明白,盡管歐盟在“利比亞”這個觀察點上舉步維艱,但從“埃及新政府”決定自28日起、除了周五和公共節假日外,長期開放通往加沙的拉法口岸的情況來看,經過一番“排列與組合”,歐盟顯然開始著力於上述“切入點”、拿著上述 “切入工具”、“正式開玩”所謂“一切都與美國在中東談的遊戲”了。
 

    ●歐盟,最終找到“遊戲感覺”的轉折點,不是別的,就是“拉登之死”
 

    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真實的情況是,開始時,在利比亞問題上焦頭亂額的歐盟,最終找到“遊戲感覺”的轉折點,不是別的,就是“拉登之死”。
 

    顯然,就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那樣,華盛頓決策者借“拉登之死”、向巴基斯坦施加強大壓力、將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置於“極其困難的境地”,其真實目的還是在於向中國視為重中之重的南亞方向、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或迫使中國接受G2、令美國可以G2之力、轉身徹底解決歐盟(歐元)問題,或順勢進行“南亞破局”,伺機解決中國問題,但中國的反應卻是,一不接受G2,二是針鋒相對地進行反擊。
 

    ●中國的“反擊原則”是“準備與美國人撕破臉皮”的
 

    在不接受G2的層麵上,我們已經無須多說,而在針鋒相對地進行反擊的層麵上,從巴基斯坦總理訪華、要求中國經營可聯貫中國、巴基斯坦、伊朗的瓜得爾港,甚至幫助巴基斯坦建設軍港(其實就是邀請中國在巴基斯坦建立軍事基地),而從中國一是決定向巴基斯坦盡快提供50架梟龍戰機、二是對巴基斯坦的邀請不置可否,三是增強針對南亞的軍事部署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反擊原則”是“準備與美國人撕破臉皮”的。
 

    另外,從中國政府對“伊朗與朝鮮進行導彈技術交換”的“傳言”不直接回應,且“認真考慮應邀前去觀察伊朗核設施”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反擊原則”也是“準備與包括歐洲的歐美國家利益與歐美資本利益‘撕破臉皮’、從而用中東最暴力破局、徹底打破目前有利於西方的世界即有格局、提前洗牌”的。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反擊姿態”對歐美國家利益、特別是歐美資本利益都是個強烈警告。
 

    ●“這一反擊”姿態,中國也“希望”方方麵麵、特別是印度決策層能接收、並確認!
 

    而具體在南亞這個方向,我們曾經多次強調,離開北約(歐盟)的實質性支持,或者印度的戰略冒險,在美國並不具備單獨與中國撕破臉皮的本錢,因此,中國以一係列行動展示上述“反擊原則”的用意並不在於“美國完全沒有把握”的“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而在於“美國資本有一定操作空間”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意在以“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手段,即要防止歐美在南亞方向聯手、從而防止美國如願地再將“大國間戰略利益主要交換平台” 給移回南亞方向,也要主動出手、擺出一幅“我不僅不允許移回、甚至還準備將‘交易平台’從中東進一步推至“科索沃方向”的“攻擊姿態”,從而反手對美國(美元)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
 

    值得強調的是,“這一反擊”姿態,中國也“希望”方方麵麵、特別是觀望之中的、非常恐懼“印度之亂”的印度決策層能接收、並確認!
 

    如果從這一層麵去觀察中國繼“俄羅斯承認利比亞對話地位”之後,也開始表態“準備與利比亞各派力量進行接觸”,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明白,隨著美國繼續對巴基斯坦施加壓力(美國特種部隊襲擊巴基斯坦軍事基地),急需俄羅斯、特別是中國提供“利比亞配合”,且直到今天即未向美國提供實質性南亞配合(這是中國所需要的),也未“實質性製裁”敘利亞(這是中國與俄羅斯都需要的)、且令“埃及新政府”最終“打開埃及口岸(這是中、俄需要的)”的歐盟,終於換來了俄羅斯、特別是中國對歐盟(歐元)的“實質性支持(對中國而言)”或者“默認(對俄羅斯而言)”,這些,就都集中表現在“塞爾維亞突然發現、並立刻逮捕、且準備引渡姆拉迪奇”上了。
 

    顯然,隨著“姆拉迪奇被逮捕”,塞爾維亞加入歐盟也就提上日程,“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和平處理進程”也就到了最後關頭,而一旦“南歐數國”被批發進歐盟,那麽,也就等同於歐盟全麵整合再次取得突破,歐盟在“利比亞”問題上也就等同於實現了“先跳坑、再一躍而起”的整個過程。
 

    然而,歐盟想最終完成這一進程,還有工作要做,其中第一個,就是向俄羅斯交換“利益”,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那位“親西方”的烏克蘭美女總理今天突然遭到逮捕,格魯吉亞反對派再次上街要求親美的格魯吉亞總統下台,法國與俄羅斯簽定四艘“西北風直升機航母”的“軍備合同”,也就非常符合邏輯了。
 

    其中第二個,就是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非常看重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曾經攻擊朝鮮駐利比亞使館500 米處目標、正支著耳朵期盼朝鮮“公開抗議”並“索賠”的歐盟,卻發現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在這個時間點上、扔下正在平壤進行訪問、以評估糧食援助的美國特使,突然進行“非常關注經濟”的年內第三次訪華行程,也就非常符合邏輯了。
 

    ●金正日年內第三次訪華行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值得強調的是,金正日在這個時間點上、扔下正在平壤進行訪問、以評估糧食援助的美國特使,展開年內第三次訪華行程,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朝鮮在最高限度地強調“中朝關係的牢固”。在最高限度地強調美國決策層企圖利用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朝鮮之行,緩和美國與朝鮮之間的關係,軟化“朝核”配合“伊核”、準備進行“中東最爆力破局”,策應“中國南亞政策”之決心的企圖,不可能得逞。
 

    根據我們的觀察,由於中國在南亞方向“對美一不妥協、二是堅決反擊,三是對印進行軍事高壓”,令巴基斯坦在公開層麵更加依靠中國、並一度截斷北約的巴基斯坦通道以示警告,因此,盡管印度受到“美國兩種特殊能力”極大的“威、逼、利、誘”,且針對“美國南亞政策”也的確做出了“實質性策應”,但出於自身最大利益的考慮,印度的“實質性策應”雖然對中國損害巨大,但仍然停留在“極端實用”階段,以觀望其它方向“排列與組合”的結果。
 

    其結果就是,在“中歐俄美”等剛剛進行了這些已歸屬於“第四波”的“排列與組合”後,不僅美國、就是印度恐怕也已經發現:作為“埃及之亂” 的“後續發展”,繼“埃及之亂”已經“脫稿運行”之後,“拉登之死”的“後續發展”已然也出現“脫離”策劃者之“原稿”運行的苗頭了。
 

    ●歐盟“全麵整合”的計劃突然出現“先跳坑、再一躍而起”的希望
 

    顯然,由於中國的“實質性支持(這種支持還將表現在中國最終默認歐洲人繼續掌管IMF的問題上)”,隨著“塞爾維亞突然發現、並立刻逮捕、且準備引渡姆拉迪奇”、在“利比亞問題”上一度焦頭亂額的歐盟,其“全麵整合”的計劃也就突然出現“先跳坑、再一躍而起”的希望。
 

    而在這一“排列組合”下,剛剛還威脅“一旦朝鮮發動戰爭,美國就將徹底摘除朝鮮軍隊”,並重提“兩個中國論”的華盛頓,終於急急忙忙派了一位美國特使前往平壤,說是“評估糧食援助問題”,實際上是強調“美國東北亞政策仍然準備重新做人”的“姿態”,對此,就如中國對“修訂版的G2(中美共管西太平洋安全)” 不置可否,但拿“台灣軍售問題”一試就“穿幫”的情況類似,中國對美國強調的這一“姿態”也試了一試,這次用的是一根“探針”、刺了一下“美國南海政策” 寄予厚望的越南---據報道,越南27日抗議中國方麵幹擾其海上采油活動。對此,東方評論員注意到,之前力促“南海問題國際化”的美國人,這次顯得格外安靜!
 

    毫無疑問,華盛頓的“安靜”特別是那份“姿態”,北京當然滿意,可問題是“聽其言,觀其行”,因此,如果美國人在行動上表現出足夠的誠意,那麽,或者在“科索沃方向”、“利比亞方向”悠著點兒。可對美國而言,問題是,如果這種“安靜”與“姿態”持續下去,那麽,不僅“南海問題國際化”這張牌再也打不下去了!即便是“美國南亞政策”、甚至“美國伊核政策”都無以為繼。這樣一想,美國決策者可真難!
 

    ●美國利益的最後希望自然就鎖定在兩個方向了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可以肯定,作為“埃及之亂”的後續發展之一,對策劃者而言,由於中國強力反擊,巴基斯坦公開向中國進一步靠近,“拉登之死”的“後續發展”也已脫稿運行,其迫使中國接受G2、或者引誘印度戰略冒險的意圖均一時難以實現,且由於“與美國國家利益具不可調和矛盾”的歐盟國家利益、和“與美國資本利益具很難調和矛盾的歐洲資本利益”之間,在“科索沃”這個點上重新走近,這令指望合“歐美”之力進行“明修棧道、或者暗渡陳倉式南亞破局”的“美國利益”更感希望渺茫,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最後的希望自然就鎖定在兩個方向了:
 

    第一,在南亞方向,就是“美國資本”對印度發起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引發“印度之亂”,從而伺機進行“第三種方式破局”。這當然主要針對中國,盡管其眼光也瞄著歐盟(施壓中國);
 

    第二,在科索沃方向,就是“美國利益”出手破壞終於得到“中俄”策應的“歐盟利比亞政策”,並打斷“南歐諸國”批發加入歐盟的“和平進程”,從而從“利比亞之亂”跨海(地中海)對歐元致命一擊。這當然主要針對的是歐盟,盡管其眼光也瞄著中國(施壓歐盟)。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尋求“第三種方式南亞破局(通過印度之亂)”的可能性最大,美國國務聊與美軍聯席參謀長聯訣訪巴修補“巴美關係”、恐怕也是著眼於這一點,從而對“極端實用”的印度施加壓力。
 

    而為了有效防止這一出,中國眼下最應該做的,一方麵就是在對印度保持軍事高壓的基礎上同,與印度做好各種溝通(特別是經濟安全層麵),防止出現軍事意外;另一方麵,就是促進“南歐諸國”批發加入歐盟的“和平進程”,以最大限度地激化“歐美利益之間的矛盾”,並讓印度接收、並確認這一信息,從而令“親身卻孤獨上陣”的“美國資本利益、特別是美國國家利益”不得不麵對這樣一種尷尬前景,不論“印度之亂”是否可以看到,其結果都將是歐盟(歐元)坐收漁翁之利!繼而不得不“三思而行”!
 

    至於局勢到底如何發展,我們隻能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