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必太認真

見過你,是因為人與人有太多似曾相識,就好象見過你一樣。你是你,我是我,沒有標準,沒有對錯,喜歡就好,一切隨緣。
正文

東方時事評論 20110516

(2011-05-16 18:41:49) 下一個
 

印度總理辛格承諾將提供5億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
【時事點評】正在阿富汗訪問的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12日說,印度今後幾年內將向阿富汗提供總額約為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幫助阿富汗經濟恢複和重建。
辛格與阿富汗總統卡爾紮伊當天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舉行了會談,雙方討論了地區局勢、打擊恐怖主義和兩國關係等議題。
在當晚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辛格說,自2002年起,印度已向阿富汗提供了總額約為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幫助阿富汗重建,“今後幾年內還將向阿富汗繼續援助5億美元”。
辛格表示,印度支持阿富汗的團結、完整和統一,並將在社會、農業和文化領域向阿富汗提供長期援助。卡爾紮伊對此表示感謝,並表示恐怖主義是兩國、乃至本地區麵臨的共同敵人,需要共同合作加以應對。
辛格於當地時間12日上午抵達喀布爾,開始對阿富汗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
【時事點評】在之前的點評中,針對“美國就地(巴基斯坦境內)擊斃本.拉登並立刻宣布”一事,我們曾經給這樣一組觀點,即:
第一,從本質上講,“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是美國決策層麵對“國際局勢的飛速變化”、經過“再三權衡”才做出的決定。而這原本就是“美國共和黨(小布什政府)與民主黨爭奪總統寶座”打至最激烈時“都不舍得拿出來的”一份“成績單”。

 

●再談一種“簡單認為”或“任意誇大”的觀點

 

第二,任何簡單認為“本.拉登之死”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調整”毫無關係的觀點,都是有必要反省的,但與此同時,任何將其誇大為“實質性調整”的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三,東方評論員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華盛頓決策層經過“再三權衡”才終於決定“申領”“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這張“精心保留”了多年的“成績單”,顯然有多層意圖(詳細內容請參閱之前點評),其中的幾層就是:

 

●再談美國意圖將“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置於“極其困難的困境”之中

 

1):意圖將“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置於“極其困難的困境”之中。而為達此目的,通過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再到“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接著是“驗明正身”、迅速將其拋入大海、銷屍滅跡等,這一“一氣哈成”的精密計劃,不過是將“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置於“極其困難的困境”之中的第一步。

 

●美國決策層意圖向“方方麵麵”、特別是印度展示兩種“特種能力”

 

2):意圖向中國、特別是巴基斯坦軍方“高調展示”其“在巴基斯坦境內特種作戰”的“特種能力”,即:
首先,這種“特殊作戰能力”是指“美國具有隨時奪取巴基斯坦核武庫”的“特殊能力”。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刻意、“公開”演示該“特殊能力”的一個重大意圖就是想讓“印度軍事力量”相信:在關鍵時刻,隻要“美印”通力合作,就根本不必擔心來自“巴基斯坦核武庫”的“核威懾”。
其次,這種“特殊作戰能力”是指“美國具有‘隨時摘除’巴基斯坦軍方指揮係統(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的“特殊能力”,顯然,這是一種“斬首能力”。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刻意、“公開”演示該“特殊能力”的一個重大意圖就是想讓“印度軍事力量”相信:在關鍵時刻,隻要“美印”通力合作,印度也就相當於獲得了這種“斬首能力”。
3):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有必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關鍵時刻”,其中之“一”,就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爆發軍事衝突的那一刻。
4):以“本.拉登之死”為轉折點,由“美國資本”代言之“西方資本”控製下的國際石油、貴金屬(黃金、白銀)、及其它大宗商品發生一波暴跌。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資本”這是在向中國、特別是印度“高調展示”其“經濟、特別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
因此,在親眼目睹國際投機市場這一神奇“倒V字反轉”之後,印度“似乎相信”了由“美國資本”所代言的“西方資本”操控國際商品市場的“特殊能力”,顯然,這是一種“經濟、特別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資本代言的西方資本”所具有的這種“經濟、特別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在我們曆次討論中,恰恰是我們極其警惕的,這的確是“西方資本”可以循“埃及之亂”模式,用來引爆巴基斯坦之亂、特別是印度之亂的一種“特殊能力”。

 

●美國通過“就地擊斃拉登”的所謂“秘密行動”想實現的戰略意圖

 

5):因此,我們的觀察結論是:美國通過這次所謂“秘密行動”而“刻意展現”的這種“特殊能力(軍事與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一個極其重要的意圖就是再一次地“威、逼、利、誘”印度,憑借美國特種部隊、特別是美國資本圍繞“拉登之死”所高調展現的所謂“特殊能力”、給“恐懼印度之亂”的印度“指出一條生路”,但也同時附加了“逃生的條件”,那就是:印度必須實質性配合美國的南亞破局。

 

●印度“已經接收到”這一信號,但“仍在權衡”之中

 

6):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最新的形勢發展已經充分證明,“印度方麵(請注意我們的用詞)”“已經接收到”這一信號,但“仍在權衡”之中。
下麵,我們先在“印度已經接收到這一信號”的層麵來展開。

 

●以“美國能”為依據、印度竟然公然聲稱“印度也能.......”

 

顯然,在我們看來,從印度的種種反應來看,這種“已經接收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其一,之前、還忙著請巴基斯坦總理赴印度觀賞板球比賽的“印度方麵(請注意我們的用詞)”,繼公開指責“巴基斯坦是恐怖分子的天堂”之後,居然“指”著美國此次演示的“可迅速奪取巴基斯坦核武控製杈”與秘密斬首“巴基斯坦軍方指揮係統”的所謂“特種秘密作戰模式”,以“美國能”為依據、公然聲稱“印度也能.......”;

 

●美國決策層給“恐懼印度之亂”的印度政府“指出一條生路”的“核心理論”之所在

 

其二,是印度執政黨國民大會黨主席索尼婭.;甘地的兒子拉胡爾“5月11日晚(請大家注意這個時間點)”遭北方邦警方短暫拘押,原因是“他參與當地農民反對政府占地修建公路的抗議活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其二”是印度的內政問題,我們無意置評其是非曲直。
但是,援引這條新聞,隻是想強調一點,既:利用印度“民主選舉政治製度”的致命弊端(西方勢力通過資本就可極大地左右其國內政局)、利用印度社會層麵極其尖銳的社會矛盾、利用印度宗教層麵極其尖銳的宗教矛盾,利用印度經濟極其依賴西方資本的事實,利用印度糧食問題不能自己獨立解決的短板,利用印度與中國、巴基斯坦之間的主權爭端,等等,恰恰是美國決策層圍繞“拉登之死”、刻意、高調展現其所謂“特殊能力(秘密行動的軍事能力)”,給“恐懼印度之亂”的印度政府“指出一條生路”的“核心理論”之所在。

 

●美國決策層給“欲逃生的”印度附加一條苛刻“逃生條件”的“傲慢”之所在!

 

不僅如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決策層圍繞“拉登之死”、刻意、高調展現其所謂“特殊能力(操縱國際市場,令國際原油、大宗商品形成倒V字反轉的金融能力)”,則是美國決策層給“欲逃生的”印度附加一條苛刻“逃生條件”的“傲慢”之所在!
至於“其一”,雖然是“口頭”上的威脅,但由於與“其二”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展開。
我們認為,表麵上看,“其一”不過是“印度軍方”通過“拷貝”美軍“擊斃拉登”所展示的“特別能力”,借機公開威脅巴基斯坦。
但實際上,這是“印度方麵”在“美國軍方刻意展示的特殊軍事能力”引誘下、在“美國資本刻意展示的特殊金融能力”的威脅下,通過“公開策應”美國南亞政策的方式,向中國南亞、中亞政策施加戰略壓力。
當然,如果在金融層麵去看,“美國資本”圍繞“拉登之死”刻意展示的“特殊金融能力”也是有著極其現實的“金融意義”,那就是:通過這種操控下的大幅回調,為隨後的的第三次所謂“量化寬鬆”騰出空間,從而也就是為國際原油、大宗商品價格等更加猛烈的一波上漲進行技術準備。

 

●印度在順著“美國意圖”這根杆子往上爬

 

而就如我們之前所指出的,根據我們的觀察,就這個所謂的“秘密行動”本身而言,“巴基斯坦方麵”是“事先知情”的,不知道的僅是“行動的結果是拉登被就地擊斃、且立刻公布”。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那個“印度能.....”引以為據的“美國能....”而言,它其實與奧巴馬那種大嘴鼓搗了幾年的“我能.....”一樣,根本就名不符實,顯然,這個所謂的“印度能.....”基本上就是在順著“美國意圖”這根杆子往上爬而已,名裏是借機威脅巴基斯坦,實際上卻是在策應美國南亞政策,既:對中國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
而這,正是給印度“指出一條生路”的美國人眼下最為需要的。而這,也恰恰是恐懼“印度之亂”的印度,在順勢、初步滿足那一“逃生條件”。

 

●“中美此番戰略對話”結束之後,“方方麵麵”可謂動作頻繁

 

前麵提示了,請大家注意5月11日這個時間點。
之所以“如此這般”,在於“這”個時間點的“前”或者“後”,“方方麵麵”可謂動作頻繁,這集中表現在這樣幾個側麵:
第一個側麵,是“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與“首次安全戰略對話”於5月10日結束,並再次達成“一係列協議《中美關於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的全麵框架》”,從而“各取所需”的、向“方方麵麵”發出一係列信號之後的“第一天”。
也就是說,從5月11日開始,甚至更早一點兒,從5月10日的下午開始,接收到上述信號的“方方麵麵”就開始有了“正式反應”。

 

●“中美雙方”都在“各取所需”的做著同樣的一件事情

 

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與“首次安全戰略對話”達成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意向”,但說不上是取得“實質性成果”,因為“中美雙方”都在“各取所需”的做著同樣的一件事情,即:
一方麵“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把“共同合作”的“心願”許得非常動聽,將“雙贏”的“態度”擺得非常誠懇(這方麵,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希拉裏與蓋特納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與“逢山開路、遇水疊橋”),但另一方麵,“雙方”也都公開地“著重”強調“期望兌現(這方麵,最具代表性的、又莫過於王岐山副總理拿胡錦濤主席2月訪美所達成協議的落實問題說事兒)”的問題。

 

●針對胡錦濤主席1月訪美期間雙方邊成的一係列協議,我們曾經給出的觀點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我們針對胡錦濤主席1月訪美期間雙方邊成一係列協議給出的觀點。
第一,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胡錦濤主席1月的“如期訪美”,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展開的,既:中美在“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直接交手”、美國為“天下圍攻中國”悍然製造了個“天安號事件”、外加一個“南海問題國際化”,而中國則通過強行介入中東的方式、在歐盟與俄羅斯等的策應下,將“大國間戰略利益主要交換平台”從南亞方向推到了中東方向,從而奉還了一個“一切都可在中東談”的大國博弈新模式,並最終令“南亞破局”不成的美國反倒不得不麵對一個“中東破局”的形勢。
第二,非常清楚,在我們的討論中、被定性為“以中美直接交手為主線”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其演繹過程,最終突出了這樣幾個側麵,即:
第一個側麵,是以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11月訪華失敗、回國便宣布大規模增兵阿富汗為標誌,衝著中國、更衝著“方方麵麵”擺出一副準備在南亞“強行破局(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的架式。
第二個側麵,針對第一個側麵,中國的應對方式是:於2010年1月11日用“領先美國的”“中段反導”打掉美國“反導技術絕對優勢的神話”,從而打掉“明修棧道式(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南亞破局的“自信心”,還撐起各路“地方王”的信心,並一舉打開“尊王攘夷”的戰略運行空間。
第三個側麵,針對第二個側麵,美國的應對方式之一是:夥同韓國親美勢力製造“天安號事件”,輔之以夥同越南等所謂“南海國家”掀起的“南海問題國際化”,外加夥同日本挑起釣魚島爭端,以打造“在聯合國框架外、更加嚴厲製裁朝鮮(其實是製裁中國)”的架式為主線,在東亞、特別是東北亞方向對中國利益展開圍攻。
第四個側麵,在第二個側麵,美國的應對方式之二是:利用一心想“通吃中美”的歐盟與俄羅斯、以打造“在聯合國框架外、更加嚴厲製裁伊朗(其實是製裁中國)”的架式為主線,在中東、中亞、特別是南亞方向對中國利益展開圍攻。
第五個側麵,不論是方式一、還是方式二,美國的意圖在於:通過“天下圍攻中國”的陣式、實現或“明修棧道式(政治、特別是軍事層麵)”、或“暗渡陳倉式(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南亞破局的目的。
第六個側麵,是中國循著“尊王攘夷”的策略,策應“有心通吃中美”的歐盟與俄羅斯,在美國核心利益集聚的中東方向,不僅“還”了美國一個“以色列襲擊土耳其國際救援船隊”事件,還正式提出“以色列核問題”,從而以強行介入中東的方式,正式與美國拉開了“東亞問題在中東談”的架式,對美國利益進行了猛烈反擊,並利用“三邊撕裂”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美元本位製”是“世界公敵”的事實,不僅成功地在首爾G20峰會上,反手形成“天下圍攻美國”的架式,做好了準備“中東破局(中東既有格局是美元本位製的基石)”、甚至打破“全球既有格局(全球既有格局是西方資本主導全球經濟、特別是金融秩序的基石)”的戰略準備。
第七個側麵,是以“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為標誌,經過美國航母版美韓黃海聯合軍演、再到美國國防部長訪華失敗,2011年1月11日殲20“首次公開試飛”,中美之間其實又將“第一至六”重新演練了一遍,從而再次測試了對方的戰略決心與戰略能力。
第三,而針對胡錦濤主席1月訪美的“訪美成果”,我們當時強調的結論就是:
其一,我們對“胡錦濤主席訪美成果”的評估就是三條:
第一條,盡管中美都聲稱“訪問非常成功、且非常滿意”,但就《中美聯合聲明》及國際局勢、特別是伊核問題的情況而言,胡錦濤主席訪美屬於“階段性成功”、或者“名義上成功”!
第二條,在我們看來,隨著局勢的進一步演化,就最終效果而言,這種“階段性成功”既有可能轉化為“一次極其成功的訪問”、也有可能演化為“一次沒有任何意義的訪問”。
第三條,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條,我們認為,不論是從“國家利益層麵”還是“資本利益層麵”去觀察問題,“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如果有人打心眼兒裏相信這一點的話)”都是一種“被成功”。
但是,對“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直接交手”、且“均給對方造成巨大損失”的雙方而言,不論中國、還是美國,在目前階段,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失敗(中國再次拒絕G2,並用殲20公開藐視蓋茨帶來的包括經濟、特別是金融、以及軍事戰爭威脅)”之後,都願意看到“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從而為“換個玩法”找出足夠的空間。
其二,隨著“美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失敗”且“胡錦濤主席如期展開訪美”,在韓國於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終於“決定接受朝提出的舉行高級別軍事會談建議”的背後,是“美國東北亞政策”向“方方麵麵”強調:它已經準備“重新做人”了。
其三,而當時拿到“美國東北亞政策”這一最新態度的中國,也在向“方方麵麵”強調:這場始於“奧巴馬訪華失敗(09年11月)”、以中美直接交手為主線、期間局勢一度“千均一發”的、歐盟與俄羅斯、甚至印度都曾“通吃中美”的、所謂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將暫時告一段落。如果“美國東北亞政策”最終決定“重新做人”、從而徹底緩和朝鮮半島局勢、解禁經濟、特別是金融製裁朝鮮、並兌現中美聯合聲明中的“技術轉讓協議”的話!

 

●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與奧巴馬談成的《中美聯合聲明》,根本就是廢紙一張

 

顯然,在時間已經過去近三個月之後,特別是在王岐山副總理此番公開強調“美國應盡快兌現《中美聯合聲明》”事宜的基礎上,對比上述“第二條”,我們再來審視上述結論,也就不難看出,當時就被我們定性為“既”有可能轉化為“一次極其成功的訪問”、也有可能演化為“一次沒有任何意義的訪問”、但我們“事前就不抱希望”的所謂“胡錦濤主席訪美成功”,終究是一場各取所需的“被成功”,是既“被”美國“所成功”,也“被”中國“所成功”。
因此,在國際局勢演化至埃及之亂、利比亞之亂、敘利亞之亂、甚至有可能發展為巴基斯坦之亂、特別是印度之亂後,由於“兌現問題”一如既往,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與奧巴馬談成的《中美聯合聲明》,根本就是廢紙一張。

 

●雙方“各取所需”地拿到“這張廢紙”之後,就立刻轉身“換了個玩法”

 

也就是說,就當時的情況而言,在雙方“各取所需”地拿到“這張廢紙”之後,就立刻轉身“換了個玩法”、從而將暫告一段落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繼續展開。
從現在大國博弈的新情況來看,我們其實已經可以做兩件事了,既:
第一,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討論中,所謂“第三波排列與組合”,是以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11月進行的、旨在推銷G2模式的訪華失敗為開始點的。
因此,在王岐山副總理此番公開強調“美國應盡快兌現《中美聯合聲明》”事宜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可以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011年1月展開的、旨在以戰爭威脅(包括傳統形式的軍事戰爭與經濟、特別是金融戰爭)中國接受G2模式的訪華失敗”作為結束點;

 

●正式引入“第四輪排列與組合”的概念

 

第二,從現在開始,在我們的討論中,我們將正式引入“第四輪排列與組合”的概念,顯然,其“始點”可追溯至“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失敗”。
相對於“起點”為“科索沃單方麵宣布獨立”,其後“分別”以“美俄”直接交手(‘武’的方式為主,格魯吉亞戰爭)、“歐美”直接交手(‘文’的方式為主,希臘債務危機),“中美”直接交手(‘文武’兼備,天安號事件與中國強行介入中東;誘導、並逼迫中國率先加息,中國全麵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在公開層麵支持歐盟處理希臘等歐盟成員國債務危機)為主線索的“第一、二、三波排列與組合”,東方評論員認為,隨著“利比亞之亂”這個“觀察點”的“觀察結果”越來越清晰,特別是,隨著“敘利亞之亂”這個止損點的“止損效果越來越顯著(麵對中俄、甚至上合必然的斷然反擊,比如伊朗悍然核爆從而徹底打破西方資本主導全球的全球格局,這是歐美利益都害怕的;或者,強行打通加沙的第二、三通道、從而徹底廢掉美國資本主導全球金融的中東格局,這是“美國資本利益、特別是美國國家利益”更加害怕的),在利比亞問題各懷鬼胎、彼此算計的“歐美國家利益與歐美資本利益”的“四方”,在推翻敘利亞政府的問題上始終沒有形成合力),“第四波排列與組合”極可能演繹出這樣一種可能性,且是所有排列與組合中“最不可能實現”的一種可能性。
在之前的點評中,圍繞“拉登之死”我們還曾經給出一個觀點,既:

 

●再談美國奧巴馬政府同時拋出“兩個戰略選擇項”

 

由於敘利亞是“國際社會”之“中東共同利益”的止損點,事關“中歐俄”之伊核戰略協調的“存續問題”,因此,既然“歐洲資本利益”所屬的“西方資本”沒有把握“定贏”,也就沒有把握防止所謂的“反噬”,如此一來,“歐洲國家利益”也就有理由、也有能力約束“歐洲資本利益”,從而在“歐盟利益”的層麵上,確定“歐盟敘利亞政策”隻能是:在武器禁運、針對敘利亞領導人個人資產的問題上“敲敲邊鼓”。且一邊敲邊鼓,還一邊要催促美國“盡快交易”,以盡快支付“敲擊”的費用。
至於是否推翻敘利亞政府,從而徹底拋掉“中歐俄之伊核戰略協調”或者脫離“國際社會”,那還得看看美國人在南亞方向向中國施加戰略威脅的能力如何!特別是,還得看看中國是否接受美國所施加的“戰略威脅”。
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麵去觀察“本.拉登死在巴基斯坦”,也就不難看出,就如我們在之前點評中所說的那樣,通過這一招,在戰略層麵,意味著美國奧巴馬政府同時拋出“兩個戰略選擇項”:
其一,也是第一種選擇,是“借”完成“打死拉登”的“反恐任務”,正式發出美國“準備”自阿富汗“實質性撤軍”的信號,並以此為威脅手段,威脅遲遲不願意提供美國急需的“實質性南亞配合”、且還在“敘利亞問題”上猶豫不決的歐盟。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決策層的警告,其實是在擺明這樣一種姿態,即:萬不得已,美國就準備向中國妥協,從而得以“大幅節約戰爭費用”的方式去“削減赤字”,並在中國的配合下繼續支撐信用“即將成為曆史”的美元。
毫無疑問,在這種戰略選擇中,美國要想拿到“中國配合”,其“妥協條件”就是美國必須在中亞、中東、東亞、特別是南亞問題上向中國做出一係列1戰略妥協。
其二,也是第二種選擇,是“借”完成“打死拉登”的“反恐任務”,正式發出美國“準備”自阿富汗“實質性撤軍”的信號,並以此為威脅手段,威脅遲遲不願意全麵倒向美國的印度、特別是巴基斯坦。
由於南亞方向的基本穩定是中國全球戰略的“重中之重”,因此,這些威脅實際上都是在威脅中國,即:美國決策層準備通過主動撤出大量美軍、全麵減輕北約(主要是美軍)後勤補給壓力,為下一步的、通過引爆巴基斯坦之亂、或者印度之亂、徹底搞亂南亞、“截斷”中國至伊朗的巴基斯坦陸上戰略通道做戰略準備。
其三,值得強調的是,在美國決策層宣布“終於打死了拉登”的諸多企圖中,“其一”與“其二”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麵,即:一方麵用“A麵”去威脅“B麵”,另一方麵,用“B麵”去威脅“A麵”,且兩麵是缺一不可。

 

●美國仍然“沒有準備好”減少對巴基斯坦通道的“實質性依賴”

 

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我們也就不難明白,如果站在美國決策層的角度看問題,盡管“拉登之死”已經最大限度地起到了“強烈施壓”巴基斯坦(實際上也是中國)、強烈誘惑印度(實際上也是歐盟)的作用,但是,從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正式反應來看,巴基斯坦國內局勢明顯不利於“美國的南亞破局”、反有利於“中國的南亞維穩”,印度政府基本上是“幹說不練”的嘴把式,且對巴基斯坦的強烈施壓再次遭遇“殲20”的“迎麵截擊”,而印度的“嘴把式”不僅也受到“中段反導”外加“殲20”的“公開警告”,更是感受到“有人”開始拿“中緬印”交界地帶一直存在的“印度分裂因素”進行“好心勸戒”,因此,如果美國決策層要想人相信它會選擇“第二種選擇”,並利用“B”麵去威脅“A”麵,從而取得歐盟、或者歐洲資本的支持,將“埃及之亂”可以導致的“歐亞海上運輸線之亂”專門打造為針對中國的“中國海上運輸線之亂”,繼而針對中國全麵發起“暗渡陳倉層麵(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的南亞破局的話,那麽,它就必須立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麽立刻從阿富汗“實質性撤軍”,從而實質性減少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要麽立刻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從而也實質性減少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否則,任何人都會將“第二種選擇”當作一個“國際笑話”。
顯然,在“拉登之死”後,在美國決策層刻意借“就地擊斃拉登”宣示其“兩個層麵的特殊能力”之後,由於“中段反導”與“殲20”的“再出江湖”,特別是它們“再出江湖”後的種種跡象說明:直到今天為止,由於奧巴馬政府仍然“既”未開始自阿富汗“實質性撤兵”,也未有意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也就是說,由於美國仍然“沒有準備好”減少對巴基斯坦通道的“實質性依賴”,美國決策層擺出的“第二種選擇”仍然是個“國際笑話”。
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麵去觀察“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特別是“中美首次安全戰略對話”,也就不難看出,鬧笑話的美國決策層,竟然開始“扭挰”著“試探”此前也好、此後也罷,都可稱之為“最不可能”的一種選擇,也就是“第一種選擇項”。
毫無疑問,站在中國的角度,不論美國決策者是“扭挰”著也好、“試探”著也罷,真心也好、別有用心(這是肯定的,它還是為了拿到歐盟的實質性南亞配合)也罷,隻要它願意擺出這一“不同尋常”的妥協姿態,那都是值得“熱烈歡迎”的!因為,隻有在“熱烈歡迎”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充分利用”!
討論進行到這裏,大家也就不難明白,自胡錦濤主席訪美並與奧巴馬簽訂被“中美雙方”都稱之為“成功”的《中美聯合聲明》之後,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直到“拉登被就地擊斃”之前,為什麽我們始終沒有輕率為“胡錦濤主席訪美”下“最後結論”?盡管期間經曆了目標直指“歐亞海上運輸線之亂”、特別是專門針對中國的“中國海上運輸線之亂”的“埃及之亂”。
同樣,大家也應該不難明白,以“拉登之死”為標誌,我們已經可以為“胡錦濤主席訪美”下“最後結論”了,那就是:訪問失敗!

 

●修訂版G2

 

另外,我們想強調的是,盡管中美關係最近幾年先後經曆了“兩次訪問失敗”,但是,“失敗”之餘也留下了一筆“不菲的遺產”,那就是:在美國決策層終於開始“扭挰”著嚐試“最不可能”的“第一種選擇”的時候,它終於痛苦地認識到,它可以拿來嚐試的選擇,已經由美國主導的“原版G2模式(美中共治地球)”被北京“逼”成“中美共同主導的G2(共管西太平洋)模式”、也就是“修訂版G2)所取代。

 

●請大家注意兩點

 

在這裏,請大家注意兩點:
第一,自一開始,我們就旗幟鮮明地反對“中美G2(共管地球)”模式,這一立場過去是的、今天是的,將來也是的。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修訂版中美G2(共管西太平洋模式)”可以利用之,但要防止被利用之。
眾所周知,所謂“修訂版G2”,在公開層麵,最早出版基辛格博士之“口”,時間就在美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失敗之後,胡錦濤主席訪美之“前”。
而針對所謂“修訂版G2”,當時,我們曾經給出這樣的觀點,由於相關內容對今天的局勢極具借鑒意義,因此,特援引如下,既:
............................................................
我們想強調的是:盡管蓋茨訪華以失敗告終,但此次“訪問失敗”並不意味著“其‘陰謀’不成、就順勢‘陽謀’”之策略的“終結”,但是,在“技術”上會有“調整”!。
從基辛格拋出所謂“太平洋共同體”之“新概念”的情況來看,從胡錦濤主席訪美”暫時性成功“的情況來看,美國所做的“技術性調整”主要是“國家利益層麵”的調整,也就是所謂的“中美間跨太平洋的經濟夥伴關係”,也就是“修改版G2”,類似於“歐美間的跨大西洋經濟關係”。
但是,我們的問題是,既然已經存在多年的“歐美間的跨大西洋經濟關係”沒有辦法阻止“歐美國家利益之爭”、直到爆發”歐美金融危機”,又如何指望“中美間跨太平洋的經濟夥伴關係”可以有效阻止“中美國家利益之爭”、從而防止“中美資本、中國與西方資本在資本利益層麵”之爭?顯然,這個“修改版G2”盡管經過修改,但本質上還是“G2”,其“目的”在於為美國國家利益從美國金融危機、甚至歐美金融危機的困境中“打通”一條“逃生的高效通路”、做“又一次的努力”,既:既期望中國接受“變相的G2”、以解決最現實的問題(換取中國支持、並維持美元本位製,延緩美國金融危機的進一步爆發),又期望“通過換一種玩法”、去最終“瓦解”中國、歐盟、俄羅斯等的伊核戰略協調,就像小布什政府晚期玩“歐美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類似。
而值得警惕的是,一旦美國的“技術性調整”的意圖得逞,就可從根本上解決歐洲問題、中國問題、或者南方問題等一係列長遠問題,從而由美國、或者美國資本繼續、且永遠把控國際政治、或者國際金融秩序主導權、徹底從經濟、或者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實現支配世界的既定戰略。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利益做出這一技術性調整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資本利益的意圖在於:隨著時間的移動,通過一係列手段(比如維基解密之類的)顛覆某些重要國家(不聽從“歐、美國家利益”、尤其是不聽從“西方資本利益”的國家)、這樣,就可一方麵慢慢彌合“歐美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一方麵慢慢彌合“歐、美國家利益與各自資本利益之間的矛盾”,再一方麵,是激化“非歐美國家內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國家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就可用“一係列成功”以實現歐美國家利益與歐美資本利益的“絕對融合”,並繼續擴大、而不是縮小“歐美國家利益與中國等南方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從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證“在西方框架內改良、而不是改革國際金融體製”。至於最後世界是“美元本位製”、還是“歐元本位製”,對西方資本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
對此,“非美勢力與資本”、特別是“中、歐、俄的國家利益”,歐盟資本利益,“非西方國家與資本”、特別是中國,都要保持清醒的認識。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美國、或者美國資本、以至西方資本(現在仍由美國資本代言)的“技術性調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對中國而言,在“利用之”的層麵上,美國這種“技術性調整”一旦兌現,那麽,它對用“天安號事件”才得以鞏固的“美日軍事同盟、韓美軍事同盟”之打擊將是極其沉重的。
因為,這種“技術性調整”其實可以被解讀為“中美重構、並共管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但是,它也可解讀為“修訂東亞雅爾塔格局”,顯然,它對“中俄關係”的打擊也是非常沉重的。這是中國需要警惕的“被利用層麵”。
而在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從俄羅斯突然強調“製裁隻能讓伊核問題更加糟糕”、且“再次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情況來看,在美國國家利益、或者美國資本、以至西方資本(現在仍由美國資本代言)因“中東局勢可能破局”而“被迫”在對華關係上做出“技術性調整”、但“戰略圖謀”沒有任何實質性調整之後,作為第一波排列與組合主角之一的俄羅斯,顯然反應非常快,在“原本支持製裁伊朗”與“製裁隻能搞糟”的180度大轉彎中,俄羅斯顯然在說:如果美國不想“中東局勢”就此破局,僅對中國做出“技術性調整”是不夠的,現在“一巡(三波排列組合)”已過,又輪到俄羅斯來談條件了。
........................................................

 

●在“利用之”與“被利用之”的層麵上,同時出現“有利於”中國與“不利於中國”的“變量”

 

通過上述回顧,結合今天實際,我們應該可以看出,直到今天為止,由於美國“就地打死拉登”的“諸多企圖”在“中段反導”與“殲20”突然“重出江湖”的“迎麵截擊”下,被迫“扭挰”著“側身”於“最不可能”的“第一種選擇”,因此,與幾個月前一樣,不論是在“利用之”的層麵,還是在“被利用之”的層麵上,既出現了有利於中國的“變量”、也出現了“不利於中國”的“變量”
在這個問題上,最具代表性的有這樣幾條新聞。
北約否認“攻擊”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
【布魯塞爾消息】據媒體報道,北約12日下午否認“攻擊”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並指出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距離北約戰機打擊的目標有大約500米之遠。
北約在一份有關利比亞戰事進展的報告中指出,5月11日晚,北約戰機成功擊中了位於的黎波裏市中心的利比亞政府軍指揮、控製設施。北約認為,該設施的存在直接威脅利比亞平民的安全。
北約在這份報告中還指出,外界對於北約“攻擊”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的指控是“不正確的”。報告如是說明:“事實上,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距離我們的打擊目標有大約500米之遠。”
北約在報告中表明,已獲悉外界有關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受損的相關報道。
北約在這份報告的結尾指出,北約的打擊行動都是精準的,但附帶損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北約表示會盡最大努力減輕類似的損害。
【時事點評】由於篇幅原因,對其它幾條新聞就隻給個標題。詳細內容請大家自己去查閱。既:
第二條,是俄羅斯總統13日公開表示:俄羅斯在考慮讓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的問題;
第二條,是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裏亞布科夫5月12日透露,伊朗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在未來數周內將完全運轉。
第三條,是日本強調:將切實執行美日有關軍事基地的協議。
第四條,是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12日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舉行吹風會。美大局局長黃雪平表示,陳炳德訪美將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
第五條,是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13日表示,我國將前往日本海以東區域監測海洋輻射汙染。
第六條,就是今天“焦點點評”的第一條新聞,既:印度總理辛格承諾將提供5億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通過上麵的討論,我們應該不難明白這樣幾點:

 

●這個被形容為“合作互惠”的所謂“中美新型軍事關係”是什麽內容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在“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及“首次安全對話”結束之後,中國國防部表示“陳炳德訪美將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的背後,是中國對“修訂版(G2)”的有意“利用之”,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個被形容為“合作互惠”的所謂“中美新型軍事關係”是什麽內容是不言而喻的。

 

●俄羅斯,又開始上前“講條件”了

 

第二,而在俄羅斯“考慮讓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及“透露伊朗首座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在未來數周內將完全運轉的背後,則是作為一個具全球視野的大國的俄羅斯,自動剔除了“修訂版G2“的“被利用層麵”,其意圖一如幾個月前,也領悟到“一切重大問題都可以與美國在中東談”的俄羅斯,又開始上前“講條件”了,至於這次的條件是什麽?就目前而言,俄羅斯最關心的當然是“敘利亞”這個“止損點”的穩定問題。
其次,俄羅斯最關心的是國際原油價格問題。而在國際原油價格隨“拉登之死”而出現暴跌的可能性後,盡管價格仍然在遠高於80美元一桶的上方運行,但未雨綢繆的俄羅斯,在這個時刻發出“考慮讓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的聲音,這無異於要“封殺”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空間。

 

●必須依靠“俄羅斯通道”去與中國“商討”新型中美軍事關係的美國,對俄羅斯的這些關切,是必須傾聽的!

 

顯然,必須依靠“俄羅斯通道”去與中國“商討”新型中美軍事關係的美國,對俄羅斯的這些關切,是必須傾聽的!至少目前是這樣的。起碼在敘利亞問題上是這樣的。
至於國際原油價格,一旦美國認為有需要,那麽,將國際原油價格重新打上150美元一桶、甚至更高,從而向中國輸入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這原本就符合美國利益。
而最新消息是,“美國色彩極其濃厚”的“敘利亞反對派”已經突然地公開“形容”說:“敘利亞總統與利比亞總統卡紮菲不一樣,因為,他不總是令人不可接受!”

 

●中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而在美國初步滿足了俄羅斯的條件後,要想看到俄羅斯“兌現”“讓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一事,除非“局勢發展到需要中東最暴力破局、伊朗必須核爆”的“緊急關頭”,否則,中國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三,在“日本強調:將切實執行美日有關軍事基地的協議”的背後,是日本對“修訂版(G2)”的“可利用之(對中國而言)”層麵的“極其擔心”,因為,一旦形成“中美共管西太平洋”模式,將對“美日軍事同盟”及“美韓軍事同盟”形成毀滅性衝擊。盡管中美之間的所謂“商討”都不過是做給“方方麵麵”去“看”的成分為主。
因此,日本的第二反應就是,邀請中國總理去日本福島,在上述背景下,中國總理溫家寶自然是欣然而往,並準備去看望日本災民。不難看出,日本也在擺“我也有選擇”的姿態。
另據消息,韓國也同意這一決定,並表示李明博也將如期與會。

 

●美國人真正的企圖還是在戰略層麵

 

而在“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13日表示,我國將前往日本海以東區域監測海洋輻射汙染”的背後,則是中國借勢“壓”美國進一步表態,顯然,在“中國將前往日本海以東區域監測海洋輻射汙染”,其真實意圖在於“中國準備更大程度地參與日本核問題處理進程”,並伺機建立“中日韓三國間的類似危機處理機製”,因此,如果美國此番“別有用心”地推銷“修訂版(G2)”之“項目”還有誠意繼續下去的話,那就不要在這個問題上多話!盡管此前美國在“中日韓”在達成“用本幣結算貿易”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時罕見地表現出了“默認”,但站在中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僅是經濟層麵的態度是不夠的,還需要政治層麵的態度。
第四,在美國如此這般地“讓步”的同時,它當然有所圖,其一,是想讓中國“兌現承諾”,比如,讓美國共同基金投資中國,當然,它也知道,在它並不打算“實質性兌現”向中國“解禁高科技輸出”的前提下,中國也不可能“實質性兌現”這些東西。
因此,美國人真正的企圖還是在戰略層麵。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家不妨再去閱讀一下美國擺出的“第一種選擇”,既:
.........................................
“借”完成“打死拉登”的“反恐任務”,正式發出美國“準備”自阿富汗“實質性撤軍”的信號,並以此為威脅手段,威脅遲遲不願意提供美國急需的“實質性南亞配合”、且還在“敘利亞問題”上猶豫不決的歐盟。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決策層的警告,其實是在擺明這樣一種姿態,即:萬不得已,美國就準備向中國妥協,從而得以“大幅節約戰爭費用”的方式去“削減赤字”,並在中國的配合下繼續支撐信用“即將成為曆史”的美元。
毫無疑問,在這種戰略選擇中,美國要想拿到“中國配合”,其“妥協條件”就是美國必須在中亞、中東、東亞、特別是南亞問題上向中國做出一係列戰略妥協。 .......................................

 

●“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特別是“中美首次安全戰略對話”的“階段性成果”就在於此

 

前麵說了,已經借“拉登之死”正式發出“準備”自阿富汗“實質性撤軍”信號的美國決策層,仍然沒有表現出絲毫“準備實質性減少對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賴”的跡象,因此,僅僅想通過這一信號去威脅歐盟,歐盟當然不會接受威脅。
因此,美國的“讓步”也就在於擺明這樣一種姿態,即:萬不得已,美國就準備向中國妥協,從而得以“大幅節約戰爭費用”的方式去“削減赤字”,並在中國的配合下繼續支撐信用“即將成為曆史”的美元。
顯然,就如我們之前多次強調:原則上,中國一定要堅持“扶弱(歐元)鋤強(美元)”的策略,但在策略上,也要掌握好“扶”與“鋤”的節奏,也就是說,“扶弱”當然是為了“鋤強”,但有時候,“不扶”也是為了更好地“扶”,或者“不鋤”也是為了更好地“鋤”。
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特別是“中美首次安全戰略對話”的“階段性成果”就在於此。
毫無疑問,在“中段反導”與“殲20”再出江湖的“迎麵截擊”下,在巴基斯坦問題上“暫時”不敢玩橫的美國、在苦盼歐盟配合不至的無奈下,終於“扭挰”側身於“第一種選擇”的背後,是美國“更多地”在警告“心有二心”的“歐盟國家利益”,並兼而警告有心取代美國資本地位的歐洲資本利益;
與此同時,在中國國防部強調有意建立“新型中美軍事關係”並“準備到日本海以東區域監測核輻射水平”的背後,除了進一步折解“美日”與美韓“軍事同盟這“兩隻錨”,從而進一步撼動“美國西太平洋安全框架”,進一步“消譴”美國推銷“修訂版(G2)”的“誠意(準確地講,應該是忍耐力)”之外,則是中國“更多地”在警告“心懷叵測”的“歐洲資本利益”,並兼而警告“一心想通吃中美”、從而在“敘利亞之亂”這個“止損點”上有“越軌傾向”、且遲遲不肯在“登陸朝鮮半島、支持東北亞經濟一體化”問題上“重新靠近”中國立場的歐洲國家利益;

 

●“歐盟利益決策層”開始“支”著耳朵,盼望朝鮮提“抗議”、最好是來“索賠”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在“北約否認攻擊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卻又承認“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距離我們的打擊目標有大約500米之遠”、且還強調“北約的打擊行動都是精準的,但附帶損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的背後,是這樣一層意思,既:盡管歐盟明白可能產生附帶損害,但歐盟仍然“精確地攻擊”了距離朝鮮駐利比亞大使館大約500米遠的“目標”,從而也就產生了附帶損害。
接下來的事會是什麽呢?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接下來恐怕就是被“中美俄(俄羅斯總理就間接地警告歐盟:跟著美國是沒有出路的)”同時警告的“歐盟利益決策層”,開始“支”著耳朵,盼望朝鮮提“抗議”、最好是來“索賠”,這樣,已經用“不理睬‘朝鮮日前準備送還朝鮮戰爭期間部分歐洲軍人遺骸’”來有效平衡了“韓歐自由貿易協議”在韓國國會“獲批”的歐盟,就可以順勢地與朝鮮重新搭上關係,從而用“歐盟考慮重新登陸朝鮮半島”去回應“中美”。
之後,歐盟就可視“中美”的具體反應,去確定“歐盟敘利亞政策”與“伊核政策”的下一步行動,從而或換取美國、或者“中俄”對歐盟利比亞政策的實質性支持,幫助歐盟“令利比亞由亂至穩”!
有意思的是,在歐盟仍然想在“敘利亞政策”與“巴基斯坦政策”之間搞平衡、試圖以此“壓”中國就此支持歐盟利比亞政策的背景下,正在考慮與美國建立“新型中美軍事關係”的中國,“暫時”似乎沒有興趣說服朝鮮去抗議、去索賠!

 

●伊朗決策者是非常機敏的

 

但是,從伊朗聲稱布什爾核電站在未來數周內將完全運轉,並準備與伊核六方重開會談的情況來看,伊朗也看明白了其中的微妙之處,估計是認為歐盟重歸“國際社會”、與美國伊核政策重新拉開距離的可能性很大!
不難看出,伊朗決策者是非常機敏的,試想:如果歐盟在“更加根本與敏感”的伊核問題都無法與美國伊核政策重新拉開距離,那又何談在“敘利亞政策”呢?

 

印度策應美國的一個“有價值的實際動作”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在公開威脅巴基斯坦之後,印度政府承諾將提供5億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一動向值得高度關注。因為,這是印度策應美國的一個“有價值的實際動作”。即便從“金額”上看,它至少也值“5億美元”不是?
我們認為,印度此舉一旦兌現,則意味著:圍繞伊核問題,在巴基斯坦問題上,在中東和平問題上,在科索沃問題上,朝核問題上,“中歐美俄”之間的利益糾葛有進一步複雜化的趨勢。
事實上,這種所謂的“利益糾葛”,早就為我們所充分評估。在這裏,我們暫時不做展開,隻做一個簡單說明,提供大體的思路、供大家進一步思考,即:
第一,我們認為,對中國而言,一個以克什米爾問題為平台的多邊框架不可接受,不論它是由什麽人組成的,都不可接受,因為它將直接削弱中國對南亞、甚至伊核問題的影響力,再加上克什米爾地理聯結新疆與西藏,將為“歐美、印度、甚至俄羅斯”操作疆獨與藏獨提供地理空間,從而對中國的西部國家安全造成直接威脅。
而在印度已經替“維基解密基地版”提前喊出“接替拉登的是一位‘東突分子’”之後,這一可能性更加值得警惕;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恐怕就是希拉裏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後、用所謂“抗拒民主”瘋狂攻擊中國,而中國外交部女發言人也以“任何想將動亂引向中國的圖謀是不可能得逞”進行“反唇相譏”的真實原因。
第二,我們認為,一個由伊朗、印度、巴基斯坦、中亞部分國家(上合成員國)、外加“伊核六方”組成一個阿富汗問題多邊會談也不可接受,因為它也將直接削弱“上合”。
第三,我們認為,一個直接由“伊核六方”組成的阿富汗多邊框架中國可以接受,因為這是“伊核六方會談”的擴大,符合“伊核問題是個筐、什麽都可往裏裝”的原則。
但是,倍受伊核六方會談框架煎熬的美國人,恐怕未必會同意!

 

●中國決策者決不能讓這幾片“浮雲”遮望眼!

 

最後,我們再次強調,不論是“中美第三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所達成的“協議”,還是“中美新型軍事關係(或者修訂版G2)”,都不過是“排列與組合”層麵的東西,圍繞它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在美國“實質性解禁對華開輸出高科技”、且接納中國“決策國際金融”,不反對東亞一體化,從而“不阻礙”中國的“南下與北上戰略”之前,就如一網絡流行語所描繪的一般:神馬都是浮雲!
在我們看來,在“大國們”拚命製造“浮雲”、利用“浮雲”的背後,是“大國們”試圖在錯綜複雜、且已“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嚴峻形勢下,於“緊張”中被迫“緩和”,於“緩和”尋找“殺機”。

對美國決策層而言,如果不能通過與中國的這輪“緊張”與“緩和”、通過“威、逼、利、誘”、最終取得“歐盟利益”的實質性配合,將“埃及之亂”弄成專門針對中國的”中國海上運輸線之亂“,從而向中國發起全麵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那麽,在美國金融危機因製度上的原因已經無解,新一輪債務危機隨時要來的情況下,伺機策動印度之亂,基本上就是其實現“南亞破局”、或逼迫中國接受“原版G2”、合“G2”之力迅速解決歐盟(歐元)問題,或直接順勢徹底搞垮中國經濟、搞亂中國社會,徹底從債務危機中出逃的計劃的“最後希望”了。
而印度政府承諾將提供5億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的情況來看,印度決策者應該也“確認”了這一危險,因而開始實質性策應美國“南亞政策”、以爭取回旋空間。
因此,中國決策者決不能讓這幾片“浮雲”遮望眼!並著手做好四件事:
第一,繼續用強大的戰略與戰術攻守體係威懾印度軍方,令其不敢戰略冒險;同時做好策應伊朗核爆、徹底打破全球即有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的策應工作。
第二,也可策略性地警告印度政府:“印度之亂”有許多方式可以策動!比如,印度的東北部也有“動亂源”甚至“分裂源”!
第三,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就如我們在溫家寶總理最近一次訪印時所強調的:要盡量與印度政府保持溝通,在糧食安全、金融安全、或者國家安全的層麵上提前準備應對“重大意外事件”的“應對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盡力做好“衝擊力”較歐美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的“全球經濟硬著陸”的心理準備與物資準備!
而根據我們的觀察,這些事情,其實大多都在進行中!也隻有這樣,才可最大限度地阻止“美國利益”、或者“西方利益”進行戰略冒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