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不必太認真

見過你,是因為人與人有太多似曾相識,就好象見過你一樣。你是你,我是我,沒有標準,沒有對錯,喜歡就好,一切隨緣。
正文

東方時事解讀

(2010-12-19 19:43:36) 下一個

馬倫:美國防長下月訪華

    【北京消息】據英國路透社12月9日報道,在日本做短暫停留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在東京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防部長蓋茨下月將赴中國訪問。中美關係現在的難點之一在於,兩國之間缺乏軍事接觸和往來。過去幾年兩國軍方之間的關係時斷時續,這對我們雙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沒好處。”

    路透社評論說,蓋茨訪華的時機,正值美中兩國試圖修複關係之際。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關係連續遭受台灣問題和軍演爭吵的打擊。與此同時,中國宣布中方一個軍事代表團周四赴美。官方媒體說這是常規防務對話,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將出席雙邊第11輪防務磋商。自華盛頓宣布一項對台軍售後,北京就把與美國的軍事關係冷凍了起來。此後,美中防長直至今年10月才進行了首次會麵。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蓋茨早就想訪問中國了,但上次五角大樓籌劃的訪問遭到了北京的回絕。目前雙方嚐試讓一切回到正常軌道,也是為了趕在中國領導人下月訪美前修複雙邊關係。

    此外,馬倫9日在日本再次就朝鮮半島問題向中國表達不滿。馬倫說,“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比世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大,這也是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希望(中國)注意到這個呼籲,並做出行動。”8日,馬倫在韓國時也不斷重複說“中國的責任”、“中國要改變態度”,他的這一強硬表態被世界媒體廣泛報道。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指責中國的那些人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做了哪些積極努力?軍事威懾不能解決問題,隻會加劇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是符合各方和長遠利益的。我們反對任何有損地區和平穩定的行為。”

    【時事點評】在之前的點評中(有時在東亞部分討論中、有時在焦點點評的討論中),我們始終在強調一個觀點,即:

  ●在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月的今天,我們仍然想提請大家注意“一種說法”中

    圍繞時“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以及美國以“航母版黃海演習”來“口頭”保衛韓國等所衍生的一係列最新發展(包括中歐俄美、以及日本、印度、朝鮮、韓國等的正式反應),直到目前為止,還都是“排列與組合”層麵的“東西”,都是為了後麵的,更深層次的“排列與組合”做“局”,因此,我們並不急於下結論,並請大家注意我們的這一說法。

    在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月的今天,我們仍然想提請大家注意上述說法。

  ●在第三波排列與組合正處於關鍵點的時刻、馬倫的這些話無疑具有“豐富的非軍事意義”

    在這個層麵上,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

    在日本做短暫停留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在東京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防部長蓋茨下月將赴中國訪問。中美關係現在的難點之一在於,兩國之間缺乏軍事接觸和往來。過去幾年兩國軍方之間的關係時斷時續,這對我們雙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沒好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特殊的國際形勢,“中美高層軍事交流”早就被賦予了中美關係“晴雨表”的“標記功能”,因此,在第三波排列與組合正處於關鍵點的時刻(請大家注意這一條件),作為美國現役高層將領,馬倫“選擇日本”這個點、“親自宣布”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下月將赴中國訪問的消息,無疑具有“豐富的非軍事意義”。

    而相比那位公開威脅“如果中國再次參加朝鮮戰爭,中國經濟就準備退回100年”的、“已經休息了”的美軍駐韓司令而言,這位美國現役高層將領的“這一次”無疑表現得“要識時務得多!”

    盡管如此,我們對“已經休息了”的那位仍然要提醒兩句:

    第一,你要“中國經濟”準備退回100年,你“美國經濟”又準備退回多少年?事實上,如果從這位“美國老兵”口中吐出的所謂“中國經濟”、就其講話的“本意”而言,已經超出了經濟範疇,那麽,針對這種弱智的威脅,中國有一位將軍早就“主動”地、以另一種方式給出了答案----“......中國準備犧牲西安以東所有城市......但美國也得準備幾百座城市被摧毀......”。

 中印決定建立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製

  【新德裏消息】據媒體報道,中國和印度16日在新德裏發表聯合公報,雙方決定建立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製,並開通兩國總理電話熱線。雙方還同意建立中印外長年度互訪機製。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隨著中國總理溫家寶展開印度-巴基斯坦之行,“中歐美”三大勢力中心在南亞角力所產生的“階段性結果”,或者作用南亞方向的印度、巴基斯坦在“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擺出的“最新姿態”,將為其它戰略方向的“繼續角力”提供一個“極其重要”的“參數”。

  ●這些表麵上看似“務虛”的動作,在“國際新形勢”下,卻顯得極其地“務實”

  我們認為,不論是中印雙方決定建立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定期互訪機製、還是同意建立中印外長年度互訪機製、以及開通兩國總理電話熱線,這些表麵上看似“務虛”的動作,在“國際新形勢”下,卻顯得極其地“務實”。

  對這個所謂的“國際新形勢”,稍後,我們將做展開。

  ●隱藏在美國尋求“歐盟南亞配合”的“種種努力”中的多重戰略意圖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曾經強調過一個觀點,即:針對美國一直渴望、甚至願意用“中東和平進程”去換取“歐盟南亞配合”的“種種努力”,經曆了科索沃戰爭的歐盟(歐元)也明白:表麵上,這是為針對中國的“南亞破局”而在“尋找”歐盟的支援,但站在美國角度去考慮問題,“這種尋找”本身就“隱藏著”多重戰略意圖:

  其一,在“努力尋找”的過程中,如果“有”機會,比如“歐美”配合、以“北約”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與軍事集團”的名義、最後成功地挑起中印軍事衝突、則就順勢縱向打通“美國的巴基斯坦通道”、橫向截斷“中國的巴基斯坦通道”,從而實現“明修棧道式(政治與軍事層麵)”的南亞破局

  其二,在“努力尋找”的過程中,如果幾經努力之後,仍然“沒有”機會(比如,印度始終像孟買恐怖襲擊時那樣保持冷靜)進行“明修棧道式(政治與軍事層麵)”,那就用各種手段、盡力“引誘”歐盟一道,以“北方”這個“把持著國際經濟、特別是金屬話語權”的世界最強大的“經濟與金融集團”的名義,進行“暗渡陳倉式南亞破局(經濟層麵)”,聯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 

  我們再次提請大家注意:在“向美國提供實質性南亞配合”的問題上,歐盟恐怕“並非不想,而是不敢”。

  至於“並非不想”的原因,在於:顯然,歐盟在“配合美國”成功地挑起中印軍事衝突的問題上,如果“接下來的一步”是能順利地導致“中美”直接軍事衝突,則歐盟在戰略上成功。

  但“而是不敢”的原因則在於:如果“中美”在局勢演化至雙方軍事衝突之前就尋求戰略妥協,而妥協的條件是“中國放手任由美國(美元)攻擊歐盟(歐元)”、甚至是“中國與美國聯手對歐盟進行金融攻擊”的話,那都將是歐盟(歐元)的惡夢,不論是歐元、還是歐盟,在這種情況下,極可能都將成為曆史名詞。

 ●再談“美國南亞政策”的“第三種破局方案"

  其三,在“國際新形勢(中國“率先加息”、美國正式宣稱“二次寬鬆”、歐盟是即沒有“隨後加息”也沒有“隨後寬鬆”)”下,最值得警惕的、也是相對“上述兩種意圖”最為隱蔽的“美國意圖”就是:

  在“努力尋找”的過程、盡一切手段、既要維持“美元本位製”的基本穩定,也要盡可能地“製造”並拋出“資本與貨幣變量”、以盡可能地“引誘”世界主要的“非美經濟體”在資本與貨幣政策上“出錯”,而一旦世界主要的“非美經濟體(中國、歐盟、日本、印度、巴西等)”在應對美國刻意製造並拋出的“資本與貨幣變量”上“出錯”,那麽,“美國南亞戰略”就可以從另一個途徑尋找“破局機會”,也就是我們之前曾經提及的“第三種破局方案”,即:

  就目前而言,印度幾乎無解的“種族矛盾、宗教矛盾”,無力自足的糧食問題、高度依賴外資的經濟結構,足以全麵破壞南亞穩定的綜合實力,都是吸引美國決策層在“南亞破局”的方案中增添“第三方案”的重要因素。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該方案的核心應該是這樣的:如果因缺乏“歐盟的南亞配合”而既無法“明修棧道”也不能“暗渡陳倉”的話,那麽,就嚐試“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印度”的手段,利用“糧食”、“資金”與“宗教”這三根杠杆,從經濟、政治再至安全這個順序,依次引爆印度的“內亂”,在此基礎上,再回到“其一”與“其二”的層麵去尋找機會,即:

  最後“伺機”伸出最後一根杠杆(印巴、中印領土爭端問題),通過克什米爾問題也好、藏南問題、或者其它的問題也罷、隻要能“迫使”印度“將中國拖進中印軍事衝突”、或者以此威脅“視南亞(巴基斯坦)基本穩定為重中之重”的中國就行。

  ●撇除表麵,所謂“第三方案”,其實就是“第一方案”與“第二方案”的“綜合方案”,且在“順序”上進行“倒裝”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撇除表麵,所謂“第三方案”,其實就是“第一方案(明修棧道式、在政治與軍事層麵進行南亞破局)與“第二方案(暗渡陳倉式、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進行南亞破局)”的“綜合方案”,且在“順序”上進行“倒裝”,但意圖都在於在中國“重中之重”的南亞方向“完成破局”、從而掌握全球戰略上的主動,一旦破局成功,就再“拿”令歐盟“而是不敢”的原因[即:如果“中美”在局勢演化至雙方軍事衝突之前就尋求戰略妥協,而妥協的條件是“中國放手任由美國(美元)攻擊歐盟(歐元)”、甚至是“中國與美國聯手對歐盟進行金融攻擊”的話,那都將是歐盟(歐元)的惡夢,不論是歐元、還是歐盟,在這種情況下,極可能都將成為曆史名詞。],“先”去逼迫歐盟讓步,“後”再拿“歐盟的讓步”、去逼迫中國、甚至俄羅斯的妥協,如此“循環利用”不已並“自我強化”不止,直到歐盟解體並回歸至“一群小國家”、歐元瓦解。

  一旦如此,“美元本位製”將不再有現實威脅,“美國資本”就可利用“美元本位製”的強大威力,隨心所欲地將“舊北約”進行“資產重組”。

  有必要強調的是,所謂“資產重組”,指的是:在徹底解決歐盟(歐元)之後,“北約之美國”就可將美日、美韓、美澳等軍事同盟這一“私有政治與軍事資產(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及“美元本位製”作為“優質戰略資產”悉數注入“新北約”,從而令“新北約”成為一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層麵”都“綜合起來”的“超組織國家(我們並不想用“超國家組織”這個說法,請大家注意兩者之間的差異)”,再憑借“重組後的新北約”、或者這個“超組織國家”“去分割、包圍、最終瓦解中國與俄羅斯的“版圖與潛力”,最終將中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大國、也“像歐盟那樣進行解體”、並形成“一群小國家”。

  ●針對所謂“第三方案”,有兩點必須清楚  

  而針對所謂“第三方案”,東方評論員認為有兩點必須清楚:

  首先,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中國通過於“歐美”之前“率先加息”發出“中國經濟可能降速”的“經濟信號”、特別是“大不了中國、東亞、以至全球經濟一起硬著陸(警告歐盟、特別是日本、韓國、東盟部分國家不要指望跟隨經濟、特別是金融圍攻中國會在戰略上得利)”的“政治信號”之後,麵對美聯儲隨即而來的、較市場預期為多的、多達“6000億(實際上是不少於900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定量寬鬆”計劃,麵對即將持續湧入的“零成本熱錢”,中國的“池子(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一種說法)”是可以截住“一部分流動性”;

  其次,有必要高度警惕的是,由於“人民幣”本質上仍然隻能在“境內循環”,因此,即便“中國的十四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外加嚴格(也許需要時會更加嚴格)的資本管製、自主的匯率政策、最終能讓“中國的貨幣與資本政策”頂住美聯儲二次、甚至三次、以至於N次“定量寬鬆”帶來的“流動性衝擊”,但是,類似印度這樣的資本、匯率已經開放、對歐美資本高度依賴、且又對“中國的重中之重(南亞)穩定與否”影響巨大的“南方經濟體”、是否也能頂住呢?

  ●進入“中美直接交手”的第三階段之後,作為“直接交手”一方的中國,有必要全盤考慮

  因此,東方評論員認為,在“排列與也組合”已經進入“中美直接交手”的第三階段之後,作為“直接交手”一方的中國,有必要全盤考慮。

  而針對所謂“全盤考慮”,在我們看來,中國現在就要準備好一旦印度受“美國資本”的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其“可能後續發展”與“應急方案”,並注意與印度有關方麵進行溝通。

  這樣做的根據是,畢竟印度領導人也清楚美國的“真正戰略夥伴”是個什麽意思!那得向以色列之前所做的那樣,當美國人“指哪打哪”的“鋼釘”,而在南亞這個方向,做美國人的“鋼釘”,那就得犧牲自己、去做“美國南亞政策”破局南亞的“高效工具”。

  ●溫家寶總理此次印度之行攜帶“200億美元商業合作”的“戰略價值”

  而從印度在“孟買恐怖襲擊案”的問題上所表現出的“戰略冷靜”來看,盡管印度想在“中美”、甚至“中歐俄美”之爭中“雙向、甚至多向漁利”,但由於印度“並不甘心”成為“美國南亞政策”的犧牲品、不願意淪為美國的“鋼釘”,因此,這就為“中美直接交手”之中國的“全盤考慮”提供了可能。起碼直至目前為止是這樣的!

 ●溫家寶總理此次印度之行攜帶“200億美元商業合作”的“戰略意圖”之一!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從這個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撇除溫家寶總理帶去的、包含在“200億美元商業合作”之內的、宣示“中印可以共同發展”的“商業價值”,那麽,“上述內容”、也就是所謂的“經濟、特別是金融層麵的溝通”,應該是溫家寶總理此次印度之行攜帶的、包含在“200億美元商業合作”之外的、宣示“中印之間可以加強金融合作”的“戰略意圖”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溫家寶總理訪印“溝通”的前後,還伴隨有這樣幾個細節:

  第一,在之“前”,印度向“中印爭議區域方向增兵兩個師”以“示強”,而中國也高調宣示“打通了通往墨脫的公路關鍵性工程-嘎隆拉隧道”以“針鋒相對”,毫無疑問,今後,解放軍就可通過嘎隆拉隧道隨時向藏南地區大規模集結軍事力量。

  ●麵對國際局勢的極其複雜性,中國在做“兩手準備”

  第二,在之“後”,溫家寶總理還將訪問巴基斯坦,據說也準備了200億美元的合同,也就是說,瞄著印度繼續想在中美之間、甚至”中歐俄美“之間“雙向、甚至多向漁利”的“戰略心態”,特別是,著眼於印度政府對國內、國際的政治、軍事、是經濟局勢把握上的“不確定性”,中國也做了“盡最大的努力以實現最好結果,做最壞的打算以麵對最壞結局”的“兩手準備”。

  ●在某種意義上講,“試爆過核裝置”的印度與“沒有試爆過核裝置”的日本一樣

  但不管怎麽樣,在中國用“性質”更多為“中印共同發展”的“200億美元”之“純商業合同”有效對衝了“性質”更多為“向印度要錢”的美國、歐盟與印度之間的“軍火合同”之後,中國也好、印度也好,至少都多了一種戰略選擇。

  至於印度國內局勢日後會如何發展?其對外政策在危急關頭又將如何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那都是必須麵對“中段反導”之戰略威懾的印度、自己要考慮清楚的事情!

  在這個問題上,在某種意義上講,“試爆過核裝置”的印度與“沒有試爆過核裝置”的日本一樣,在大規模軍事衝突中,其“安全係數”基本是一個級別,如果不考慮印度的人口與幅員的話!當然了,必須承認的是,人口眾多與幅員廣闊,也正是印度較日本“安全係數”高一些的“主要因素”!

   ●不論是中東、還是東亞、東歐、更或是科索沃方向,也在“同時”、且“類似地”異動著

  顯然,不論是美國領導人(奧巴馬)、還是歐盟領導人(薩科齊、墨克爾等)、以及中國領導人溫家寶總理紛紛展開南亞之行,其意圖分別在於“或製造條件、企圖南亞破局(對美國而言);或激化矛盾、等待中美直接衝突(對歐盟、甚至俄羅斯而言);或強化南亞區域合作、全力維持南亞的穩定(對中國而言)”。

  值得強調的是,在“中歐美”領導人紛紛“南亞一遊”、大簽“軍火或商業合同”的同時,特別是,在“中印”領導人坐在一起,一邊大談生意搞合作、一邊又紛紛展示肌肉搞備戰的同時,不論是中東、還是東亞、東歐、更或是科索沃方向,也在“同時”、且“類似地”異動著。

  在繼續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再來閱讀幾則消息。

  中日韓簽署建立三國合作秘書處協議

  【首爾消息】 據媒體報道,中國、韓國、日本代表16日在首爾簽署《中日韓三國政府關於建立三國合作秘書處的協議》。根據協議,三國將於2011年建成三國合作秘書處。

  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金星煥、中國駐韓國大使張鑫森、日本駐韓國大使武藤正敏分別代表各自政府在協議上簽字。

  根據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共識,三國決定於2011年在韓國建立三國合作秘書處,為三國合作磋商機製提供支持,為探討和實施三國合作項目提供便利,研究涉及三國合作的重要課題,全麵促進和加強三國合作。

  韓稱:計劃實施海上射擊訓練 朝鮮警告:將進行第2輪回擊 或爆核戰

  【綜合消息】據法新社12月17日引用朝鮮官方媒體消息稱,朝鮮軍方17日表示,若韓國執意在延坪島海域進行海上射擊演習,朝鮮將進行回擊。

    報道稱,朝鮮軍方表示,如若韓國執意在12月18日至21日之間某天在延坪島海域進行射擊演習,朝鮮將進行第2輪和第3輪的回擊,“回擊的強度和範圍將比上月23日更為厲害”。

    此前,韓國軍方16日宣布,將在18日至21日間選擇一天,在延坪島海域舉行火炮實彈射擊演習訓練。

  另據韓聯社12月17日報道,朝鮮再次強烈譴責韓國民間團體向朝散發傳單的行為,並稱如果朝鮮半島再次爆發戰爭,必將成為核戰。

    此外,該網站還發文表示,“由於韓國策劃朝韓對決與戰爭,使朝鮮半島陷入戰爭危機之中。如果在朝鮮半島再次出現戰爭,必將衍變成核戰爭,而且不會局限在朝鮮半島之內”。

 日通過新《防衛計劃大綱》,稱:“中國威脅”超過俄

  【東京消息】據媒體報道,日本政府17日上午召開安全保障會議,正式通過新《防衛計劃大綱》和2011-2015年度防衛力整備計劃,對防衛態勢作出了大幅調整。分析人士指出,自 1976年日本政府首次製定《防衛計劃大綱》以來,共經曆了4次修改。從每次修改來看,日本的防衛內容和自衛隊實際上已經突破了日本《和平憲法》所規定的防衛屬性。

  部署“中國漁民搶占釣魚島”預案

  新《防衛計劃大綱》的核心內容是將“中國國防費用的增加以及中國海軍在日本周邊海域的活動頻繁化”視為“令地區和國際社會擔憂的事項”;並改變以往防衛力量在全國均衡分配的“基礎防衛力構想”,取而代之的是構建“機動防衛力”的國防理念,重點加強對西南海域的防衛能力和警戒監視力度。大綱聲稱,日本將把防衛重點由冷戰時期的最大威脅俄羅斯轉移到對日本南方島嶼構成威脅的中國。

  歐盟決定:將在“適當時候”承認巴勒斯坦國

  【綜合消息】來自歐盟國家的多位外交部長稱他們將在“適當時候”再承認巴勒斯坦國。

   此前,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呼籲歐盟根據巴以1967年邊界承認巴勒斯坦國。

   但是歐盟強調,巴以必須先就領土問題達成協議。

   巴西和阿根廷最近剛剛承認巴勒斯坦。

  俄羅斯外交部:科索沃議會選舉不合法 科索沃是個“偽國家”

  【莫斯科消息】據俄羅斯媒體報道, 俄羅斯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薩佐諾夫周五表示,俄羅斯不承認科索沃議會選舉結果。

  俄羅斯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薩佐諾夫指出,科索沃議會選舉是不合法的,因為這次選舉是由自行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政府組織的,而投票中有選民名單作弊和使用造假選票現象,多次為同一些人投票。

  報道稱:俄羅斯認為:自行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是個“偽國家”,所有一切證明科索沃這個偽國家是沒有能力的,這次選舉,隻是“偽國家”在西方民主前“作秀”。

  德國:將於2011年底撤出首批駐阿富汗德軍  

  【柏林消息】據媒體報道,德國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16日表示,德國將於2011年底撤出首批駐阿富汗德軍。

    韋斯特韋勒是在聯邦議院闡述有關阿富汗局勢的政策聲明時作出以上表述的。韋斯特韋勒說,到2014年,阿富汗的安全職責將完全移交給當地警察和軍隊,駐留在阿富汗的德國軍隊將不再執行作戰任務。但他表示,目前尚未確定德軍完全撤出阿富汗的期限。

  歐盟將修改《裏斯本條約》 為創設永久救助機製鋪路

  【布魯塞爾消息】據媒體報道, 歐盟冬季峰會16日至17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在第一天的會議上,歐盟27國領導人就修改《裏斯本條約》達成一致。

  各國領導人決定在《裏斯本條約》第136款中加入兩句話:歐元區成員國將創設一個永久性的救助機製,用來維護整個歐元區的穩定;對接受救助的成員國將附加嚴格的條件。各成員國將在2012年年底之前在修改後的《裏斯本條約》上簽字,新條約最遲將從2013年1月1日起生效。

  《裏斯本條約》作上述修改後,建立永久性救助機製就有了法律依據。

  【時事點評】上述新聞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也非常符合第三波排列與組合的內在邏輯。因此,在進一步展開之前,我們不妨對之前針對“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給出的一組觀點予以回顧。

  由於這對理解今天的討論、看清今天的局勢極其重要,因此在此“原文援引”如下,即:

  第一,就“非軍事層麵”而言,如果跳出中美雙邊的狹隘格局,在全球大國間博弈的廣闊角度上去觀察問題,我們倒非常認同“前幾天還非常強硬的馬倫”在日本“吐露”的“........過去幾年兩國軍方之間的關係時斷時續,這對我們雙方之中的任何一方都沒好處......”之“心聲”。

  第二,在我們看來,撇除“中美高層軍事交流”的“軍事意義”,在“國際政治層麵”去觀察問題,那麽,馬倫的這份“心聲”,其“實質”恰恰是我們始終強調的一個觀點,即:在歐盟全球戰略決心“更進一步”向中國全球戰略“實質性戰略靠近”之前,“中國東北亞政策”有必要保留一個高姿態,即:盡可能地給美國人保留一個機會,讓“美國東北亞政策”始終有“重新做人”的機會,這對中國的全球戰略最為有利。

  第三,我們也認為,反過來,站在美國的立場去觀察問題,如果我們從“美韓日”三國外長會議之後、“美日韓”之“三國同盟”整合進展“不如‘美’意”的背景下,如果從“上述角度”去觀察馬倫的“這番心聲”,也就不難看出,在北京直到今天都在保留著這個機會、且華盛頓也“未徹底拒絕”的背後,是美國決策者也明白,“始終沒有徹底拒絕”將來“重新做人”的選擇項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也最為有利。

  第四,是這個所謂的“豐富的非軍事意義”,指的就是“美國東北亞政策”在東亞方向“轉了一圈(天安艦事件、南海國際化問題、美韓持續軍事挑釁導致“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美韓航母版黃海軍事演習、美日規模空前的聯合軍事演習等)”之後,在折騰效果“不如‘美’意”的無奈下,終於又開始“擺出一副” “我正在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的姿態了。

  第五,針對“第四”,必須明白的是:

  1):對“美國東北亞政策”而言,這隻是在“擺”一副“姿態”、且是“刻意”地在“擺姿態”,顯然,此舉的真實意圖,還沒有到“真正地琢磨是否重新做人(重回朝核六方會談)”這一步,隻是在“刻意提醒”、也就是“警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甚至某些南海國家注意:“不要逼我重新做人”!

  2):對“美國全球戰略”而言,這也是在“擺”一副“姿態”、且是“刻意”地在“擺姿態”,顯然,此舉的真實意圖,也還沒有到“真正地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美國整個東亞政策向中國進行戰略妥協)”這一步,隻是在“刻意提醒”、也就是“警告”歐盟與俄羅斯,甚至印度、日本等:“不要逼我重新做人”!

 第六,針對“第三”,必須清楚的是,華盛頓在東北亞“這番折騰”之所以“不如‘美’意”的最關鍵原因,並不在於日本、韓國、越南等的“不想配合”,而在於日本、韓國、越南因“生存問題”,且“對美國存有信任問題”而“不敢不惜一切代價地”提供“美國所需的配合”。

  第七,針對“第六”,必須清楚的是:盡管韓國李明博政府的確在全力配合美國,在無奈其“國家核心利益(維持經濟穩定、保持半島和平)”所附著的“內部張力”太強(注:金大鍾與盧武鉉的“陽光政策”也是有著極其濃厚現實意義與牢固基礎的),終在“不惜一切代價”的問題上,其“全力”之餘,仍與美國所期望的有巨大差距、且是“本質差距”。

  第八,所謂的“本質差距”,在於“美國要求韓國李明博政府不惜以與朝鮮爆發一場有烈度軍事衝突”的決心、為美國進行一項主要針對中國、並準備將“測試報告”提供給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土耳其、伊朗、特別是巴基斯坦的“戰略測試”,以實現“三個目的”。

  這“三個目的”,由於篇幅原因,就不援引了,但它們仍然重要。因此,請大家參閱《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10年12月9日周四、10日周五的東亞部分,或者《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2010年12月10日周五部分。

  這“三個目的”中最重要的一個,在於美國想在方方麵麵麵前證實:中國對朝鮮的、以及中國對其它主要戰略方向之“戰略承諾”的“含金量”,其實與美國一樣,“也”是“有問題”的。

  ●美國很想以犧牲韓國的方式、拿到一個“很可能改變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之大方向的衝擊性參數”

  總之,是“美國要求韓國李明博政府不惜以與朝鮮爆發一場有烈度軍事衝突的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為美國做好這件重要事情、以拿到這個即可用之於東亞、南亞方向、也可用於中東、特別是科索沃方向的、很可能改變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之大方向的衝擊性參數”,但韓國因“一場炮擊爭議海域”、卻招致“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的“反測試”之後,最終沒敢“不惜一切代價”為華盛頓做好這件事情、“火中取粟”地為華盛頓取回這個“衝擊性參數”。

  ●再次提請大家注意的一個觀點

  請注意,在此,我們再次強調:我們之所以用“有烈度的朝鮮半島軍事衝突”這個詞,在於美國決策者似乎設想:在這種“有烈度軍事衝突”中,隻要韓國敢於做出犧牲、且朝鮮半島雙方軍事衝突的範圍有所控製,那麽,隻要得到日本的有效配合(將對伊朗、朝鮮的更加嚴厲製裁擴展為跟隨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攻擊中國),那麽,美國最終未必需要“實質性介入朝鮮半島軍事衝突”就能極大地消耗中國準備、或者正在用於南亞、中東、中亞方向的戰略資源,從而繼續阻止中歐戰略接近、弱化“中歐俄”在中東日益展開的戰略合作,防止自己的中東核心利益、甚至科索沃利益(美元本位製)被“中歐俄”所“戰略交換”,從而為日益吃緊的中東形勢解套、為更加吃緊的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繼續爭取急需的緩衝時間與空間。

 ●所有的這一切,都不過是“上述內容”的“邏輯發展”

  通過上述回顧,如果在“上述基礎”上去觀察這些最新發展,我們也就不難強烈地感受到,所有的這一切,盡管看起來極其複雜,且沒有方向,但就內核而言,都不過是“上述內容”的“邏輯發展”。

  ●李明博政府對美國逼迫之下,不得不“重新組織”的一次測試

  顯然,在韓國聲稱“將在18日至21日期間、擇機在有爭議海域進行炮擊訓練”,且“一旦朝鮮再次挑釁,將堅決回擊”的背後,是韓國李明博政府在“已經出離於憤怒的”美國之逼迫之下,不得不“重新組織”的一次測試。

  ●盡管這次“重新測試”的測試方式老套、但絲毫不影響其“美國的測試意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這次“重新測試”的測試方式老套、但絲毫不影響其“美國的測試意圖”,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朝鮮像上次那樣直接炮擊韓國在島上的軍事目標,必然遭致韓國炮火的、直接的、對等還擊,而不是像上次那樣“隻射向朝鮮的農田”。

  因此,這次“重新測試”一旦付諸實施,其“測試的科目”並不在於朝鮮是否會炮擊韓國軍事目標,而在於“測試”朝鮮是否敢於直接將“上次那種戰爭行為(直接炮擊韓國在爭議島上的軍事目標)”直接升格為“炮擊首爾方麵”的“有經濟價值目標”,也就是測試站在朝鮮背後的、很想推動東北亞、甚至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中國,在“國際新形勢”下,是否敢於直接麵對一場“可能迅速升格”為“有烈度的朝鮮半島軍事衝突”,從而不得不“全麵調整”、從而自已打斷“自己既定的國內與國際發展戰略”。

  ●韓國李明博政府在“等”什麽?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不難明白這麽幾點:

  其一,為什麽韓國李明博政府一方麵叫囂“將在爭議海域進行炮擊訓練”,一方麵又將“日期”不確定為“18至21日”期間的某一天?

  顯然,這是在“等”,至於“等”什麽?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既是在等美國外交高官的訪華結果,也在等美國的一位洲長以私人身份訪朝的訪朝結果,更在等韓國“內部張力”對“上述兩個結果”的結論。

   ●華盛頓派“公、私”兩路人馬分別訪問北京與平壤,其用心在於兩個層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邊迫使韓國李明博政府“頂著雷玩再測試”,一邊自己卻派“公、私”兩路人馬分別訪問北京與平壤,其用心顯然在於兩個層麵:

  首先,是“陰謀”的層麵,在於從“中朝”兩個方向、分別去“交底”與“摸底”,從而“收集(如果收集得到有用的信息的話)”或者“製造(如果收集不到有用的信息的話)”某些“戰略信息”,一方麵,如果這些“戰略信息”可用,則除了可繼續“製造”話題、營造“中朝”不和的輿論的之外,就是“正式下令”韓國“重新進行測試”!

  ●如果這些“戰略信息”不可用,美國則順勢由“陰謀”轉為“陽謀”的層麵去繼續運作

  另一方麵,如果這些“戰略信息”不可用,或者這些“戰略信息”令美國決策層感覺“強迫韓國進行重新測試”的後果、可能更加不利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則就順勢由“陰謀”轉為“陽謀”的層麵、去繼續運作。

  其次,也就是所謂“陽謀”的層麵,即:在“第四”與“第五”的層麵上,此前已經擺出了“不要逼我重新做人”、且“我正在琢磨”是否“重新做人”的美國東北亞政策、更或者美國全球戰略,就可以在不同的範圍內(東亞層麵、包括東亞的全球層麵)將“這兩路人馬分別訪問中國與朝鮮”的行動,最終“暗示”為: “我已經在考慮‘重新做人’”的問題了。

  ●在美國逼迫韓國“重新組織測試”的時候、似乎也“被要求”提供某種“安全保障”

  顯然,從美國兩路人馬分別到訪中國與朝鮮,但韓國仍然堅持進行“炮擊訓練”、但以天氣為由、宣布“將時間推至20至21日”的最新消息來看,美國通過兩路人馬,從公、私兩個渠道(其實,就是“美國政府”這一個渠道,所謂“私人訪問”,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分頭打探的戰略信息,似乎說明:自“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之後,盡管中間經曆了許多事情,但“中朝的戰略利益取向仍然大體相符”,這樣,可以肯定的是,由於12月上旬的“時間點”早已過去,如果“美日韓”繼續拒絕“中國提議”,且韓國“膽敢重新測試”、從而繼續服務於“美國全球戰略”、並“直接策應”美國的中東、南亞政策(請注意這些前提條件),那麽,就得必須承受朝鮮的第二輪打擊,至於打擊方向,很可能是陸地上的“首爾方向”。

  顯然,種種跡象顯示,在美國逼迫韓國在“那個海島”上“重新組織測試”的時候,美國似乎也“被要求”提供某種“安全保障”,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些所謂的“安全保障”大體上可分為兩個層麵:

 ●以觀摩美軍做“人體盾牌”,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現“朝鮮隻打韓軍不打美軍”的“舊景”再現

  首先,是韓國將“炮擊陣地”設在朝鮮大炮射程之外,並提前疏散島上人員與設備。這樣的話,一旦韓國“重新測試”、且朝鮮以原來的方式、原來的地點、進行“第二輪反擊”,韓國就可以大膽地直接還擊了。

  不難想像的是,這種“相互炮擊”,打的都將是空氣而已!對韓國而言,這種“直接還擊”也就演成了一場“韓劇”!

  其次,就是這次聲稱“有美國軍方人員”在場觀摩演習。這樣做的“用意”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既以觀摩美軍做“人體盾牌”,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現“朝鮮隻打韓軍不打美軍”的“舊景”再現,也可更加直接地測試“朝鮮、或者中國對朝鮮半島戰爭可能迅速升級”的“真實心態”,顯然,一旦朝鮮的炮彈打死了幾個“觀摩”的美軍,半島局勢就“有可能”直接失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大概是今天的韓國李明博政府、或者美國奧巴馬政府從毛澤東主席親自指揮的、幾十年前開始的那場“金門炮戰”中、所揣摸出來的一點兒“戰略心得”吧!

  ●“金門炮戰”原本是毛澤東主席意在策應當年中東局勢、超越台海、著眼於全球的戰略傑作

  然而,我們想強調的是,“金門炮戰”原本就是毛澤東主席意在策應當年中東局勢、支援中東解放事業、特別是拆解“美蘇中東戰略妥協”、從而超越台海、著眼於全球的戰略傑作。

  因此,當年“金門炮戰”的“真正精髓”在於金門(台海)之“外”的“中東”方向。

  ●“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加速”了“大國間戰略交易主要平台”從中東移至科索沃的進程

  顯然,如果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那麽,在“大國間戰略交易主要平台”已經初步被推離南亞方向、現在來至“中東和平進程”方向、未來可能移至科索沃方向的“國際新形勢”下,在“歐美”也在大談“戰略交易”、且歐盟在“接納中國介入中東、自己登陸東北亞”的“戰略交換問題”上仍然搖擺不定的情況下,“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有著類似於“金門炮戰”的戰略效果。

  至於取得了什麽樣的戰略效果?首席評論員就指出,最大的效果、可能是“加速”了“大國間戰略交易主要平台”從中東移至科索沃的進程,從“均”遠離“中歐俄”之“重中之重(分別是南亞、科索沃、烏克蘭)”,從而為“中歐俄”共同接受的“中東方向”,提前移至“歐美”共同的重中之重--“科索沃方向”的進程。

  ●形勢發展說明:“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和平解決進程”顯然“被加速”了  

  因為,從“首爾G20國際金融峰會”被“中歐俄”開成了“天下圍攻美國”的“G19+1(美國)”之後,從愛爾蘭“被(歐盟)救援”,歐盟有意趁“中美”都需要自己之機、主動解決歐洲成員國債務危機的動作來看,歐盟顯然認為“中美直接交手”導致的朝鮮半島緊張,對“加速”“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和平處理進程”非常有利。

  如果從這個層麵去觀察這幾則新聞-----歐盟決定:將在“適當時候”承認巴勒斯坦國;俄羅斯外交部:科索沃議會選舉不合法科索沃是個“偽國家”;德國:將於2011年底撤出首批駐阿富汗德軍;歐盟將修改《裏斯本條約》為創設永久救助機製鋪路;美國評級公司穆迪:將愛爾蘭信用評級調降五個等級、至負麵,等等,那麽,我們應該不難看出,“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的“和平解決進程”顯然“被加速”了。

  ●“歐俄”似乎在科索沃問題、烏克蘭問題(格魯吉亞)上正在“討價還價”

  還有一個重要細節,據消息透露,在美國向俄羅斯“交割”了“烏克蘭政權”之後,烏克蘭國內政局再有大動作---“較過去親俄(相對歐美而言)”、且 “較過去更加親歐(相對美國而言)”的烏克蘭當局,決定要反對黨主要領導人、那位美女前總理“限期離境”,對此,歐盟似乎並沒有高調反對;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聲稱:烏克蘭當前的重要任務,是加入歐盟,對此,俄羅斯似乎也沒有高調“反對”。

  還有,在科索沃選舉結束後,歐盟近日出了一份“指責科索沃總理”的報告,再加上俄羅斯外交部聲稱“科索沃議會選舉不合法,且科索沃是個‘偽國家’”,所有這些都不難看出,“歐俄”似乎在科索沃問題、烏克蘭問題(格魯吉亞)上正在“討價還價”,這中間,反倒顯得沒有美國人什麽事兒似的!

  ●“中歐俄”及相關國家已擺出一副“不妨撇開美國、拿美國核心利益(巴以和平)、直接進行戰略交易”的“架式”

  如果在這個層麵去觀察“歐盟核心國家在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的問題上始終保持低調”、俄羅斯則在該問題上公開支持“中國提議”,且中國已經公開為以色列核問題立項,土耳其、埃及等“地方”已公開在談“以核問題”,南美許多國家都開始“正式表態”“承認巴勒斯坦國”、特別是“歐盟決定:將在‘適當時候’ 承認巴勒斯坦國”等變化,我們也就應該能夠感受到,在“中東和平問題”這個“戰略平台”上,“中歐俄”及相關國家,顯然已擺出一副“不妨撇開美國、拿美國核心利益(巴以和平)、直接進行戰略交易”的“架式”。

  ●美國人擺出兩種戰略姿態

  討論進行到這裏,我們想給出的觀察結果是:

  第一,美國人“逼迫”韓國、“夥同”日本在東北亞方向、於政治與軍事層麵(注,極其重要的是,因為韓國經濟與日本經濟對美經濟、特別是金融企圖“有所警惕”,因此,韓國與日本對“美國對華政策”的配合、本質上並不包括經濟層麵)搞事,意在擺出兩種戰略姿態:

  一種是警告歐盟、日本等,不要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圍攻中國的問題上做壁上觀,從而“逼”“美國東北亞政策”不得不“重新做人”;

  另一種是,通過犧牲韓國、在日本的配合下,在“美國自己不實質性介入、從而集中精力南亞破局”的前提下,以有烈度、卻可控的朝鮮半島軍事衝突拖住、並消耗中國為南亞、中亞、以至中東方向準備的戰略資源,以進行南亞破局。

  ●中國卻擺出了“三種戰略姿態”以針鋒相對

  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之後的“後續發展”為標誌,中國卻擺出了“三種戰略姿態”以針鋒相對,既:

  一方麵,繼續為美國的東北亞政策保留一份“重新做人”的機會,這“既”表現在朝鮮半島安全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中美恢複了軍事高層交流,也表現在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因“韓國軍事挑釁、朝鮮斷然炮擊韓國軍事目標”嚴重受阻的時刻,中美繼續大談“經濟合作”,盡管這些 “商業合同”、如果“美國東北亞政策”最終拒絕“重新做人”的話、就根本無法兌現。

  顯然,在“中美”都在“談經濟合作”的背景下,美國卻要求日本與韓國不要在經濟、特別是金融圍攻中國的問題上做壁上觀,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可問題是,在這個時候,“中美”繼續談“經濟合作”,原本就是談給歐盟與俄羅斯看的,對中國是這樣的,對美國更是這樣的,因此,在東北亞範圍內,美國也就顧不上悖論與否了!

  ●如果美國不實質性介入,中國未必會拖進去!

  另一方麵,在“一方麵”的基礎上,通過“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中國也擺出了自己對“有烈度、可控的朝鮮半島軍事衝突”的“中國觀點”,那就是:是否有限、是否可控,在朝鮮進行核爆之後,以“朝鮮直接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的戰爭能力而言,以韓國“不敢擴大軍事衝突”的戰爭能力而言,隻要美國不實質性介入,那麽,日本也不可能實質介入(否則,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被爆原子彈的國家,一定還會成為第二個,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不應該有任何僥幸的心理),那將是由朝鮮半島南北雙方戰爭能力所決定的事情,或者說,那將是朝鮮有能力決定、並處理好的事情,中國未必會拖進去;

  ●美國又怎麽可能全身而退?轉而集中精力去南亞破局?  

  但如果美國要實質性介入, 出於朝鮮之於中國國家戰略安全的極其重要性,那麽,這場戰爭就是中美之間的事情了。

  在這種情況下,戰爭就不可能僅僅如美國所設想地僅發生在朝鮮半島,首先就將涉及到朝鮮周邊,比如日本(如果日本膽敢為美韓軍事同盟提供實質性軍事支援的話),其次,也將波及阿富汗方向,甚至美國後院--南美方向,在這種情況下,迫使韓國李明博政權挑起戰爭的美國,又怎麽可能全身而退?轉而集中精力去南亞破局?

  不僅如此,明知美國一旦“南亞破局”成功、並迫使中國妥協,就可能攜“G2”之威力,轉身攻擊歐元的歐盟,又怎麽可能坐觀美國全身而退,而不趁機去徹底解決科索沃問題、完成歐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層麵的全麵整合?

  ●“中美”擺多個姿態的意圖都是在強調、並提醒“方方麵麵”注意:不要戰略誤判!

  最後,一如“中美直接交手”之美國擺出的兩個姿態,既是做給中國看的,也是做給“方方麵麵”看的,而“中美直接交手”之中國的兩種姿態,也有同樣的意圖,既是做給美國看的,也是做給“方方麵麵”看的,其意圖都是在強調、並提醒“方方麵麵”注意:

  其一,作為參與此波“排列與組合”的“相關方”,在“中美”一麵“直接交手”、一麵又“留 有餘地”的大變數下,不要出現戰略誤判!如何選擇,一切應以自己的核心利益與自己的實際能力為依歸!

  ●美國似乎已經率先戰略誤判

  其二,基於“其一”,其實我們應該不難看出,絕對實力與相對實力已經實質性下降的美國,似乎已經率先戰略誤判,其誤判的原因在於高估了自己的戰略欺騙的能力,低估了方方麵麵的戰略判斷智慧,而“誤判的後果”就是原本由其獨霸著話語權的“中東和平”,今天已經“熱鬧非凡”!

  其中,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再一味地等待什麽巴以和平談判,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隊伍正在迅速壯大。

  不難想像,一旦“中歐俄”及中東“地方王”在“中東這個戰略交換平台”上達成“一藍子交易”,那麽,“科索沃國”、“南奧塞梯國與阿布哈茲國”、“巴勒斯坦國”等“一係列新名詞”就有可能從“藍子”中“批生產出來”、並徹底淹沒“以色列國”、甚至最終感染“以色列國”!

 ●中國擺出的第三種姿態,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所強調的“東北亞、甚至東亞的問題在中東談”

  在這種可能性下,中國擺出的第三種姿態,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所強調的“東北亞、甚至東亞的問題在中東談”。

  顯然,對在“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終於“直接交手”的“中美”而言,由於在前兩段“排列與組合”中先後、分別與美國直接交過手的俄羅斯與歐盟、事實上已經在“中東方向”與中國“談了起來”,因此,中國顯然比“一心想在東北亞佯攻、伺機在南亞破局”的美國多了一種選擇,且是至關重要的戰略選擇,那就是:隻要“內部張力”極強的韓國、“極想擺脫美國控製”的日本,仍然“渴望”在“中美”之間大玩“政經分離”,從而一方麵借美國政治與軍事之力遏製中國主導東亞,另一方麵,也借中國經濟之力防範美國的暗算、重演廣場協議與98亞洲金融風暴,那麽,不論是東北亞佯攻、還是伺機在南亞破局,都不過是在做夢!而在美國人“做夢”、並“巴望”歐、俄趁機對中國予取予奪、從而共同對中國施加最大限度的戰略壓力、繼而瓦解“伊核”之“中歐俄”戰略協調的時候,是“中歐俄” 幹脆撇開美國進行“中東交換”,即:中國繼續維穩南亞、強行介入中東、並準備將高鐵鋪向南亞、中東、中亞、且準備大力拓展人民幣國際空間;俄羅斯繼續鞏固“在烏克蘭的影響”、並拿格魯吉亞問題(其實是烏克蘭問題)去與科索沃問題討價還價、並準備將“北流”與“南流”修到全歐;歐盟更是一步到位、幹脆玩起了“歐洲政治、經濟與軍事層麵”的“全麵整合”(歐盟將修改《裏斯本條約》、為創設永久救助機製鋪路,就是典型的順勢之著),甚至想跳出“歐美雙邊中東決策框架”、並宣布“適時承認”巴勒斯坦國。

  ●“非美勢力”似乎都能從“中東戰略交易平台”上“淘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總之,“中歐俄”、及中東地方王、南美地方王等“非美勢力”,似乎都能從“中東戰略交易平台”上“淘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唯獨美國想得到的“更加嚴厲製裁伊朗與朝鮮(實際是經濟製裁中國)”、或者渴望得到的“G2”模式沒有什麽實質進展。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去觀察“中日韓簽署建立三國合作秘書處協議”與“日通過新《防衛計劃大綱》,稱:中國威脅超過俄羅斯”,也就不難看出一個問題,盡管經曆了“天安號事件”與“朝鮮炮擊韓國軍事目標”,盡管日本近段在政治、軍事上似乎跳得很高,盡管美國東北亞政策似乎突然間有了許多搞事的空間,盡管 “美日、美韓軍事同盟似乎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但在中美之間,不要說日本、即便是韓國,其“政經分離”仍在“玩”、且在大玩特玩、甚至準備製定一個框架、一種製度去玩!

  這還僅僅是東北亞方向的情況,如果考慮到全球層麵,特別是中東、東歐問題上的巨大變化,可以這樣說:經過這番“東北亞、南海折騰”,在中國的“東北亞、甚至東亞問題中東談”的反擊下,不要說“美國東北亞企圖還沒有完全得逞”,“美國全球戰略”有如瘸子攆強盜,更是距離其既定目標越來越遠。

  ●這個“重新測試”最終可能因“種種原因”而突然取消

  就“美國東北亞企圖還沒有完全得逞”而言,我們想補充的是,盡管美國逼迫李明博政府“重新組織測試”,但由於朝鮮勢必強硬反擊、韓國“內部張力”也在伺機清算李明博政府,且美國已無法獨自控製局勢、從而不可能全身而退,歐盟與俄羅斯更是準備進一步在東歐、南歐、中東、中亞、南美等處擠壓美國影響,進一步拓展自己的全球空間,因此,從“全球形勢”、特別是中東形勢變化來看,這個“重新測試”最終可能因“種種原因”而突然取消,如果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也準備“適時承認”巴勒斯坦國,從而徹底衝擊“美國中東安全框架”的話!特別是,如果韓國李明博政府還不想立刻倒台的話!還有,如果美國人不想給歐盟一個機會,讓“中歐”拿“中國介入中東”與“歐盟登陸東北亞”,在歐盟調停半島軍事衝突的名義下、進行戰略互換的話。

  總之,我們再次強調一次:直到今天為止,上述所有內容,仍然是“排列與組合”層麵的東西,因此,對“方方麵麵”的、或實的、或虛的“言與行”,我們都暫不做結論。我們認為,視情況,這些“言與行”中許多,都是可以修正、甚至是變更的,隻要在“排列與組合”中能排列並組合出自己的最大利益就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