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ave(ZT) -- 薑文~~'藝術永遠在政治之上'

(2011-09-29 22:29:20) 下一個
薑文笑稱《讓子彈飛》的票房不讓他意外,如果《太陽照常升起》也賣這麽好才讓他“崩潰”。而對片中所有的政治隱喻,薑文則大氣解答:藝術永遠在政治之上。

不介意《子彈》被誤讀 “整個世界就存在於誤讀當中”

《讓子彈飛》上映後,網絡的討論相當熱烈,關於鵝城,關於黃四郎,關於上海及浦東,各種各樣的過度闡釋層出不窮。麵對這些解讀,薑文表示電影情節並非故意設計,隻是觀眾的自由發揮,“比如我們蓋一個黃鶴樓,有人就會寫‘故人西辭黃鶴樓’,也有人會寫‘黃鶴一去不複返’。我覺得大家的評論,有很多其實跟電影沒關係。其實,就是這些人麵對一個美景,怎麽來寫他的黃鶴樓。有些人還真就寫不成,有些人就寫得讓你覺得已經超過這個建築,可這個電影,本身不過就是那個‘建築’而已。”

不過,薑文強調,在拍攝《讓子彈飛》之前,整個創作團隊其實已經想到會有很多議論,“唯一在拍之前我們就知道的是:你隻要讓觀眾足夠興奮,觀眾就可以想得沒邊沒沿。其實現在這種解讀,我覺得都不叫過度,因為太集中於政治解讀了,反映出這個地區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世界的狹窄。我覺得就局限在一個範圍裏麵,完全不夠誇張。”薑文回憶,在香港跟一個學生觀眾見麵時,他就說過,“蔣介石不值得你用一個電影來影射,太不值得了,哪個政治人物值得用電影影射?你不是狂妄,你是覺得他們不值。你覺得作為藝術高於他們,不會影射他們。”

對於觀眾“誤讀”的熱情,薑文大方回應自己並不介意:整個世界就存在於誤讀當中,“這也算是一種誤讀,但是誤讀不代表觀眾不興奮。”

《子彈》不向任何人致敬 電影最值得欣賞的是它的價值觀

在《讓子彈飛》創造奇跡後,一些人憑借片中軍刀等場麵,認為薑文借鑒了日本電影,薑文則直接回應說:“我根本不喜歡日本電影。”

對於《讓子彈飛》致敬《教父》的說法,薑文也直接否認,“我致什麽敬啊?這不是因為狂,這是因為我有創作者應有的心態。這和我拍完電影再去看《教父》,覺得這個片子不錯,是不矛盾的,就像你打仗的時候說你肯定打死他,但是你打完之後說這個對手挺了不起的,是兩個心態。”

對於像《教父》這樣自己欣賞的電影,薑文稱他最喜歡的不是裏麵的電影技巧,一般會極度地欣賞一個人的世界觀,“比如在《教父》裏麵,白蘭度怎麽認識、理解和表達教父?他用怨婦的方式表達教父,從這一點上我覺得這個人很牛,我喜歡他。不是說我崇拜他,因為他很多電影也演得很爛,但是他演教父的這個世界觀讓我佩服。科波拉的鏡頭是否平庸,這都不重要,關鍵是他用什麽樣的態度來表現這個家族,以至於帶出某種世界觀或者某種情懷,這是我喜歡的,具體技術那一套很容易,不用去考慮,你把《教父》拍成黑白的它也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