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掩王風, 蘆葦叢叢. 驪珠久失臥慵龍. 曲院風荷何處覓, 落照殘紅. 前代舊園中, 情寄秋蟲. 離離禾黍古今同. 漫話興觀群怨事, 詞句難工. 數年前到圓明園尋訪曲院風荷遺址. 曲院風荷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仿杭州同名園 林而建. 現為魚塘, 山形水係依稀可辨 王世禎回憶道:"予六七歲始入鄉塾受《詩》,誦至燕燕、綠衣等篇,便覺棖觸欲涕, 亦不自知其所以然。稍長,遂頗悟興觀群怨之旨". 孔子不是詩人, 但要學習, 理解, 繼承漢語詩歌傳統, 不能不學孔子. 梁章钜說:" 《詩》三百篇,孔子所刪定,其論詩,一則雲溫柔敦厚,一則雲可以 興觀群怨,原非但品題泉石,摹繪煙霞。洎乎畸士逸客,各標幽賞,乃別為山水清 音。此不過詩之一體,不足以盡詩之全也。" 《詩》三百篇都是能入樂的歌詞. 春秋時代的樂譜未能流傳, 可是我們還能朗讀幾 千年前的民謠原文, 體會其音韻之美. 世上語言何止千種, 隻有我們講漢語的有這 個福氣. 但我們能朗誦幾千年前的歌謠卻是政治因素造成的. "興滅國, 繼絕世, 舉逸民". 孔子是保守派,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春秋時代顯得不合 時宜, 在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政治理想四處碰壁之後, 孔子晚年的主要精力放在編篡 教材上. 民歌民謠琅琅上口, 易學易記, 被孔子選入教材. 當時民歌民謠何止千萬 , 可惜全部失傳, 唯獨這三百首保存至今, 更顯得價值連城. 孔子"述而不作", 但他教材的選編和講解原則經其弟子的體會發揚, 後來成為漢語 詩歌理論的主流.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 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 孔子認為詩有四種功能, 第一就是"興". 《詩》六義,三經三緯。六義者: 風、雅、頌、賦、比、興也. 想理解古典詩詞, "興"是第一把鑰匙. 但"興"到底是什麽呢? 朱熹說, 興就是"感發誌意". 好詩可以引起創作衝動. 拿網上詩壇的作用打個比方 : 如今工商社會, 大家天天上班下班, 不免枯燥乏味, 了無情趣, 何來靈感? 忽見 詩壇上網友大作, 繪聲繪色, 精采紛呈, 不禁詩興大發, 此乃"興"也; 孔安國說: 興就是"引譬連類". 好詩可以引發聯想.從眼前身邊的景物事件感悟人生 大事, 作者讀者在網上互動. "興"是精神寄托, "興"是深釀厚味, 真是餘"興"未盡, "興"味無窮啊... ... "興"是詩六義之一, 就是說"興"是詩的內涵, 諸如修辭, 動機, 靈感... ... , 孔 子又認為"詩可以興", 就是說"興"又是詩的外延, 是好詩的標準, 詩的功能... ... "可以興"的詩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聯想和再創造. 如此一來, "興"溝通了自然與社 會, 古典與現實, 民歌與文人詩詞. 成就了漢語文人詩詞數千年久唱不衰的輝煌. 這代代相傳的詩興. 從先民的動植物圖騰, 神話及直接體驗而來的原始詩興出發, 經周王室采詩官或孔子采集, 增刪; 再由孔子及其弟子們的探討, 賦予儒家的政治 社會含義; 經過遵循孔子"可以興"詩教的詩人們一代代的努力, 使前代"可以興"的 詩成為後代詩人的起興. 天人合一, 古今融會, 循環往複, 構成了一個螺旋型發展 的開放式的自組織係統. 借用宗教觀念, 便是"詩魂"了. "可以興", "可以怨"的孔子詩教對文人詩的影響極為深遠, 形成了詩歌諷喻時政的 傳統. 這種"溫柔敦厚" 委婉的諷喻起初是為了即匡正時政而又不至惹禍. 所謂"言 之者無罪, 聞之者足戒". 在春秋戰國時代, 諸侯各國為爭奪霸權, 競相爭取士人為己用, 有一個寬鬆的政治 環境, 這時真可謂"言之者無罪". 詩歌跟著繁榮. 據史記記載, 周王室采編的詩歌 就有三千餘篇. 但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 實行法家的專製主義後, "有敢偶語詩書者 棄市, 以古非今者族", 言者有罪. 使與政治連得太緊的詩歌幾遭滅頂之災. 秦火之後的文人詩在變幻無常的政治氣候下頑強地生存著. 逐漸形成了含蓄委婉, 敦厚蘊籍的文人趣味. 有著高雅精致文化的民族或階層往往被打敗或推翻. 這時的遺老遺少, 也就是文化 保守派的詩詞, 往往體現了他們延續文化血脈的願望, 這又給文人詩帶來了懷古傷 今, 興滅繼絕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