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畫廊

逛畫廊,看世界, 記下自己的心得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景德鎮

(2014-10-08 16:35:11) 下一個

曆史[編輯]

景德鎮在春秋時期地域範圍屬於楚國東部,時分別屬九江郡番縣和豫章郡鄱陽縣轄地。景德鎮有史記載的第一個名稱是從東晉開始的,叫作新平鎮。唐代時期,稱謂幾易其名,621年置新平縣;716年設新昌縣,又稱昌南鎮;742年新昌改名為浮梁。此後景德鎮一直屬浮梁縣管轄。北宋時期,昌南瓷器憑其材質優良,獲時任皇帝宋真宗徵為禦用瓷器──所有瓷器產品僅供朝廷使用,並於1004年以其年號“景德”把昌南鎮重新命名為景德鎮,以彰顯昌南鎮瓷器產品在北宋朝廷的地位,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1278年,元朝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1369年,設景德鎮陶廠,1402年,再設景德鎮禦窯廠(禦器廠)。到十九世紀末),景德鎮正式立,1910年成立江西省瓷業公司。1934年,中國共產黨在景德鎮成立蘇維埃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4月29日將景德鎮從浮梁縣分立,1953年為江西省的省轄市,隨後將浮梁縣並入市轄範圍。按照慣例最初確立的城市名稱為“景德市”,但由於當地著名的燒瓷歷史而將原來的通名“景德鎮”全部並入城市專名,命名為“景德鎮市”,成為該地迄今的名稱。1983年上饒地區的樂平縣劃入景德鎮,1988年,浮梁縣並入[7][8]

古代早期[編輯]

景德鎮的產瓷曆史非常久遠,但具體為何時開始,則有眾多說法。有文獻認為,景德鎮製瓷業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此時的製瓷業已開始形成[9];但也有資料記載景德鎮從漢代開始才有陶瓷製作。江西地方史書《江西通誌》則認為景德鎮的製瓷業從南北朝時期的陳朝開始聞名天下。折衷的說法普遍認為景德鎮的陶瓷業從公元一世紀的東漢開始,至南北朝時的陳朝,景德鎮的瓷器開始名聲在外[10]

景德鎮早期製瓷有人物記載的則是東晉時期,這個人就是趙慨,是東晉的一個官吏,他後來被景德鎮陶工奉為陶瓷界的師祖。景德鎮陶瓷生產比較成熟的時期則由唐代開始[11],此時的瓷器產品已經非常精美,被譽為“假玉器[12]

宋代[編輯]

 
宋代景德鎮青白瓷

宋代開始,景德鎮成為了中國的重要瓷器生產基地,宋真宗還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給這個產瓷區,並規定在瓷器產品的底部必須寫上“景德年製”四個字作為底款,從此景德鎮便與中國瓷器聯係在了一起。[7]。宋代是景德鎮陶瓷生產的輝煌時期,這個時期所產的青瓷白瓷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和曆史價值,也是景德鎮作為中國重要且知名瓷器產地的曆史起點;同時,基於青白瓷製瓷技藝基礎之上的影青瓷則是宋代瓷器的最大亮點,它是青白瓷的創新品種,成功燒製年代在北宋中期,南宋時曾大規模生產,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10]。在景德鎮南郊的湖田窯遺址(現為景德鎮湖田古窯遺址博物館)發掘的宋代時期的青白瓷文物,證明宋代景德鎮的製瓷水平已相當成熟。中國的宋代是陶瓷業的繁榮時代,全國的瓷器生產非常興旺,景德鎮瓷業的繁榮程度絲毫不亞於其他瓷器產地。2007年在中國廣東省海域打撈出水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就裝載有景德鎮的青白瓷器,這說明宋代景德鎮的瓷器已經通過海運外銷國外。

 
元代釉下景德鎮青花大瓷盤,陳列於上海博物館

元代[編輯]

元代景德鎮的製瓷水平較宋代空前提高,成為當時全國製瓷技藝最高的窯場,並設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鎮的陶瓷生產。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闊的朝代,這使景德鎮瓷器的銷售範圍空前擴大,瓷器銷量也較之前的宋代大大增加。景德鎮元代所產的瓷器花色以青花和釉裏紅為主,但以“元青花”(文物、古董收藏界習慣元朝所產的青花瓷器稱為“元青花”)最為著名。元代的青花瓷器的器形主要是大件,包括大瓷盤、大瓷罐、大葫蘆瓶、大梅瓶、高足碗等,這些青花陶瓷器物對後世影響極大,其存世或出土的青花瓷及其珍貴,個別品種幾乎可以用“價值連城”來米描述它的珍貴程度。據媒體報道:2005年7月12日,景德鎮產的元青花瓷《鬼穀下山》罐形器物在英國倫敦拍賣,其成交價高達2億3千萬人民幣,創世界陶瓷產品拍賣價的曆史最高記錄。有專家認為,元代青花瓷中國陶瓷史上具有無法撼動的霸主地位,是中國青花瓷發展階段的巔峰。[13]

明清[編輯]

 
清朝景德鎮的瓷器商號en:Peabody Essex Museum館藏

明清時期,景德鎮的陶瓷生產更加完善,成為朝廷宮廷用瓷的重要生產基地。明朝是自古以來景德鎮瓷器生產呈現盛事階段的開始,製瓷技術和瓷器品種均比以前各朝代愈加高超和繁多,專門為朝廷製作瓷器的景德鎮禦窯廠就是明代設立的。明朝永樂宣德青花瓷,成化鬥彩瓷,嘉靖萬曆的五彩瓷等乃瓷器中的上等精品。明代宦官鄭和曾將大量景德鎮瓷器銷往海外,這對當時及至以後景德鎮瓷器的影響非常大。景德鎮瓷器在清朝時候可謂中國古代陶瓷發展的巔峰。

清代朝廷有專門的督陶官專職景德鎮的瓷器生產,督陶製度在景德鎮的確立使得景德鎮瓷器幾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當時的景德鎮陶瓷界,除為朝廷製瓷的官窯外,民窯數量也盛事空前。清代早期的青花瓷是當代收藏界的瓷中精品,清粉彩瓷更是陶瓷收藏界不可多得的極品,其珍貴程度甚至可以與元青花瓷叫板,中西手法相結合的琺琅彩也頗負盛名。據清嘉慶景德鎮陶錄》記載:“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鹹月異歲不同矣。而禦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7],足以說明當時的景德鎮瓷器製作達到極高的成就。

中華民國[編輯]

中華民國時期,由於長期戰亂,社會不穩定,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受阻嚴重,但陶瓷技藝及生產管理仍然在艱難中前進。1929年,中華民國江西省政府成立景德鎮陶務局,1930年陶務局的職能由江西省工業試驗所取代,1932年成立景德鎮陶業實驗所,1935年設立景德鎮陶務管理局。[14]

民國時期,杜重遠對當時的景德鎮陶瓷業具有深遠影響,他提倡瓷器生產改革,如試行機械化、生產貼花瓷、將傳統的木柴燒瓷改為煤炭,這些措施對當時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民國社會不穩定,但在陶瓷界還是湧現出一些優秀陶瓷人才,如在景德鎮甚為有名的“珠山八友”。民國時期的景德鎮瓷器,頗富盛名的當屬粉彩瓷,它將之前的景德鎮粉彩技藝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總之,盡管民國時期的景德鎮陶瓷業在技藝上仍在前進,但是整個陶瓷產業卻終究受製於戰亂因素而萎靡不振。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接管景德鎮。1950年完成國營景德鎮建國瓷業公司的籌建並開始陶瓷產品生產,並對原有陶瓷企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合作化和公私合營。1953-1957年景德鎮的陶瓷產值為人民幣5938萬元,超過曆史最高水平。1958年,專門培養陶瓷人才的陶瓷學院在景德鎮成立。1965年,提升陶瓷生產產量和品質的“隧道窯”試製成功,這是景德鎮瓷器燒造技術的曆史性突破。1994年,景德鎮的日用瓷產量為4.01億件。[7]計劃經濟時期的景德鎮,陶瓷產業呈階段性興盛,十大國營瓷廠[15]生產的瓷器產品經常在國內和國際上獲獎,如人民瓷廠的青花梧桐中餐具、光明瓷廠的青花玲瓏餐具、建國瓷廠的釉色瓷等。文革時期,景德鎮也曾大量燒製毛澤東像章、坐像以及有濃鬱政治色彩的瓷板畫。

瓷器之都[編輯]

 
明代萬曆年間的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整座城市“瓷味”十足,就連城市街道兩側粗大的路燈杆都用陶瓷做成。景德鎮瓷器非常精美,富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16]”的美譽。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官員的郭沫若曾詩謂景德鎮“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貴逾珍寶明逾鏡,畫比荊關字比蘇”[17],以此讚歎景德鎮陶瓷的輝煌曆史和高超的製瓷技藝;他的另一首詩則讚頌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巨大成就,詩曰“年進美金七千萬,數逾赤縣十番強”。[18]中國的另一著名文人田漢也有詩句將景德鎮稱為瓷都,詩曰“禹鼎淩煙筆意殊,曾家絕藝蜚瓷都”[19]。在現今景德鎮休閑廣場的西側立有多尊早期景德鎮製瓷工人進行瓷器生產的銅雕,出高速公路進入景德鎮市區迎賓大道的兩側豎有高大的瓷器燈柱,一直延伸到市區的主要街道,在市區重要交通路口也豎有巨大的景德鎮製瓷的窯火和古代窯爐的形象雕塑,置身其中”瓷都味道”可見一斑。景德鎮現有以蓮社南路和中國陶瓷城為中心的陶瓷集散地,其中以蓮社南路的瓷器街最為著名,海內外的影響也較大。瓷器街是景德鎮最著名的陶瓷一條街,在這條街上有景德鎮陶瓷館、景德鎮金昌利瓷貿大廈、景德鎮文物商店(陶瓷文物)、景德鎮陶瓷大世界。瓷器街的南段包括休閑廣場的南側則是星羅棋布的個體陶瓷經營戶及陶瓷作坊。

通常說到中國的英文名“China”,很多人認為跟中國的景德鎮瓷器有關,特別是景德鎮人更是堅定地認為中國的英文名稱就是起源於景德鎮。因為在英語詞匯中,“CHINA”一詞,大寫是指中國,完全小寫就是瓷器的意思,有文章分析認為中國英文名稱源自景德鎮的古地名“昌南”,因為從昌南的漢語發音“CHANG NAN”來看,與英文CHINA的發音相近[20]。但也有相反觀點認為中國的英文名稱與景德鎮瓷器毫無關係,且有資料指出古英語中稱瓷器為Chiney,與昌南相差甚遠。China可能來自曆史上中國國名的另一稱呼“”、“契丹”(KITAI)的音譯,因為這些字詞的發音與“China”也極為接近,從而認為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並非源自景德鎮曆史上的“昌南”諧音[21]

“瓷都”之爭[編輯]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世界產瓷大國,景德鎮在中國陶瓷曆史的首要地位幾乎被公認。在中國民間乃至官方,談到“瓷都”也大多會自然而然地將這個“瓷都”指向江西省的景德鎮,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還將“中國-瓷都 景德鎮”作為自己網站的醒目標題。2004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將“中國瓷都”的牌匾授給了廣東省潮州市,這在景德鎮引起很大震動,並有當地律師團要向授予牌匾的兩個協會討說法。文章認為,景德鎮雖然產瓷曆史久遠,在公眾中的影響也很大,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景德鎮陶瓷商品市場之銷售產值卻否定了景德鎮作為陶瓷領域龍頭老大的地位,因當今景德鎮陶瓷產業產值與潮州相比,相差甚遠。有文章認為“中國瓷都”稱號與某個部門是否授予牌匾沒有必然關係,“瓷都”係曆史底蘊,與是否有哪個協會授予稱號毫無關係[22]

陶瓷文化宣傳[編輯]

景德鎮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其陶瓷文化。一方麵通過博覽會和慶典方式,比如景德鎮國際陶瓷節、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景德鎮千年慶典等活動,景德鎮組織燒製的陶瓷成品參加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中國佛教陶瓷藝術品展”,為該論壇五大展覽項目之一[23]

另外,景德鎮還通過組織各種瓷樂演奏,對陶瓷文化進行宣傳。瓷樂就是用瓷器作為樂器演奏工具的音樂。因所有樂器均用瓷器製成,在民眾中具有很強的新鮮感。景德鎮的瓷樂演奏曾紅極一時,有專門的瓷樂團,其常用樂器種類與現代樂器相差無幾,有瓷編鍾、瓷鼓、瓷笛、瓷嗩呐、瓷二胡等。瓷樂器上的藝術圖案大多采用景德鎮傳統的青花風格,即便不演奏樂曲,樂器本身的觀賞性就很強。由於瓷樂的獨特表現手法,演奏表演時通常能吸引眾多觀眾[24]

民間陶瓷展銷[編輯]

景德鎮的民間陶瓷展銷興起於1990年代末期,展銷範圍遍布中國各地甚至海外。由於民間陶瓷展銷的地域範圍非常廣,大部分展銷活動的條幅都打有“中國瓷都——景德鎮”陶瓷展銷字樣,這對提高景德鎮“瓷都”知名度影響巨大,但同時伴隨其出現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如陶瓷作品侵權、涉外事件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