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趕去看了美國女攝影家Francesca Woodman (April 3, 1958 - January 19, 1981)的攝影展,因為是上周末結束。 剛開始以為是一位50位攝影名家之一,因為一權威畫廊雜誌推薦去看的, 看了介紹才知道, Francesca Woodman22歲就自殺了,讓人歎息,如果是以前,我會責問:為什麽要輕生,多活幾年吃香喝辣不好嗎?不知從何時起也慢慢學會理解, 也許她22歲已經感受到了許多有的人活100歲也領悟不到的東西, 也許這樣她更好過, 她感受的東西太強烈, 無法承受。 每個人是自己生命的主管,外人無權說什麽,從小被父母學校教育要堅強,其實也要允許人脆弱,脆弱也很美, 不過生命的終點站還是讓自己的生命密碼決定吧,人生有樂有悲,是一種磨煉, 活貝,磨貝。可藝術家他們和我們的生活理念不一樣, 他們勇於表現人真實的一麵, 敬佩之餘還是敬佩。
倫敦地鐵北線 Angel 走了好遠,在一條不起眼的小街, 找到Gallery Victoria Mia, 外麵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個畫廊,進去一看就像一個倉庫,現在很多現代畫廊,酒吧都喜歡選用被現代人廢棄的倉庫,裝修一下, 然後別有風味,像是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建築,裏麵沒天花板,使一些木架子搭的,樓梯年久失修的木樓,故意這樣的, 沒油漆,木質條紋剝離都有,有老奶奶家的樓的感覺, 可牆壁粉刷的很新,簡單。Galley要麽就簡單真實,要麽就古典沉重, 一踏入Gallery那一刹那,一股真實感撲麵而來, 忘掉外麵發生的事, 就是半個小時也好, 這也許是我喜歡去Gallery的一個原因, 河渠音樂會的感覺差不多。
我到那的時候,見一對夫婦看完出來。
去之前,在網上看了有關她的介紹, 做好會很壓抑的情緒準備, 到那後,有點壓抑,但更多是驚奇她看世界的視角:平日讀文章看到作者的很新穎的觀點會為之一振,而在這也是, 也會瓦一聲,嗯一聲,輕聲地喊,或在心裏為她喝彩一聲。 聽到有的來訪者說,不是他們的taste, 我是喜歡看這樣的, 不過Francesca Woodman比我平日看到的走得更遠
她的作品 很多她自己的裸體照,一點也沒有色情的感覺, 沒有任何挑逗, 她的麵部表情沒有一絲笑容,總是那麽靜靜的,憂傷的,脆弱,一首首非常憂傷的詩歌, 低吟。可以感覺Francesca不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也許那就是她的Nature,可她的pose是那麽抒情。
室內:她把她那優美的胴體作為靜物, 與平日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靜物,家具擺設擱在一起
室外:把自己裸體躺在樹根河邊旁,幹裂的大地(那兩張照片好美,可惜網上沒找到),
人體,靜物景物 一起對話,Francesca Woodman用她的方式讓靜物speaking,引人注目, 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啊,生活在我們身邊,有那麽多靜物——靜靜的樹木,小河,就是一張椅子, 也多像一首幽靜的詩歌, 它們是人類很好的陪伴啊,也許這些我們要生命最後一刻才能體會到無言的樹木,小草,土壤它們的熱情, 在她的作品好像傳遞給我這些感受,
她的作品尺寸都不大,每一幅作品都是《untitled》,都沒有題目,但非常女性,朦朧,柔弱中有一種屈服和不屈, 每一幅照片那淡淡的mood好像總是在發問:我是誰?從哪來,我在哪?我要去哪?各種宗教不也是想回答同樣的問題嗎?
Francesca的祖籍是意大利人, 有些照片的布景能感覺到, 來影展的人陸續多起來, 不少年輕人,
在gallery 的時候有點忘記窗外的景色,就在Francesca迷布的世界,我在畫廊裏走著,看著,有點憂傷卻無淚,看完後出來後,Gallery旁邊就有一麥當勞,反差很大, 又走到車水馬龍倫敦大街,還好自己一會兒就回過神 可Francesca作品那淡淡的恬靜,朦朧,憂傷,也許會永遠淡淡地留在我記憶的某個角落。 回家後我在想:藝術是什麽?把人說不清楚的感覺表達出來?用各種感覺手段去撲捉 這種感覺,Photo:人在時空的蠕動和靜止那一刹那的定格, 哢嚓!
Thank you France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