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概述
藏品中[1]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更有大量希臘、羅馬、埃及及東方的古董,還有法國、意大利的遠古遺物。陳列麵積5.5萬平方米,藏品2.5萬件。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座宮殿具有了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曆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蕩,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裏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征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裏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曆史概況
盧浮宮有著非常曲折、複雜的曆史,而這又是和巴黎以至法國的曆史錯綜地交織在一起的。人們到這裏當然是為了親眼看到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同時也是想看盧浮宮這座建築本身,因為它既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也是法國近千年來曆史的見證。這裏曾經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還有許多著名藝術家在這裏生活過。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當時隻是菲利普·奧古斯特二世皇宮的城堡。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於1204年在這裏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了。在以後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致的房間。然而在其後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並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 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後,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喜愛法國文藝複興時期建築藝術的裝飾,對意大利式的建築並不感興趣。他沿襲了父親的嗜好,但卻沒有他父親一樣的審美觀。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裏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狸。 路易十四是法國曆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隻有5歲,在盧浮宮做
了72年的國王――法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並在庭院外麵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築,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 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裏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台。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6年,直到拿破侖一世搬進了盧浮宮。
拿破侖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裏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 拿破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侖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拿破侖將盧浮宮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巨大的長廊也布滿了他掠奪來的藝術品。在盧浮宮裏,拿破侖的光彩持續了12年,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 對拿破侖來說,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須屬於法國。這樣的觀點是德國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侖失勢後,他們來到盧浮宮,約有5000件藝術品物歸原主。但由於法國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國人的說服力,仍然有許多他掠奪的藝術品被留在了盧浮宮。 拿破侖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盧浮宮建造以來所遇到的投資最多的“建築人”,5年內的建築比所有的前輩在700年內修建的還要多。3個世紀以前想到的宏偉的設計圖留給了拿破侖三世來完成,當它竣工後,盧浮宮變成了皇家慶祝活動的場所,富麗堂皇是拿破侖三世修建任何東西的特點。這樣,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600年。
展館簡介
據統計,目前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
古羅馬藝術館
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占地麵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顯然,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因此,如果你要參觀盧浮宮,得先製訂一個計劃,逐個參觀六大展館,切忌倉促地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細細品味;如果時間較緊的話,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藝術展品觀賞。
東方藝術館建於1881年,共有24個展廳,3500件展品。這些展品主要來自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黎巴嫩、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這些展品出自十分久遠的年代,如公元前2500年的雕像、公元前2270年的石刻、公元前2000年燒製的泥像等。其中帶翅膀的牛身人麵雄偉雕像(公元前8世紀)最為有名,曾在杜爾·沙魯金(現為伊拉克赫爾沙巴德)守衛過亞述國王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大門。這些巨大的牛身人麵像來到法國經曆過一段曲折的曆史。1843年,法國人保羅-埃米爾·博塔發現了這些雕像,冒著各種危險將它們運到巴黎。其中兩個雕像於1847年陳列在盧浮宮內的世界上第一個亞述博物館中,第三個雕像在淺鹽湖的船舶失事中幸免於難,於1856年運到巴黎。第四個雕像則沉入湖底,是用石膏塑像替代的,第五個雕像是惟一的一頭頭部轉向參觀者的公牛。在“東方古文博物館”第四廳,有一件我們比較熟悉的文物:《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倫,共282條,以鍥形文字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岩上。玄武岩高2.5米,中部為282條法令全文,上部的人物像是坐著的司法之神向站著的漢謨拉比國王親授法律,國王則右手致答謝,以示對神授的法律表示尊敬。
古埃及藝術館建立於1826年,早於東方藝術館,共有23個展廳,收藏珍貴文物達350件。這些文物包括古代尼羅河西岸居民使用的服飾、裝飾物、玩具、樂器等。這裏還有古埃及神廟的斷牆、基門、木乃伊和公元前2600年的人頭塑像等。
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建成的時間更早,大約在1800年向公眾展出,其藏品更多,大約有7000餘件。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館的藏品以法國王室的收藏品為基礎。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意大利獲勝後,劫獲了許多意大利的古代藝術品,將之運回法國充實盧浮宮。後來,法國又從各方麵不斷豐富裏麵的收藏品。雕塑在該館內占有主導的地位,雕塑品包括大理石、銅、象牙等。在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館中,有兩件備受世人讚美的最矚目的不朽作品,一是“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二是愛神“維納斯”。
“薩姆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3世紀,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
古埃及館
無頭無手的雕像,1863年從薩姆特拉斯島的神廟廢墟中發掘出來。該雕像盡管已失去了手和頭,但看得出她正迎風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場戰爭的勝利。根據研究,這是雕塑家為紀念希臘羅地島的一場勝利海戰而製作的。勝利女神迎風微微前傾身軀,健美的胸部披著薄薄的長袍,體魄健壯而又不失輕靈,富有質感。女神雖然失去了頭部和雙臂,但在人們的眼裏它仍是完整完美的。現在,勝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萬人的瞻仰,成為已知雕像中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的作品。“維納斯”對於人們來說更加熟悉了。她身高2.02米,創作於公元2世紀。她是希臘的美神,不知傾倒了多少崇拜者,她的周圍每天擠滿了觀眾。她半裸著身軀,極為端莊、自然,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的作品。
“維納斯”能收藏在盧浮宮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臘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在挖土時發現了一尊美神。消息傳出,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艦長得知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想買下,卻沒有現金。結果,“維納斯”被一位希臘商人買下,並準備運往君士坦丁堡。眼見寶物就要失去,法國人不甘心,立即驅艦前去阻攔。雙方發生了混戰,結果使珍品遭到損壞,雕像的雙臂被打碎。雙方爭執不下,後由米洛地方當局出麵解決,由法國人用錢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就這樣,“維納斯”被運到法國,在當時立即引起轟動。
盧浮宮繪畫
繪畫館
館所收藏的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14~19世紀的各種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較傑出的作品有:富凱的《查理七世像》(15世紀)、達·芬奇的《岩間聖母》(16世紀)、拉斐爾的《美麗的園丁》(16世紀)、勒南的《農家》(17世紀)、裏戈的《國王路易十四像》(18世紀)、路易·達維德的《拿破侖一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大典》(19世紀)、德拉克魯瓦的《肖邦像》(19世紀)、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19世紀)等。 有所有繪畫作品中,最為傑出、最受人矚目的自然是達·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傑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被置放在盧浮宮二樓中間的一個大廳中,外麵用玻璃罩著,顯然是特別的保護。玻璃罩周圍射出的柔和的燈光,足以使觀眾看清畫麵的各個細節。《蒙娜麗莎》又稱《永恒的微笑》,被認為是西歐畫史上首幅側重心理描寫的作品。蒙娜麗莎端莊俊秀,臉上含著深沉、溫和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你覺得溫文爾雅,令人陶醉;有時仿佛內含哀愁,似顯淒楚;有時又略呈揶揄之狀,雖則美麗動人卻又有點不可接近……更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生動異常,仿佛她就在你身邊。
雕像館成立於1817年,共有展廳
雕塑館一景
27個,展品1000多件,多為表現宗教題材的作品,部分為表現人體和動物的作品。在這裏可以看到著色髹金的木刻《基督受難頭像》、《十字架上的耶穌》、《聖母與天使》、意大利的雕塑《聖母與孩童》、17世紀的《童年時期的路易十四》,18世紀的名人像《伏爾泰》,19世紀的群塑《舞蹈》等。 珍寶館 珍寶館原來是雕像館的一部分,後來由於珍藏品增多,1893年便獨立組成展館。最初,珍寶館的展品主要是大革命時從王室沒收而來的珍寶。後來,博物館組織人馬到處收購,加之有人捐贈,展品便大大豐富,現在有展品6000多件。其中有重達137克拉的大鑽石,有鑲滿寶石的王冠,還有鍍金的聖母像、曆代王朝王室的家具、裝飾用具等。
此外還分有:5.工藝品 6.伊斯蘭藝術 7.書畫刻印藝術.8盧浮宮的曆史和中世紀的盧浮宮 9.非洲,亞洲,大洋洲及美洲藝術
館藏曆史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托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曆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蕩,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裏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征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裏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巴黎盧浮宮與列寧格勒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並列,號稱世界三大博物館。今天,盧浮宮的收藏品多達40萬件,由古代埃及藝術、古代東方藝術、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藝術、中世 紀文藝複興雕塑藝術、現代雕塑藝術、工藝美術及繪畫藝術等7個部分組成。盧浮宮館藏雖豐,但慕名而來的觀眾卻難窺廬山真麵目。因為它的6個展館僅在星期一、三兩天基本全部開放,其餘4天輪流開放,星期日隻開一半。而且目前的展品僅占全部館藏的1/3。如僅它的藏畫就有15000件,但平時用以出展的不過2000多幅,因此有幸目睹盧浮宮全部珍藏的人寥寥無幾。置身於40萬件藝術珍品的包圍之中,無論是誰都會麵對藝術本身或隱含其中的曆史的情緒的沉積浮想聯翩──盧浮宮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盧浮宮的陳列分為七個部門:古東方文物伊斯蘭藝術、古埃及文物、古希臘古與古羅馬文物、工藝品、繪畫、雕刻以及負責籌劃短期和長期展覽的平麵藝術部門,分布在黎希留館、緒利館和德農館三個館區從地下夾層到三層中。每個樓層細分為10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內展示廳都按參觀方向編號。到盧浮宮的時候因為時間比較緊,所以根據導遊介紹隻匆匆地做了走馬觀花般地瀏覽。盧浮宮的鎮館三寶──《米羅島的維納斯》、《薩摩屈拉克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肖像,是精品中的精品。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德農館9二摟第六廳,無論站在哪個角度,畫中人一雙缺乏瞳孔的眼睛都會鎮定而含義深刻地與你對視。米羅的維納斯, 緒利館7一樓第12廳,失去的雙臂和永不可知的位置惹人遐想,使本來就矜持的美貌更加不可接近。勝利女神雕像,在德農8,二樓,達魯樓梯的平台。約公元前190年,於愛琴海中的薩摩塔斯島中被挖掘出來。
館藏特色
盧浮宮是一個具有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盧浮宮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係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
巴黎塞納河北岸的盧浮宮,莊重典雅。路易十四時代的昔日繁榮仿佛從未隨歲月流逝而消退,那一百多根文藝複興時代風格的立柱,驕傲地托起長長的走廊。自從1793年法國大革命後,這裏從法國皇家收藏藝術珍寶的寶庫,改為向公民開放的美術博物館,從此來這裏參觀的藝術愛好者和 普通民眾絡繹不絕。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來到盧浮宮。他多半時光就是流連於藝術大師的繪畫前。魯本斯畫麵那激情洋溢的華美色調,委拉斯開茲筆下人物的高雅氣度,戈雅用粗獷奔放的筆觸塗抹出人體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觀摩的對象。連著六年,這個青年成為盧浮宮的常客。連門衛都已熟悉他飄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後,在1863年,有兩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引發了法蘭西藝壇的廣泛爭議。畫麵上女性的裸體同樣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對傳統藝術的反叛氣息。那兩幅畫的作者,就是那個曾連續六年在盧浮宮觀摩大師名作的青年馬奈,如今他已成為敢於創新的畫家。又過了十多年,馬奈的那幅《奧林匹亞》,竟然也被作為珍藏品收入盧浮宮,公開陳列,供人欣賞。
盧浮宮就是這樣,哺育出不少世界藝壇名家。當然更多的普通遊客是把這裏當做觀賞世界藝術精品的殿堂。它占地麵積三公頃,館藏藝術品四十萬餘件,既包括從十六世紀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就開始搜集的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也有拿破侖一世東征西伐時,從世界各地掠奪來的藝術珍品。如記載兩河流域文明的雕塑“漢漠拉比法典”、古希臘時代的雕塑“勝利女神尼卡”等等。繪畫中除了法國名家名畫,還有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國藝術大師的驚世名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花園中的聖母》、米開朗琪羅的《奴隸》等等。盧浮宮博物館分為古代埃及、古代希臘、羅馬、古代東方等六個部分。一些著名畫派、畫家的作品則設專門畫室陳列。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入侵法國巴黎前,盧浮宮許多名作分散藏於法國民間各地,希特勒法西斯曾多次想尋找奪走,最終卻一無所獲。
1981年,法國實行了“大盧浮宮”計劃,著名建築設計師貝聿銘設計了一個玻璃金字塔作為盧浮宮的總入口,它與古典式的宮殿形成特殊的對比。目前每年來這裏的遊客達一百五十萬。歐洲著名的藝術博物館還有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日博物館。
編輯本段建築結構
盧浮宮博物館聞名天下,不僅僅在於她的展
展館的一角,富麗堂皇
品之豐富、之珍貴,更在於博物館本身便是一座傑出的藝術建築。 據統計,盧浮宮博物館包括庭院在內占地19公頃,自東向西橫臥在塞納河的右岸,兩側的長度均為690米,整個建築壯麗雄偉。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的大廳富麗堂皇,大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及精細的浮雕,處處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讓人歎為觀止。參觀這座藝術殿堂也夠得上一次難以忘懷的美好享受。 在盧浮宮幾百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最初一直是比較分散的建築群,並沒有像今天這樣形成一個整體。
這種情況到1981年後得到了改變,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後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諾:“讓盧浮宮恢複原來的用途”,這指的是讓財政部搬出“黎塞留側翼”。 “黎塞留側翼”建於1852~1857年間,長195米,寬80米,是盧浮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871年以來一直由財政部占據。1989年7月當時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巴拉迪爾在再三請求下方才離開這賞心悅目的地方。 “黎塞留側翼”的收回及開放,一下子使盧浮宮增加了2.15萬平方米的展覽麵積、3個庭院和165個新展廳,共展出藝術品1.2萬件,其中3000件是從存放室取出的,盧浮宮博物館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博物館做出的另一貢獻是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新的入口處。貝聿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建造一個“金字塔”的方案。這座“金字塔”為盧浮宮博物館,也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這座“金字塔”,觀眾的參觀線路顯得更為合理。觀眾在這裏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歡的展廳,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去一個展廳而要穿過其他幾個展廳,有時甚至要繞行七八百米。一個現代的博物館,後勤服務設施一般占總麵積的一半。過去盧浮宮博物館隻有20%的麵積用於後勤。有了這座“金字塔”,博物館便有了足夠的服務空間,包括接待大廳、辦公室、貯藏室以及售票處、郵局、小賣部、更衣室、休息室等,盧浮宮博物館的服務功能因此而更加齊全。
鎮館之寶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她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於海中,以美麗著稱。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裏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
《斷臂維納斯》已經是世界家喻戶曉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傳是古希臘亞曆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其雕像於1820年2月發現於愛琴海的希臘米洛斯島一座古墓遺址旁,是一尊手臂殘缺的大理石雕塑。為半裸全身像,麵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右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法國重金收買後陳列在盧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以其絕世魅力震動了世界,從此,“斷臂維納斯”就著稱於世,成為愛與美的象征。
勝利女神
女神的形象表現出古典希臘女性的典型特征:橢圓的臉,筆直的鼻梁,豐滿的前額,稍翹的嘴角,潤滑的下巴。神情端莊、嫻靜、凝重,體形修長,左腿微曲,顯露了曲線的起伏節奏。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充溢著青春與生命的意趣,這是靈與肉的完美統一,是愛與美的和諧圓融,是神與人的自然合一,構成了人體美的宇宙,是人類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標誌。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讚歎說:“ 這簡直是真的肌肉,撫摸她可以感到體溫的” !
勝利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麵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歎為觀止。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態勢。
蒙娜麗莎
達·芬奇 油畫,77X53厘米。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空氣透視”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畫像麵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相關資料
門票:全日製門票,9歐元/人(除臨時展覽外);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門票6歐元/人(除臨時展覽外);臨時展覽門票,8.5歐元/人;
聯票(包括臨時展覽和永久陳列),13歐元/人;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的聯票11歐元/人(包括臨時展覽和永久陳列)。
未滿18歲的遊客、殘疾人、教授藝術的老師、領救濟少於6個月的失業者進入盧浮宮免票;而年齡在26以下的遊客星期五晚上(18:00到21:45)免票。
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對所有遊客免門票。
從2009年6月起,法國政府規定,國內博物館全麵對25歲以下持有歐盟學生證的學生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09:00到18:00,星期三到星期五時,到21:45才會結束。每周二休息,此外,1月1日、5月1日、8月15日、12月25日等公共假日也不對外開放。
因為工作人員的有限,盧浮宮的展廳在一周內的開放時間各不相同;
雕塑館:展示11世紀到15世紀意大利西班牙雕塑品的展廳和展示12世紀到16世紀北歐雕塑品的展廳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繪畫館:4至16展廳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四不對外開放,21至39展廳星期一不對外開放,展廳A至F星期五晚上、星期一和星期六不對外開放,展廳A至C、1至49,星期一不對外開放,34到49展廳星期天不對外開放,展廳50到73星期四不對外開放,展廳50到63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天不對外開放,展廳15至25、27至31,星期一、星期三、星期天和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古埃及藝術館:2至19展廳星期五不對外開放,展廳20至26星期一不對外開放,展廳B、C星期一星期六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39展廳到47展廳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不對外開放,展廳7、14、15、16不對外開放,其他展廳全天開放;
近東藝術館:1至8展廳周三晚上不對外開放,9至21展廳星期三晚上和星期五全天不對外開放;
盧浮宮曆史館:星期一9:00到18:00對公眾開放,其他時間不 開放。
亞洲非洲大洋洲美洲文明館:星期五不開放;伊斯蘭藝術館全天開放;
公元1066年 阿斯汀戰役
公元1099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占領耶路撒冷
公元1180年 奧古斯特統治開始(1180-1223)
公元1187年 盧浮宮聖多瑪斯教堂的建造
公元1214年 布維內戰役
公元1226年 路易九世開始統治(1226-1270)
公元1348年 大鼠疫流行
公元1380年 查理五世逝世
公元1358年 巴黎大暴動
公元1453年 拜占庭的衰敗
公元1517年 宗教改革運動開始
公元1528年 盧浮宮的大塔樓遭到破壞
公元1546年 建築師勒思高改建盧浮宮
公元1572年 聖巴赫特雷米大屠殺
公元1594年 亨利四世進駐巴黎
公元1598年 南特赦令
公元1656年 羅馬內利為盧浮宮裝潢雕飾(1656-1658)
公元1661年 路易十四開始統治(1661-1715)
公元1665年 貝南的計劃
公元1685年 廢除南特赦令
公元1690年 法蘭西學院開始設於盧浮宮(1690-1699)
公元1699年 盧浮宮首次舉辦沙龍展
公元1711年 華譯完成《前往西戴島朝聖》
公元1715年 路易十五開始統治(1715-1774)
公元1751年 開始編纂百科全書(1751-1780)
公元1763年 城門大火
公元1768年 盧浮宮轉型成皇家博物館
公元1774年 路易十六開始統治(1774-1792)
公元1789年 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監獄
公元1792年 8月10日君主製結束
公元1793年 4月10日盧浮宮博物館開幕
公元1803年 盧浮宮拿破侖博物館成立
公元1826年 商博良埃及博物館成立
公元1827年 海軍博物館成立
公元1830年 七月革命
公元1848年 大革命
公元1849年 建築師杜邦重建盧浮宮
公元1852年 7月25日勒富偉負責新盧浮宮工程
公元1870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結束
公元1871年 巴黎公社成立
公元1871年 5月23日杜勒麗宮和皇家宮殿遭焚毀
公元1882年 杜勒麗宮被夷為平地
公元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14-1918)
公元1930年 海軍博物館搬到謝洛宮
公元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1945)
公元1953年 喬治巴克負責國王接待廳穹頂的裝飾工程
公元1958年 第五共和國成立
公元1981年 大盧浮宮計劃開始
公元1989年 柏林圍牆拆毀
公元1989年 金字塔開幕典禮
公元2000年 黎希留館閉幕典禮
« Princesse de Bactriane » | Shamash, dieu de la justice, détail du code d'Hammurabi | ||
Tête d'homme en pâte de verre, Carthage | Relief funéraire de Palmyre | L'une des lettres d'Amarna |
Coupe au lièvre, art abbasside | Coupe aux chasseurs, art des Saljukides d'Iran | Médaillon du baptistère de saint Louis, art mamelouk | |
Plat à la ronde de poissons, art de l'Iran mongol | Plat au dragon, art safavide | Cornet à poudre en jade, art moghol | Plat au paon, art ottoman |
Scribe accroupi, IVe ou Ve dynastie | Figurine du pharaon Thoutmôsis III, XVIIIe dynastie | ||
Stèle, offrande à Rê-Horakhty-Atoum, XXIIe dynastie | Portrait du Fayoum, Égypte romaine |
Le Sarcophage des Époux, urne funéraire étrusque | Scène du sarcophage de Domitius Ahenobarbus, IIe siècle av. J.-C. | Antinoüs Mondragone |
Saint Michel terrassant le dragon, Bourgogne, fin du XIIe siècle | Buste d'une princesse par Francesco Laurana, vers 1471 | Marie-Madeleine de Gregor Erhart, XVIe siècle | L'esclave mourant de Michel-Ange, 1513-1515 |
Tombeau de Pierre de Maigny par Pierre Bontemps, vers 1556 | L'un des Chevaux de Marly de Guillaume Coustou l'Aîné, 1739-1745 | Jeune chasseur blessé de Louis Petitot, 1827 |
L'un des départements les plus riches du musée, constamment agrandi par des donations et des achats. On y trouve des bijoux, des statuettes et des bibelots, mais aussi des meubles et des tapisseries. Les objets couvrent une période allant du haut Moyen Âge au milieu du XIXe siècle.
Panneau central de l'ivoire Barberini | Plat de reliure en émail de Limoges | Bassin « rustique » attribué à Bernard Palissy | |
Vénus faisant couronner la beauté, porcelaine de Sèvres, fin du XVIIIe siècle | Chaise de style Empire | Diadème de la duchesse d'Angoulême, 1819-1820 | Vase œuf au portrait de Louis-Philippe |
La Joconde de Léonard De Vinci, huile sur panneau de bois, 1503-1506. | Saint Sébastien de Andrea Mantegna, huile sur toile, 1480. | La Diseuse de bonne aventure de Caravage, huile sur toile, 1596-1597. | Saint Jean Baptiste de Léonard De Vinci, huile sur toile, 1513-1516. |
Portrait de Baldassare Castiglione de Raphaël, huile sur toile, 1514-1515. | Le Tricheur à l'as de carreau de Georges de La Tour, huile sur toile, 1633-1639. | Le Radeau de la Méduse de Théodore Géricault, huile sur toile, 1819. |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de Eugène Delacroix, huile sur toile, 1830. |
Sculpture du royaume du Bénin, fin du XVe -milieu du XVIe siècle | Statuette du peuple ifugao (Philippines), XVe siècle | Pilier de maison cérémonielle, îles Salomon, XVIIe siècle | Figurine provenant de Teotihuacán (Mexique), IIe ‑ Ve siècleap. J.-C. |
Cycladic, a votive head, 2700–2300 BCE | Egyptian, stele, Priest burning incense before Ra-Horakhty-Atum, ca. 900 BCE | Ancient Persia, the Ibex Rhyton, 600-300 BCE | Ancient Greek, Athens, The Rampin Rider, |
Etruscan amphora, Diomedes and Polyxena, ca. 540–530 BCE | Hellenic Near East, The Eros Medallion, ca. 250-200 BCE | Fayum Egyptian, Fayum mummy portrait | Roman, portrait of Marcus Agrippa, 25 BC |
Frankish, ivory, Christ between two apostles, 5th century | Islamic art from Iraq, terracotta cup, 9th century | Romanesque art from Maastricht, Reliquary, 11th century | Romanesque architecture from France, St Michael and the Devil, 12th century |
Italian Renaissance painting, St Francis receiveing the stigmata, Giotto, c.13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