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出於義

關注法律 關注曆史 關注文化
正文

《論語》:“君子不器”到底是啥意思?

(2014-04-26 13:51:37) 下一個
《論語》:“君子不器”到底是啥意思?

王連成

筆者已經對老子的《道德經》和《周易》作了一些考察,證明從漢到今的許多學者的注釋是有問題的。在對《尚書》和《詩經》的初步瀏覽過程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所有這些都提示我們,我們今天對於本民族傳統古籍的整理和研究還存在著一些致命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對於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是極其不利的。
對於新一輪的“誦經熱”當中的最為引人注目的《論語》,筆者尚沒有進行係統的研究,然而毫不誇張地說,隻要一眼搭上去就可以看出問題來,而且遠不是我們今天要進行討論的“君子不器”一處這麽簡單!
這四個字當中的難點顯然在“器”字之上,難道這個我們日常再熟悉不過的文字當中隱藏著什麽奧秘嗎?請諸位跟著筆者對此進行一番探尋。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目前通行的解釋是什麽樣的。筆者手頭關於《論語》的文本不多,有譯文的更少,所以,選擇的餘地不大,難免掛一漏萬,敬希諒解。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譯文]
⑴ 楊伯峻、吳樹平:孔子說:“君子不像器皿一樣,隻有一種用處。”[1]
Arthur Waley: The master said: “A gentleman is not an implement.” [2]

⑶ 南懷瑾:“孔子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因為‘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懂。‘不器’就是並不成為某一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通。” [3]

由以上三例來看,觀點是頗為統一的,其中南懷瑾先生聯係“為政”進行了一定的發揮,將“器”看成“才能”而且必須是“通才”。字麵上這是說得過去的,因為“器”確實有“才能”的意思,我們通常說一個人不成器,也就是說他不成材(才),因為“才”跟“材”互為通假字。[4]
然而,這樣的譯文不能說不值得可疑:為政要“通才”,但是同時也需要“專才”,究竟要“通”到什麽程度才行呢?是“樣樣通,樣樣鬆”嗎?顯然不行!筆者在解讀《道德經》的時候就發現,人們對於老子講“道德”的專論往往從非“道德”的角度進行理解,以至於出現了笑話。其實,本例說明,人們對於《論語》的解讀也停留在同樣的水平。
2006年9月,筆者在解讀郭店楚簡《老子》乙本第9、10、11、12號簡的時候發現目前學界對於《道德經》第四十一章的解讀存在嚴重問題,其中就包括對於老子“大器晚成”一句的解釋問題——其中的“大器”根本不是“大的製作”或“大的器皿”的意思,而是與道德主題緊密相關的:

大器:“大”讀作“太”;“器”非“器皿”之意,而是與“曲”同源,會邪曲不正,理虧之意。[5]可以理解為“心術不正”。

遺憾的是,“器”與“曲”的這個關係在一般的漢語字典裏麵已經無法看出來了,以《漢語大字典》為例,在“器”字條下沒有“曲邪不正”的義項;在“曲”字條下雖然有“曲邪不正”和“理虧”的義項,但已經完全體現不出其與“器”字之間的關係了。鑒於楚簡《老子》中這句話被寫成“大器曼成”,而其中的“大”是“太”的意思,“曼”又是“無”的意思,故筆者將其譯為:

過於心術不正的人無法成就大業。[6]

反觀《論語•為政》的“器”,其實也是同樣的意思,就是

孔子說:“君子不搞邪門歪道。”

孔子的“君子不器”沒有引起人們多大的注意,老子的“大器曼成”則不同,在被漢人曲解為“大器晚成”之後,這四個字被人們當作形容人們晚年成才的一句廣為流傳的詞語,以至於現在它堂而皇之地在各種漢語成語大辭典中穩穩地占有一席之地。
現在的學者普遍采用漢字的現代意義去解釋上古的文獻,結果是錯誤百出。可以想象,如果我們沿著現在的漢字簡化的路線走下去,再過三百年,所有的古文獻版本都將變成簡化字文本,目前的這些錯誤解釋也就取代了現存的文本,而且,我們如今對於某些字句的錯誤解釋將被逐步收入新編的漢字辭書之中,國人將不再有機會糾正古典文獻中的解讀錯誤,後人的解讀和進一步的破譯將成為不可能,這是多麽嚴重的後果啊!
筆者強烈呼籲國家文化部門和黨的宣傳部門能夠站在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場上,立即采取行動,抑製胡編亂造的各種典籍解讀注釋書籍的流傳,組織有實力的科研人員對古籍進行恢複性搶救。此舉關係民族利益,國家大業,任何部門和領導都肩負不可推辭的責任,推脫是瀆職,忽視也是瀆職,明知故犯更是罪責難逃。

[1]楊伯峻、吳樹平:《論語今譯》,齊魯書社1993年3月第1版,第14頁
[2]Arthur Waley: The Analects,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7頁
[3] 南懷瑾:《論語別裁》,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89頁
[4]馮其庸、鄧安生:《通假字匯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336頁、490頁
[5]穀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華夏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第1版,第185頁
[6]王連成:“郭店楚簡《老子》乙本第9、10、11、12號簡(今本第四十一章)重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sm.org.cn)2006年9月12日

[2007年2月4日星期日初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