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誌與年高

(2010-09-18 19:40:01) 下一個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

我從自己這幾十年的閱曆看,這個“子曰”很有道理,我完全讚成。

話說回來,這個“子曰”隻是說的一個規律,卻難放之四海而皆準。因為什麽時候,都有例外,或者說不按常理出牌者。比如說,就有60後人,辨別是非的水平永遠在80後的水平上。而對於越長越糊塗的例子,當然就自不必說了。

人的才氣或創造力是有別的,不可否認,有人年紀輕輕就顯示出超人的才氣或創造力。年長人的優勢在哪裏呢?就是對於這個超人一等的才氣或創造力所產生出來的東西,有一種曆盡滄桑的認知能力:WOW,原來如此!恍然大悟就是這個意思。說的再具體一點,一個二十幾歲的人想到的東西,我在二十幾的時候也想過,可是沒有想到。就象一到數學題,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有人解出,我一看,WOW,原來如此!恍然大悟就是這個意思。

說到這裏,插個故事。若幹年前,孩子上幼兒園,我給她講肯尼亞的故事,說肯尼亞在非洲。她問我:非洲是啥?我說:非洲就是一個洲。她說:一個ZHOU?是姥姥熬的那個粥嗎?我當時就很震撼,我小時候學“洲”的時候,就沒想到“粥”。

當我們現在看一篇文章,尤其是後生可畏的文章的時候,是不是這樣呢?他(或她)的文中有什麽高見是我想不到或者沒有想到的呢?如果有,我一定為他(或者她)喝彩!

年輕人有闖勁,勇氣可嘉。但考慮不周,不夠冷靜,每個年輕人當心中有數。作為過來,本分是指出年輕人有哪些考慮不周,憑啥不夠冷靜。跟著年輕人一起考慮不周,不夠冷靜,不是正常過來人應有的態度。當然,前提是這個年輕人是認真的。如果年輕人本身以自虐為樂嘩眾取寵,那就已經超出了正常範圍了。而過來人,若是助桀為虐的話,也是十分嚴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