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市場低迷,房屋價格下跌, 於是媒體上常有忽悠中美兩國
老太太的故事。無外乎是:中國老太太勤儉持家,積攢了一輩子,終於買了新房,安度
晚年;而瀟灑的美國老太太早早地貸款買房,並經常按揭房貸,周遊世界。 但當經濟危
機來臨後,房子被銀行沒收,美國老太太便無家可歸,像來世時一樣空空地離去。
現在我給你講一個真實的美國老太太的故事,她一直是我心中的女神。人們常講,
女人看女人的眼光是挑剔的。假如一個女人讚賞和欽佩另一個女人,那後者一定有她的
過人之處。這個美國老太太叫南希, 她是我剛來美國時的女房東。
剛來美時,我先生已在約翰遜先生家住了一段時間, 他們相處得很融洽。於是我
也沒再另找住處,就直接搬進了他家。約翰遜先生是一位傳教士,一生致力於神的國度,
但他沒有受聘於某一固定的教會,而是從事海外傳福音的事業。他們去的都是貧窮的地
方,如中國南部小鎮,印度鄉村和非洲小國。南希是他的太太,一個美麗,優雅,勤勞
而善良的女人。她沒有工作,一生養育了四個兒女,並協助約翰遜先生傳福音。她不是
一個一般的美國家庭婦女, 她有見識,有修養,去過十幾個國家,熱情善良,豁達大度。
她的美麗是天生的。第一次見麵, 她給我的印象就像一位退了休的好萊塢女星,
高高的個子,保持很好的身材,光彩照人,根本看不出她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等相互
熟悉了以後,她有時會拿出她年輕時的照片給我看,或者穿上她從印度,非洲帶來的當
地民族服裝秀給我瞧。這時我就會感歎造物主的不公平,為什麽他會把有的女人雕刻成
尤物,而把其她的女人塑造得平淡甚至醜陋呢?美麗的女人不論穿什麽都是耀眼的,南
希就是其中的一個,她能把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服裝穿出不同的韻味,大方得體。
她的優雅是後天修煉的。她出生在美國中部的一個農場。當她講起她幫家裏做農
活的經曆時,總會嚴肅地說,那是項非常辛苦的工作。後來她父親供她上了大學,這在
她那個年代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有的福利,她的姐姐就因經濟原因而沒能夠上學。
對此,她很感激她的父親。再後來,她遇見了約翰遜先生,便和他一起傳教,一生與人
交往。無論是在她讚揚你還是批評你時,她說話總是溫文爾雅,不急不慢地。當她批評
你時,你感覺到她的話是那麽的恰到好處,既能夠接受而又不失麵子。雖然我們租住她
一小部分的房屋,但每次當她經過我們的那部分空間時,總是要事先得到我們的許可才
肯通過。我相信在她優雅的背後,支撐她的是一顆人人平等,彼此尊重的心。
她的勤勞是持續一生的。當約翰遜先生開始傳教時,沒有固定的收入,完全是靠著
對神的信心來生活的。後來他們的四個孩子陸續出生,生活的拘謹是可以想象的。誰說
美國老太太不會過日子,就知道按揭房貸從銀行提款四處旅遊享樂人生?南希就是個例
外。她的勤儉有時讓我驚訝,而且讓我想起了中國的母親們。我們當時生活的那個城市
是一座安靜優美的大學城,生活花費不高,比起美東美西的物價要低許多。再加上那是
個農業州,蔬菜水果自產自銷,物美價廉。記得一個夏天,我看見約翰遜先生和南希買
回來許多的草莓和西紅柿,而且還特別高興的告訴我,沃瑪特今天 on sale, 價格特低,
讓我也去買些來。當時我就納悶,他們買那麽多,吃不了很快就會爛掉,最後會浪費的。
然而,我錯了。接下來的三天裏,兩位老人一個洗草莓和西紅柿,另一個切片裝瓶,配
置調料。他們配合默契,很快上百瓶的草莓醬和西紅柿醬就做成了。他們告訴我這是他
們的麵包醬,夠一年吃的,還送給我幾瓶。
南希是個心靈手巧的老太太,她擅長女紅。她喜歡給我秀她自己縫製的被子和刺繡
品,並稱之為“Quilting Arts”。當不傳教,不下廚房時,她手裏總會有女紅的活,
不是刺繡就是做被子,好像永遠不會疲倦。她有四個兒女,成家後,先後有十三個孫
子孫女出世。在每個孫輩出生時,她都會送他們一人一套親手縫製的被子和刺繡枕
套。她的手工被子是用不同花色的碎布條,搭配拚製成不同的圖案,再連接成一體,
是很費時間和精力的,經常一個月才能縫製一床,但她樂此不疲。有一次,我不解
地問她,你完全可以去買童被送他們,自己縫製 也太辛苦了。她優雅地告訴我,祖
母做的與買的大不一樣: 因為祖母的每針每線中都縫入了愛,能庇護孫輩的。
她的善良是無處不在的。由於約翰遜先生是從事海外傳教的。每年他們都要在固
定的時間去印度和非洲傳福音,常常是一走一個月。雖然我們住在一起,可南希從不讓
我幫她幹家務。每次當他們離開的時候,我會主動地問是否要我幫助打掃房間,她總是
婉然拒絕,然後禮貌地請我幫她照顧好她的那些美麗花卉,定時澆水。南希不喜歡別人
幫助她做家務,隻要她身體允許,她就會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這一點與我們有些中
國知識階層的老太太喜歡坐在沙發上指揮著小時工幹家務,大相徑庭。她的理念是:如
果讓別人幫忙,她就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成為他人和社會的負擔,這是她不能接受
的。這 也是許多美國老人不喜歡與兒女同住的原因之一。雖然南希生活簡樸,但她寬以
待人。約翰遜先生也在留學生中傳教,組織聖經學習小組,而每當有人受主召喚,準備
受洗蒙恩時,他們都會特別高興,並宴請聖經小組的所有學生到當地最好的餐廳吃飯,
由約翰遜先生做東。有時剛來的一些學生並不了解情況,以為美國老人都很富有,常常
點餐廳裏最貴的菜,我看過價格後都心疼,但他們欣然應允,用看他們兒女和孫輩的目
光看著我們,把我們融化在大愛之中。
這是我所認識的一個真實的美國老太太的故事, 不一樣吧?也許她是一個例外。
但我覺得她比我們中國的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母愛是沒有國籍的,為什麽非要用
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來忽悠人呢?
-------------------------------------------------------------------------------------------
本文係原創, 轉載請告知 @ 紫檀吧主張貼 2010 Jan-8th
謝謝,
They purchased the cheaper houses and apartments, repaired them and rent out.
初來美國,就遇上他們。
貼點美好的東西在壇子裏。
謝謝你。
謝謝。
你說的很對,母愛確實沒有國籍分別的,人們的善良,母親的大愛,跟國籍,人種,膚色,沒有關係;跟他/她所受到的家庭社會教育,有很大關係。不應該一概而論地說:美國人沒有人情味兒,黑人都很壞,等等。其實哪裏都有善良的人們,博愛的母親。
老太太人可好了。
謝謝你。
也謝謝你
沒有別的想法,隻想把美好的記憶留下。
有這樣的良師益友,真是幸運.
南希老太太簡直好像是聖經描述的"才德的婦人".
箴 言 31:10-31"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他丈夫心裡倚靠他,必不缺少利益; 他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他尋找羊羢和麻,甘心用手做工...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
謝謝你的分享.
OK. Let me try this.
Let's stone them, the hypocrites, but let him who hasn't cheated throw the first stone.
It is all about distance.
Sorry. I do not quite get it. What your said does not make a lot of sense.
I have no financial disagreement with them and they never requested us to donate money to them or church.
I understand that some people working in churches have such kind of issue.
Thanks.
We all have our own experiences. You have your truth. But
With all its sham, drudgery, and broken dreams, it is still a beautiful world.
Be cheerful. Strive to be happy. --Max Ehrmann, "Desiderata"
也謝謝你。
人和人不一樣。一直與這家人保持著很好的聯係。
留點美好的東西在記憶中。
很多年前的學生不象現在的留學生,生活上是拮據的。
隻寫事實, 沒有貶義。老人很寬容, 把留學生當自己的孩子。
這是他們的信仰。我現在都做不到。
I was lucky to meet her shortly after I landed in Canada.
Graceful, self-reliant, and God-worshipping, she was raised in a farm
on the Canadian prairie and now lives in Vancouver.
We are still close, after 1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