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天涯的博客

好的攝影作品,功夫在畫外
正文

關於鏡頭感(之一)zt

(2010-04-01 15:45:50) 下一個
(這是轉帖)

原作者:北方


一鏡走天下,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你拍攝的對象是什麽。在一機一鏡的定義中,不存在變焦鏡頭的內容。如果講變焦鏡頭的話,也就沒有一機一鏡的定義。卡蒂埃-布勒鬆是一機一鏡的典範,寇德卡也是,他曾經長期使用一枚25毫米鏡頭。一般來說,人文領域及特定的拍攝內容,一機一鏡足夠用。商業攝影中,一機一鏡的情況非常罕見,但也不是沒有。新聞攝影中這種情況就基本沒有了。

人文領域的拍攝,一般來說,主要以三枚鏡頭為主:28、35、50。

尼康曾想高價收購拍攝世界名人的鄧偉手中的那枚標頭。一般來說,選擇標頭,是以環境人像為主。35毫米鏡頭人像與環境兼顧,28毫米鏡頭主要以環境介紹為主。象寇德卡拍攝吉普賽人,介紹吉普賽人的生活環境,是襯托主題主要手法,所以他選擇25毫米鏡頭的廣角。

有人說變焦鏡頭很方便為什麽還要買定焦?定焦能做的變焦也能做的啊。表麵看是這麽個道理,實際使用中完全兩種感覺。我們知道,西洋畫中,素描是基本功,那麽,攝影有沒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攝影的基本功就在這個一機一鏡中。我們有時候講鏡頭感,什麽是鏡頭感?布勒鬆說:“攝影家的眼睛,永遠都在評估出現在他眼前的事物。他隻須移動1毫米的幾分之一,便可以把線條吻合起來。他隻須稍微屈膝,便可以將透視改變。把照相機放置在離主體近一些或遠一些,他便可以刻畫出某一細節——這細節,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賓奪主。然而,對照片進行構圖所需的時間,幾乎是跟按動快門的時間一樣的短,因為兩者同是條件反射而已。 ” 所謂的鏡頭感,就是“條件反射”四個字。長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鏡頭,譬如標頭,你就學會用標頭的眼光看世界。開始的時候你還需要用手搭個方框筆劃一下才能確定取景的範疇,熟能生巧後,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拍攝的內容是哪些。

比較毀人的是開始就使用變焦鏡頭。用變焦鏡頭培養鏡頭感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拍攝不僅僅是焦距的問題,拍攝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拍攝的這個過程。比如你想拍攝礦工的生活,場景是幾個礦工兄弟在炕上喝酒,屋內環境比較簡陋。在拍攝這個場景時,首先你要先找光,光是攝影的生命,你要看,我的光在哪裏,最強的光線打在哪裏,在這種環境拍攝,光比很大,所以你必須要有取舍。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找位置,比如你用28毫米鏡頭,F8,4米外全清晰,但屋裏容不下這個距離,所以你要走兩步,這個時候你就要考慮景深。景深是什麽?景深就是空間感。景深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切實地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看。用普通話說,光圈先決決定一切。(談到光圈,這是一個基本功。比如標頭,一般的練習,是在五米之內,用各種光圈拍攝物體,一米下各種光圈組合的景深是多少,兩米是多少... 雖然鏡頭上有景深指示,但你還是要去練,這個過程很關鍵,你要把這種烙印烙在腦子裏。我們有時候講藝術的創作,你連景深的範圍心中都沒有數,怎麽去創作?)第三步,就是所謂的決定性瞬間,在恰當的時間裏按下快門。高潮會在某個瞬間降臨。

一幅好片子有沒有,按下快門的瞬間就知道了。有人說膠片要等到衝洗出來才知道結果,那是你基本功不紮實的緣故。現在的時尚是用數碼相機,如果說拍完了還得低頭去看LCD,那是你濫竽充數的結果。從來沒有一種藝術,可以在數量中找到質量。

一機一鏡,開始的時候和訓練自己的鏡頭感有關。無論你用什麽機器,膠片還是數碼,訓練的過程都是艱苦的,如果你用的是35毫米鏡頭,那麽你就時刻要用35 毫米的取景範圍看任何東西。看的時候要注意,先看畫麵的四個角,然後再看中心的內容。這個過程很關鍵,要養成這個好習慣:先看四角。要用攝影師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是用35毫米鏡頭的,那麽,這個世界就是35毫米焦距的世界——直到你成為大師,這個世界才能再次向你敞開。

看完我上述碼的字,你就會知道,用變焦鏡頭培養鏡頭感,是件多麽龐大的工程。不是說不可以,不過按照一般的規律,天才總是你旁邊那個的人。變焦派的焦慮是,有些東西拍不下來怎麽辦?(其實變焦用久了,你也會發現,自己總是不自覺地偏好某一個焦段的拍攝。)這個事情一點也不矛盾。對於使用定焦鏡頭的人,沒有拍不下的內容,關鍵是你想怎麽拍。還是拿拍攝屋內礦工的場景打比方,用50的標頭照顧不了環境的介紹了,怎麽辦?沒有什麽好怎麽辦的,改變原來的拍攝思路,改拍特寫或者其他。取舍隻在一忽悠間。誰也沒有規定,一幅好的照片,一定一定要是什麽什麽的模式。模式是你自己製訂的。變焦在學習的階段,特別限製人的思路,這也是我不主張在初學攝影的那幾年,用變焦頭的緣故,因為你總是會試圖用一種模式拍攝所有的內容,所以拍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除了家裏的高跟鞋,你已經找不到新的視覺;你開始把興趣轉到攝影器材上,然後你就會發現,玩玩器材做個逍遙派在有米的日子裏也是很快樂的事情。所有這一切,有可能僅僅是因為,從始至終,你都沒有掌握自己的鏡頭感,你一直都在攝影的大門外徘徊,盡管你握著1670萬象素的馬克兔,但是那個,隻和你的腰包有關。數碼的危險性還在於,你可能更多地關注PS的技巧,而忘記了素材的來源。所有的素材都要求經過你那獨一無二久經訓練的攝影師的眼光來裁剪。

一機一鏡,怎麽用都夠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