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的軍隊給張靈甫棺木盛斂,蔣軍對羅炳輝將軍掘墳辱屍

(2010-08-07 20:45:42) 下一個

張靈甫是蔣介石極為寵信的少數心腹將領之一,也是美國人在華為蔣繁養和訓練的反共反人民的狂犬。他原名張宗靈,1904生於陝西長安縣。從麵相上說人長得還行,大臉高鼻梁,身材魁武,一表人材。但他的右腿曾在江西高安會戰中被炮彈炸斷,幸被其衛士從戰場上背下才揀了一條性命。在後方傷治好後卻留下了殘疾,右腿較左腿細瘦,走起路來一顛一跛,被軍界同僚戲稱為“張瘸子。他畢業於黃埔軍校預備軍官團,最早在胡宗南手下擔任營長、團長,是胡宗南圍剿我紅軍時的得力部下,後因無辜槍殺妻子,被蔣介石收監關押,兩年後,王耀武向蔣介石疏通求情,才將其保釋出來。至此,張對蔣無比感恩戴德,盡忠效力。由於他作戰勇猛,屠殺共產黨冷酷無情,得到上峰的認可,接連遷升晉級,由上校候差而團長、副師長、師長,再至副軍長、軍長、整編師師長,銜至國軍中將。張靈甫信奉暴力學說,以拿破侖和希特勒為偶像。將希特勒《我的奮鬥》一書奉為聖經,.甚至在日常舉止上也效仿希特勒,為此,他特意留下希特勒式的分頭。他秉性殘暴嗜殺,不僅殺敵軍、殺百姓民眾,甚至殺跟隨其多年的部屬和老婆也毫不眨眼。他的原配夫人係其同鄉,名叫邢勤英,為他生有一子,後來在西安任上又娶吳海藍為二房,生有一女。他帶兵駐守漢中時,同僚與他開玩笑,說他年輕漂亮的二夫人常穿著旗袍與小夥子親親熱熱地背著他在西安城看電影。他的私生活雖然十分放蕩靡爛,但對小妾不貞的戲言卻極為震怒狂燥。他匆匆告假回到西安家中,以探究竟。其如夫人見丈夫歸家很是歡欣,忙到小菜園裏割韭菜為他包水餃接風。他提槍尾隨小妾身後,待如夫人蹲下割韭菜時,他照其後腦就是一槍,這個毫不知情女人就這樣命喪黃泉,此事傳出,在西安婦女界引起公憤,眾人聯名上書時任國民黨婦女部長一職的宋美齡,耍求嚴懲張靈甫,為冤女伸張正義。正在為蔣推行“新生活運動”的宋美齡接報後,立即秉告了蔣介石。蔣為了應付輿論壓力,隻好將他收監看押。殺妻事件後,張宗靈這個名字已是臭名遠揚,軍內外無人不知,不得己,他隻好更名為張靈甫。




1946年,抗日戰爭的硝煙剛剛熄滅不久,國內全麵內戰又燃戰火,張靈甫率部不斷進犯我淮北蘇北解放區,在其他蔣軍部隊付出整師整軍的慘重代價後,國民黨軍先後侵占了由我軍控製的宿遷、泗陽、淮陰、淮安、寶應、漣水等縣城。1946年10月張部初犯漣水時,曾遭到我新四軍的沉重打擊,但他並不甘心失敗,於同12月再犯連水城,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經數日抗擊,我軍在蒙受了重大損失後退出漣水城。此後,張靈甫更加狂妄,認為我新四軍不堪一擊。他曾向蔣介石誇下海口說:“委座,把新四軍交給我張靈甫吧,有我們七十四師,就無新四軍葬身之地!”




1947年以來,我軍為消滅蔣軍有生力量,主動收縮戰線,先後放棄了沭陽、郯域、臨沂、蒙陰等城,張部整編74師一馬當先,首先進入我解放區。他找不到我主力部隊作戰,便拿我解放區的老百姓出氣,燒殺、搶掠、奸淫,無所用其極。所到之處,狼煙彌漫,屍血遍地,將日軍顧問戰犯岡村寧茨的“三光政策”發揮的淋漓盡至,製造了大量無人區,比之日軍當年暴行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有甚者,他率部進占我臨沂城後,張靈甫對於早逝的前北伐軍老前輩﹑民族抗日英雄﹑我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羅炳輝將軍,他不但沒有給予前輩軍人應有的尊重不說,竟毫無人道地下令掘開羅炳輝將軍的陵墓,把將軍的屍體掛在樹上大肆淩辱,還讓士兵打“活靶”取樂,完全失卻了一個職業軍人應有的為將之道。


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將軍生於1897年,是雲南宜良人。早年曾參加過討伐陳炯明的戰役和北伐戰爭。192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領導了江西吉安的武裝起義。 於1930年任紅軍第十二軍軍長,1934年任紅軍第九軍團總指揮,隨後參加了長征。抗戰爆發後,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五支隊司令、新四軍第二師師長。抗戰勝利後,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羅炳輝將軍抱病在嶧縣視察戰備工作後,當返回臨沂途經蘭陵時,突發腦溢血,經醫治無效後不幸逝世,享年49歲。23日毛澤東及中共中央電唁華東局、山東軍區及羅炳輝家屬,對羅炳輝將軍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同日,臨沂各界軍民沉痛舉行羅副軍長安葬典禮,臨沂城數萬軍民佇立街道兩側,向羅將軍告別,陳毅司令員號召華東軍民緊急動員起來,打垮反動派的進攻,為繼承羅副軍長的遺誌而奮鬥! 24日陳毅含淚書《悼羅炳輝將軍》長詩一首以示紀念,詩中寫道:“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義贛江紅。抗日君邁進,飲馬江南北。蘇魯馳勁旅,日偽告潰滅。 六載苦糾纏,疾病多磨折。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訣。三軍皆雨泣, 臨穴瞻遺容。立誓有五字:‘奮鬥與君同’。”





張靈甫國民黨軍在我解放區首府所製造的“掘墳辱屍”等白色恐怖,沒有嚇倒沂蒙老區的群眾,幾位居住在沂河岸邊的漁民,利用夜暗的掩護,將羅炳輝將軍的遺體抬到沂河邊掩埋起來,並作了暗記。1950年,在當年盜屍群眾的指點下,我軍找到了將軍的遺骸,重葬於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並塑像紀念,這是後話。




張靈甫所部在對我解放區的進攻中“所向披靡”,他的主子和上司對其大加嘉獎,蔣介石許諾張靈甫待山東戰事完結,即晉升其為陸軍上將。蔣的打氣,更使張不知天高地厚,他不知道自己自漣水開戰以來的暴行已觸天怒,他將在孟良固受到天譴!

張靈甫在尋我主力決戰的同時,還不厭其煩地向部下闡述蔣介石“一年之內不消滅共產黨,就死無葬身之地”的觀點,表示了他與人民誓不兩立的反動立場,而且公然宣布其整編第七十四師是“鐵軍”,“有七十四師在,國民黨在”。他還幻想:“山東戰局全部改觀”之時,正是他凱旋受賞之日,決心“一鼓作氣”攻下沂蒙山,再為委座建立不朽“赫赫戰功”。






張靈甫的軍官證




好景不長,剛愎自用的張靈甫被我華野圍困於孟良崮,開時了他的死亡之旅。1947年5月13日晚我大軍雲集,炮火紛飛,驚天動地的孟良戰役開始了。經數日強攻,我軍於5月16日下午發起最後的總攻,我軍與74師有血海深仇的六縱特務團3連,最先攻上崮頂敵師指揮所,消滅了張靈甫的衛隊,擊斃了張的衛隊長,混雜在殘兵中的張靈甫,曾向蔣表示“誓與孟良崮共存亡”的他,也隻好舉起了沾滿解放區軍民鮮血的雙手,其殘部被我後續部隊悉數殲滅。至此,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的第一主力整編74師全軍覆沒,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但大捷之後也有不和諧的音符,正當我3連指戰員押著被俘的張靈甫及其部屬向山下走去時,忽然,六縱一個姓司的排長手持湯姆式衝鋒槍向張靈甫後腦射擊。槍響過後,張的後腦爆裂開來,本來已逃脫了死神照應的張靈甫,最終還是未能逃脫天譴的命運,按照我軍的俘虜政策,他本來是可已活下來的。經查原因是,我軍六縱在漣水保衛戰中戰損最大,74師進入解放區後,縱兵燒殺搶掠奸淫婦女,其罪罄竹難書;孟良崮該部被圍後,負隅頑抗,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司排長為戰友和死難群眾報仇雪恨,即違犯俘虜政策,將張匪擊斃。後來,陳毅司令員在一次會議的講話中嚴厲批評了違紀幹部,並對其處以禁閉。





由於當時軍情緊迫,國民黨援軍在蔣的嚴令下,已攻到孟良崮附近,我軍隻好用擔架抬著張靈甫的屍體轉移,兩天後,將其以棺木盛斂,埋在沂水野豬旺村的山坡上,並在其墳前樹一木牌,上書:“張靈甫之墓”,還由新華社播發消息,請其夫人王玉玲到該處領屍,我之處置,比之“掘墳辱屍”的行徑,我軍可以說是仁義之師。


後來,全國解放後,周總理以黃埔同仁的名義多次邀請張靈甫的遺孀王玉玲女士來訪,前幾年,王玉玲女士到孟良崮憑吊其夫亡靈時,在受到臨沂市政府熱情接待的同時,有人問她對張靈甫之死的看法時,她說“國家要統一,這就象美國的南北戰爭。”看來她對自己丈夫在進攻解放區的所作所為還是知之甚少,對其夫被俘後又被擊斃的原因更是一無所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