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一名句的曆史

(2010-08-15 20:49:40) 下一個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一名句的曆史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在此前後,蔣介石曾一再宣稱:“抗戰到底的意義,是恢複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況;中日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於召集太平洋會議;對共產黨政策,目前是聯共和防共,最後達到以三民主義溶化共產黨的目的。”這次會議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成立了反共的“特別委員會”,通過了整理黨務的決議案。全會以後,陸續製定了《限製異黨活動辦法》、《異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辦法》等一係列反共秘密文件。蔣介石集團的鬥爭矛頭,已由對外轉向對內,加緊了溶共、防共、限共和反共的活動,加緊了反共宣傳,設立了許多監獄、集中營,囚禁、屠殺共產黨人,向邊區、解放區派遣大批特務,進行破壞活動。國民黨頑固派政策的逆轉,是有深刻的階級根源和國際背景的。“是由於他們對抗戰的不徹底性和對外依賴性,以及對本國真正革命力量壯大的恐懼心之再一次暴露。同時,也是由於目前戰爭形勢,國際情況及日本情況所促成。”
  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間,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全麵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國民黨軍委別動總隊第五縱隊司令秦啟榮部,於1939年4月,在山東殘殺、逮捕了八路軍幹部和戰士200餘人。6月,國民黨河北省民軍總指揮張蔭梧部,襲擊了河北深縣八路軍後方機關,殘殺八路軍幹部和戰士400餘人。11月,河南確山新四軍留守處20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被國民黨和特務殺害。12月,閻錫山製造了“晉西事變”,對晉西的決死隊發動突然襲擊,屠殺共產黨員和群眾500餘人,逮捕1000餘人。同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向陝甘寧邊區發動進攻,先後占領淳化、正寧、寧縣等五座縣城。1940年3月,國民黨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進攻太行山區,襲擊八路軍總部,等等。
  對這一係列破壞活動,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早有警惕。1939年3月,中共中央明確指示:對非理進攻,必須反擊,決不能輕易讓步。我們的對策是:應保護同情者,孤立與打擊與我積極磨擦的分子”。1939年7月7日,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三大政治口號。9月16日毛澤東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又明確指出:“我們根本反對抗日黨派之間那種互相對消力量的磨擦。但是,任何方麵的橫逆如果一定要來,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末,共產黨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這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我們是站在嚴格的自衛立場上的,任何共產黨員不許超過自衛原則。”
  在陝甘寧邊區1939年冬天,八路軍總部將三五九旅部隊從華北敵後根據地調回,協同留守部隊,給胡宗南部隊以沉重打擊,摧毀了綏德分區五個縣的反動政權,恢複或建立了人民政權,使陝甘寧和晉綏連成一片。在冀西南,麵對國民黨朱懷冰部的進攻,八路軍一二九師忍無可忍,奮起自衛。對朱所屬的投敵有據、罪惡昭著、人民憤恨的侯如墉、齊明禮等部,給予毀滅性的打擊,將其8000多人大部消滅。同時,集中25個團的兵力,對附敵反共的石友三部以堅決打擊,斃傷3000多人。爾後又對頑固反共的朱懷冰進行了第二次打擊,經過四天戰鬥,消滅朱懷冰三個師。從而,使蔣介石挑起的第一次軍事反共高潮,在八路軍的英勇反擊下,土崩瓦解了。

1940年2月23日,毛澤東起草致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的信,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山西發生的磨擦事件,並告知派肖勁光和王若飛前往談判。離開延安時,毛澤東把信交給肖勁光,並對肖勁光和王若飛說:

  “你們去給閻錫山講清楚,我們共產黨是誠心實意要同國民黨合作抗日嘛,你們為什麽要同室操戈,製造摩擦,殺人掠地。讓日本強盜高興呢?抗戰初期,閻錫山同我們合作得還可以嘛,為什麽現在又跟著蔣介石的指揮棒轉,同我們過不去呢?我們也不是好惹的,請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閻錫山這位在山西稱王稱霸幾十年的軍閥,這時候已經是老氣橫秋、步履維艱了。他在閱讀毛澤東的親筆信時,神情顯得非常緊張。毛澤東在信中寫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四句話。他提出能否把最後一句改一下,改成“我必自衛”。在原則問題上,肖勁光和王若飛當然不會輕易讓步。

  事後,當肖勁光、王若飛回到延安向黨中央匯報時,毛澤東斬釘截鐵地說:

  “一個字也不能改,就是要堅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這次談判,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肖勁光、王若飛把毛澤東交代的那些話,都原原本本地對閻錫山說了,嚴肅地批評了他製造“晉西事變”的罪惡行徑。經過談判,閻錫山接受了我黨的主張,達成了不再進攻八路軍防地和陝甘寧邊區的君子協定,同意雙方繼續派代表具體協商聯合抗日和劃分防區的細節問題。隨後,雙方代表經過多次談判,確定在山西以汾陽經離石至軍渡的公路,為晉西南與晉西北的分界線,晉西南為閻軍活動區域,晉西北為八路軍活動區域。這些協議,減少了摩擦,對於當時的團結抗日,對於邊區的鞏固,都是有利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