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貼: 蔣介石大陸掌權期間兼職之多令人瞠目:最多時身兼27職

(2010-07-18 21:57:36) 下一個
2008-10-9 15:20:28

簡要內容:抗戰後期蔣介石的官銜數目達到了最高峰,他身任27個要職,總共兼職多少連蔣介石本人也說不清。比較重要的有: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最高國防會議主席、國民參政會議長、戰地黨政委員會主任委員、航空委員會委員長、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中央大學校長等等。


  抗戰後期蔣介石的官銜數目達到了最高峰,他身任27個要職,總共兼職多少連蔣介石本人也說不清。比較重要的有: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最高國防會議主席、國民參政會議長、戰地黨政委員會主任委員、航空委員會委員長、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中央大學校長等等。

  蔣介石一生兼職無數,在大陸執掌政權期間,大權獨攬,小權亦不放過。每逢重大戰役,他都要越級指揮至團、營,各級將領往往形同虛設。而且,蔣介石兼職之廣,令人瞠目結舌。除陸海空三軍統帥之外,還兼有中央農民銀行理事長、新生活運動委員會董事長等職,同時還出任童子軍總司令。對此,他手下的文武官員均熟視無睹,有的人還趨炎附勢,拍手叫好。隻有一人與眾不同,堅決反對蔣介石兼職過多,這個人就是張治中。

  抗戰期間,張治中從湖南長沙赴陪都重慶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一處主任。他想方設法使蔣減少兼職,以提高工作效率。張治中到任不久,原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纘緒因諸多劣跡被地方實力派驅逐下台,蔣介石想自己填補空缺,張治中聯合多人表示異議,力陳兼職之弊。蔣不聽,並且大言不慚地表示,他不兼職就沒有人能勝任。張治中笑道:“委員長手下不乏將相之才,怎麽會沒有可用之人呢?再說,委員長兼了省政府主席就是首當其衝,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有損威信。而且委員長在數百裏之外遙領主席頭銜,遇到事情,難以了解詳情,難免失誤。”蔣介石聽不進張治中的話,固執己見,但到成都兩次,見識了地方勢力的手段後,發現他們一致排外,很難對付,遂有了退卻之意。他將四川省主席辭去,交給了其重要謀士張群去繼任。

  過了些日子,蔣介石請張治中和其他軍政要員陳誠、熊式輝到官邸議事。鑒於當時朝野對行政院領導非常不滿,蔣介石準備改組行政院,此時正為行政院長人選而躊躇不決,約眾人來就是為了征求大家的意見。眾人知道事關重大,都不敢輕言。沉默良久,蔣介石順水推舟地說:“如果沒有人做,隻好我來兼了。”張治中見蔣介石又要兼任,隻好發言說:“現在做行政院長的一打半打都能找出來,不知您以什麽標準來衡量說是沒有人能做?”蔣介石聽了,笑道:“有那麽多的人能擔任行政院長嗎?”最後仍我行我素,又兼任了行政院長,還委任他的連襟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長,負責實際工作。

  滇緬公路打通以後,需要在國民政府軍委會下設置一個運輸管製局來管理,在組設機構的簽呈上請示局長人選時,蔣介石又批了“自兼”二字。張治中認為,最高統帥兼交通運輸管製局局長太不成體統,建議讓參謀總長何應欽兼任。蔣介石勉強同意了,但何應欽怕因此得罪了蔣介石,不敢就任。張治中親自前往見何直言道:“您如果不願兼,委員長就要自兼,這樣不成體統。請您勉為其難,為領袖分勞分憂。”何應欽無言以對,這才同意兼任。這樣,蔣介石總算少了一個兼職。

  不過,以張治中一人之力,很難改變蔣介石的既定方針。抗戰後期蔣介石的官銜數目達到了最高峰,他身任27個要職,總共兼職多少連蔣介石本人也說不清。比較重要的有: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最高國防會議主席、國民參政會議長、戰地黨政委員會主任委員、航空委員會委員長、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中央大學校長等等。如此多的兼職,蔣介石縱然有三頭六臂,也難一一顧及,實效當然就更無從談起了。 (天山網)

http://www.dashiw.com/2008/10-9/483345193181394.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