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元的命運

(2010-05-18 19:51:04) 下一個


(2010.05.18)歐元的命運:重刊《高處不勝寒》


希臘出事,,歐元遇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究竟哪是城門,哪是池魚,是深不可測的學問。我敢跟上蒼打賭,如果佛利民(內地稱弗裏德曼)健在,他對這問題的答案肯定會跟還健在的蒙代爾不同。我當然有自己的答案,但不說,打死也不說(一笑)。佛老與蒙兄是我的好友,都是天才。我也天才(再一笑),於是不說。

 

近來為了大修《經濟解釋》,沒有時間跟進希臘及其他南歐國家的不幸。偶爾讀到或聽到一些,認為分析不夠深入。幾天前一位加拿大讀者提醒,我在二○○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發表的專欄,題為《歐元高處不勝寒》的,準確地推斷了今天歐元遇到的困境。今天重讀該文,認為最後三段是老人家的斤兩所在也。

 

是的,次貸與金融危機出現以還,西方的先進之邦的應對失靈,主要因為他們的經濟結構僵化了,沒有可以迅速調校的彈性。這樣的僵化結構今天的中國還沒有,是炎黃子孫之幸。先進之邦的形勢,給我的印象,是既得利益的團體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順便一提,不久前蕭滿章傳來的一篇文章,說西班牙今天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可能印錯,我沒有讀錯,因為回頭再看清楚。二○○三年六月,西班牙的失業率是百分之十一點四(見重刊之文)。我的印象是歐元成立後,好些成員國家的失業率上升了——其中有些是下降了的——手頭上我沒有資料。是不淺的現象,理由不是歐元強勁那麽簡單。

 

二○○三年六月,希臘還不是成員,歐元非常強勁,使我想到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謹錄舊文如下,一字不改。

 

 

歐元高處不勝寒

二○○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上期提到佛利民不應該因為世界的局限條件大變,使他的貨幣理論有所失誤,而耿耿於懷。該文也提及佛老的第二項失誤:他對歐元行不通的看法,今天看來,是錯了。佛老認錯,但也認為十至十五年之後他還會是對的。

 

我跟佛老談到歐元統一的可行性,是七年前——在該製度推行之前——的事了。隻是簡略的傾談,細節記不清楚了。依稀的回憶,是佛老認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經濟問題,不同的政治製度,不同的壓力團體,各有各的貨幣政策。如果大家隻用一種共同貨幣(歐元),每國就要放棄自己的獨立貨幣政策,衝突在所難免,歐元如果成立,早晚會瓦解。

 

佛老的想法沒有錯。當年我問他:原則上,歐元的推行會使每個參與的成員國家失卻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行得通嗎?信奉貨幣政策的佛老的回應,是行不通。我也是那樣想。

 

但究竟行得通嗎?過了四年多歐元不僅存在,而且上升了。通行的「通」是對的,但是否可取呢?

 

先看成員國家今天的失業率吧。比利時,百分之十一點四;西班牙,十一點四;德國,十點七;芬蘭,十點四;法國,九點三;意大利,九點零;葡萄牙,六點四;荷蘭,五點三;愛爾蘭,四點六;奧國,四點三;盧森堡,三點六。沒有加盟歐元的英國,失業率是百分之五點一。

 

不同國家的失業統計方法或有不同,數字不一定是準確的比較,但大致上這比較是可靠的。今天歐元成員國的失業率,從比利時與西班牙的十一點四到盧森堡的三點六,相差可謂巨矣。橫看直看,重要的德國(十點七)與法國(九點三)都是重災區。另一方麵,不加盟的英國隻有五點一,而其他的歐洲非成員的失業率也較低;丹麥,五點八;瑞典,四點六;瑞士,三點六;挪威,四點四。

 

我手頭上沒有五六年前他們談判歐元製度時的失業數字,但據說當時國與國之間的失業率差距遠不如今天那樣大。這些國家不乏聰明才智之士,當然知道貨幣政策對經濟不景有調控功能,而加入了歐元製是放棄這功能的個別使用。要是當年的失業率差距有今天的那麽大,歐元製可能成立不了。

 

很明顯,歐元製的好處有二。一、歐元區的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不會受到圍內匯率變動的影響;二、互相約束歐元幣量的增長,通脹比較容易受到壓製。

 

問題是,十一個成員國之中,今天有六個失業率奇高,怎麽辦?凱恩斯學派的政府大花錢的論調早已被否定了。這些高失業國家,大都搞福利、工會林立的。可取的辦法,是減低福利,削弱工會。這些佛利民會大聲拍掌,但辦起來談何容易!國與國之間可能因為簽了協議而忍氣吞聲,但高失業國之內大吵大鬧一段長時期看來無可避免。

 

最近歐元的格外「成功」,看來是闖了禍。歐元對美元大幅急升,看是好看。然而,廉價之邦的幣值大都跟著美元走,而其他幣值對美元的升幅也較小。當歐元處於低位時其成員也反對廉價產品進口了。今天進口的產品更廉價,怎麽辦?反對也沒有用。如果歐元繼續高企,出口會下降,資金會大幅外流,而這些是反不了的。

 

長此下去,除非成員國的內部價格(包括工資)調整適宜,歐元瓦解恐怕不需要等十至十五年。我不由得想起蘇東坡《水調歌頭》的其中一句:高處不勝寒!


Zhang Wucha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