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塵

試著告訴讀者,生活是多樣的。每一個活著的人,在多元化的人生時空裏, 扮演著某種角色,向著不同的方向展現著自己的千姿百態,書寫著與眾不同的生 命華章。
個人資料
正文

10.《筋骨易筋經》的故事

(2010-05-25 17:06:25) 下一個
 從“十三幫會館”大院到城北關的紅星造紙廠有四,五裏路, 中間要穿過一座古石橋, 人稱北關大橋。這座石橋位於穎河的中段。 它是穎水流域眾多古石橋中最著名的一座二十九拱漫水石橋。 它向北直通穎川-新鄭公路, 往南連接通往許昌的要道。下行水路,船舶經此處可達淮水的許多地區。據穎川縣縣誌記載,“穎水發源於嵩山穎穀,迤邐向東, 穿過魯山, 郟縣,經穎川, 入淮水。 古時的穎河水深浪急, 通大船。”

這石橋是青石板鋪成的。凝落在上麵的霧水,人踩上去便留下一串串清晰的水印。遠處望去, 河麵上升起一層薄薄的白霧,穎河北岸遠處的山巒隱隱約可見。陽光透過天邊的雲霧, 象一把把閃光的利劍, 劈開晨霧籠罩的河麵。 晨風吹打著河岸邊參差生長的楊柳,梧桐和灌木叢,顯出深淺相間,斑斑塊塊的綠色。 河水嘩嘩地從橋拱的深處穿過,形成一個個湍急的旋渦。 遠處傳來的雞鳴聲, 攪亂了這清晨的寂靜。

石橋的南端有個早集市。一大早, 這裏便聚集了來自城郊的菜農和城裏的菜販們, 他們中間有賣新鮮水果和蔬菜的, 有賣雞鴨,雞蛋, 豆腐,豆芽的, 還有賣魚和豬羊肉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裏, 人們靠這個早集市上, 把家裏的農副產品換些零用錢, 買些油鹽醬醋之類的生活必需品。橋南頭有個賣豆腐腦的老劉頭。五十來歲,瘦小的身材, 刮刀臉,小鼻子小眼,下巴殼底下蓄著一縷焦黃的山羊胡子。他在穎川城裏有個人人皆知的雅號, 叫“豆腐腦劉。”豆腐腦劉製作的豆腐腦用的是新鮮的黃豆。 豆腐腦用的是大豆磨碎過濾出的鮮豆汁。經鹵水點化, 豆漿的蛋白呈半凝固狀態, 加熱後的豆腐腦成乳白色。新鮮的豆腐腦裏伴著小磨香油,胡椒麵, 辣椒粉, 醬油和醋, 味道醇香爽口。豆腐腦劉製作的豆腐腦遠近馳名,堪稱穎川城一絕。豆腐腦劉的叫賣聲更是穎川一絕,“豆腐腦, 五分錢一碗!”那個豆腐腦的“腦”字的拖腔很長,調子先由低到高, 再由高到低,然後嘎然止住。

造紙廠位於橋北半裏遠的一個小山丘上。山上有條小溪, 溪流環繞山丘, 匯入穎河。造紙廠的大門朝東,門口掛著一塊木牌, 上麵用紅漆寫著七個大字: “穎川紅星造紙廠。” 穎川紅星造紙廠,前身為北關造紙廠,始建於一九五八年,主要有製漿造紙、紙盒加工兩個車間。漿料是在一個露天的大水池製備的,所用的材料是些破舊的書報。 製漿造紙車間廠房裏有台老掉牙的紙漿攪拌機。紙漿攪拌機靠一個水磨驅動。造紙廢水先流入一個汙水池, 然後排入流過造紙廠下方的一條小溪。 把下遊數百米的溪水染成了淺黃色的馬糞樣的顏色。我把這條小溪戲稱為“馬糞溪。”廠房裏還有一台不知何時, 出自何地的一台舊式滾壓機, 人們用它來將紙漿製壓並烘幹成厚厚的“馬糞紙。” “馬糞紙”是造紙廠產出的唯一的紙張。紙盒加工車間的工人在這裏再把大塊的“馬糞紙”裁成一尺見方的小塊“馬糞紙”。然後,把馬糞紙的下腳料糊成各種各樣, 大小不一的紙盒。再把它們同那些用細麻繩一疊疊的捆紮起來的的“馬糞紙,” 送到穎川縣城裏最大的一個叫“三德和” 的商鋪, 那裏的人們用這些紙盒和“馬糞紙”包裝糖果和蛋糕之類的東西。

造紙廠東北角有個倉庫, 它背靠小山坡, 是由一個廢棄的窯洞改建的。窯洞的正前方是一個人工修砌的大池塘。池塘裏,藕荷幹枯的葉子在秋風裏瑟瑟作響,失卻了往日的豔麗與華貴。一條小路環繞著荷塘,路邊長著一排排的垂柳, 光禿禿的樹枝,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穿過一道木柵門, 便到了倉庫門前。 窯洞的大門上鎖著一把生了鏽的大鐵鎖, 鑰匙藏在窯洞門前的那塊墊腳石的下麵。

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每個人 ,或多或少地,都會對身邊的事物產生一些好奇心。好奇心是天生具有的人類的內在特性。人類好奇心的發源地在大腦皮質區的那些與情感和冒險行為有關的區域。佛洛依德把人類好奇心的來源歸因於性。現代醫學則認為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 人類的大腦皮質的某些區域可能與人類冒險行為有關。那天, 我從墊腳石的下麵取出鑰匙, 打開了倉庫門上的那把大鐵鎖。晨曦透過窯洞的大門,光線一下子融進了黑暗的窯洞裏。眼前是一堆亂七八糟的舊書報。掃視著眼前的一切,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舊書上。走近拿起它一看,原來是一本的線裝的小冊子。書上的字畫以及它的紙張的質地明確地告訴我, 這是一本年代久遠的古書。書的封麵刻著五個字: <<筋骨易筋經>>。

我如獲至寶, 著魔似的迷上了那本《筋骨易筋經》,愛不釋手, 讀了一遍又一遍。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 我便在從床上爬起來,一邊念誦著經書中的口訣,一邊模仿著書裏的圖中所描繪的僧人的姿勢,一本正經地煉起《筋骨易筋經》。這一切, 都被奶奶看在眼裏。她一見我在練功, 便嘟嘟囔囔地說, “著魔了,著魔了, 這孩子晚上不睡, 又在嚇神了”。可外公對我煉《筋骨易筋經》卻另有看法。對奶奶說我練的是一門少林功夫。 記得,書中記載著許多練功的口訣:“ 閉目冥心坐, 握固靜思神。左右鳴天鼓, 二十四度聞。叩齒三十六, 雙手報昆侖...” 。書中的插圖多是描述僧人練功的招招式式, 象“秦明望月, 大周天行功法”。

<<筋骨易筋經>>在俗世流傳與少林寺的一位叫達摩的高僧有關。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他的教義“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南朝梁武帝時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麵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麵壁九年,傳衣缽於慧可。後出禹門遊化終身。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於洛濱,葬熊耳山。達摩晚年的事跡,未有明確記載。有人說他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遇達摩於嵌嶺。達摩手攜隻履翩翩獨逝。所以又有‘隻履西歸’的傳說。

很可惜,文革後期,我帶著那本經書,到伏牛山區的一個叫火龍寨的地方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把那本書借給了知青點的一位朋友傳看,傳來傳去便不知了蹤影。在文革那個知識饋乏的年代,《筋骨易筋經》使我第一次朦朧地接觸到了“佛”的概念,盡管它很可能不過是一本俗世的健身功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biaochen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自淨其意 , 是諸佛教(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