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夜鶯頌>>第七節的翻譯
(2010-03-21 21:37:50)
下一個
在英文詩歌翻譯中,會遇到某些不易轉換的意象。這裏舉一例,濟慈的《夜鶯頌》第七節中有三行,原文是:
The same that oft-times hath
Charmed magic casements, opening on the foam
Of perilous seas, in faery lands forlorn.
這裏濟慈用了一個童話傳奇故事講到美麗的公主被囚禁在海上古堡裏,勇敢的騎士泅過驚濤駭浪,救出公主,獲得她的愛情。(也可能是借用希臘神話和傳說中的故事:青年勒安得每夜泅渡赫勒斯滂海峽去與情人希羅相會。最後一次,希羅的燈火了,勒安得溺斃在大海裏,希羅找到了他的屍體後,投海而死。)濟慈想像夜鶯的歌聲打動了美人的心,使她打開窗戶,望看大海,盼望勇士的到來。但原文文字上沒有出現美人,隻出現magic casements(神秘的窗子)這個意象。譯文該如何處理呢?
這三行詩,朱維基的譯文是:
也許就在那孤寂的仙境
經常朝著危急的海浪而開的
那個著了魔法似的窗格。
朱譯按原作隻出現“窗格”而不提美人,使讀者摸不著頭腦。
查良錚的譯文是:
就是這聲音常常在失掉了的仙域裏引動窗扉
一個美女望看大海險惡的浪花。
查譯直截了當地寫出‘“美女”,而原作不是這樣,這樣譯就失去了原作含蓄的意味.
屠岸的譯文是:
這歌聲還曾多少次
迷醉了窗裏人,她開窗麵對大海
險惡的浪濤,在那失落的仙鄉。
該小節開始於詩人的存在(注意動詞的現在時)。詩人然後三次提到曆史上夜鶯的歌聲。第一次提到打動皇帝和村夫的歌聲;另外兩次是具體的,來自舊約和童話故事等。曆史變成更久遠,包括非人類的過去和地點,在沒有任何人類存在“仙鄉”。詩人試圖用這些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件,將夜鶯的歌聲和情景限製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麵。在“迷人魔窗”童話”中的主人公是“孤獨”的,海洋是“險惡的。”這兩句詩暗示了詩人開始認識到痛苦,並試圖逃走。
朱譯雖有缺點,但他把magic譯出了:“著了魔法似的”magic也可解作“著了魔似的”。magic這個詞在查譯和屠岸的翻譯中都沒有譯出。原文magic casements是個隱喻,它暗指窗裏有美人,是“孤獨”的。為了讀者,屠岸隻好犧牲隱喻,把它譯為“窗裏人”,使隱喻和它暗指的對象結合,受到夜鶯歌聲的迷醉。如果在譯文中把magic加進去,那麽上麵屠岸的翻譯三行中的第二行就要變成:“迷醉了那著了魔似的窗裏人,她開窗麵對大海。”這行變得過長,在視覺上失去了勻稱,是“失”。再說,譯文中已有“迷醉了”,那麽省去“著了魔似的”,便不能說損害了多少原意,兩“失”相權,取其輕者,這就是屠岸的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