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石穿

滴水可以穿石, 震撼的力量 —— 始於積累!
正文

餃子的發明

(2005-11-06 21:37:35) 下一個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製法是先用麵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後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麵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采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麽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花椒(非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複,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裏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虎嘯南山 回複 悄悄話 哈哈,能夠給您帶來一點知識,分享一絲快樂,讓我很有成就感!
Ferry 回複 悄悄話 打印下來啦。。。謝謝。又長知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