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奔湧

一個不斷選擇的世界,得失兼容
個人資料
正文

得失

(2018-09-14 20:27:53) 下一個

     佛說過去已失去不再屬於自己,過去心,不可得,未來的還未獲得也不屬於自己,未來心,不可得.人真正能夠擁有的隻是當下而已.賈平凹說人生就是一得一失的過程.

     現在的這家公司薪水低,老板也明確宣布以後也不可能加薪,這樣的公司能留住員工是因為自由,輕鬆,非常適合養老混日子。家中有孩子需要照顧,三天兩頭請假的,學校假期裏來幾次說走就走的行程都沒問題。這樣的公司薪水如紙片一般“薄”,自由像字典一般“厚”,對沒有經濟壓力,崇尚自己的我來說自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同事兼好友昨天辭職了,因家裏的經濟出了狀況,需要努力掙錢養家,尋了一份比較辛苦,薪水豐厚的工作。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自由是屬於上層建築的一部分,經濟困難時,掙錢養家別無選擇。我們在衡量著得失之間的平衡時,當下的選擇決定了未來改變的方向.無論選擇是主動還是被動,改變成了不變的事實.

     人常說"等閑變卻個人心,卻道故人心亦變",其實不必畏於改變,對於改變本身我們不必"苛責",畢竟改變是個中性詞,有變好也有變壞.有人說好的夫妻關係不是改變彼此,而是改善彼此.這裏的改善就是指小幅度的調整,正確的好的改變.生活中所謂的"缺"未必是渴求的,必需的.人有陰陽之分,事有正反雙麵.一些缺失未必是壞事.人在茫然的時候,看不清自己的心意,過眼處皆是失.人在知足的時候,看清了自己的擁有,微笑中自有得.

      昨天朋友問我的手機屏幕為何這麽黑,她將自己' 亮堂堂‘的手機屏顯擺給我看。一語點醒夢中人,我被自己蠢哭了,一直以來屏幕昏暗 ,看字幸苦的'眼淚汪汪'的我,壓根沒意識到這是手機的問題,我一直懊惱自責自己的視力出了問題。明白既然不是視力問題,而是簡單的手機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啦。第一次自學成才,學會了調屏 ,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手機屏幕從'暗無天日”恢複到“天光大亮”。生活中,我是輕度的“心盲”患“者。

     朋友準備拿裁紙刀開紙箱,隨手在桌上抓起一條狀物劃紙箱的透明膠帶時,突然頓住的她猛然傻樂著向我搖晃著手中的”利刃“,一根果丹皮,她誤將果丹皮當成了裁紙刀。吃貨的世界,腦洞大開。”利刃”如此無害,我可以放心大膽地為她表演空手奪利刃,空口吞利刃地絕活啦~

     下午睡了兩小時,晚上精神抖擻地聽了一部廣播劇,聽得我頹廢沮喪,被情節虐地遍體鱗傷,結局還被賞了一顆苦蓮子,一個生離死別的大悲劇,下次開心聽劇時要遠離"悲劇",我發現許多經典的好文居然不少是悲劇,精彩的對白,高潮迭起的劇情,一旦進入就欲罷不能的"追",以致大結局時被毫不含糊地丟進了"北冰洋",徹底地刻骨銘心啦.被虐完才赫然發現,今天聽的廣播劇的小說是"赫赫有名的經典悲劇,每次上網尋小說,我怕自己被虐,總是小心翼翼地回避此文,無視許多人的強推,真心怕自己虐不起.沒想到聽廣播劇時忘了戒備,不小心上了賊船,過程是酣暢淋漓的痛快,結局是哭天喊地地糾結,在懊悔自己的"不小心"之餘又不得不在心中感慨,不愧是"凶名遠播"的經典文,將人虐得死去活來後還又生出念念不忘的歡喜,被文殘虐後難過之餘居然還隱隱生出"不後悔"的快意,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居然是被虐體質,痛苦和快樂並存.虐虐有助於提高心裏的抗壓能力,估計經過今晚的"磨礪"我的心裏素質進一步強化啦.

       世上本沒有後羿的,隻因為有了嫦娥,世上本沒有中秋的,隻因為有了月餅,原本對月餅毫無興趣的,隻因為被奢華的包裝吸引,每年都"盼"著老公將公司定製的月餅早早拎回家來,不為品嚐月餅,隻為"欣賞"禮盒,這算是名副其實的本末倒置,葉公好龍.無奈每年的禮盒總是推陳出新,驚喜連連,精美的包裝,華麗的設計令"膚淺"的顏控不得不愛.

        人有兩種狀態,一是間歇性的奮發圖強,二是持續性的墮落放縱,工作時屬"一",閑散在家時屬"二",這兩天屬持續的"二",昨天一點睡到七點半,別人假期睡懶覺,我勤快地一點兒不賴床,拒絕將時間浪費在床上,隻是沒被"浪費"的時間貌似沒做幾件正事.今天鍛煉完身體,走進廚房被明亮的陽光晃了眼才想起我的被子,枕頭,忙架出去曬,今天時間曬被子的點和昨天一致,隻有一個半小時的"日光浴"時間,雖然今天比昨天早起了一個半小時,可"架不住"我的忘性大.估計沒做工的日子裏,每天曬被子,枕頭會是我為數不多的正事之一,等老公出差回來,家裏的枕頭絕對是揣滿了陽光味道的“黃粱枕”。

      信與不信之間有著令人沉吟得深度,這個深度是時間,經曆,"會說話"的無數個細節.白紙是沒有深度的,草稿紙的文字會被一塗再塗,不斷的修正.教科書所言的真話,真實,真理一入社會就現了原型,那是支離破碎的玩具船.那是愚人節的"笑話",人生的路上充滿了有信到不信,不信到信的轉換,人是多麵性的,經曆自然也就是複雜的,信與不信有時也變得錯綜複雜,若能尋到一個有深度的同時依舊可以單純信任的人,要好好珍惜,這樣的人鳳毛麟角,一輩子能遇到一個已屬幸運.

      今天讀了一篇隔夜的雞湯文."失去比擁有更踏實",這份擁有是自己在意,渴求並真實地擁有著,一旦失去除了痛徹心扉別無它感.若這份擁有是忐忑不安,患得患失,可有可無,那確實是失去比擁有更踏實,無所謂的東西失去自然不會有所謂."美好都需要耐心等待"太片麵,等待是一種狀態,並不意味著在這種狀態下不必付出,毫無作為就能等來幸福,長久的幸福都是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求"來的.不願付出隻想坐享其成的幸福如同的清晨的露珠雖晶瑩剔透確轉瞬即逝

         ."若是有緣,空間時間不是距離."這取決於緣分有多久,空間有多大,時間有多長,若是短暫相遇的緣分,不求天長地久,隻求曾經擁有,確實沒有距離.若是長久的姻緣,時間空間就是距離.一段感情少了朝夕麵對的分享,日常瑣碎的交流,普通時日的相處,容易讓感情失了溫度,彼此擁抱的溫度."得不到的不是不配,是值得更好的"這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靈安撫劑.如果是想要成為公主那就是出生不配,無需質疑,所有想要的都不得在空中飄舞,都需要根植泥土,才有機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種似是而非的"浮"文居然稱好文,真是"黑"了好文這兩個字.

         人生是自我選擇得失並存的過程,因為看不清未來所有選擇會出現偏差,留下遺憾,我們在遺憾中開智,開悟,成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亡是曾經的活著,活著是行走在死亡的路上,關於生命人類和其它物種沒有不同,沒有受造物主的厚待,個體的結局自是同歸一處,這大概是命運唯一公平不變之處吧,生老病死,聚散離合是風雪雷電的自然規律,不論我們心頭願不願意,從最初的拒不接受到最後含淚接受,這是個必然的過程.人生的結局早已書寫好啦,年齡的每個階段早已固化,這是殘酷的自然法則,縱是懷有一顆不肯老去的心,但這顆年輕的心伴著的是日漸衰老的軀體.隻餘空悲切.

           接受現實才能延緩衰老,與自然法則和解,在法則的大框架下,我們用心的抒寫著屬於自己的細節,尋到自己的快樂,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追尋著"夠得著"的幸福,樂活人生.

 

         不再教大家跳舞啦,是我個人問題,因為我想錯了一些事情.教跳舞之前,我的目標是周末教朋友們一起跳舞,很快學會之後,我們大家每個周末都能隨著舞曲一起歡快的跳街舞,想著美好的畫麵,我都嘴角微揚,心情愉快.可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要熟悉並跳好一支舞必需的反複枯燥的"練舞"過程,舞蹈室的"牆鏡"不是擺美的是練舞時糾正不規範動作用的.練舞是學習舞蹈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環節,台上三分鍾的華麗,台下三個月的汗水.我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比劃幾下就可以幾個星期後和大家一起隨音樂愉快的跳舞,那是天方夜譚。
         
       我將自己個人的"熱愛"強加給他人,這是自私而不明智的.每個人愛好點不同,我沒有換位思考,就如同我在學校學了三年民族舞,從骨子裏最排斥的舞種非它莫屬,如果大家一起跳民族舞,我會什麽反應,答案顯而易見,任性的我一定直言,而後去"忙"其它感興趣的事兒.說這麽多其實就是每個人的興趣點是不同的,即便是有相同的興趣點,興趣點的度也有強弱之分,分配給興趣點的時間長短也是不同的.我教朋友們跳舞,大家的興趣愛好不同,缺失了大量反複的"練舞"的環節,不論多久都無法熟練到位的一起和音樂起舞,大家學習能力都很強,不是大家的原因,是我最初的想法違背了學習舞蹈的規則,沒有速成的舞蹈.因我錯誤的想法連累大家和我枯燥地練習舞步,這種枯燥的學習最後還是注定沒有意義的,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遺忘.反倒不如和體育館的老師一起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開心的做著律動.
         
             簡而言之放棄教跳舞,一是沒有音樂的舞蹈教舞步大家會感覺極其枯燥,令運動少了份令人愉悅的節奏,二是大家即便忍住枯燥,可不久還是會遺忘,還是學不會,"白吃苦".我的教學計劃是"失敗"的,跟著音樂做著開心的簡單律動才是愉快運動的正確選擇.認識到錯誤,止步就是進步,請大家原諒我這份"任性"吧.如果特別喜歡街舞,我可以推薦不錯的視頻教學,在家勤學苦練後,學有所成,成為一名很棒的街舞愛好者.
   
           
           我們總是喜相逢傷別離,傳統的惜別模式悄然轉身.,黯然神傷,在無限感懷中淚眼婆娑.這種告別儀式染著塵埃帶著寂寥.將我們"困"在惆悵中許久許久不得"自由". 
今天看了一場一位85歲美國老人家退休告別視頻,異於傳統的熱烈盛大的送別宴源自於一段漫長的同行之誼.一路上點點滴滴的善意匯聚成河,在時光的見證下凝固成幸福的畫麵,老人家在歡快的氣氛中向昨日道別.在頻頻的祝福聲中在"可見"的餘生中重新出發.
這種幸福的告別儀式笑中含淚,淚中帶笑,值得嘴角微揚的回味一生.
 

佛說人生三苦“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對怨憎之人,我總是任性地逃之夭夭,大門一關拒不相認,絕不相處。單純的生活環境,簡單的人際關係包容了我這份幼稚,而立之年後未受過怨憎會之苦,求不得,愛別離之苦卻終是難免,親人生老病死終有一別,求不離,自是不得。這兩份苦終生不得免。

      人生有三毒"貪,嗔,癡”,滿意的未得到,得到的不滿意,執迷於錯誤的認知。我是三毒俱全,愚鈍,目光短淺,讀書不求甚解,不會思考,遇事總等著別人的決定,十足十的一個癡人。癡人看不清事情的真相,總愛說夢,自我為中心的混沌糊塗的貪夢,甚至糊塗的將別人的夢當成自己的夢,一夢多年,將別人的追求當成自己的追求,奢耗多年,求不得自是放不下。癡人“我執”,自是嗔念橫生,王小波說人生的憤怒皆源自於自己的無能,能力不足還生出諸多貪念,怒火自是燎原。好在即時反省未釀災禍。解決“貪,嗔”,先要除"癡",去“我執”。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癡人的“我執”是痛苦的源頭,看不清世界的真相,萬事萬物的核心都是一個“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其它東西構成,都是在無常變化,都可分解,還原成更小的部分,分子結構一直在流變中。執守於曾經的“不變”,漠視“已變”的曾經,自是不稱心,不滿意,焉能不苦。人於世界發生關係最根本的要素“五蘊”色,受,想,行,識。佛說,“照見五蘊皆空”,連五蘊都是不穩定的,更無需說“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的物質表象的變動。

        解一切苦厄,消除內在的不良情緒,外在的一切災難,五度皆盲,般若為導。到達幸福彼岸的修行方法——六波羅蜜多。一是布施,花時間,金錢,精力做善事。二是持戒,佛三藏中的經,律,論中的律藏詳訴不做壞事的律條。三是忍辱,寬宏大量。四是精進,努力進取,積極向上。五是禪定,思想集於一點,單純幹淨到達清明的境界。這五種波羅蜜多的方法若不配上第六種波羅蜜多“般若”,皆是枉然。般若是識得萬物皆空的大智慧,無關神論,這是一種哲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