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奔湧

一個不斷選擇的世界,得失兼容
個人資料
正文

(2011-02-20 17:09:20) 下一個

有些人習慣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當信仰消失了,聖人的位置被明星所取代。

王小波說,人這一輩子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錘著錘著人就俗了。

四十不惑不是到了四十你就什麽都知道了,而是到了四十你不想知道了。

時間這東西很奇怪,你越是盼著它快點,它越是慢,小時候一個枯燥的午後都能熬死人,長大後希望時間慢些,它卻跑的飛快,一路狂拽著你到了五十。

人在一定程度上得認命,整體得命運和個人得命運。整體的命運就是所有人都要走向衰老和虛弱,這是自認規律,都的認。個人的命運指一個人此生所能達到的高度是天賦,成長環境,個人努力,所處時代綜合起來決定的,高度在一定的範圍內,若無奇跡,很難跳出這個區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命運沒什麽好比的。

正常人都不喜歡不正常的行為,所謂仇富,仇的是腐敗,各種不公平,不受監督的特權。

一個人勵誌的書讀多了人就變傻了,對世界的看法單向,單調,對問題的看法單一,遇到任何困難,問題都勇往直前,排除萬難,不怕犧牲,沒有想是否自己錯了,決定是否有問題,他不管從頭到尾都是鬥誌昂揚。不知道世界是複雜的,有很多變數,有許多的不可控,不知道人性陰暗,邪惡充滿了欲望,閱讀範圍廣泛些對人性的縱深會有所了解不會犯傻。

我們無法拒絕記憶,它形成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如何看待身邊的人,決定你將是一個怎樣的人。

單身就是與自己相伴。所謂的生育權,就是有生的權力也已不生的權力,每個人的自我無需通過生一個孩子來證明。

世界日日新,天天快,我要做一個舊的人,慢的人,麵對聲色犬馬眼花繚亂,我更愛獨坐角落與自己相伴。這是一個物質極豐富精神極貧瘠的年代,每個人長大以後都肩負著龐大的未來,為一個不可預測的幸福拚搏,這是一個教導人如何成功,卻沒有教導人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追求快速,漠視了自我成長的本質。

改變能改變的,不能改變就去適應,不能適應就去寬容,不能寬容就放棄。

有些事腦子想的通,心裏卻過不去,大道理都懂,小情緒難解。

人生哪有那麽多對錯,隻是選擇不同,結果不同罷了。

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放在你最在乎的事情上。

溫柔和冷漠是人的正常狀態,一個人對所有人都溫柔,這種溫柔毫無價值。

沒有悲觀的樂觀是盲目的樂觀,這種樂觀不值錢。

變化是人生的正常狀態,也是精彩的部分,自我也是在變化的。

浪費青春是最過癮的,揮霍青春才叫青春,謹言慎行的儲存這個時光,回顧人生時會發現沒有青春。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見一個愛一個的人其實誰都不愛。

糊塗不是好的生活狀態,需要的是豁達,糊塗是什麽事情都不清楚,豁達其實是很清楚,但不在意。

愛看書的人通常不看電視。

獨善其身的君子動口不動手,不及溫文有禮的紳士動拳不動刀。

人和動物的差別是有想法和情緒,想法情緒來自於自我。

人愛沾花惹草養寵物,我愛閉目養神品香茶。

世俗證明自己的標準很乏味,財富,地位,背景。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標準來證明自己。

撒謊是人的 天性,很多時候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

通過文字愛上作者,通過電影愛上演員,通過音樂愛上歌手,愛上的其實是一個表演性質的程序,一個想成為的那個人,在這個時間以他的樣子呈現。

人是很複雜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歌德說“所有的罪惡念頭我可能都有過,但我未必去做”

崩潰是想起了以前的曆次崩潰。不要將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另一個人的合作上麵。

生存也是要靠天賦的,很多時候越努力,越是發現天賦可貴。

有了分量,風才吹不走你,你才有資格不順從。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神經病一樣的對手。

狼崽和狗崽都是毛茸茸的無害的,讓人分不清楚。

世上的事,本來就是卸載總是比安裝來得快,得到的要很久,失去的卻在一瞬間。

能者不應多勞而應多得。

記憶不是我自己控製的,很難選擇,很多人到了一定的時候自然會把一些人事忘了,無需強求。

小時候盼著長大,覺得長大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長大後發現所有的問題才剛剛開始。

一種生活是你所向往的,就去追求過那種生活,不要貼標簽大家都應該過那種生活,這是不客觀,不現實的,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我們會越來越老,身體不會越來越好。簡單的快樂是複雜俗世的最後避難所。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也有人用了一生來治愈童年。

王爾德”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錢是世上最重要的東西,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每一種場合,每一種情況,每一種關係進入角色時,符合你自己的本色就是不裝。

如果一聽到和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表明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的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如果有人硬要說二加二等於五,你隻會感到憐憫不會感到憤怒。

我絕對不會為信仰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不要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年齡非常奇怪就像葡萄成熟要經過陽光雨露一天一天後才能成熟。

就算是超人也有凡人的那刻,在失去重要的東西時即便聲嘶力竭,拚盡全力也是無可奈何,無能為力。

懂得不快樂的人更懂得快樂。

有可能上輩子無家可歸這輩子才這麽宅。

有些沉重是無人可以分擔的,隻能自己左肩換右肩。

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在突如其來的不幸災難麵前我們是平等的,意外和無常是人生的本相,我們無可幸免,我們能選擇的就是對他的態度。

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妄自尊大缺乏清醒,兩者都是虛無主義。火箭燒柴實不值理會。

等我有空是我給自己最大的空頭支票。

人這輩子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關於如何生存,死亡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總是在認識死亡之後,才能更好的認識生命。

人就是這樣,有時候會悶悶不樂地鑽牛角尖,胡思亂想著自己的悲慘,有時候心情很好,無所不能,可以做任何事情,這兩種情況都會發生,出現的概率差不多,時間就是在這種反反複複中過去的。

過的太賴,熟的太慢,悟的太遲,老的太快,

生命沒有意義是一些偶爾行為交叉發生的關係,許多痛苦依舊,煩惱無休,但我們尋到了一份道理方的心安,心安理得,方可釋懷。

我們看電影,其實是在看深處的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餘下一點小歡喜。家庭不講大道理,隻求小歡喜。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智慧的人懂得取舍。

為了懷抱新幻想,我們失去了舊幻想,這就是成長。

生活中大多數狀態是不悲不喜,少數是開心或不開心,不開心也是正常的生活狀態,如果力求任何時候都要開心,這種壓力本身就會製造不開心。

執著於道理鋒芒畢露,沉湎於感情隨波逐流,強執於己見縛於一隅,人世難居。

比共同語言更重要的事是,我是否在你的世界裏看見了一個不同的世界

新鮮感不是和未知的人做已知的事,而是和已知的人做未知的事。

真正的悲是哭不出來的,許多的成長都是以失去作為代價。

快樂說給錯的人聽會被認為是炫耀,痛苦說給錯的人聽會被認為是矯情。

我喜歡純粹的東西,不喜歡酒裏摻水,我也這樣對待我的生活。

千言萬語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如其一次行動來的深刻。

人間沒有永遠,也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會夾雜著一些煩惱和憂慮。

記憶是一位帶著太多情緒和偏見的編輯,他常自作主張地留下他喜歡的東西,對那些不盡人意地事情充耳不聞。

每個人麵對的許多問題都是具體的個體的。

一些事無論用什麽方式來描述都顯得蒼白絕望,唯有親身經曆方能感受。

錢鍾書“不必花不明不白的錢,找不三不四的人,說不痛不癢的話。”

所謂的歲月靜好,看不見黑暗,那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自律意味著必須有所放棄,不能全部都要,太多的事情是不可能麵麵俱到的。自律必須設立具體目標,堅持無一例外的原則,前期是興奮,中期是痛苦,後期是享受。自律者方能得自由。

缺乏自律的時候,人總是受習慣,即時誘惑,他人思想觀念地影響,被情緒懶散,欲望所占據,生活毫無次序,很難心想事成。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十分厭惡損失帶來的陣痛感,同樣的得失,失的影響是得的兩倍,人對損失更敏感,這就是損失厭惡。

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一種狀態,情緒,自我感覺幸福那刻就是真正的幸福,不幸是一種客觀得表達,一種環境,感知,有時候的不幸不一定是一種真正的不幸,可能是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

朋友圈的主要內容就是告訴別人你怎樣生活。現代人的特質就是知道的越來越多,關於生活懂得越來越少。年輕人的青春期來得太早,遲遲不結束。手機填補了所有人的無聊,同時也將於無聊有關的偉大抹殺了,不再發呆,不再有天馬行空的創意。

凡是容易扯動情緒的新聞都要小心,社會上充斥了大量的機構和個人以牽動人的情緒為快感,為目的,甚至以此掙錢。

我們要抗爭不是要改變這個世界,而是不想被這個世界改變。

人類在機器化,機器在人類化。

真正的價值觀首先需要對問題懷疑,思考,判斷,沒有思考就相信了這是盲信,盲目狂熱一旦上了社會撞板後就虛無了,不再相信一切,如果客觀的看待社會上的種種問題,有消化有吸收,會保有自己的看法,不盲信不盲從保有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價值觀就不會坍塌。

將所有的空閑的時間都用來埋頭讀閑書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肯定是有問題的,就是成為了書呆子,如果樂在其中,書呆子還是問題嗎?

網絡社交媒體會讓我們的時間變得不完整,零碎成片段,人會變得不專注,思考變得不連貫。需要我們給出迅速的反應,那些反應通常是情緒反應,缺乏冷靜,沒有沉澱一下,用一個合宜的言辭來表達想法,沒有機會後退一步反省自己。

我不喜歡無緣無故的消費別人,也不喜歡別人麻煩我,我們都需要對自己負責,學會對自己負責是成年人的必修課。當我們垂垂老矣,能救我們的是醫生,護士和我的錢,欠的錢有辦法還清,欠了情總也還不清。

人和人之間終是不同的,不要強行勸誡三觀和認知與你完全不同的人,不然不僅會無功而返,甚至還會惹上一身騷。

人的自信心不是來自於外貌打扮,而是來自於有什麽追求,想要做成什麽事,有什麽興趣愛好。一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付諸行動時會發生變化,會產生一種肯定自己的自信,會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會去特意討好誰。就會發現與人相處沒有那麽難。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並在著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情和生活。光鮮亮麗是別人看到的,冷暖的生活是自己體驗的。

回憶是會改變的,是不可靠的,我們喜歡懷舊,覺得舊時光美好,是因為我們將過去一遍遍的美化,鍍了層玫瑰的顏色。用美化了的過去來對應現實,自然是有極大的落差。對於回憶需要清醒地客觀地想想當時的背景,周邊發生地事情,才會明白其實過去也沒有想想中的美好。懷舊很多時候是對現實不滿意,在回憶中尋求一種心理慰籍,在懷舊中挖掘到你心中最珍惜的東西,就能明白現實中你最想得到的東西,這是懷舊的力量讓你認清自己的需求。懷舊是夢見了自己的愛,愛上了自己的夢。

智商決定你的方向,情商決定你的態度,逆商麵對困難的綜合能力,情商和智商是對外的,逆商是麵對自己的。逆境往往是外力,有些坎能過去,有些不能以個人意誌為轉移,需要對自己做出新的選擇,與其過分強調逆商,不如對成功多謝寬容,不奢求完美。有一些所謂的逆境不是客觀的,是主觀上的敏感多疑或是將小概率事件無限放大造成的。在逆境中,抗壓力和聰明沒有什麽關係,和價值觀,性格以及和認為什麽是最重要的有很大關係。逆境中麵對的困難一是對我們活得好的損害有多大,需要調整,需要承受。二是需要放棄我們相信的東西,去做我們不相信的東西,這也是承受底線。

人要對自己的能力和位置有個清晰的認識,在不能駕馭的位置上麵付出的東西很多代價很高,要能夠尋到適合自己的階層,用百分之八十就可以遊刃有餘,不要可惜百分之二十的潛力,不要勉強自己擠進更高層,那會耗盡你百分百的力氣,依然還是墊底,一不小心還會被擠下來,一直都會感到累,在高層遇到問題都是自己的能力所不能解決的。

高情商不代表著沒有情緒。情緒是有層次地,需要辨識情緒的顆粒度。我們的情商寄托在別人身上是無法修煉的,一念之間,反求諸己,想要別人遷就你是不現實的幻想,想要改變別人是你受苦的來源。所謂的做自己不是祝福,是一種責任。自己的事自己要扛起責任,不要丟在別人的手中,當你過多指望別人,別人不如你的意,你就會感覺很糟糕。成功就是自己過上了自己喜歡的日子。

情商高的的人對一件事的判斷是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麽。不是抹殺自己的情緒,委屈自己成全別人

人的性格是由複雜的模塊組建而成的,不是一層不變的,是一條波浪線,可以是即樂觀有悲觀,即冷漠又溫暖,即外向又內向。

一個人一味的熱情其實是盲目的,就是我們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冷淡的,才能對比出你對某些人,某些事抱有極高的熱情。過於溫暖的人不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好的立場,被溫暖綁架會很吃力。

人到了某個階段不妨嚐試著換一種生活方式。一味沉迷過去毫無意義,一直看著後視鏡是很危險的,容易出交通事故,開車的時候必須專心的看著前進的方向,已經走過的路隻需是不是回顧一下就可以了。

沒有相同境遇的人不會明白你心中所想,沒有經曆過的人不會懂得你萬千思緒。人生不要期望有感同身受這件事,你再好都有人說三道四,既然無法做到每個人都喜歡你,那就安心做自己無愧於心吧。

我們總有一天會學會自己去評斷這世間發生的一切,不再相信別人的閑言。不管別人怎麽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是正確的,不論別人怎麽看,我都不會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麽都長久不了。

史鐵生“人與豬的自然差別是一個定數,人與人的心理差別是無窮大。“人與人的交往多半膚淺,隻有在比較膚淺的層麵上是容易的,一旦走向複雜,人和人就是相互的迷宮。

你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但你要承擔得起你所付出的相應的代價,你可以為了物質拚死拚活,可以放棄奢華輕鬆度日,隻要你得到了你值得的東西,感到幸福,就可以了,沒有什麽正確的生活方式,也不要去規劃別人的生活。

人的基因對感受處境的變化很敏感,對絕對的水平誌不敏感。比如天天過王公貴族的生活,習以為常,沒有成就感,天天過一個月一千的苦日子,長此以往不覺得辛苦。但如果一個人每月一千升至一萬,或每月一萬降至一千,那個感受就太強烈了。

心理學家麥基說”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和想法的時候,心裏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回去現實中搜尋相關的信息,最終形成“真是如此”的心理立勢,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不過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我們想要的真相不過是合乎我們口問的真相。

我們潛意識中將我當作一個容器,過去的經驗,思維的方式,情感體驗,人際關係,興趣愛好,說話習慣等等都裝進”我“這個容器中。如果將“我”這層外殼拆掉,剩下的一連串的心理聯係,心理關係比“我”還要重要。我本質上其實是一組心理上的關係和聯係,有連續性會變。小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距離很遠,聯係很淡,昨天的我,今天的我,明天的我距離很近,聯係很強。我是一組又一組的心理事實,思想事實的聯係而已,不用去計較小時候的我是否是原來的我,關心的是今天的我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和以前有過的心理活動之間的聯係有多強。

心理上的乞丐空虛寂寞悲哀,不斷追求著別人眼中的光和熱,將別人的追求當作了自身的追求,對自身沒有思考,判斷,了解,熟悉了別人,陌生了自己。總是依賴著別人,無論是外在肉體還是內在心理,從其中獲得快樂,一旦你這樣依賴別人,你就成為奴隸。

人生舒適的境界就是豐富的安靜。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不排斥熱鬧,但熱鬧要有內容,熱鬧終究隻是外部活動的特征,任何外部活動都需要有精神追求為其動力,精神價值為其目標方能長久。否則外部就算再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必定是空虛和貧乏。如同莎士比亞所說“充滿了聲音和狂熱,裏麵空無一物。”

思而不學加猶豫不決就是浪費時間。

沒有目的的交往才令人感動。

能享受最好的,能承當最壞的,就是見過世麵的。

人習慣將自己的成功歸於自身,將失敗歸於環境,將別人的成功歸於環境,失敗歸於自身。很多事情隻是不同,無關對錯。

用理性追求真理,用感性追求藝術。

你可以在所有時間騙一些人,也可以在一些時間騙所有人,無法在所有時間騙所有人。

歸一就是指終於在紛亂,令人心煩的痛苦的世間,找到了讓你感到安全,安穩的對象,一個可以給予保護的地方,心之所向,安定了下來。內心安詳,從不荒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