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奔湧

一個不斷選擇的世界,得失兼容
個人資料
正文

(2010-02-24 06:23:22) 下一個
  •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孩子不是家庭肆意操縱的受傷的木偶,不是親子衝突廝殺時受傷的證人,不是父母拿去肆意炫耀的道具麵子,而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受到尊重的個體。
    父母都有一個願望,希望為他掃清障礙,保全他一世無憂,其實無論我們怎麽做都無法保障孩子的人生,我們傾盡權力寄予厚望的孩子不出意外終將平凡。有些孩子貌似很幸運,極大可能是換了一座城市,換了一份工作,過的生活和父母現在的生活差不多。工作,愛情,親情的煩惱他們一樣都不會少,事業,情感,主觀,客觀,環境,總有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命運隻有撥弄顛覆著他的生活,終其一生都是平凡的一生,可以預期最好的結果,但也要能接受最壞的可能,接受平凡不是放棄,退縮,而是管理好自己的預期。
    父母教育孩子“我都是為你好”使用這種正麵語言合理化對孩子的種種不合理的要求,這種合理往往是從彼此間的人際關係出發的,潛台詞就是“你都要聽我的。“
    組建家庭,撫養孩子被城市有意無意中的放棄考慮,城中的許多青年成了“遊牧民族”,許多任的理想“找一個人,在一起,不住在一起。”
     
    父母對孩子來說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自己而不是我們要他成為的人。
     
    親子關係不能淩駕於夫妻關係之上。父母需要學會愛和分離,成熟的愛就是一邊給愛一邊堅定的告訴孩子,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不要渴望徹底了解孩子的意願,不要總盯著孩子的問題,要尊重孩子的個人想法,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成熟的父母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不是處理問題,而是處理孩子的感受。豐富自己個人生活,不要將個人的所有情感都壓孩子身上,會造成孩子的緊張和壓力,要成為自己的太陽,樂觀開朗,用心思考,生活自律,興趣廣泛地有趣的人。
     
    心理學家克萊爾“真正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母愛的第一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嗬護孩子長大,第二任務適合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子女在開心的時候不會想起父母,隻有在傷心,缺錢,遇到挫折的時候才會想起父母,父母是這世上最大的備胎。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判斷孩子的喜好,孩子所在乎的往往不是大人所想的。
     
    父母對孩子有兩種愛,一種是接受的愛,孩子一生下來的情況,孩子的性格,本質。一種是轉化的愛,追逐孩子的各種福利,讓他們過得更好。野心過度的父母,轉化的愛會壓倒接受的愛,成為自己孩子的暴君。親子關係應該是平等自由,沒有階級之分,隻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夠了。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每個人都是個體,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愛好,他的任何東西都應該尊重,在孩子麵前,許多父母有道理就講道理,沒有道理就講倫理,用孝順來鎮壓孩子的”邪念“讓一切如己所願。孝順是個不平等的階級觀念,親子關係應該是平等自由,沒有階級之分,隻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夠了。
    家長對孩子能做到的是以身作則,示範,然後耐心等待。
     
    為人父母其實是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長,而不是保持完美的化身,一直正確。坦然麵對自己的內心,看著眼前真實的孩子,寬容,甚至尊重作為人所有的局限,把注意力放在建設性的成長和改進方麵,不是在對自己否定中消耗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引領和教育。父母需要學會愛和分離,成熟的愛就是一邊給愛一邊堅定的告訴孩子,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不要渴望徹底了解孩子的意願,不要總盯著孩子的問題,要尊重孩子的個人想法,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成熟的父母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不是處理問題,而是處理孩子的感受。家長對孩子能做到的是以身作則,示範,然後耐心等待。父母對孩子來說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自己而不是我們要他成為的人。父母對孩子有兩種愛,一種是接受的愛,孩子一生下來的情況,孩子的性格,本質。一種是轉化的愛,追逐孩子的各種福利,讓他們過得更好。野心過度的父母,轉化的愛會壓倒接受的愛,成為自己孩子的暴君。親子關係應該是平等自由,沒有階級之分,隻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夠了。
     
    龍應台”所謂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愛孩子順應本能的天性,孩子愛父母是超凡領悟的人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