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4)
2019 (136)
2020 (226)
2021 (103)
2023 (97)
Gustav Mahler / Claudio Abbado & The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Deutsche Grammophon (1980)
剛完成《第五交響曲》不久的馬勒,翌年夏天已著手創作他的下一首交響曲。《第六交響曲》是馬勒其中一首較為著名的作品,儘管馬勒將新作的副題定為「悲劇的」(Tragische),但在譜寫的時侯,亦即是1903和1904的夏天卻是馬勒人生中最為快樂、事業家庭愛情皆得意的一段日子:首先馬勒於1902已和愛妻阿爾瑪共諧連理;馬勒的次女於1904出生;同時亦接下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藝術總監一職。連妻子爾瑪都說:「該年夏天實在是太美妙,我和丈夫完全沒有爭執,隻有喜悅。他用鋼琴彈奏自己的新交響曲予我欣賞,我十分喜歡。」同年夏天,馬勒新增了三首歌到《悼亡兒之歌》(先前已完成譜寫兩首)之中,和《第六交響曲「悲劇」》同期完成。
1904年夏天完成譜寫終樂章後,一年後馬勒與萊比錫的出版商康特(C.F.Kahnt)簽下出版合同,因為之前為《第五交響曲》出版的佩特所收得之費用不足應付阿爾瑪的龐大「金錢需求」,而康特就在1906年搶先在樂曲的首演(5月27日)前出版。首演於德國城市埃森的音樂節上舉行,由馬勒親自指揮。根據夫人阿爾瑪的說法,由於樂曲太難指揮,儘管馬勒不斷和樂團排練但首演當晚的演出水平仍未如理想。同時亦因出版時間以及馬勒臨時修改的關係,以致樂曲在不同版本上有頗大的出入,馬勒本人在1908年也曾對樂曲作出修訂。現今流傳版本最主要的分歧在於第二樂章以及第三樂章的次序調換,而首演以及康特的初版總譜則是先演奏諧謔曲,後演奏行板,但後來馬勒又將演奏次序轉調。
雖然在結構上最接近交響曲四樂章的形式,但在和聲法卻有很大膽的嘗試。本曲除了馬勒常用的四度六度音程跳躍外,在首樂章亦有由管樂演奏的大三小三和弦的音程。《第六交響曲「悲劇」》在編製方麵異常龐大,而且敲擊樂在此曲有非常多炫技部分,同時需要用到多種特殊敲響樂器。
《a小調第六交響曲「悲劇」》
I. 精力充沛的快板 Allegro energico
II. 諧謔曲 Scherzo
III. 中等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
IV. 終曲 Finale
不幸地《第六交響曲「悲劇」》和《悼亡兒之歌》的內容成真了,在經歷完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後,馬勒很快就要麵對數個極大的哀慟:長女瑪利亞於1907年感染猩紅熱並於兩週後逝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藝術總監一職亦因種種原因而被迫辭去;最致命的是馬勒被診斷出心臟不正常,以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來說,心臟病是不治之症。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自己的靈感真的暗示了馬勒那黑暗的未來嗎?我們無從探究,但細心剖析《第六交響曲》中的主題和動機,其實完完全全就是馬勒於1903至1907這數年間的寫照。
----- 撰樂 Die Musikzeitung
在阿巴多的演出曲目裡,馬勒一直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他詮釋的馬勒以銳利聞名,掌握了馬勒音樂裡的戲劇張力與鮮明的輪廓,流暢而準確地把握住音樂裡的節奏感,展現出樂曲壯麗、優美、柔和又有些怪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