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權威的牛市需要論 一 習大大的文章
(2015-05-31 00:18:31)
下一個
全文值得精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g4ODg4Mg==&mid=310361987&idx=1&sn=7dc93f9d844ccfe537da5cc52444ed3e#rd
11 “牛市需要論”。
這個話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是對講話通俗化的理解。回過頭查一下 ,本輪牛市的起點是去年7月22日。7月15日那一天宣布央企四項改革試點開始,幾家央企股票就漲了。到了7月下旬的政治局會議,那次會議強調改革是重中之重,改革明顯加速。從那時起,股票市場便如泰山在平原上崛起,突然間升高了,海拔一下子上升1000米,然後便進入高原了,雖起起伏伏,然而一直沒有降下來。到了資本從房地產市場撤出,股市便一路直上了,時間是11月18日,銀行降準,資金不進房地產,到股市來了。
股市怎麽起來的? 是改革信息的推進,是資本市場的需要。在中央堅守係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資產負債率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大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必須以一個有人氣的資本市場作為前提。其次,監管政策的收緊隻會改變牛市的節奏,讓它適當慢下來,慢慢走 ,但是不會改變牛市的方向,決定牛市方向的依然是宏觀基本麵。
權威人士說,“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能不能把儲蓄轉化為有效投資是支撐穩增長的關鍵。目前居民儲蓄率很高,海量資金無處可去,人們難以獲得可持續的財產性收入;可另一方麵,實體經濟和重大建設項目缺乏資金保障。所以,財稅、金融、投融資體製改革必須整體推進,特別是要打通投融資渠道,挖掘民間資金潛力,讓更多儲蓄轉化為投資”。
我們可以這樣猜想,要把居民放在銀行的天量儲蓄,變成“投資”資金。這個“投資”並非完全指炒股,但可以理解為居民把儲蓄投入到資本市場,再由上市公司和機構把這些錢用於“投資建設”,從而拉動經濟增長。這樣的理解是個人的一個通俗的理解。正因為此,很多人曾經注意,為什麽人民日報、新華社發文章為股市鼓吹呢?這裏頭有個大背景。
權威人士的這個說法很明確,一方麵居民需要獲得可持續的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麵要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要達到這個目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加直接融資。讓居民儲蓄直接進入包括股票一級市場、股票二級市場和債券市場,才能在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讓居民獲得財產性收入,再刺激消費。因此,維持一個健康的牛市,應該是中央政府的戰略決策,決非股票公司炒起來的,更不是某個學者炒起來的。
中央還希望實現穩增長和降杠杆的雙效果。要達到雙擊,辦法還是增加直接融資。增加直接融資,降低信貸比例,即可一舉兩得。可以認為,目前管理層有時對股市融資杠杆的降溫並不是要打壓股市,而是希望避免泡沫快速膨脹快速破裂。如果政策調控得到,這輪牛市至少應該維持一段時間,有人說三年時間恐怕太久,起碼一年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全文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