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為何如此牛
(2014-03-09 09:23:52)
下一個
美股為何如此牛:被忽視的市場結構變化
如今美股的強勢已經無人質疑,過去幾個月的市場顯示“每次市場下跌都會有不斷的買單湧入”。如今,每次市場回調的幅度越來越小,而買家每次湧入的越來越快。市場此前的回調從沒出現如此的景象。在2011年,市場拋售蔓延數月,在當年4月-10月期間標普下跌21%;在2012年,市場的恐慌隻持續了幾周;2013年縮短到幾天;而如今,隻有短短幾個小時。
這種無比的強勢讓人為之瘋狂,也讓人疑惑,牛氣衝天的美股底氣來自哪裏?美聯儲的QE?美國經濟複蘇?還是製造業回流?每個理由似乎都不充裕。
Josh Brown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給出解釋,在華爾街廣為流傳。
Josh Brown寫道:在從花旗處完全收購了Smith Barney後,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如今是全球最大的零售經紀商和投顧公司。大摩四季報顯示,其財富管理部門受托管理的資產(fee-based or fee-only asset flows)在2013年全年增加了519億美元。如今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板塊所有的客戶資產中的37%為受托管理資產,這一比例創下曆史新高。
美銀美林的財富管理業務部門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美林全球財富管理部門披露“2013年的長期受托管理資產新增480億美元,而2012年同期增加260億美元。”這一增加額相比於一年的時間段而言相當巨大。而更重要的是,美林稱“客戶資產中超過半數處於受托管理狀態的投顧占到了44%”。
此外,富國的財富管理部門(包括AG Edwards, Wachovia,Prudential和Wells)在2013年底的受托管理資產達到3750億美元,差不多占到該部門管理的1.4萬億美元資產的27%,大幅高於此前3040億美元的前值。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富國經濟業務中的客戶資產中27%如今已進入受托管理帳戶,摩根士丹利達到37%,而美林則有44%客戶的資產中超過半數流向該賬戶。美國最大的傳統投顧公司正在加速從交易經濟業務向受托管理轉型。這對於其管理的資金運作模式有巨大的影響,隨後對於股市行為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這些機構(加上摩根大通和瑞銀)占據美國資產管理市場近半份額。而注冊投資顧問群體(RIAs)則占據另外25%(也是增長最快的群體),而這部分投資顧問絕大部分都屬於受托管理型。也就是說,美國資產管理行業中75%的資產都趨向受托管理的策略和帳戶。
在2005年,由財務顧問和經紀商之間管理的受托管理帳戶總額為1980億美元,而到了去年底,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1.29萬億美元以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翻了六倍。而對於這部分受托資產的策略,盡管一部分可能是主動管理型的,但絕大部分都是被動管理的,因為投資顧問沒有交易費激勵,也就沒有動力來交易。
這塊龐大的資產中的絕大部分被投入以下方向:長期公募基金、獨立管理賬戶(SMA)以及指數基金。如今Vanguard、State Street和iShares在投資界的地位就如同Janus、Fidelity和在線日內交易在上世界90年代的地位。事實上,Vanguard如今能夠占據全部基金資產的20%,接近2.3萬億美元,這正是整個趨勢的結果。
這對於股市走勢及其重要。這意味著,無論發生什麽,每周都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入,這都與當日的消息無關。他們都有著同樣的數據,而且很清楚客戶的壽命都更長,因此其投資組合就更傾向於股市。因此,他們總是不斷的買入。
以前的經紀商的目標是讓錢動起來,製造交易量;而如今的經紀商(他們如今自稱財富管理經曆)原則上讓客戶的退休金管理帳戶在數十年裏能夠持續增長。股市正是最合適的投資標的。債市的固定收益特點使其難以達到這一目標。這意味著他們會持續偏向購買股票,幾乎從不出售,這意味著他們在股市上漲的日子裏小幅加倉,在下跌的日子裏大幅買入。
簡而言之,美股看似無盡的買單正是來自於這一龐大資金流不斷的湧入。
而這一理論也能夠解釋許多當前市場的謎團。最近這些年紐交所的交易量走低,大部分投資股市的資金並不操作。這也解釋了財經電視的收視率下滑。個人與受托管理的職業人士需求不同,而電視節目未能迎合這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