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禪

把握市場趨勢;交易在當下;風險第一,盈利第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第二輪量化寬鬆或成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導火索 zt

(2010-11-15 12:28:53) 下一個

  在財政政策、利率政策空間喪失且效用微弱的背景下,11月3日,美聯儲再次啟動量化寬鬆,向市場投入6000億美元,以刺激美國經濟複蘇提速。

  危機曾經讓G20團結一致;現在,危機後不均衡的複蘇態勢卻讓各國各自為戰。美聯儲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固然是救急的無奈之舉,卻將通脹推向了全世界。換言之,美國治理通縮,卻引發了世界範圍的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引發加息和加息預期,加息對複蘇中的新興經濟體卻是不可承受之重,因為新興經濟體的複蘇動力更多的來自財政政策,當財政政策的效應釋放殆盡,彼時利率處於高位,貨幣不斷升值,新興經濟體的複蘇進程可能嘎然而止。一旦新興經濟體宏觀經濟失速下滑,則意味著危機後的複蘇態勢中斷,全球經濟麵臨“二次探底”的現實風險。

  “二次探底”不再是一個傳說,美國力圖在危機後的寒冷中自保,卻將全球經濟推到了“二次探底”的邊緣,奧巴馬為第二輪量化寬鬆辯護時說:“對美國有好處的,對全世界也有好處。”而現實卻是:“對美國有好處的,對全世界沒有好處”。局勢的進一步演變,還將讓美國認識到:“對全世界沒好處的,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一、美豪賭“數量型貨幣政策”扭轉複蘇乏力局麵

  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為應對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及時采取了很多舉措。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任之初就推出了787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在貨幣政策方麵,美聯儲自從2008年1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曆史低位之後。此後,美國已經無法在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方麵采取實質性行動。

  從2009年3月起,美聯儲轉而倚重數量型貨幣政策手段,通過購買1.7萬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將資產負債表迅速擴大,力圖用這種注入流動性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2010年11月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QE2)貨幣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複蘇。

  美聯儲的聲明指出,美國當前生產和就業狀況改善的步伐依舊緩慢;受製於高企的失業率和微弱的收入增幅,美國民眾的消費意願雖然有所提升,但也受到抑製;企業增加設備和軟件投入的增幅比今年初放緩;新房開工量依舊低迷。 美聯儲當天同時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變。

  美聯儲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政策為市場解讀為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即美聯儲通過買入債券的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刺激美國經濟複蘇提速。美聯儲公布的將逐月實施6000億美元新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基本符合市場預計的5000億至10000億美元的規模和方式。

  從上述文字中,我們可以清晰地捕捉到美國刺激經濟複蘇的路線圖。財政政策刺激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刺激先後登場,但效果甚微。最後,美國不得不啟用數量型貨幣政策這張王牌,開啟美元這架監管缺失的印鈔機,大量印製美元,向美國經濟注入活力。可以說,麵對失業率高企和經濟增長緩慢的難題,有通縮風險的美國將刺激經濟增長的重任壓在數量型貨幣政策的身上。

  二、美第二輪量化寬鬆遭全球“口誅筆伐”

  在全球經濟複蘇仍然麵臨眾多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世界經濟霸主美國不但不承擔其應盡的責任,而且還采取了不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孤注一擲的損人不利己行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譴責。

  目前,國際儲備貨幣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元等,而處於主導地位的依然是美元。全球範圍內的大宗商品交易、資本流動、直接投資也主要使用美元。歐洲中央銀行的報告顯示,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國際儲備貨幣,盡管比重持續下降,但2009年,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比重仍高達62.2%。鑒於美元在當今國際貨幣體係中的特殊地位,美元的發行國——美國的貨幣政策的影響也是世界性的。

  筆者認為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麵的原因。

  1、金融海嘯後,各國在經濟複蘇的道路已現“各自為戰”的趨勢。

  不同於去年的G20匹茲堡峰會上的祥和氛圍,“大難臨頭各自飛”,先前各國達成的不會打貨幣戰的承諾已經成為泡影。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複蘇陷入停滯,再次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使全球“貨幣戰爭”的火藥味更加濃鬱。正如筆者年初的文章《2010年,勢極而反》中所言,麵對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各主要經濟體尚能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然而,在危機陰影逐步消散的時候,政策協同變得遠沒有維護自身利益重要,美、中、歐、日等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麵臨各行其是的重大風險。若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宏觀經濟政策層麵的協同不再,政策方向和步驟、節奏產生差異,必將引發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現在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例如,麵臨通縮風險的美國希望通過量化寬鬆來拉動就業和通脹,以刺激經濟複蘇;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則已踏上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之路,目前麵對的頭號問題乃是通脹。

  2、美元貶值,通貨膨脹必將抬頭。

  美國利用貨幣這一王牌向美元資產注水,必將令美元匯率持續走低,造成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熱錢大量湧入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普遍上漲,給相關國家和地區帶來輸入性通脹。

  11月3日,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歐元兌美元(1.3582,-0.0110,-0.80%)的匯率一下衝高到1∶1.4282,創今年1月份以來的新高。

  受到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資金流入影響,日本東京股市日經股指連日來不斷攀升。日本媒體指出,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會造成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泡沫出現等副作用。

  3、給全球經濟複蘇帶來巨大隱患。

  美國把新印刷的6000億美元注入美國經濟,實際上是讓美元貶值約20%,從而稀釋了各國,特別是把美元作為重要外匯儲備國家的資產。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數次提出尖銳批評,指出美聯儲的行動不僅不會解決美國經濟麵臨的困難,還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比如,美元貶值,貿易摩擦加劇,熱錢流入新興經濟體市場有可能會對它們的出口造成毀滅性影響等等。這些都將給給全球經濟複蘇添加更多的變數。

  三、美量化寬鬆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

  美聯儲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原因是什麽呢?筆者認為基於下述3種。一是美聯儲對於美國經濟複蘇無力的擔憂。二是美聯儲深知美國政府已背負巨額赤字,財政刺激今後數年間將邊緣化。三是美國的利率、資本充足率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已竭盡所能。

  那麽,美聯儲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能否收到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效果呢?

  筆者認為,美聯儲通過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釋放流動性,不能有效刺激實體經濟?曆史告訴我們,你可以廉價充分供應貨幣,卻不能強迫人們借貸。你可以誘發投機,卻未必能創造健康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有個常見的比喻是:就像推一根繩子,無從著力。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2日在英國《金融時報》刊文,把美聯儲提議的新一輪定量寬鬆政策比喻為賭博,贏麵微小、風險頗大,後果可能是製造資產泡沫、破壞世界經濟穩定。他認定,美國經濟增長微弱、前景不確定之際,定量寬鬆並非解決之道。

  1、伯南克的論據難以成立

  伯南克支持定量寬鬆的論據是,如果美聯儲購買債券,投資者將增加對其他資產的需求,尤其是股票,從而提高股票價格並增加家庭財富和支出。

  可是,自伯南克開始討論這一手段以來,股價已上漲10%。股價還能再漲多少?這對國內生產總值又有多大貢獻?美國家庭持有市值大約7萬億美元股票,如果股價再漲10%,股民將收益7000億美元;如果轉為消費支出,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25%,對收入和就業的影響微乎其微。從其他角度看,定量寬鬆對拉動國內生產總值的效用同樣不大。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下調20個基點在房價再次下跌時收效甚微。增加銀行流動性同樣毫無用處,因為大銀行已有大量超額準備金。大型上市企業現金充沛,而小企業依賴的那些銀行依然缺乏資本金。

  2、負效應不容小覷

  筆者認為,美聯儲此時推出量化寬鬆政策負麵效應要大於可能產生的正麵效應。

  (1)對美國經濟而言,量化寬鬆政策並非對症下藥。

  美國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貨幣供應量不夠,當前美國更需要的是新財政刺激方案和維護強勢美元,而非讓流動性進一步泛濫。新增的流動性不會迅速進入實體經濟變為資產,而是流入金融機構和海外,催生新的資產泡沫,且有可能為未來美國和全球的通貨膨脹飆升甚至失控埋下伏筆。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認為,美國麵臨的嚴重經濟問題不可能用增加債務的方式來解決,這樣隻會給國際金融界帶來“更多的問題”。他認為,美國經濟的問題並非缺少流動性,現在的做法是冒險,美國經濟增長模式正麵臨深刻危機。

  (2)對新興經濟體而言,量化寬鬆政策有可能中斷經濟複蘇進程。

  美聯儲不受控製地發行美元以及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在給新興國家帶來輸入性通脹的危險,減少債權國外匯儲備的價值。熱錢湧入、資產泡沫、通貨膨脹和本幣升值等經濟難題蜂擁而至,導致其剛剛好轉的複蘇局麵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3)對全球經濟而言,量化寬鬆政策有可能加劇動蕩和失衡的危局。

  美聯儲的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將加快美元貶值速度,加劇全球流動性泛濫,金融市場動蕩,觸發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戰爭”,有可能造成全世界範圍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從而對全球經濟複蘇構成威脅,加劇全球經濟就很難走出動蕩和失衡的危局。

  四、全球經濟必然“二次探底”的邏輯演繹

  美聯儲宣布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這樣,美聯儲在2011年第二季度結束前總計將采購8500億至9000億美元的國債,是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中購買國債金額的近3倍。毫無疑問,升級版量化寬鬆將推倒全球金融多米諾骨牌。

  筆者認為,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必然引發全球通脹抬頭,新興經濟體將通過加息來抵禦本幣貶值和輸入型通脹,這樣就會導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動能減弱,經濟發展減速甚至中斷,從而導致全球經濟再次陷入危機,全球經濟“二次探底”不可避免。

  1、全球財富大洗牌在所難免

  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走軟,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黃金、原油等價格會大幅度上漲,財富向這些國家分配。

  如最近在美國宣布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後,黃金價格突破1390美元、原油價格突破87美元。此外,貨幣升值、黃金、股市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一些投機資金可以從資產價格波動中漁利,發達國家的主要對衝基金資金實力雄厚,有豐富的國際金融市場運作的經驗,能夠乘勢投機,操縱市場,獲取豐厚利潤,進一步放大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投機資金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中賺取利潤,導致全球財富的重新分配。

  同時發達國家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市場通脹預期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增加了進口這些商品國家的物價上漲壓力,輸入性通脹風險增加。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貶值,物價水平上漲,主要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外匯儲備麵臨縮水的風險,同時稀釋美國的對外債務,導致全球財富的重新分配。

  2、美國減負 世界埋單

  美元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它不僅是美國人自己的本幣,而且更是國際標價貨幣、國際結算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因此,美國推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它或將帶給世界災難性的後果。

  比方,美元大幅貶值,以美元標價的國際大宗資源類價格暴漲,這將導致各國被迫“輸入”通脹;與此同時,各國以美元儲備為主的外匯資產及美元債權將嚴重縮水,而美國自己的外債負擔卻會無形“減負”。由此可見,美國通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正在與各國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既是貨幣大戰、匯率大戰,也是貿易大戰,其實質就是掠奪、轉移或重新分配世界財富。

  3、美國加息日 泡沫破滅時

  當我們的生活重新回到通脹時代,各國將不得不提高利率來抵禦通脹,美聯儲也不例外,將被迫采取積極行動,迅速提高利率。那時大量熱錢又將撤出新興市場回歸美國,等到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破滅時,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也就被迫熄火,新一輪經濟危機不可避免的再次發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