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交易藝術的成長和心路
通脹一貫強烈地掠奪大眾財富,由於貨幣實際購買力不斷下降,投資是無可避免的選擇。
投身股市主要做兩件事情:1,獨立思考和自我反省;2,認識市場。“我是誰?”,性格如何,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如何;“我從哪裏來?”,知識累積如何,能力和經驗如何,財務狀況如何。“我要往哪裏去?”,階段性和長遠預期是什麽,各自多長期限,各期限間如何維持日常生活和交易?
認識市場。核心理念問題:市場的本質是什麽?答案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思考方式要專注於過程。比如,"如果形勢改變,使得存在這理念而遭受損失,是否能堅持?"要知道,策略技巧可以也應該隨市況變化而改變,但核心理念不能變。核心理念不能"創造"或"製定",而是靠內省去"發現"。開始的階段可從曆史中尋找答案,比如美國的曆次股災,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信用危機,阿根廷金融危機以及其他市場極端情況(比如安然、黎曼兄弟的例子等等)。
交易行業成功率相當低,即使付出心血、辛勞和汗水,卻未必能成功;是需要概率化、容忍失敗及不完美的行業。交易者有時經常地神經高度緊張,失去分寸感,沒有社會歸屬,價值觀異於常人,悲喜不定,財富大幅起落。必須從內心裏真正熱愛,負責任並樂於接受任何結果,才能堅持到底。平時必須勤於思考問題,敏於在頭腦中經常閃現些念頭。而大部分思考都是發散式的而非歸納式的,有些念頭可能是互相矛盾,所以,要多做記錄。必須階段性地對念頭進一步歸納總結,糅合成統一的觀點,來幫助理清一些思路。必須喜愛這種方式,至少,記錄可以保留記憶,使曾經延續;回首心路的串串腳印,就如同看著種子從泥土裏萌芽、吐葉,長大,開花最終綻放並碩果累累。
交易需要綜合判斷、整合能力、大局觀、開放態度和持續的自我學習能力。行情走勢五花八門,但現今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現象越來越少了。某些交易技巧可在某些市道連續順利,但這並不代表可以穩定獲利。要有完整的交易理念做主線,把所有技巧串在一起,適應並應對不同市況,並規劃全盤策略組成完整的係統。另外,還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從當前市場信息觸類旁通地產生合理的預期,從而製定相應的計劃和行動。知識可以購買,但能力是錢買不到的。交易賺錢的經曆不代表交易賺錢的能力。一段時間內,正確的方法不一定賺到錢,而錯誤的方法可能賺;但隻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以中國A股為例,1996到2001年的獲利方法在2002到2005年不適用。1996到2001年整體上看是牛市,而此後的四年是滅莊時代,是標準的大熊市。從那大熊市中走出來的交易者對2007大行情處於看不懂的狀態,操作當然很不理想。有些老手,在上漲前半段操作的不錯,但其後就完全失去了市場的方向和節奏感。如果不能保持開放的心靈和認真學習的態度,最終還是會被市場所淘汰。Livermore的最終失敗,有可能是由於,原先熟悉的大起大落走勢被後來長時間的波瀾不驚所取代,他沒有能和市場再一次同步適應。他總結的成功經驗是經典財富,但對他的最終結局也要思考。
交易能力最重要地體現在資金規模駕馭能力,Drawdown穩定性和ROI。Victor Sperandeo說:“我從來不執著於大撈一票的機會,首要之務是保障資本,其次再追求一致性的報酬,然後以一部分的獲利進行較有風險的交易。結果,大撈一票的機會還是會出現,但我並不需要承擔過度的風險--這一切並不是巧合.讓我們以經營事業的角度考慮,我的哲學基於三項原則,按重要性排列如下:保障資本,一致性的獲利能力以及追求卓越的報酬。”所以,盡量不要使用壓力資金,否則心態就會扭曲。而且,在沒有盈利以前盡可能小地承擔有限的風險,有了盈利以後用盈利來承擔風險。隨時保持客觀地看待市場。回報的穩定性並非衡量風險水平的唯一標準,即,穩定性並不等於低風險。能在幾年時間內一直保持正回報率的交易並非就代表安全,LTCM就是很好的例子。穩定獲利後,更要高標準,嚴要求。因為新的問題是自以為是和過度自信,導致失去了開放式思維。大部分人在離穩定獲利很遠時就早早地沒有了資金,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過了這個坎就是一馬平川,後麵基本上會一路越跑越快。
交易賬戶剛開始的階段很關鍵,務必要凝神聚力,等待最理想的機會,用最有把握的獲利模型以期取得好開端。如果在初始階段資金就一路下滑,則心理和操作兩方麵都承受壓力。盡量做到保持贏利狀態,不要輕易進入虧損狀態。平時可以1%,2%的慢慢掙,在大行情麵前就不能滿足於這種收益了。行情合適時,機會來了要敢於下手,讓資金出現大幅增長。否則,低迷行情時的損失會容易地蠶室到本金虧損。
市場總是可以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把結構和細節搞清楚。但總可分析並不代表總能預測,比如:正在尋找支撐,是分析,但支撐在哪裏,是預測,可能至少目前未知;方向或狀態的可判斷性不代表幅度的可判斷性,這是預測與分析的區別。研究市場時,觀察者不影響市場。但操作時,有盈虧為標準的紀律;甚或,當下單量,相對於成交量足夠大而能影響市場時,原來的研究預期可能不符合實際盤麵和隨後的走勢。所以,操作還不同於分析或預測;但分析和預測給操作以依據,至少是心理上的坦然。FA無法對入市時機精確量化。TA把趨勢分為大趨勢(基本趨勢),中級趨勢(反向修正)和短期趨勢。日內雜波和日線雜波是短期波動,不算趨勢。
下單包括開倉和平倉。開倉的時候不存在盈虧所以心態好些,客觀些;而平倉時候相對來說有情緒的成份。交易計劃裏,出入三個點有其理由。但實踐上,有些人入場基於TA理由,而出場卻是由於恐懼或貪婪等人性,也有的出場是基於FA。開平倉的理由不能協調,是交易邏輯的問題。
持倉時,有兩件最危險的事:1,不願止損;2,單向思維死多死空,不懂得轉換多空思維。無論如何,最高原則是不讓贏利變為虧損。平倉不等於反開倉:平倉是防守,反開倉是防守+反攻。止損方式可按能接受的虧損金額來設置,然後確定做倉位大小。具體的止損額是經驗值,可按照心理標準來設置。若能很好地設止損位,但事到臨頭要止損時卻下不了手,則容易在猶豫中錯失止損離場的機而導致越陷越深,其心理原因是不能接受止損的金額。不止損的結果是虧損加大並同時加大了資金的時間成本,使得資金靈活性減低。更嚴重的是,持有正在下跌頭寸所付出的心理資本更勝過資金資本。止損出局後,除非已經很熟練,不要馬上繼續交易;要重新審視該交易,既然市場並未如當初預期那樣,就應反思教訓。每筆學費都不能白交,要盡最大努力地理智對待每筆交易;交易生涯由每一筆交易組成,而對待錯誤的態度細節決定成敗。對待小概率的突發事件也是這樣,要珍視當下來之不易的可交易的機會,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從容麵對突發事件,是交易的基本素質。
知道一些成功的交易者做過什麽,以及現在在做什麽很有借鑒意義。在學習初期,可以模仿高手做什麽、不做什麽以及如何操作,會加快進步的速度。再往後,會明白,研究高手的操作,不應該在意一筆交易的得失,一段時間內的賠賺也不重要,這都是很片麵膚淺的。跟蹤研究一個高手最起碼要一年的時間,看的是整體的思路,交易的手法,以及對各種情況的處理。職業交易者很少討論交易方法及細節,因為,以此為生,他們都有自己成熟的技巧。很多人的問題在於想的太多,沒達到理想狀況以前,要老老實實地等待捕捉屬於自己的機會;否則,要知道,著名大師也有兩年抹掉一多半11年盈利的經曆。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專注的是針對各種可能變化應采取什麽對策。到了一定程度時,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正確時,獲得多大利潤;錯誤時,承受多少虧損。由於個性與所經曆市況的適應程度差異,交易者有時往往會停在某一水平而無法進一步提升。理念和大道理可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無法掩飾實戰中一致性獲利能力的缺失。這一般大致有三個原因:1,經驗不足;2,還未做到知行合一;3,學習時要注意協調新舊技術及理念之間的關係。
交易理念要直接建立在透徹理解市場和交易規律基礎之上,這樣才會有安全感。有了這種安全感,心態或人性問題就自然會在交易實踐中逐漸磨合好,堅信暫時的虧損必定會被更多的盈利彌補並超越。
即使有了出色的交易技術,實戰經驗和足夠長的時間還是不可替代的。經驗、盤感和心理磨練是無法直接教會的,必須在實踐的心路中摸索;最深刻的教訓來自實踐,而不是理性。需要按照市場的殘酷教育,重新建立是非觀念,並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讓新建立起來的觀念慢慢滲透到個性中,沉澱並穩定下來,成為自己的交易哲學。
經驗性的實戰知識比如有:
1,可小倉位交易與市場溝通,以保持市場感覺。 2,謹慎的上漲是安全的可持續的上漲,被懷疑的上漲其實最安全,市場總是在爬一堵擔憂的牆;最不安全的上漲是萬眾一心興高采烈的上漲。 3,忍耐,認清了時勢的關鍵再持股或空倉,等待大行情的來臨。及時發現和把握機會,果斷出手。 4,基本麵是不會變來變去的,但人們對基本麵的解讀是隨時變化著的。按照索羅斯的說法,要順應錯誤的趨勢,並在謊言被揭穿以前脫身。 5,不能薦股。交易是係統工程,不僅僅是買什麽,還有買多少,幾時買,如何調整倉位,幾時賣,如何賣等。 6,DT適用於小資金,出手快,操作頻率高,重倉交易。依靠盤感和小波動獲利。可傳授教會性極差。 7,(連續)滿倉追勢必須配合大行情,否則,不可避免地要來回止損,連續縮水。 8,相對超大幅劇烈震蕩時期位置,是頂部或底部的開始,比如2008年10月初,美眾議院否決政府7000億的救市方案。SPX在1100附近應聲暴跌8.81%,但第二天星期二又大漲5.42%,至950附近。隨後5個月暴跌至660,構成超級大底。 9,技術性的預測有現實意義,所涉及的是在台風到來時,什麽樣的避風牆才是所需要的。 10,政策底都會被跌穿,對消息的處理原則是必須符合TA判斷。 11,對於大資金而言,重要的是籌碼占有率而不是價位。作為控製者,有了足夠籌碼,收複失地不過是眨眼間的事。大資金的失誤通常不在於操作技巧,而在於價值的誤判,戰場的選擇,規模的大小等。對他們來說,這比圖表更重要,圖表是對付市場(跟隨者)的。 12,牛市中,可從TA上看出機構建倉。然而,建倉後沒必要立刻漲。可以在市場走勢最簡單的時候,掙最容易掙的錢,並慎重跟蹤熱點切換的節奏。 13,牛市也是分階段的,超級大牛的下跌也往往會回踩年線。暴漲暴跌後的市場走勢更為複雜。 14,熊市急劇大跌後,要想重回升勢,隻能走v型反轉。出現v型必須有重大變革,才能穩住上方的套牢籌碼不賣出,這樣,場外資金也才會進場搶籌。否則,慢慢回升走慢牛或者震蕩向上,不能長久,因為層層壓力一目了然。 15,暴跌要在第一時間止損,不能等反彈。熊市時期的回調比牛市時的回調更激烈而迅猛。是結構性牛市還是結構性熊市都是回過頭看才知道的,對操作沒意義。事實就是如此,接受它。 16,對在幾個市場同時交易的股票,匯率和利率的變化對各自市場的該股價格是有影響的。首先,市場屬性(比如做空,期權等)有影響;其次,各自流通市值(流通盤乘以股價)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比率不一樣;第三,利率和匯率導致各自市場的資金成本與資本流向不一樣。所以,股價是多空合力角逐的結果,自有其合理性。對交易來說,股價永遠是正確的,無論它多麽荒謬不合理。
懂得大眾心理學往往比經濟學知識更重要。然後,反其道而行之。總想著抄底逃頂的人,在潛意識裏覺得自己比市場更聰明,這是大忌。隻要少犯錯誤,不需試圖聰明就能取得優勢。具體的行情判斷和使用的方法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心理上的冷靜理性抉擇更重要。非理性決策是由於自身特定的行為方式(性格)、情緒波動,對自我能力過度自信、具有強烈欲望超越競爭者等類似的誤區心理和心態。典型心理和心態錯誤有:
1,慣性思維危害極大。往往一波大勢做下來,無論盈利或虧損,無論是否意識到,在大腦中都有慣性思維。比如,牛市大漲大家都做多獲利,因而總想著做多;結果,到頂後,迅猛的大跌把本金也搭進去了。 2,自我膨脹。曾經的短暫獲利經曆令人信心爆棚,覺得股市太容易、可以駕馭市場。當試圖期待或強求市場反應時,結果當然令人沮喪。 3,失去信心。自我膨脹的盲目自信之後是連續虧損。有的堅決不止損,最終暗淡出局;也有的連續操作連續止損,最終聚少成多而無力再戰。連續虧損是對信心最沉重的打擊。沉重打擊之後,資金和心理都受到重創。內心極度虛弱,覺得必定賠錢,會很自然地會尋求幫助,走入另外的陷阱。比如,各類交易係統,交易軟件以及“名師”等。
所以要:
1,盈利是以較多的勝率抵消較少虧損的過程。放棄快速掙大錢的幻想,要借市場無形之手,去發現並盡量抑製自己的人性弱點,走上穩定盈利的正道。 2,總結專業交易技術,合理選擇出入點和止損點,盡量避免致命的頻繁止損。 3,不要經常期待大行情。但果真出現大行情時,要能抓住。這是交易技術,心理素質和綜合水準的表現。 4,資金管理重於交易技巧。交易方法決定單筆賠賺,資金管理則控製整體風險。然而,資金管理能給合理的交易正確率錦上添花,卻不能將失敗者改造為成功者。
人的大腦的思維選擇會選擇性地接受有利於自己的結果,有時會覺得總是看對卻做錯。一般人做單時,多空兩個方向都看,也當然會考慮兩方麵的因素;事後無論行情往哪個方向走,都會覺得當初看對了。其實隻有做的方向才是真正看的方向,看對做錯其實就是看錯了。思維選擇並不是出在下單的那一瞬間,而是存在於事後的總結程中。
出現較大失誤或虧損時,必須果斷暫時停止操作,找出原因並調節好心態。狀態恢複時,才能重新入市。大虧損都是從小虧損開始的;隨著虧損程度的加大,操作的隨意性、不負責任性都會信馬由韁。心理或心態出了問題時,可手工繪製k線圖以培養自己和圖表之間形成默契的那種感覺。這可沉澱並陶冶心情,從而保持好的交易狀態。成功者總是說“隻是一段行情,我看對了,賺到錢了,如此而已”。沒獲利的從沒想過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交易係統包括資金管理和盈利模型,是很具體化的,包括對市場的認識,支配資金的能力,倉位調控,後市預測等。複雜的係統必然導致混亂,簡潔則能帶來從容。資金管理的風險控製都類似,也就是止損和杜絕暴倉,Drawdown穩定,而非利潤最大化。首先是保證資金的安全,不做高3R的蠢事。不追求不穩定的暴利,而要可連續穩定複製的交易。盈利模型千差萬別,是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地方。資金管理和盈利模式把風險控製和交易理念及技術統一起來。估值模型,安全邊際評價體係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何處理好這些不確定性跟經驗有關。重點考慮的是多空方向,尤其是大資金,重在方向性的準確,方向準確意味著安全。財富圈裏流星與恒星的真正界線,就是安全性。下單時必須站在多空占市場優勢的一方,而不是站在經濟學原理正確的那一方;實際市場的多空優勢總是指向最小阻力的運行方向。
市場終極體現的都是人性,而不是科學性。體現人性最佳的方式是哲學和藝術,所以要到哲學和藝術的高度去指導交易。交易時,人的內心有兩個自我在不停地戰鬥,一個在樂此不疲,另一個在冷眼旁觀;一個說:真美好,另一個說:無意義;一個在充實中有幸福滿足感,另一個在失落裏苦尋著人生的最終目的。不可能有100%正確的解盤,了解市場的脈絡和結構,體會其規律,從「技術」的層次提升到「藝術」的境界,從熟能生巧進而達到直覺地跟隨市場節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