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聯之稱謂

(2010-02-10 11:07:30) 下一個

對聯之稱謂

  楹聯 , 通稱對聯。《辭海》:楹聯,也叫 “ 楹帖 ” 、 “ 對聯 ” 、 “ 對子 ” 。懸掛或粘貼在壁間柱上的聯語。楹,即房柱或門柱。過去對聯常常刻寫在楹柱上,楹聯名稱由此得來。楹聯是對聯的雅稱,用起來有強調其文學性質的意味。對聯是楹聯的泛稱和俗稱。在一般情況下兩者可以通用。此外,楹聯還有許許多多五花八門的別稱。具體分述於下:

  常用的有如下幾種:

   1 、聯語。這個詞有 “ 對聯這一語言藝術 ” 之意。如清代前期丁應鼎著《海門聯語》。現在將對聯稱作 “ 聯語 ” 也十分普遍。

   2 、聯句。聯句本是舊時作詩方式之一﹐由兩人或多人共作一首﹐相聯成篇﹐多用於上層飲宴或朋友間的酬答。後常用作對聯的別稱,意思是對聯是由兩邊字數相等的句子組成的藝術。如清林紓有《春覺齋聯句》,俞樾有《曲園聯句》,近人薩嘉榘有《林則徐聯句類集》,而明朝林兆恩、清朝楊夢鯉等人的聯書都隻稱《聯句》。

   3 、聯對。對聯的倒語。語出清梁章钜《楹聯續話》: “ 嚴問樵官山左時,寅好中聯對,多出其手。 ” 如近人蔡郕有《聯對作法》、王文儒有《聯對大全》,今多用於文章。

   4 、對句。本來是指對上他人所出之句,後即作對聯別稱。如清梁紹王《兩般秋雨庵隨筆》中雲: “ 嚐見有人寫對句雲: ‘ 拳石畫臨黃子久,瓶膽花插紫丁香。 ’” 今多用於文章。

   5 、對語。對偶詞語之意。如清陸以恬《冷廬雜識 • 對語敏捷》雲: “ 對語不難,難在每捷。 ”

   6 、對子。對聯的通俗叫法。寫對聯叫做對子,對對聯叫對對子。

  不常用的有如下多種:

   1 、儷言、儷語。本是以對偶形式出現的方辭,後偶作對聯代稱。儷語,取語句成雙配對之意。如清費師洪有《延旭軒儷語》,顧曾烜有《方宦儷語》等。 儷言,猶儷語。如清徐世昌有《藤墅儷言》。

   2 、駢言、駢語。義同儷言,由漢魏時的 “ 四六體 ” 駢文演變為對聯而名。如駢句: “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

   3 、偶語、偶句。本指相對私語,後取偶為 “ 相對 ” 之義作對聯別稱。如近人有《偶語百聯》。清梁恭辰《楹聯四話》:偶句有多用虛字者,亦自生動可喜。

   4 、楹帖、帖子。義同楹聯。常用於書名和其他,如清羅昌荃《楹帖采腴》。 梁章钜 楹聯叢話 》:楹帖始於桃符。 曲瀅生《宋代楹聯輯要》:楹聯一名帖子。

   5 、楹句、楹語,義同楹聯。如清末江峰青《裏居楹語錄》、清楊浚有《冠悔堂楹語》,近人徐鋆有《澹廬楹語》,鄭豐稔有《楹語享帚》等。清 趙藩 有《介庵楹句輯抄》,近人趙式銘《睫巢楹句》、《楹句雜錄》等。

   6 、桃符。由春聯源於桃符而得名。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 春聯》雲: “ 春聯者,桃符也。 ” 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 “ 神茶 ” 和 “ 鬱壘 ” 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至少從漢朝起就有,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於桃木板上。據《宋史 • 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 “ 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雲: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由於對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對聯為 “ 桃符 ” 。

   7 、連語。取上下聯相連之意而名,今僅見章太炎取自己的對聯書名為《荊漢大師連語》。

   8 、聯偶。聯語上下駢偶,故稱。如近人曾國才有聯書名《桔園聯偶》。

   9 、詩餘。取對聯是詩的變體而名,民國郭立誌《曾文正公聯語輯錄 • 序》雲: “ 聯語亦詩餘也。 ”

   10 、詩鍾。本是興起於晚清的一種文字遊戲,其方法是取意義絕不相同的兩個詞或分詠,或嵌字。如以尺、蜂為題詠二句: “ 燈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釀蜜正三春 ” 。因其對仗工整與對聯相同而作代稱。

   11 、小道。因過去對聯地位低下所雲,莊俞《應用對聯粹編》: “ 聯語,小道也。 ” 這種看法現在已得到了糾正,正白啟寰先生一副對聯所雲: “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

   12 、小品。因對聯字數少、篇幅小而稱之。陳方鏞《楹聯新話》:薛慰農 …… 所撰聯語小品,亦膾炙人口。

  另外,對聯還有一些簡稱,如:楹、對、偶、聯,多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使用。如《俗語集對》、《巧對錄》、《四書對》等書中的 “ 對 ” ,即指對聯。又如《集宋四家詞聯》、《絕妙好聯》等書中的 “ 聯 ” ,均指對聯。除以上這些稱謂外,集合性的稱呼尚有對錦、對類、偶語、楹鏡等。而且小類中尚有一些別稱。如集句對,稱集聯、集對、輯對,集字也稱集言,又可據所集內容冠以 “ 集 ” 或 “ 聯 ” ,如集陶潛詩句的稱集陶,集陸遊詩句的稱集陸,集經書的稱聯經,集《 莊子 》的稱聯莊等等。亦可不用集、聯字而另創名稱,如清呂佩芬集唐詩的聯書稱《采唐集》,何栻集蘇軾詩的聯書稱《納蘇集》。再如挽聯,也稱挽詞、挽句、挽言等等,不一而足。

  至於聯書的名稱,根據其性質,更是各式各樣。如似詩話的稱聯話、聯趣;存本、匯集本稱聯存、聯錄、聯輯、聯選、聯集以至於聯萃、聯海等等;美稱更有聯瑜、聯璧、聯珠、聯錦、聯粹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