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在離去與道別之間> 讀後感

(2010-02-09 10:50:07) 下一個

 

短短幾口氣把這本書讀完,感覺是相當順暢的,文字和藹可親,也不乏美感,加之是我感興趣的女性主題,海外生活背景,且故事一波三折,一個極有心氣的女人,敗在自己手上。順帶還摻雜一些好奇,"海外文學鼻祖,集大成者"這種作品是個什麽樣子?

 

可以說故事的結構是非常好的,一直保持著對讀者的好奇心的牽引,娓娓道來主角們的生活,雖然其中敘述和細節稍有些累贅,比如多次提及咖啡,次英的廚藝,東西雖好,但用時要省,好鋼刀刃上用一兩次便好,多次敘述並無額外加分,倒有些讓我質疑其重要性。

 

現在看小說,更願意把它拆開了細細品位,剝掉細節的點點滴滴,如何達到這樣的情節以及結果的?作者是怎樣考慮,最後寫成這本小說的?也許完全不對,卻也樂於猜測別人的意思。我覺得這本書最初的觀察是一個心氣極高的女子,出得廳堂下得廚房,於是有了次英。另一個女主角則是隨性隨意,寫意人生,風清雲淡的如真。如何讓這兩人之間發生些驚駭的故事呢?於是就有了終生教職這一主題情節。

 

而在我看來,有這幾處不合邏輯:如真的性格不可能讓她有婚外戀的,一個人的性格是複雜的,也是統一的,如真如果對事業對別人都毫無野心,沉穩踏實的話,她不可能有婚外戀,而是連想也不會往那個方麵想。

 

而她對丈夫幾乎唯一不滿就是煙頭,除此之外,丈夫穩重老沉,為家庭支柱,也可讓如真事業家庭收放自如,孩子懂事活潑,實在無法成為其不能忍受的婚姻墳墓。而小說裏說如真出軌不是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的出軌直接導致她要接手幫助次英,哪怕違反道德也得幫;第二次出軌,則讓次英惡有惡報,"好"人終得善終,又一次哪怕違反道德也要報。而這格局中的幾乎每一個發展支架都是站不住腳的,即便假設如真確實出軌,老情人尚某也不用非幫次英不可,既已分手,如真也不必非幫尚某不可。

 

另外,矛盾漸進時,出遊中國那趟,次英堂堂一個博士,係主任,卻象小市民般的為了爭寵和如真過不去,這不符合她的身份,連基本的教養都沒有,這也不合理。一無所長的如真,被強加上院長的外遇,突然功力倍長,將次英一掌拍下,可惜如真並不是文弱的20歲女孩,而是40幾歲的母親和妻子,這一安排無論如何也達不到負負得正的效果。

 

最後,那個巨大的衝突,直接導致結局的事件,相當唐突,交戰的各方都實在不像理智的人在做事情,為了結局而結局。

 

最後一個抱怨,就是小說中的女人都是沒有年齡的。雖然說是40幾歲,可形容起來和任何花樣年華的女人並無二致,一樣那麽勾人攝魄,不很真實。女人是靠年齡保值的,雖然很不中聽,卻是事實。

 

其實我還是喜歡這篇小說的,不然,也不會酣之如飲般暢快的閱讀完。我很愛作者那種醇厚的筆力,細膩的感情,和純美的描寫。總的來說是一次美好的閱讀感受,可能因為自己也在為謀篇布局,虛構故事煩惱,所以一一解構了也就沒剩多少美感了。life is random,怎樣的故事,都可以成為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