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鍾情之苦已被企業行為守則給杯具了

(2010-02-06 12:51:09) 下一個
幾日前,一小妹電郵給我一篇人生感悟 《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情》, 看完後感覺這聰明人著實現實的很。

先說這第五條: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卷 土重來;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底層抹去。 ”

前者是一個人經常遇到的,你的確可以阿Q 一把,重新再來。而後者無論是鍾情於事還是鍾情於人,都不是輕易得到的。而為了避開這種苦,不讓自己受到傷害,要把它從心屋底層抹去,這人活在世上是以什麽為快樂,還有什麽意義?

人生難得鍾情,皆因年輕時不懂事,懂事時不重視,重視時不了解,了解時不勇敢。 鍾情之苦,亦苦亦甜,量之所然。你千辛萬苦發現了自己鍾情所在,不能怕苦甚至是一輩子的苦而輕易放棄,否則在你的心裏會有真正的快樂嗎?

說到此,便覺得10件事情中第二條很有些不妥:

第二條.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某種愛、某種緣、 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隻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可是當你明白這種愛這種緣是你一生的幸福, 你會放手嗎?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網上看到的故事:

這是發生在旅遊景點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2位老人悄悄離開了旅遊團相攜著到山崖上看夕陽,突然感到身邊一個東西從她身邊墜落,她下意識地伸手一拉,拽住了她失足的丈夫,他拽住他的衣領,拚命往上拉,但是無論怎麽努力,都無濟於事,他懸在山崖下不敢隨意亂動,否則2人都會落到穀底,粉身碎骨,她拽著他實在有些撐不住了,她的手麻木了,胳膊根本抗不住他沉重的身體,她隻能用牙齒死咬他的衣領,堅持到最後1刻,“放下吧,親愛的。”他說。 她緊緊的咬住牙關無法開口,隻能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出聲。

1分種過去了

5分鍾過去了

10分鍾過去了`````````````

冥冥之中他感到有熱熱的粘粘的液體落在他的臉上,他敏感的意識到是她嘴裏流出來的,還帶著一種腥腥的味道,他又一次央求到:“求你了親愛的,放下我吧,有你這片心意就足夠了,麵對死亡,我不會埋怨你的,我死而無憾。

她仍然死死咬住他的衣領,無法開口說話,她隻能用眼神再次阻止他不要這掙紮,

他感到有大顆大顆熱熱的液體劈裏啪啦落在他的臉上,他知道她出血了。他肝腸寸斷卻無可奈何,他知道她有一顆堅強的心和死神抗掙。

不知道過了多長的時間,旅遊團的人們舉著火炬找到了山崖邊,終於救下了他們。

那件事以後,她的整個牙齒都脫落了,並此再沒有站起來了。

他每天用輪椅推著她,走在街上,看夕陽。

他說:“當時你為什麽拚命救下我這個糟老頭呢?”

她喃喃道:“親愛的,我知道我當時一鬆口,失去的不僅是你,也是我一生的幸福````”

過去的幸福,將來的幸福,隻要還在你手上,你就要牢牢的把握住。

其他幾條,關於友誼與善良,善於學習,熱愛工作,都寫得十分誠懇。 可總覺得其處世哲學不是我所能認同的。上網一查,發現這《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情》各大論壇博客都在轉摘, 而且大有人將此作為人生守則加以膜拜。追蹤一下,原來是出於直銷企業台灣安利公司的執行專才鑽石楊鶴嵩先生的博客。

楊先生是台灣安利事業的精神與文化的領袖,他經常在安利的各種推廣和宣傳會上分享他堅持經營安利事業的關鍵在於安利事業的價值。以致有人稱他為做人楷模,誨人大師。一個成功的商人總結的人生感悟,被當成人生守則到處宣傳,可見社會文化之貧瘠。

開國領袖毛澤東曾說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是指人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 是指人要有一種“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強”的“毛澤東精神”。 而楊先生在其博客將其解讀為 “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如果物質財富是骨骼的話, 那麼精神財富就是血液 ”。 真是見仁見智。

一個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是為股東的股票價值最大化服務的。其道德行為準則和普世的價值觀是有一定區別的。學會盡早放手與清除鍾情之苦,在企業文化裏是正確的,但人的價值觀若以此利益最大化, 就是淪落的體現。

幾代人的信仰危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企業的經營守則逐漸融入人們的行為守則。物欲橫流,世風日下已是社會畸形發展的杯具。

若您想繼續全文學習《聰明人必做的10件事情》而變成成功人士,請用不作惡的Google 查一下即可,這裏就恕不轉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